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的你現在是否還能像小時候一樣在大年初一在村裡挨家挨戶的去拜年?

追夢279432762


我老家是湖南的,我們村裡還是保留了除夕晚挨家挨戶“辭年”初一早上挨家逐戶“拜年”的風俗,一般除夕當天下午三點左右就吃完團圓飯,大人小孩換上新衣裳新鞋子,打扮漂漂亮亮,開始從村裡最年長輩的長輩開始“辭年”,一進門就雙手合十“請辭年哦,恭賀過了熱鬧年啊”,主人就會熱情客氣的說:“辭年是經不起哦,熱鬧年在你名下”(這是地道的方言直譯表達,實際意思就是:你太客氣了,熱鬧年是託了你的福)然後就會端上各類小吃上來,大盤小蝶特色小吃瓜子水果琳琅滿目。邊吃邊聊著一年的工作生活,甚是溫暖,每一家大概坐半個小時,在晚上12點前要把“辭年”每一家辭完,過了12點就是新年初一了,就不能說“請辭年”了。初一早上開始拜年了,形式跟“辭年“差不多。這種挨家挨戶的辭年拜年,濃濃的鄉情味道,滿滿的回憶,特定的節日裡相聚在一起,一下子拉近了長期在外打拼一年難得見上一面的距離感,親近感,甚是歡愉!


倩子180532983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過年還是特別有氣氛的,離除夕還有二十多天的樣子,就把花燈和龍燈紮起來了,扎得非常漂亮,那個時候我們這裡每年春節都挨家挨戶串門耍燈,基本上每個姓氏都有燈,一為拜年熱鬧,再就是撈點紅包收入為本族祠堂裡置辦些碗筷桌凳等物件,年燈分幾種,有武藝獅子燈,有龍燈,有花鼓戲燈……,小孩子最有勁,臘月剛開始就把本族的那些刀槍棍棒提出來操練,從臘月到春節,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正月初一早,父親就會吩咐我們兄妹先到爺爺奶奶家拜年,再就大叔家,再就三叔家,再四叔家,再去德高望重的本族鄰居,再拜外族鄰居,秩序可真的不能亂,不然父親會罵人的。小時候我們基本是臘月份就計算好了路線,從哪個家到哪個家,有條不紊,正月初一就一人拿個方便袋,按預定的線路挨家挨戶拜年要糖,往往正月初一能撈到一大袋糖,然後回家後把好的差的分類,往往是先吃了差的再吃好的,心裡甜啊!那時父母親給我們定的規距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團方”,現在想起我們小時候不是現在的小孩子能體會得到的,那時雖物質貧乏,但人人團結友愛。時至今日,農村基本上大都成了空心村,有些在沿海地區務工經商賺錢,有些在城裡定居,就算是村裡有人的家庭,也不在一個地方居住,而是東一家,西一家,零零落落的,那些從城裡趕回來過年的年輕人,回來一般就坐在牌桌前,大把大把的輸贏,穿西裝,抽名煙,出門就是小車子,在路上一蹓煙就去了,隔個玻璃你還真不知道是誰誰誰,哪像我們小時候走親訪友,都走路,同路的邊走邊聊,碰到個熟人馬上打招呼拜年,因沒車,路遠的就在親友家歇了,路近的也要喝酒吃飯再走,現在的是車一停,放下禮,喝杯茶,又開車去下一家,親戚家一天就走完了,過個年下來,除了打牌炫耀,索然無味。估計十年二十年後,再沒有春節,也再沒有正月初一,也再沒有了鄉愁!對了,你剛才是問正月初一還有沒有按規矩拜年的事?我告訴你,我們這裡早就沒有了,不但我沒有了,我還學別人的樣子,也告訴我的孩子:不要去走了,就在家看電視,你要的糖果家裡都有!


一襲青衣擾紅塵


拜年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70後出生的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身傳言教的感受著民間大年初一挨家挨戶拜年的習俗。自身體會認為拜年是族裡族親,鄰里鄉親間情真意切的祝福。過年過的是情懷 ,我想這種鄉戀情結應該是在60後和70後這幫人心中更為突出。這幫首批從農村走出的農二代們在城市定居後,雖然大城市裡交通方便,各種娛樂設備也很齊全,但過年的時候總是感覺冷冷清清的沒個年味。 回到農村老家,看著那燃放鞭炮後一地的紅紙,總感覺有那麼一種溫馨在裡面。除了鞭炮之外還有那些我們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鄉音和街頭那熟悉的味道,都是我們忘不了的農村的記憶。這也是不論城市裡有多少娛樂設施,也彌補不了我們心中對老家的那份眷戀。


老家過年的時候,不管你是幾零後,到了大年初一“五更“起來放完鞭炮,吃完了餃子,人們便會去挨家挨戶的走走,給族裡族親,鄰里鄉親去問聲“過年好”。每進一家,都會抽上一根幾塊錢一盒的香菸,吃一塊最普通的糖塊,但是卻能感受到濃濃的溫馨在裡面。 但是現在有些人表示說越來不愛拜年了,感覺拜年成了一項負擔。這也許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們的物質文化飛速發展,與之相比,精神文明建設沒有跟上趟。 很多的人只忙於追求物質上的財富,覺得只要有錢就什麼都有了。只要有錢就萬事不求人了!所以不再重視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間的感情曾進。淡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其實農嫂認為只要農村還存在,這種千百年來留下的民俗文化風情就不會淡,這是種民俗是一種鄉情,70後的我不管到了多大年紀,在大年初一這天都會出來鄰里鄉親間坐坐,也會把這種習俗像父母曾教育我那樣傳承給自己的後人。


農嫂話農事


不會了,村裡都沒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