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建朝之時,曾力排眾議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做藩王,以拱衛京城。其中第十子朱檀就被分封到了浙東作魯王,到崇禎帝朱由檢執政之時,魯王已經發展到了朱以海這一代,從輩分上來看,朱一海應該是朱元璋的第十世孫。

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按理來說,皇親國戚應該都是日夜享受著榮華富貴的,但朱以海這一生卻顛沛流離,實在是生不逢時,1644年朱以海剛受封為魯王1月之後,李自成便攻陷京城,再後來,清軍入關,各路明朝親、郡王死的死、傷的傷,還倖存的也都歸附了清朝。

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一時之間,各地反清復明的勢力都集結到了一起,急需推一位明朝宗室上位為精神旗幟,朱以海就變成了他們的目標。清順治二年,朱以海在眾人擁護之下在紹興就任明監國。但與此同時,朱家另一宗室朱聿鍵也在福建稱帝,是為隆武帝,這下可就亂了,別說反清復明,就連這明朝的正主是誰都沒有定下來。

兩方爭的激烈,甚至兵戎相見,俗話說的好,兩蚌相爭、漁翁得利,正在雙方互相傾軋的時候,清政府派人前來剿殺,殺了朱義海一個措手不及,朱以海四處奔波,直到順治八年,終於在舟山群島定了下來。

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同年八月,清政府派人攻打舟山。朱義海無奈之下,只得跑到廈門去依附鄭成功。可誰知鄭成功雖是支持反清復明,但卻是隆武帝的支持者,他認為朱以海沒有領導國家的才能,還偏要在反清復明的關鍵時刻,與隆武帝自相殘殺,所以對朱以海印象並不是很好。

但好在朱以海身為朱元璋的第十世孫,怎麼也算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鄭成功既是遵從舊主、擁護明朝,對朱一海也是隻能以禮相待,便安排朱一海到金門安居,1663年11月13日,朱以海去世,享年45歲。

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關於朱以海的死因,歷史上曾有史料說: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這便是說是鄭成功殺了朱以海。因此,許多擁護明朝的人都對鄭成功有所詬病,但後來證實事實並不是這樣。

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1959年的時候,金門島有一位農民曾在炸山石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古墓,後經專家證實為明朝魯王朱以海的墓葬,既然有墓葬,墓中還有能證明身份的物件,而且隨葬品也不少,那便說明鄭成功對朱以海還是非常尊重的,不可能殺他,朱一海應該是病逝或意外死亡,而非鄭成功謀殺,可憐鄭成功這樣一個民族英雄,竟背了300年的黑鍋,但真相總會有大白的一天,這農民無意中炸開的這座古墓,便已經洗刷了鄭成功多年的冤屈。農民上山炸石頭,炸出了一座古墓,民族英雄300年的冤屈得以洗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