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島內原來有座“斜塔”

廈門有個埭頭石塔,俗稱鳳嶼石塔,或稱篔簹古塔,位於湖明路中段,是廈門本島年代最久的陸地上歷史文物,也是現今島內唯一僅存的古塔。

古代廈門篔簹港岸邊有個埭頭村,出了一位兵部尚書吳玠。為鎮海保民並作為航標之用,他於岸邊建起埭頭慈濟宮,並在宮前的海面上建了兩座石塔。一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石塔,由於塔基是由土石堆築而成,基礎並不穩固,原塔基的西北端比東南端高出近0.5米,造成塔身向東南嚴重傾斜,故又名“斜塔”。該塔毀於1958年;另一座塔為方形、六角六級實心石塔。1970年代前這座石塔還佇立於汪洋之中,後來廈門興起“圍墾篔簹港”,水域面積縮小了很多,石塔周邊的汪洋沒了,佇立的位置成了陸地。現塔為2003年修復,塔尖的四尊坐佛只剩一尊,還比較清楚。而在塔的第四層,只能依稀辨認出一個“永”字。如今,這座石塔成了都市中的一道景觀。

廈門島內原來有座“斜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