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才是工廠的唯一出路

“只有品牌化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聽到老闆雄赳赳氣昂昂地喊出這句話時,會議室裡的每一個人都默契地選擇了閉嘴。

這已經是老闆本月第三次喊出要做“自主品牌”的口號了,可想而知,他分明已經下定決心要繼續往這條路上走了。

作為老闆的助理,李婷雖然感覺有些不對勁,但此時此刻她也不好說些什麼,只能帶頭先鼓起了掌。

李婷知道,老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念頭,也並非完全是心血來潮。

工廠建立十幾年來,一直都在做OEM客戶,手頭上已經有很多行業裡的大客戶資源了。

然而,OEM客戶做多了之後,大家也就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做的,僅僅只是在以犧牲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作為代價,來討好進口商老爺們,並換取一丁點微薄的利潤。

在十幾年前,選擇走這條路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畢竟物質匱乏,賣方市場下的我們還是很有優勢的。

但現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不論是原材料還是勞動力,都已經不再具有成本優勢了,作為工廠,自然而然就會想要朝著“品牌化”的大方向邁進。

譬如在孫平看來:我是一手貨源,質量又好,價格又公道,憑什麼對方什麼也不幹就能截走一大堆的利潤?我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

2

會產生這種想法很正常,可問題是,假如我們的眼睛只盯著品質和價格的話,那我們其實還是把自己困在了“從自己出發”的工廠思維中,而不是“從市場出發”的客戶思維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以戶外照明產品為例,這種產品的最終用戶,應該多數是B,譬如隧道、停車場、路政、倉庫等企業或政府組織。

大家認為,這些B類組織,會是很專業的客戶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也意味著,所謂品質、價格、性能、參數,其實他們統統都是不懂的,對於他們來說,關鍵是品牌、關係、風險、安裝、售後....etc。

所以假如讓他們在神州電腦和蘋果電腦裡面二選一,除非是預算有著非常嚴格的限定,否則他們大概率會選擇蘋果。

即使你告訴他們神州更便宜,性能更優越,他們也只會眉毛一挑,回你一句“然後呢”?

因為在他們眼中,品質這些東西是很難被判斷的,我怎麼知道你不是蘋果公司派過來的間諜?

而且,對於普通客戶來說,他們一般會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及知識,對某一品牌形成自己的認知。

這種認知儘管可能會跟客觀情況不一致,但心智認知就是品牌”

,他們依舊會根據自己的認知去做出選擇。

從這個角度出發,假如孫平所謂的自有品牌之路,僅僅只是將OEM的logo換成自己的logo,自然是不會有出路的。 [/p]

理論上,品牌化的道路是沒錯的,品牌確實是抵禦議價的最佳手段,沒有之一。

可問題是,十幾年前OEM廠家們就喊出了“品牌是中國製造的未來之路”,然而,十幾年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已經做到了呢?

如同孫平一樣,很多人在品牌化的道路上,之所以走得並不順暢,主要是因為他們陷入了兩個誤區:

1

商標不等於品牌。

在孫平看來,所謂“自有品牌”,最關鍵的當然是先註冊一個商標,然後將這個商標印刷在產品的包裝上,並將其賣去海外,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然而,事實上,即使孫總他將印有自己商標的產品鋪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也並不能被稱之為“品牌化”。

否則,在互聯網化的今天,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熱點出現,就有一個名字響遍全中國,豈不是意味著源源不斷地有品牌在崛起?

知名度並不代表認可度,“讓客戶知道我們”和“讓客戶認可我們”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當新的熱點沖刷過來的時候,你還會記得上一個熱點是什麼嗎?

而所謂品牌,一定是要和客戶/用戶的認知相關的。

只有當對方開始認可你,並在心裡騰出了個特定的位置給你,並自發地為你的名字賦予不同的含義,你才開始成為了一個品牌。

從這個角度來看,品牌是需要講故事的,是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的,是需要有從一而終的調性的,是需要我們用情懷去灌溉的。

而這個過程,沒有十幾年的沉澱,根本不可能做到。

2

營銷不等於品牌。

本部分內容設定了隱藏,需要回復後才能看到

3

通過如上分析,我們會發現,孫總一意孤行想要實現的所謂“品牌化”,其實可以說是基本跑偏了。

這個時候,恐怕有同學要問了,假如我們真的想往品牌化的道路上走,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我的建議如下:

1

找準自己的定位,完善品牌的內涵。

很多企業在推廣品牌時,往往是三心二意的。

譬如,今天宣傳自己的價格低,明天宣傳自己的質量好,後天又跳出來說自己的工藝還特別棒。

在他們看來,我有這麼多的優點,當然應該全部擺出來,說不定哪一個點就撞擊到客戶的心坎上了。

然而,太多太雜的信息,往往會讓客戶無法對你的形象形成立體的概念,繼而還會稀釋掉你的品牌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去面試的時候,一股腦地列舉了自己的數十個優點。

在你看來,自己實在是太優秀了,如果不被錄取,簡直天理不容。

可對於面試官來說,他可能可能只記住了你是一個能說會道的傢伙,至於那十幾個優點,很抱歉,他的記憶系統實在是承受不來。

因此,切換到營銷場景中來,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兩個詞:定位和堅持。

首先找準企業的定位,明確未來的發展規劃,然後在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段裡,樹立一個不變的形象,以此來佔據客戶的心智。

簡單來說就是,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然後再堅持不懈地把這件事做對。

2

世界那麼大,走出去看看。

假如我們還像過去做OEM生意一樣做經銷商,基本上是一定做不好的。

因為經銷商和OEM客戶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屬性區別。

OEM客戶大多需要的只是我們的製造能力,但經銷商需要的則是來自廠家的賦能。

除了產品本身之外,可能還需要我們幫助對方做市場營銷和銷售,建立售後服務體系,建立信息反饋機制,甚至對方可能之前都沒有做過進口。

也就是說,他其實基本上就只是擔任物流、銷售和售後的職能,其他東西是需要我們和對方一起建立起來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你覺得這些工作,是我們躲在遙遠的中國和電腦屏幕後就可以完成的嗎?

不現實啊!所以我們才必須要走出去,到相隔千里之外的市場去看個究竟。

譬如跑到海外市場,去建立個分公司辦事處什麼的。

雖然這條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不太現實,並不一定是說它們花不起這筆錢,而是很難將錢花得有價值。畢竟涉及到文化、財務、法律等國與國之間的差距,鴻溝實在太大了。

(這條路真的太難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戳《海外子公司,一條荊棘滿布的道路》)。

但至少,我們也應該要做到經常性地去海外市場出差,甚至常駐在市場一兩個月,才能夠做到知己知彼。

否則你怎麼知道,對於經銷商來說,他最需要的是我們哪方面的賦能,以及他是否和我們相匹配呢?

最後,雖然品牌化的道路註定會滿是孤獨和困難,可也正因為它的難,一旦我們能夠堅持走下去,就將立成翻江倒海之勢。

——END——

文章回顧:

管理寶典:

銷售技巧:

創業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