企業在提拔任用幹部時,忠誠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999封信


企業的管理,首先是以能夠產生利潤能夠保證企業的生存發展為目標的!在此目標下,老闆對於提拔任用幹部,絕對不是一個死板的、對於各種品質進行機械化排序並按照品質排序進行任命的過程!

請不要用排序的方式來思考!動不動就喜歡給某些品質、某些事物、某些要素進行排序,沒任何好處!!!


企業提拔任用幹部,一定是在基礎原則指導下的靈活掌控與應用!這隻會讓自己陷入機械化思維。而管理本身並不是機械的,而是系統管理思想指導下的技術與藝術結合的一門學問!


拋棄“排序”的慣性思維,看待這個問題,實用性應該會更好!

一、忠誠一定是企業任用、提拔幹部的基本原則!

誰都希望自己企業裡的領導幹部、部門負責人等等屬於“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但是“德”與“才”之間,別排序!別做“死寧頭”的抬槓!別做理論層面的毫無意義的口舌之爭!

“德”一定是,而且永遠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要素。企業老闆對於人才的“德”一定是非常重視的!

而且也必須要承認,兩個能力差不多的人,一定會優先選擇“德”更優的人。而且,即使兩個人的能力中,“才”稍弱,但“德”更佔優勢的人,領導也會盡量選擇後者!

這樣,企業才能保持基本的穩固!

《三國演義》中,劉備能夠“搭架子”,桃園三結義,劉備首先看到的就是關、張二人的“義”!當然,關、張二人得有功夫,能夠讓劉備看得上。

站在能力角度,關張二人都只是能打架、能上陣之人。當領兵打仗的將領,哪個都不合格!

但劉備要的首先是二人的忠誠!如果沒有這兩個共患難的兄弟。劉備根本沒機會熬過最難的歲月。也沒機會去《三顧茅廬》!


管理者、老闆對於“德”的重視永遠是放在最中心位置的!同時一位優秀的企業家、老闆,是懂得用人藝術的,是需要在“德、才”之間進行權衡,靈活使用、管理人才的!


二、提拔、任用管理幹部,不是品質排序的過程,而是藝術化的合理使用人的長處的動態過程!

有個說法:有德有才者,重用之;有才無德者,慎用之;有德無才者,選用之!無才無得者,垃圾!

有德有才之人,不用多說,誰都喜歡!

而有才無德者,不是不能用,只是“慎用”而已。在一個企業發展的某個歷史階段,使用有才無德者,很正常的!慎用就好。

諸葛亮知道日後魏延必反!但是,諸葛亮也知道:只要自己活著,就能管控住魏延,那就用好了!諸葛亮去世前,安排好後事,以後讓馬岱幹掉他就好了!

劉邦,知道雍齒不是個玩意兒!但是更知道那是個狠角色!是個翻臉不認人的角色。但是,在打天下之初,在芒碭山起義後實力弱小的情況下,先用雍齒就好!不用他,連讓自己的部隊活下去的可能性都會降低!

企業也是一個道理,在某個階段,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可控範圍內,可以使用那些有才無德的人,先把隊伍拉起來,先把業績做起來、收入先回來了。讓企業不至於斷糧!不至於無法度過生存期。

有些人,能力極強,想法也特別活躍。你別指望他有多忠誠!

越是厲害的人,想法越多。有可能目前階段他只是某些條件不具備,所以自己不能創業,目前階段先給你打工而已!用好這些人的能力就好。該讓他掙錢就讓他掙錢。別指望人家忠誠!有可能從內心裡根本瞧不上你這個老闆!也可能他的綜合實力確實超過了老闆!甚至有可能以後自己創業做的規模比自己的老闆都要大!

所以,別死盯著“忠誠”!該用就用。

在利用有能力之人發展企業的同時,不斷的培養、挖掘有德之人!一方面大力使用現有的有德有才之人,另一方面可以逐漸的培養那些“德”足夠,只是需要時間去成長,積累能力、實力之人。因為,這些有德有才之人是可以伴隨企業長期發展的。


三、企業家、老闆的實力、能力,是能否對各種人才使用、管控,甚至改變部分人的最前提性因素!

優秀的老闆,能把一些不老實、愛找事兒、對企業不忠誠的有才之人給拿住了!

諸葛先生七擒孟獲!最終讓狗臉八叉、六親不認的孟獲徹底拜服、心服口服。諸葛亮有生之年,孟獲從不找事。

很多時候,老闆不行,高層管理者的能力、水平不到位,別去奢求下屬的忠誠度!

還有:企業的治理能力,企業的規模、實力、品牌等等的強大與否,也是下屬忠誠度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把企業經營的半死不活、薪酬待遇極低、讓員工感受不到企業的潛力

.......

你還奢望下屬忠誠?這不是做夢嘛?!

所以,身為老闆,別總把員工忠誠作為考驗員工的、提拔員工的要素、評價標準。

也得問問自己憑什麼要讓員工忠誠!

自己沒水平、沒能力,憑什麼讓人家死心塌地、忠誠的一直跟著你?


因此,考慮管理問題,不要做簡化處理!管理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那種提供一個套路、某個機械的理念就想管好公司、管好下屬的想法,是天真的。


用人,是老闆、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別簡單化,更別機械化。

以上供參考。希望能給朋友們一點點啟示。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企業提拔任用幹部,能力比忠誠更重要。

商場如戰場,商場裡的企業就是戰場上征戰的各路兵馬,企業提拔幹部選拔人才就是要任用那些能上戰場打勝戰的人,而選拔這些能打戰的文臣武將的核心要求是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


舉個例子。曹操起兵初期,一直被袁紹壓著打。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舉打敗袁紹,袁紹落荒而逃。打掃戰場,從袁紹的大營裡搜出很多文件,其中不少袁紹收到的各方信件,這些信件裡就有不少曹操陣營人員暗中寫給袁紹的投誠書。

有人向曹操建議,要把寫這些信的人全部查找出來嚴懲。


曹操聽了這個建議,只是笑了笑,不但沒有采納反而令人把袁紹大營裡所有的信件堆起來一把火燒掉。

有人問他原因,曹操說,袁紹強大的時候,我都懷疑自己能不能贏,何況別人呢。

曹操的這一舉動攏絡人心的效果是無與倫比的,從此他身邊迅速聚集了大批有才幹的人,一步一步開始成就大業。


忠誠這個東西屬於人性之一,而人性是不能苛求的,此時忠誠不代表時時忠誠,此時不忠誠不代表彼時不能忠誠;忠誠與外部環境密切相關,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樣,當外部的壓力、誘惑的程度發生變化,所謂的忠誠就會發生變化。

而能力是個相對客觀的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很少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能夠拿來就用。


因此,企業在選拔任用幹部的時候,應當求之於勢而不責之於人。用人惟才為選,當然能才德兼備那是最好不過了。


彎弓射鵰er


這個不用猶豫,必須選擇忠誠的員工!

忠誠是什麼?是一個人的品行,也就是“德”,在企業的用人標準裡,屬於價值觀的範圍。企業用人,標準就是德才兼備。如果二者不可得兼,首先看德,其次看才。

馬雲說過一句話非常有道理。用人,首先看價值觀。一個人才能不足,可以慢慢培養。但是,如果一個人價值觀不對,是培養不起來的,這樣的人,必須幹掉!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寫道:“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可見,一個人如果才大德薄,是可以歸入小人之列的。作為一個老闆,誰敢重用一個小人呢。

重小人,遠君子,古往今來造成敗家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三國中的呂布,世人都說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不能說無才吧。可是呂布對老闆不忠誠,為了一個女人,竟然把他的老闆,也就是他的乾爹董卓殺了。董卓這就是識人不明,光看到了呂布英勇蓋世,卻沒有看到呂布人品低劣,最後落得一個暴屍街頭的下場,多麼慘痛的教訓!

現代企業也有這樣的情況。我認識一個老闆,手下有一個業務,能力很強,但是人品不敢恭維。老闆愛其才,雖然知道他在背後搗漿糊,也是睜隻眼閉隻眼。沒想到,後來他玩大了,在外面包女人,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以公司的名義坑了經銷商幾百萬。等老闆發現的時候,錢早被他揮霍一空。老闆腸子都悔青了,說:“人品不好的人,他就是在有才,也堅決不能用!”

所以說,對於一個老闆來說,用人,一定要先看員工的品行德操。德,是根上的東西,靠培養是改變不了的。才,是後天的東西,今天不會,通過培養,後天就會了。一個人如果品德不好,才能越大,將來造成的危害越大,用人不可不慎!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閱讀我的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覺得忠誠最重要。

一個企業,這個人越聰明。越會利用自己手頭的權利為己辦事。企業獲利也會大打折扣。

相對於忠厚的人,老闆肯定打心眼還是喜歡。

因為他處處講的都是實話,也不會拐彎抹角。

往往還得罪人,因為手底下的兄弟們以前能撈到的好處拿不到了嘛。(其實忠厚的人還挺辛苦,身心疲憊。)

但是有能力是在什麼條件之下呢?

企業老闆都清楚,是在利益的條件之下。

你我雙方都達成一定的利益才能把事情辦好。

利益是誰的呢?還不是各位老闆的。

等於你的錢才有他的能力,如果每個人都有經濟利益。那每個人都會有這個能力。


葉崢2018


忠誠是誰?能力又是誰?我又不認識忠誠,能力我也不認識,我哪知道它們哪個更重要?

開個玩笑。

但說實話,我確實一直覺得這句被很多企業、老闆經常掛在嘴上的所謂的選人用人的標準,其實就是一個玩笑,因為我一直認為可操作性不強,並且現實中忠誠也多被一些企業的“掌權者”用作排除異己、提拔親信的工具,為啥這麼說呢?

一、可操作性不強。根據冰山模型理論,能力相對顯性,忠誠是一個人徹底的隱性素質,所謂隱性素質:

1、忠誠不易被評估,我經常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人心,你根本就不知道除你之外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怎麼想的?所以你想知道忠誠,這種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會不會體現在一個你想提拔的人身上非常難,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通過一群人在一個會議室裡嘰嘰歪歪半天,完全憑自己的主觀印象去決定誰忠誠、誰不忠誠,這個其實是很扯,也是不客觀。

2、忠誠具有不確定性,今天一個人可能是出於利益而選擇忠誠於你或企業,明天他也可能基於更大的利益而忠誠於其他人或其它企業,況且人的每個階段,所忠誠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小時候可能忠誠於玩具,學生時忠誠於某個老師,工作後有的人忠誠於自己內心的信仰,有的人忠誠於權勢,如果你是老闆,你要他忠誠於你一時還是一世?這個誰都無法確定,有時候就連他自己可能也不確定。

3、忠誠本身就是偽命題,2000多年前孔子老人家在他“忠恕之道”的論述中就說的很明白了,為什麼會有“忠恕之道”的“恕”,就是因為要去一個人始終對一個人對一件事時刻保持忠誠不大可能。在古代,大臣上朝覲見皇帝時,三叩九拜,這肯定是忠誠的體現,但我們能要求這些大臣在下了朝之後提到皇帝也一樣三叩九拜?再比如,你忠於你的老闆,你能做到只要老闆沒吃飯,你堅決不吃?只要老闆沒回家,你堅決不回?正因為孔子他人家認為做人不能老停留在嘴上的道德上,才提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忠啥,自己都不想經歷的事,也不要坑別人去承受了,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離聖人很近了,所以我們對人、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不是應該要求對方或員工對企業有多忠誠,時刻做啥事都以公司利益為重,而是應該要求這個人或員工做到“恕”的層面就可以了,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堅守不坑人、不損人的底線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二、忠誠往往被利用或歪用。

上面說能力相對顯性,尤其是技能,是驢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技能咋樣了,其它能力也一樣,只要在一起工作一段時間,大家基本都能判斷這個人有沒有能力,況且能力本身也可以通過語言和表達窺探一二(當然有的人光說不做,但這不是能力問題,是公司的制度或執行力的問題)。但忠誠這個東西就不好判斷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忠誠在很多時候都會被“淪落”為領導說你忠誠你就忠誠,領導說你不忠誠你就不忠誠,所以在很多時候,忠不忠誠,基本就是領導一句話,這就是個問題,還有:

應該對誰忠誠?對公司忠誠還是對領導忠誠?對領導忠誠就一定是對公司忠誠?如果領導所做的事和公司的利益相違背呢?這個時候如果保持對公司的忠誠的結果有兩個,但其實是一個:

1、領導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對公司忠誠,對自己不忠誠的人幹掉,當然領導不會說因為你不忠誠把你幹掉,但作為有一定權利的領導,想要幹掉一個人的理由還難找嗎;

2、公司把不忠誠的領導幹掉,然後表揚你,等到你的下一任領導知道你“背叛”你的領導後再把你幹掉。

你選吧!你是對領導忠誠還是對公司忠誠?公司需要每一名員工都對自己忠誠嗎?公司發現的了全公司上下哪些人忠誠哪些人不忠誠嗎?公司拿什麼來回報員工的忠誠?

三、在中國,我們總是喜歡以道德的高度去要求別人,但自己卻一再突破道德的底線。

就拿老闆和員工來說,如果老闆要求員工對公司和自己保持忠誠,相對應的,老闆是不是應該和員工分享利潤和公司的經營成果,但現實中,很多公司受限於各種條件連基本的保障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一味的要求員工忠誠,憑啥?

所以,以其說說的忠誠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如果只能二選一,我肯定選能力,而不是無法評估、不確定、不可能以及會被利用及歪用的忠誠。

可能有人會說,不忠誠的人能力越強,破壞性越大,但是,你如果只看所謂的忠誠不看能力,確實破壞性就小多了,因為只有所謂的(拍)忠(馬)誠(屁)的人,他們能作出東西來被破壞嗎?

碼字不易,僅為個人觀點,職場實戰派,不談理論,只向大家呈現親身經歷的職場實戰方法和做法,歡迎大家關注或留言參與討論。


職場實戰派


你好,我是人力資源管理師,商學院院長,職場領域創作者,為您提供有見地的職場成長建議!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當然選忠誠啦,可我覺得不應該選忠誠!原因有二:

第一、企業的核心目標是盈利,持續盈利的前提是持續發展、持續創新,你找一幫忠誠的人每天對你大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能創造業績嗎?企業沒有業績就等於是犯罪,對社會犯罪,對員工犯罪,這個時候還搞什麼忠誠不忠誠的!我認為,在當今社會忠誠是不值得提倡的,契約精神才是值得提倡的!之前看過一個電視劇《血色浪漫》,裡面一位軍官在做戰前動員的時候沒有說什麼為人民犧牲,為國而戰,就說了句不打仗的時候國家養著我們,現在打仗了,我們得還給國家,這就叫“契約精神”!

第二、只要你敢提倡忠誠,就一定會養出大量的懶人閒人。現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企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個人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哪還有什麼忠誠啊。忠誠的人無非就兩種,一種是領導親戚,一種是沒什麼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在那傻“忠誠”著的!領導親戚基本上都會忠誠,為什麼,因為領導說不會虧待你就一定不會虧待你,如果虧待了你他回家都沒法面對七大姑八大姨!沒能力的人沒法不忠誠,換個地兒還不如這呢!結果跳槽的都是那些有能力的“外人”了!所以,還真得看清楚忠誠和跳槽背後的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它問題或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查新職場


真正在現實的選拔任用幹部時,大多數的公司會把能力排在第一位,忠誠往往會被忽略或者甚少考慮。究其原因,是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好量化,它可以從一些指標反映出來,畢竟能力最終是要變現的,比如:銷售額、產品品質、產量、員工滿意度、客戶滿意度;而忠誠,是一個很難量化的要素,或者人們對忠誠沒有確切的定義和描述,比如:在一個公司工作時間長就是忠誠嗎(老吃懶做也可以在一個企業工作時間很長,毫無作為也可以在一個公司工作很長時間)?

我個人認為:忠誠應該是在職期間能夠腳踏實地並能夠積極工作、不詆譭公司、不傳播謠言、保護公司的名譽的一種工作態度,而不是拿工作時間長短來說忠誠的事兒。

至於選拔任用幹部時,到底應該選擇能力強、忠誠度低的人還是忠誠度高、能力平平的人,需要根據公司發展的階段和需要來定。我個人提供以下觀點供參考:

第一,對於那些剛剛起步或者仍然在創業階段的人來說,能力應該放在優先被考慮的位置。畢竟,創業階段的公司或剛剛起步的公司,最關鍵的問題是生存下來、活下來。而公司能夠生存和活下來的唯一法寶就是以能力獲得市場發展。忠誠則應該成為次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對於銷售崗位和開拓市場的幹部任用,更是如此。公司總不能指望能力平平或能力低下的人來開疆拓土吧。

第二,對於已經走入成熟階段的公司,可以把忠誠放在第一位,因為公司基本趨於穩定,生存的問題已經解決,需要加強內部管理來很好地支撐公司的業務,也需要公司內部建立“忠誠機制”,來確保公司的聲譽、建立正向的工作氛圍。能力可以放在次要地位去考慮,但絕不是可以任用能力低下的人。

第三,在實際的工作中,在選拔和任用幹部時,人力資源部門和決策人一定不會偏頗,他們還是希望能選出能力強、忠誠度高的人提拔任用。如果存在幾個人選,這些人選的能力和忠誠度的有限排序,往往會因為決策人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會偏向於重能力的人,有些會偏向於重忠誠的人。如果是在企業成熟階段,我個人會更偏向於忠誠度高的人,因為忠誠度不好培養,能力卻可以通過後續的培訓體系、工作實踐持續提升。這種方式為什麼不適合在創業階段的公司使用呢?因為,創業階段是與時間賽跑、與競爭對手賽跑、與市場賽跑的階段,能力的培養需要很長的時間,選擇能力平平的會耽誤公司開疆拓土,而且很可能能力還未培養好,公司已經倒下了。所以,初創公司應該選擇現成的能力好的人去打仗。

幹部的任用是一件大事,是一件非常大的大事,一旦做出錯誤的決定,或許會給公司發展埋下隱患,有些隱患也許是致命的。所以,建議題主建立一套幹部任用和選拔的流程和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去考慮幹部人選(而不單單是能力和忠誠兩項),降低用人的風險。

(備註:有些人講忠誠勝於能力,純粹是一種“賣課”、“想與別人不一樣的差異化思維”的行為,因為忠誠能夠變現為效益太難、時間也太長了。你覺得任正非會選擇忠誠度高、能力低的人做華為的幹部嗎?還是你認為馬雲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或者董明珠或做出同樣的選擇?這些厲害的企業家一定會把忠誠看作是一種能力而不是態度,忠誠和能力在他們眼裡是不可分割的一個要素。為什麼劉備會選擇諸葛亮?為什麼劉邦會選擇張良、韓信?)


耕然夫


馬雲確實說過用人首先看價值觀?如果是,我首先給他100個贊👍。我也還記得他曾經說過一句,我從來沒有行過賄(原話是這個意思)。一個企業家能提到這方面的問題,並直言無賄,少之又少,難能可貴,敬佩!敬禮。馬雲,阿里巴巴的與眾不同,不是錢多少,有多富,我個人認為,可能與馬雲的教師的背景、和閱歷相關,他立意高遠,深謀遠慮的早早抓牢芯片投資,與各國領導人談古論今,於外交政務中漫談商務,似有前庭信步,恐早已成竹在胸,他創辦湖畔大學,達摩院,立意之高遠非我等布衣可想象,欽佩,景仰!他是否還在著手創立類似經濟智庫,甚至延伸到其他領域的智庫?有點跑題了☺️。忠誠,絕對是重要中的首要!幹部選用體制內曾提出過的要求是又紅又專,德才兼備,都是品德,忠誠第一位。這也是歷史長河驗證過的。但,德,忠誠的價值,效用是長期的,內斂式的,與時下盛行的投機取巧,投機鑽營,厚著臉皮欺上瞞下造假表功等簡直是天上地下,即使受到委屈和冤枉,他回仍然會執著奉獻。但現在唯利是圖,金錢至上的時風,如小品裡講,人本眼是黑的心是紅的,可眼睛一紅心就黑了(詞語了太精闢了!),這樣的人也太少了。毫不誇張的講,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熱點瞬間切換,競爭的加劇,一些老闆的逐利心態如下山的猛虎般追求效益,全力追逐銷售利潤,視員工為棋子,為平衡的籌碼,忠誠早已為短期利益讓路(員工也似乎看透了這一點,有樣學樣地現實和勢利)只有遠見卓識,心志高遠的老闆才會談忠誠,但太少了。快速發展,熱點輪動,投資機會和風險並存,讓一切的生產和運營的要素都變得極度的功利,忠誠、主人翁等職業道德還未來得及駐足沉澱,早已經被現實的功利一掃而光。願忠誠早日成為企業,老闆們選人用人的第一標準,到那時整體的企業運營環境,企業文化,員工素養,綜合實力將大變模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將遠非今日可比。


hi去去吧


不論職場還是歷史,似乎總有一個問題大家莫衷一是:你身為老闆(皇帝),該用忠誠的人呢還是有能力的人呢?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雖然歷史已經遠去,但是對於現在職場的管理依舊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現在的職場。

忠誠和能力哪個更重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定要搞清楚2件事:1、所謂的忠誠是對領導忠誠還是對公司忠誠?2、公司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首先,員工的忠誠究竟是對公司的忠誠還是對領導的忠誠呢?這是個十分重要且嚴肅的問題。如果員工對領導(中層及以上,但不是老闆)忠誠,那麼這個“忠誠”對企業本身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試想一下:領導利用職權,貪汙公司財產,員工忠於自己的領導,選擇“不舉報、不參與”,甚至是和領導“同舟共濟”,這樣的忠誠對企業來說真的有用嗎?

領導不滿公司的待遇,決定離開。這時作為手下的“嫡系”員工選擇和領導一起跳槽,瞬間造成了公司人員的不足,影響了公司的正常運作。

所以,對於公司忠誠的員工才是更應該提拔的。對於公司不合理的現象,敢於指出並提出解決的方案,有損公司利益的事情堅決不做。但是職場中的爭鬥和複雜的關係,讓忠於公司的員工少之又少,如果發現這種忠於企業的員工要好好珍惜、培養、重用。

第二,公司處於什麼樣的階段,需要什麼樣的人?一個合格的老闆不會因為個人的喜好而感性的進行人事任免,他更需要懂得人盡其用和分權制衡。公司處於什麼樣的階段,需要什麼樣的人,老闆一定要心中有數。比如我們都知道的乾隆和和珅的故事,和珅貪贓枉法,但是乾隆依舊重用,後來又怎麼樣呢?年僅49歲的和珅被嘉慶賜死。

一個老闆的常態應該是“既用君子又用小人”。公司起步階段為了擴大市場的佔有率,往往會選擇一個有能力的人來做領導。因為公司起步期是很難做到盈利的,甚至收支平衡都是難上加難。所以這時候公司更喜歡用有能力的人來讓公司的一切步入正軌,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善組織架構、豐富宣傳手段、穩定公司人員,實現盈利。

《資治通鑑·唐紀》中曾經記載了皇上與房玄齡和魏徵的對話: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徵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後來經過大家的整理就是俗話說的“創業易守成難”。

公司發展到了成熟期,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日趨完善。這個時候大家的目標感不再像之前那麼強烈,很多人開始研究自己為公司做了什麼貢獻,應該得到什麼待遇。很多有能力的人就會感到老闆的不公,選擇用“另外的方法”來“謀取利益”,貪汙公司的錢財或者選擇辭職。

這時候忠誠的員工就要予以重用,因為他們的心裡公司的利益很重要。而且公司發展也到了成熟的階段,不再需要大的調整,更需要的是按部就班的走流程。忠誠的員工在“守江山”的時候,更具優勢。


夜泊痕


如果僅看問題本身,我選忠誠的。看了問題的補充描述後,如果是我,我暫時不選,因為目前都不合適,我會再看看外部或是內部的其他人選。但如果這個管理崗位可以允許有半年左右的成長時間,我還選忠誠的。

選幹部,建議選價值觀趨同的。

簡單的說就是與公司文化價值觀趨同的,有的公司說叫“氣味相投”的人,在做事理念、風格比較能有交集的人。因為這個東西是軟性的,有的時候是一種感覺,一種相互投緣,很難靠後續培養能改變的。能力差些多教幾次,多帶幾次是能補上來的。

選幹部,建議選有自發成長意願的。

是很忠誠,但能力差些,就像問題說的。關鍵是後面這個因素——他自己是否自發主動、願意成長為幹部呢?如果他因為種種原因壓根就沒有這個意願,那也很難培養出來。如果有強烈的自發意願,那麼就算現在偏下,上級和他一起努力,還是可以的。

公司應識人用才,實現雙贏。

公司也應去了解能力強的人他們的根本訴求(有的公司已經在實施每年2次的核心人才盤點和一對一談話),如果有可能給他們匹配適合的崗位,給他們平臺,他們一樣能做的非常出色,甚至慢慢轉變成“自己人”,因為他們體會到了成就感和價值感。這樣不僅符合公司需要,也滿足了他的個人願景,合作還能長久,實現雙贏。

大家有好的建議和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分享哦~ 關注〔富閒部落〕助你職業發展和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