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伍秉鑑真的是靠賣鴉片致富的嗎?

馬瑞涵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在縱橫千年專輯中列舉了近千年來全世界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有6名中國人上榜,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以及宋子文。

這份榜單有一定水分,也不夠嚴謹,不過也能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伍秉鑑的富有。

接下來金兔來聊聊伍秉鑑。

清末,廣州有位世界級富豪。

據說,這位富豪的的銀子有很多,多到數不過來,有時候閒著無聊,沒事的時候就喜歡數數錢,可惜錢多難數。


伍秉鑑有多富呢?

據統計,他的各種固定資產、投資、債券等亂七八糟的資產整合在一起,大概有2600萬銀元,摺合約有2000萬兩銀子。

當時清朝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為4000萬兩銀子,也就是說,伍秉鑑的錢能頂的上清朝半年的財政收入。

按照購買力摺合成人民幣來算,19世紀中葉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200元,摺合成人民幣就是40億人民幣。


伍秉鑑是怎麼發財的呢?

在伍秉鑑31歲的時候,他從他的老爹那裡接手了怡和行,主要是跟英國人做生意,喝喝咖啡,賣賣茶葉什麼的。在國內就買田地、店鋪、茶園、大房子。

藉著這些,怡和行一度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跨國貿易集團。

那麼伍秉鑑發家致富是因為鴉片嗎?

認為伍秉鑑發家致富的原因賣鴉片,主要是因為《清實錄》中的這段文字:

“又諭。阮元奏,請將徇隱夾帶鴉片之洋商摘去頂帶一摺。鴉片流傳內地,最為人心風俗之害。夷船私販偷銷,例有明禁。該洋商伍敦元並不隨時察辦,與眾商通同徇隱,情弊顯然。著伍敦元所得議敘三品頂帶即行摘去,以示懲儆。”



不過伍秉鑑發財倒不是因為賣鴉片,一來沒必要,二來也不敢。

沒必要是人家正常的貿易就能帶來巨大的利潤,根本沒必要去鋌而走險。

不敢是因為怕勒索與懲罰。

商人終究是商人,即便再有錢,在當時也很容易受到官方各種名目的勒索與攤派,如果接近鴉片甚至走私鴉片,很容易給官方以口實,被勒索的錢遠比賺的錢要多。

還有,據東印度公司的檔案記載:1817年,美國商船走私鴉片被官府查獲,有擔保責任的伍浩官被罰款16萬兩白銀,其他行商則被罰款五千兩白銀。罰金相當於鴉片價值的50倍。


綜合以上的考慮,伍秉鑑致富跟賣鴉片沒多大的關係。伍秉鑑能成為頂級的富豪,除了老爹留下的財產外,還有其它幾個訣竅。

第一個訣竅就是廣交朋友。

伍秉鑑這個人很慷慨,交了不少的外國朋友,舉個例子,有一個波士頓的商人因生意失敗,欠了伍秉鑑幾百萬,伍秉鑑就直接把借據給撕了,因此口碑大漲,消息傳到海外,就有很多的外國人都跑過來和他做生意。


第二就是利益均沾,不吃獨食。

這點很了不起,也很容易收買人心。

比如有一次,伍秉鑑拿到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筆150萬銀子的大單子,他沒有選擇吃獨食,而是把單子分給廣州當地的商人們一起做,伍秉鑑因此就變得越來越有威望,慢慢的就成了當地的商業領袖。

所謂捨得,有舍才有得。

伍秉鑑的這一點很值得學習。

第三就是投其所好。

簡單來說就是勾兌官商關係。

這個金兔就不做過多的解釋了。


金兔歷史


當然不是,是靠壟斷性外貿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