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施策引導和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二十多年了,哪一年並不是說要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A股的問題很簡單,比如假設:一個廢舊電器會收修理廠,上市時包裝成正在研發高科技集成電路、準備和芯片生產商簽訂合作戰略的企業,就可以溢價數十倍發行股票。然後再購買一家廢舊電線回收廠,這家廠也是和世界巨頭討論合作戰略的,於是又可以溢價幾十倍成交(那些合作意向、戰略,根本沒有任何約束力,不需要實施)。年底幾乎不分後,搞轉、增股。再玩幾次定向增發,稀釋股權。股票數不斷膨脹,利潤卻不見了,圈的錢蒸發了,但每股淨資產值又不能太低(總不能幾分錢一股吧),於是交易值調整每股淨資產值和公積金。幾番操作下來,你可以估計市值翻了多少倍?其實那不是真金白銀,那只是個數字而已。

其實,公司還是那個公司、人員還是那些人員,生產還是那些生產、市場還是那麼大市場,有些略有發展。有些還越玩越虧。真正圈錢後,得到大發展的公司只是少數。願意回報投資者的嘛,自己去看,有幾個?只有的改變也許就是:大股東可能已經減持,帶著滿滿的成功人士的光環和鈔票,移民走人了。至於虧損嘛,那也只是個數字,而且那是別人的事了。

當然,這是理論估計。實際的可能沒這麼嚴重,但也可能比這更牛!

為啥去年股市持續下跌,大股東減持從未斷過?因為他們知道手上的股票究竟值多少。只要減持成現金,永遠都是暴利!等不到減持期限的,就玩質押,套現再說,風險留給市場。

這還不算每次炒家聯合推高牛市,大股東高價減持的收益。炒家一次違規操作謀利以億計,個人罰款卻只有幾十萬,如何能起啥震懾作用?而且,罰款上繳國庫。其餘違規操作的收入還不返還受損失的股民!

這就是A股,世界獨一無二、必將載入世界金融歷史的A股。被吳敬璉老師罵著“連賭場都不如”的A股,不是沒有道理大的。

(”幹得真漂亮!”)

A股市的問題,股民一清二楚,業界人士一清二楚!那麼,為是啥不直接說,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年年玩改革概念?但就是不瞄準問題,當然,也許難言之隱吧。

只是好多股民還在帶有賭博心態,也許能贏一把而已!還有人玩的,畢竟好賭是人的天性。

不清算那些圈錢洗錢減持走人的人,不解決這個惡性循環,A股哪有出頭之日?

現在好像只要沾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萬事大吉了?沒有具體的針對性目標、措施,那也就是超級空話! 現身說法的:大形式主義。中央堅決要反對形式主義,就該狠狠抓下這些只有目標口號,沒有針對問題的具體措施的高大上提法。

據說,證監會成立了維護投資者利益的事業機構(非執法機構),很鼓舞人心。但是,大家又忘記了:這個機構沒有執法權,懂得的人就會問:你這個機構,能解決問題嗎?而且還不排除:又搞成一個幫律師收律師費的機構,又抬高維權成本。

據說,現在要抓“股票知識進中小學課本”!從娃娃抓起,當然是對的。但我們看不出這對規範當前的股市有任何實際意義!

你問他愛股市有多深?不知道,只有“月亮代表他的心......“


秋宜聲


4月4日證券監管部門表態支持“中長線資金入市”,乃清明節前夕,上證綜指創出3254.14點反彈新高的重要原因,對沖了上市公司再融資開閘等“抽水”行為。

證券市場的漲跌雖然因素很多,但是最為直接的還是其資金面。出於金融穩定的考量,管理層一直禁止“違規資金入市”;如今政策有所放寬,即符合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金融監管新規的各類資金,均可光明正大的進入證券市場。

此舉在制度上為新一輪牛市誕生,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諸多拉抬A股市場指數的資金,並非“合法合規”入場資金。所以每當股市出現“利空消息”時,此類資金首先“出逃”,產生蝴蝶效應拖累整個市場。

“中長線資金入市”還能在市場受到衝擊之時,起到護盤及穩定市場的作用,能夠成為滬深股市的定海神針。此舉對於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風險,能夠起到緩解的作用。

然而,“中長線資金入市”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不可能一戳而就。在A股市場低迷之際,此類消息的作用有限;但是,在“強勢反彈”格局已定的背景下,其積極的意義就不言而喻。


陸燕青


這是一條利好消息,對股市來說資金就是水就是動力,隨著這幾年熊市,股市讓很多人望而止步,但股市是解決上市公司融資的重要渠道,股市發展不好,也就意味著企業融資困難,所以國家對股市也是大力扶持,引導外資,開沒滬港通,養老資金入市等措馳,奈何A股就像個垂垂老朽,一直沒什麼起色,如今證監會想改革金融供給,其實在我看來就是規範並開放融資規模,這對當前資金供給不足的股市來說,無疑是注入了新的血液,其活力必將光芒四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看好當前股市,相信今年A股一定牛冠全球。


源水61516397


記得從去年開始,對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一直在鼓勵,也就是說監管其實此前一直在倡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當時對於險資包括遊資的炒作是非常排斥的,直到出現政策底之後,市場才出現中長期資金有流入的跡象。

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旨在資本市場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就不能讓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讓市場的機制逐漸健全,並且也是把股市引導到健康和穩定去發展,就需要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也需要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屬於利好消息,起碼是中長期利好,說明監管現在很重視股市的發展。


那如何吸引這些資金入市?如何化解系統性風險?

唯一的方法就是股市要漲,此輪在2449和2440點的上漲都是券商拉昇,尤其大盤每次出現即將變盤時都是券商護盤,而券商的漲跌完全是超級資金在左右,所以,很明確的看出,政策需要市場漲,有的股民說A股會跌破2440點,就是對經濟不瞭解的盲目猜測。


那可以以另一種角度思考,監管的意思就是想讓股市服務實體經濟,讓科創板順利推出,也需要股市漲,所以,可以看到目前仍然常態化發行新股,前期傳出對再融資政策可能迎來鬆綁的消息,都是為了讓實體經濟更快復甦,而又擔心一些非法資金干擾股市,讓這種服務出現失衡的狀態,就會打擊場外配資,不過並不是為了降溫,是為了股市能健康上漲。


綜上所述,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不僅可以讓市場更穩定,也能為市場帶來中長期的活水,有利股市穩定,也有利股市能長期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