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軍一個步兵師能對抗日軍一個甲級師團嗎?

missja


二戰時期,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4個等級,其中以甲級(種)師團最為精銳。日本甲級師團(也稱“挽馬師團”,)的兵力配置為28000人左右,師團以下有2個旅團,每個旅團以下還有2個步兵聯隊。此外,師團還有1個工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輜重聯隊。那麼,納粹德國的步兵師能對抗日本的甲級師團嗎?

從士兵數量上來看,日本的甲級師團人數幾乎是碾壓德國的步兵師,因為德軍的步兵師一般只有1.2萬~1.8萬人左右。而且日軍士兵的身材矮小,作戰靈活,善於拼刺刀。他們在中國戰場上之所以能夠那麼囂張,一是因為自身的火力配置強於國軍部隊,二是因為其單兵的作戰素養也高。不過,如果他們面對的是納粹德國的步兵師就沒有那麼輕鬆的。


首先來講,德軍步兵師人數雖然少於日本甲級師團,但其火力配置和單兵素質均遠遠超過日軍甲級師團。在二戰初期,1個德國步兵師的武器配置為:3千多支手槍,1.2萬多支步槍,300多支衝鋒槍以及600多挺輕重機槍,此外還有50門左右的100mm口徑大炮,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蘇德戰爭中蘇軍的傷亡率遠高於德軍。相比之下,日本甲級師團的武器配置就要遜色得多了,不管是火炮質量還是火炮的數量都處於劣勢。


如果再考慮兩國的雙方的裝甲力量,那德軍步兵師的優勢就更明顯了,完全能夠對抗日本甲級師團。納粹德國一直強調步坦協同作戰,也就是利用裝甲車和坦克打開地方陣地的缺口,然後再用步兵師殲滅殘軍。而日本由於資源匱乏、裝甲部隊薄弱,所以大部分時期還是依靠步兵衝鋒來完成攻堅和野戰,這一點在中國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上屢見不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納粹黨衛軍中的骷髏師曾經以1.29萬的兵力抵抗蘇聯四個集團軍20萬人的圍攻,創下了戰場的神話。不過,即便是普通的德國步兵師,其裝備水平和作戰素養也超過了日本人的甲級師團,完全可以彌補人數上的劣勢。



歷史的荒野


二戰時期,由於日本和德國都屬於軸心國,他們沒有機會進行較量,那麼對比一下當時一個日劇甲級師團和一個德軍步兵師兵力和武器裝備來看,或許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

雙方兵力對比

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屬於日軍最精銳的師團,又稱挽馬師團,下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另還包括工兵聯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聯隊,也就是說一個日本師團包含8個聯隊,再加上師團部、旅部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二戰時期德國一個步兵師下轄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偵查營、通信營、工兵營反坦克營各一個,再加上師部和師輜重隊,一共有17200人。

雙方武器裝備對比

日軍甲種師團中的一個步兵聯隊標準人數是3800人:包括三個步兵大隊,一個運輸隊(大車和騾馬),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一個反坦克中隊和一個通信中隊。

一個步兵大隊標準人數是1100人:包括4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彈藥排,3個機槍排,每排4挺重機槍),一個炮排(一個彈藥班,兩個炮班,每班各裝備一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另外還有一個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

一個日軍中隊標準人數180人:包括3個小隊和一箇中隊部。

一個日軍小隊標準人數54人:包括3個班和一個擲彈筒班(3個擲彈筒)。

一個日軍班標準人數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手(一挺輕機槍)和8名步兵。

另外日軍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96挺重機槍,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一個德國步兵師中武器裝備如下:

師部:158人,輕機槍2挺,摩托17輛,輪式車輛31輛

偵察營:625人,輕機槍25挺,重機槍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門,20毫米防空炮3門,50毫米迫擊炮3門,81毫米迫擊炮4門,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2門,裝甲車3輛,摩托45輛,輪式車輛30輛,馬車3輛,馬213匹。

通信營:474人,輕機槍17挺,摩托32輛,輪式車輛103輛,馬車7輛,馬52匹。

炮兵團:2500人,輕機槍32挺,10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火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摩托40輛,輪式105輛,馬車229輛,馬2274匹。

反坦克營:550人,輕機槍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門,摩托45輛,輪式114輛。

工兵營:843人,輕機槍34挺,反坦克槍9支,火焰噴射器20支,摩托44輛,輪式87輛,馬車19輛,馬52匹。師輜重隊:2300人,輕機槍30挺,20毫米防空炮8門,摩托88輛,輪式車輛253輛,馬車245輛,馬735匹。

3個步兵團:每團各3250人,輕機槍123挺,重機槍36挺,反坦克槍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門,50迫27門,81毫米迫擊炮18門,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6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門,摩托47輛,輪式車輛73輛,馬車210輛,馬683匹。

對比結果

雙方在人數對比上一個日軍甲種師要遠遠多於德國步兵師。

雙方裝備對比上來看,日本重武器基本也就是70MM野炮或者山炮,96挺重機槍,以及輕機槍。而德國不僅有105毫米榴彈炮,105毫米火炮,150毫米榴彈炮還有各式75毫米反坦克炮,20毫米防空炮,50毫米迫擊炮,81毫米迫擊炮,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輕重機槍就更不用說了。機械化程度上來看,日軍主要就是百來輛大卡車和騾馬,德軍光輪式車輛就達到580多輛,摩托車近400輛,馬匹4000多匹。機械化程度遠遠比不上德軍陸軍師。

再以諾門坎戰役中蘇軍和日軍交戰情況和德軍和蘇軍在歐洲戰場交戰情況對比來看,正常情況下,日軍一個甲種師和德國步兵師交戰基本就是慘敗,特殊地理環境情況或者特殊情況這裡暫且不論。當然日軍在軍國主義不怕死的精神鼓舞下日軍有可能會對德軍造成一定傷害,但結局肯定會是失敗的。


山中茅店


這個對抗推演很有挑戰性,二戰時德軍最強的是重型裝甲師,而非步兵師。但日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其實這種對比明顯是看不起日軍的戰鬥力。德軍步兵師能否對抗過日軍甲種師團?我們從兵力、裝備、戰鬥意志等方面分析一下。

一、雙方兵力對比

德軍步兵師:在1944之前,德軍的一個步兵師滿編在17200人左右。德軍一個步兵師下轄3個步兵團,每個團有3250人;一個炮兵團,有2500人;一個反坦克營,有550人;一個通訊營,有474人;一個偵查營,有625人;一個工兵營,有843人。

德軍一個步兵師的戰鬥人員為14742人,其餘為輜重部隊和百餘人的師部。

日軍甲種師團:日軍甲種師團滿編在28200人左右,下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每個步兵聯隊有4247人;一個工兵聯隊,有792人;一個騎兵聯隊,有652人;一個炮兵聯隊,有4894人。

日軍一個甲種師團的戰鬥人員為23326人,其餘為輜重部隊、衛生隊及師旅團司令部。

分析:雙方單從兵力對比來看,日軍的甲種師團比德軍步兵師多出近萬人,近萬人是什麼概念,日軍的一個旅團在未滿編的情況下是7800人,這就相當於日軍多了一個旅團前來增援,這種兵力的優勢是武器所不能彌補的。

二、雙方裝備對比

德軍步兵師裝備:德軍全師共裝備,步槍7000支,輕機槍324挺,重機槍116挺,衝鋒槍300支,反坦克槍90支,75毫米反坦克炮75門,50毫米迫擊炮84門,81毫米迫擊炮58門,75毫米輕步兵炮20門,150毫米重步兵炮6門,10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火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裝甲車3輛,車輛901輛,摩托435輛。

日軍甲種師團裝備:日軍全師團共裝備,步槍10000支,輕機槍432挺,重機槍96挺,75毫米野炮36門,75毫米山炮16門,75毫米輕步兵炮24門,50毫米迫擊炮432門,37毫米反坦克炮16門,105毫米榴彈炮12門,70毫米以下火炮448門,車輛200輛。

分析:從雙方裝備來看,德軍的火力強大的很明顯,尤其是遠程火力很猛,部隊的機動性也很強。而日軍則偏重於近戰火力,日軍沒有150毫米火炮、衝鋒槍和反坦克炮。

日軍的這種武器配置更適合於城市巷戰、山地戰和叢林戰,而德軍則更適合平原地區的對攻戰。日軍要是能頂住德軍的遠程炮火的壓制,運動至近距離,日軍在人數上的優勢便可以發揮出來。

三、雙方戰鬥意志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日軍甲種師團在二戰時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當時國軍最強的德械裝備師與日軍大概是3比1的傷亡率,太平洋戰場中的日軍主力與美軍王牌的傷亡率是不到2比1,但在如硫磺島等幾個登陸戰中,日美軍傷亡率基本為1比1,不得不承認日軍的單兵戰鬥力是極高的。德軍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是沒得說,其裝甲師基本上是出於無敵的狀態,部隊的戰術素養很好,部隊的戰術水平更高。

如果論戰鬥意志的話,我認為日軍的戰鬥意志更強一些,這源於日軍的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表現,完全震驚了美軍,尤其是日軍的萬歲衝鋒,令美軍不寒而慄。還有在中國戰場上,很難俘虜到活著的日軍,基本上都是戰鬥到最後一刻,日軍的頑強戰鬥意志和不要命是出了名的。

戰爭的最主要決定因素還是人,人與武器的完美結合才是王道。日軍在兵力上有著近萬人的優勢,雖然在火力上欠缺了些,但這一萬人會用頑強的戰鬥意志來彌補。好多人提到了諾門坎戰役日軍戰敗,但這也是蘇軍付出沉重代價後的結果,蘇軍的傷亡是要大於日軍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德軍的一個步兵師很難對抗日軍一個甲種師團,平地戰有可能戰勝,但德軍代價不會小;而城市巷戰和山地戰,德軍很難對抗日軍甲種師團。


野史也是史


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單純的一對一狀況下,那麼德軍一個步兵師應該還是能與日軍一個甲級師團對抗的。這點,我們不妨一起來對比下兩者的裝備情況就知道了。

首先,一起來看看我們最為熟悉的日軍甲級師團;

作為日本陸軍的核心戰力,這些甲級師團不論兵員素質、裝備水平還是編制規模上,都比日軍其他級別的師團要強大很多。

日軍甲級師團,其實主要就是日軍在二戰前組建的那17個常備師團。它們通常採用“四四制”編制,下轄步兵聯隊四個,工兵、炮兵、騎兵及運輸聯隊各一個,共計八個聯隊。

其中,甲級師團每個步兵聯隊的滿員編制約為3800人,四個步兵聯隊兵力就達到1.5萬人。如果再加上其餘四個獨立聯隊,以及師團部和旅團部的部分非戰鬥人員,那麼一個滿編滿員的日軍甲種師團,編制達到2.8萬人。

在武器裝備方面,日軍一個甲級師團通常配備戰馬7500餘匹、擲彈筒144個、輕重機槍340餘挺、各型火炮、山炮54門。

這樣的裝備水平,對陣當時落後的中國軍隊,顯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但要是面對德軍,那就很難說了。

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下德軍一個步兵師的情況;

二戰前期,一個德軍的步兵師的編制約為1.7萬人,下轄師部、3個步兵團,偵察營、通信營、炮兵團、反坦克營、工兵營各一個,以及師屬輜重隊。雖然,德軍步兵師在人員編制上比日軍甲級師團整整少了一萬人,但德軍的武器裝備和機械化水平顯然要遠勝日軍。

首先,德軍一個步兵團的火力,比日軍一個步兵聯隊要強。德軍一個步兵團人數約3300人,配備輕機槍123挺,重機槍36挺,反坦克槍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門,50迫27門,81毫米迫擊炮18門。

其次,德軍步兵師都配有炮兵團,為其提供火力支援。而且,德軍炮兵團所裝備的火炮,可不像日軍92式70mm步兵炮那般“弱雞”。人家一個炮兵團就配備105野戰炮36門、150mm野戰重炮12門,這樣的火力被日軍甲級師團強太多了。

此外,德軍的師屬輜重隊也同樣強大,配備摩托車88輛,輪式車輛253輛,馬車245輛,馬735匹。因此,德軍步兵師的機械化水平也同樣遠勝日軍的甲級師團。

而如果我們在考慮德軍與日軍單兵裝備的差距,那就更沒法玩了。整個二戰時期,日軍單兵槍械從頭到尾都只裝備落後的拉栓式步槍——“三八大蓋”,而同期的德軍單兵槍械早已向半主動化邁進了。

所以,通過對比,個人覺得即便日軍甲種師團單兵擁有更強的戰鬥意志,而且人員規模更大。但要是一對一對抗德國一個步兵師,估計也是打不過的!



這些歷史要讀


實際上,德國陸軍的精華是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還有極少數精銳步兵師,其他大部分德國步兵師實際戰鬥力都不高。實事求是說,日本步兵師團的戰鬥力是超過大部分德國普通步兵師的。

德國步兵師要有日本師團的戰鬥力,在大西洋防線,齊格菲防線這種超級要塞區,也不會被美軍輕易打爆了。在1945年遠東戰役,在佳木斯方向出現過,日軍2個步兵大隊就遲滯蘇軍1個集團軍1個星期的事情。在野戰當中也經常有日軍1個步兵大隊阻擋蘇軍1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的戰鬥。

從8月9日開戰,到8月15日日本投降,16日關東軍下達投降命令,蘇軍實際上還在黑龍江邊境。就是黑龍江省會哈爾濱,都是蘇軍18日坐著飛機去接收的。在一週多的邊境戰鬥當中,蘇軍以絕對優勢兵力,火力和裝甲力量,各種損失36000人,日軍損失4萬人。

實際雙方損失數字差不多,而且,蘇軍還是絕對優勢力量。比如在東部戰場,蘇軍第15集團軍出動1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奪取鶴崗陣地,這裡的守軍只有134師團的2個大隊,而第134師團是7月下旬剛剛組建的。

此時在邊境的關東軍師團都是剛剛成立幾個月,甚至半個月的新部隊。一直到日本投降,蘇軍都還沒有到關東軍的主陣地。也沒有攻克,任何關東軍據守的中型城市和要塞。

而在太平洋戰場,日軍單個師團對美軍的戰績,也超過了絕大部分德國師在西線對美軍的戰績。就是大家喜歡談的諾門坎戰役,也是日軍1個師團對戰蘇軍4個步兵師,6個坦克,機械化旅,還有1個空降旅3個半月。

在諾門坎戰役,蘇軍消耗的彈藥等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反攻階段蘇軍彈藥消耗的一半。而日軍第23師團實際是1939年4月組建的新部隊,而戰鬥是5月爆發的。我們要知道,我國在艱苦的抗戰當中,對抗的敵人,並不是弱瓜,是窮兇極惡的敵人。過度貶低日軍的戰鬥力,實際上是對艱苦偉大抗戰的不尊重。


深度軍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德軍一個步兵師和日軍一個甲級師團的具體情況。

1943年,德軍在經歷了城堡戰役的失敗後開始轉入東線進行全面防禦。至此希特勒在東線部署了多達177個德軍步兵師。為了直觀起見,我們選擇曾經參加過庫爾斯克戰役的德國第320步兵師為參考。

該步兵師人數戰時約10000人(戰爭損耗),所配備的基本武器有:32門榴彈炮、21門重型反坦克炮、14門步兵炮、69門迫擊炮、500挺機槍以及差不多人手一支毛瑟98K卡賓槍或MP8衝鋒槍。


看完德軍再來看看日軍,當時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人數大約在15000到20000人之間。這裡我們就取曾在中國戰場參戰最多的坂垣甲級師團。

日軍甲種師團在武器裝備方面基本如下:54門野炮或者山炮、100到150輛卡車、7700匹戰馬、144個擲彈筒、300挺輕機槍、55挺重機槍以及約14000支三八式步槍。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日軍的甲種師團在人數上明顯優於德軍的步兵師團,但武器裝備相形之下日軍更顯寒酸,就連最基本的制式步槍都不是人手一支!

當年的德軍能以"閃電戰"橫掃歐洲一眾對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先進的機械摩托化裝甲集群力量,而日軍的陸軍師團無論是在裝備還是戰術理念上都落後於德軍!

所以有人曾這麼說:慶幸兔子遇到的是日本陸軍;也慶幸英國遇到的是德國海軍!雖然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但也從側面反映了德國陸軍的強大!

結論: 日本甲種師團遭遇德國陸軍師,日本完敗!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人數

從數量上來看日本的一個甲級師團人數上線人數幾乎比德國一個步兵師多一倍。二戰時期德國的步兵師一般是一萬五到一萬七,而日本的甲級師團人數是一萬五到兩萬八,一般按數量多的配備,從人數上來看日軍的甲級師團有明顯的優勢。

武器裝備

德軍的武器裝備很明顯要好於日軍。在輕武器裝備比如機關槍和衝鋒槍配備雙方的差異不大,這沒什麼好比較的。關鍵在於德軍的反坦克炮和火炮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這就意味著德軍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有迴旋的餘地,德軍當時配備的PAK38/40系列反坦克炮不僅精度高而且威力十分強大,當時研究出來是除了不能阻止蘇聯紅軍重型KV/IS系列坦克,其他系列坦克完全不在話下,當時德國的反坦克炮著實厲害。

除此之外德國的步兵師還裝備了突擊炮,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代替坦克的用途,大大增加了步兵師的火力持續能力。而日本的關東軍,曾經被蘇聯的坦克打的落花流水。當時的反坦克槍炮根本打不穿已經升級了蘇聯紅軍裝甲,只能靠著自殺式的人肉炸彈去摧毀蘇聯的T34坦克。

後勤補給

戰爭期間後勤補給的能力十分關鍵,前線在打仗如果火藥和食物運不進來那麼一切都是白費。德軍在北非戰場接連失利,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後勤補給出了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德軍的運輸能力要遠遠強於日軍,在日本還主要靠步兵運輸的情況下,德國已經配備了眾多專門的運輸車輛來進行快速的部署轉移。這就為閃電戰的打響,奠定了堅實基礎。德軍的機動性強,這意味著可以進行突襲作戰,而日軍只能被動挨打。


四十五度軍報


日本甲級師是主要進攻部隊,德軍步兵師是協從部隊,怎麼能放在一起比。

應該是日本甲級師對抗德國裝甲師,乙級師對抗德國摩托化師,丙級師對抗德軍步兵師。

日本陸軍才有一個裝甲師,諾門坎被蘇軍幾乎全殲。

德國隆美爾一個第7裝甲師,橫掃法國,直抵英吉利海峽,俘虜了十幾萬法軍。

日本的甲級師連德國步兵師的炮兵火力都比不了,更不用說反坦克炮了,反坦克火箭,通用機槍,衝鋒槍,突擊步槍了。

德軍班級火是以MG42機槍為主,一個班有三千多發子彈基數,日本一個班彈藥基數一千多發,而且機槍落後,根本不敢和MG42對射。

德軍在整個二戰從沒發生缺少過彈藥,餓死過士兵,說明德國軍工生產強,後勤保障強,不會讓士兵拼刺刀。

日本甲級師三次打長沙,都因為彈藥,補給跟不上才半途而廢,說明還達不到機械化。

德國“閃電戰”是以坦克集團軍為主,步兵師為輔,從不把步兵師當主力,只當配角。

日本是以甲級師為主,乙級為輔,丙級為協,從沒包圍殲滅過一支大部隊,都是擊潰戰。

德國A集團軍一個基輔包圍戰,就把上百萬蘇聯機械化部隊包餃子,俘虜了六十幾萬蘇軍。

日本甲級師有這水平嗎?


心有遠芳


看了答案都大同小異。

德軍暴打日軍。

我的也差不多。不過分情況。德軍守,日軍攻,日軍至少五層勝率。日軍守,德軍攻,日軍進過神廁估計要多騰出一大塊地方,畢竟24000個人呢。

理由如下,日軍一個甲種挽馬制師團的兵力超出德軍近一倍。而且,日軍步兵戰術強調進攻,而且日軍的射擊技術還是很不錯的,側擊的技術也不錯。而一個師級單位的防禦地域要應對一倍優勢的敵軍,其實壓力也不小。這時炮火發揮的優勢其實不大。步兵的數量質量就很佔優勢了。

所以兵力佔優的日軍進攻,突破德軍防禦並完成殲滅,不是不可能。參見朝鮮戰爭第一二次戰役。

如果日軍防守,德軍進攻,很明顯,德軍的炮兵強出太多,遠程打擊,定點清除,配合兇狠的重機槍步兵戰術,再依據日軍一貫的防禦戰術,沒準還會自信的發起野戰或者豬突,日軍勝率為零,我覺得大家不會有異議。

遭遇戰,火力為王,勇氣其次。日軍也不行。

不過,這是日軍主力精銳對戰德軍一般好一些的部隊的結果。如果是對戰德軍主力,日軍甲種師團也不行。技戰術水平,火力,日軍都處於下風。上升到大兵團諸兵種合成作戰程度,德軍和日軍更是兩個時代的軍隊。日軍完全沒戲。

最後還得說,日軍的步兵技戰術水平還是不錯的。射擊技術,基層軍官指揮能力,作戰意志,身體素質,搏殺技巧,都屬於一流。單獨拼純步兵單位。日軍絕對在二戰中名列前茅。不過其他技術兵種,炮兵,裝甲兵,機械化步兵等,差距和美英蘇德實在太大。日軍陸軍的中堅就是步兵。


比爾羅德


雖然二戰時德國陸軍耀眼的戰績要勝於日本陸軍,且論精銳對精銳的比拼,德軍確實要比日本強些,但若拿二戰中德軍一個步兵師與日本一個甲級師團對比,若要對抗可能略有勉強,不過問題不太大。但除了極個別精銳可能有一定勝算擊敗其他絕大多數無論是二戰前期還是後期都難以擊敗日本甲級師團,且莫說步兵師,即便是更高一檔次的德軍摩托化步兵師,在42年以前對日本甲級師團的勝算也不高甚至有些還處於劣勢,絕大多數也只是在42年開始才有很高的勝算。下面由我來為諸位簡述一番為何要這麼說,如有錯誤和疏漏之處還望指出(勿噴)。(提示:由於二戰德軍大量步兵師在法國戰役後或者41年都升級為摩托化步兵師甚至裝甲師,其餘未升級的直接作為後備力量,這樣的話無論是裝備或是人員訓練就更是差了一些,所以下面我主要以戰爭初期的德軍步兵師與其比較)


德軍編制和裝備情況

提起裝備可能很多網友都會想,德軍裝備肯定比日軍強,若以兩國整個陸軍裝備對比,那的確無可爭議。但若比較步兵師裝備,二戰期間我只能說半斤八兩,甚至德軍的步兵師整體還略遜於日本一點的,要知道二戰中德軍的好裝備總是優先裝備給裝甲師和幾個精銳的摩托化步兵師。且步兵師在二戰中除了戰爭初期,其他絕大多數時間都充當著後備力量。


(觀整個第三帝國時期,德國軍工廠產業一直未能給德國陸軍提供充足的車輛和戰車,即便是德軍機械化部隊裡較低檔次的摩托話步兵師裝備問題都是軍需官們的噩夢,至於步兵師其下轄的作戰單位相當多仍只能以徒步完成軍事任務)

接下來我就發個國外的大神解說的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和裝備情況的視頻鏈接,這樣更直觀些。不過提前提示,既是德軍步兵師的話就不要指望其他耀眼的裝備甚至坦克了。


日軍編制和裝備情況

自從武漢會戰後,日本的師團編制出現了變動,由原先的四聯隊制縮小為三聯隊制,即一個師團包括3個聯隊,聯隊下設3個步兵大隊與1個步兵炮中隊(4門步兵炮)。而每個甲級師團都有炮兵聯隊,下轄24門山炮和野炮,編制人數縮小為不足2萬,

來看一下41年日本第6師團編制


標準的3聯隊制,下轄第13聯隊(熊本)、第22聯隊(宮崎)、第45聯隊(鹿兒島)



(長沙會戰中的第6師團)

聯隊中擁有一個機槍中隊(8挺機槍),1個炮兵小隊(2門70mm步兵炮),另外師團下還有野戰炮兵聯隊,擁有36 門75mm山炮與12門75mm野炮,另外步兵聯隊擁有速射炮中隊(4門37mm速射炮)至於戰車甲級師團裡多少會裝備少量的裝甲車和坦克,對付德軍的機械化部隊肯定不行,但對付德軍步兵師還是有迴旋餘地的

最後

最後除了裝備和編制,就是人員訓練了,還比人員訓練水平,戰爭初期德軍的步兵師和日本的甲級師團還可以一比,但中後期就不用比了,由於大量步兵師升級為摩托化步兵師,其餘沒升級的或者戰爭中後期組建的步兵師都是些後備力量,人員訓練相比日本甲級師團差了一大截,士氣就更不用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