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面對天然砂價格不斷上漲帶來的壓力,在資源有限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因素下,用機制砂作為細集料將是今後混凝土工程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論!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機制砂俗稱人工砂,岩石經過除土開採、機械破碎、篩分而成,公稱粒徑小於5mm的岩石顆粒(不包括軟質,風化的顆粒),由於各地機制砂的料源、生產設備和工藝不盡相同,導致生產出的機制砂在化學成分、顆粒形狀、表面結構、顆粒級配以及石粉含量等性能方面與天然砂都大不相同。

下面小編簡單的介紹一下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響:

1、機制砂對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

相較於天然砂,機制砂是由岩石破碎而成,其顆粒表面粗糙、多稜角、顆粒級配較差,大於2.36mm和小於0.15mm的顆粒較多,而0.3~1.18之間的顆粒較少。配製混凝土時,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不易施工,拌合時需要更多的漿體材料來包裹填充。在不摻天然砂來調整顆粒級配的情況下,可加大機制砂用量,提高砂率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石粉含量是影響坍落度的重要指標,石粉含量太低(小於5%)時,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較差。當石粉含量控制在10%~15%時,可提高少許或不加大膠凝材料的用量,配置出來的混凝土和易性等各項指標也能滿足施工要求。

按機制砂的特點進行混凝土配比設計,通過合理利用機制砂中的石粉,調整機制砂 的砂率,可以配出和易性很好、適合泵送 的機制砂混凝土。(現在新出的第六代立軸式衝擊破碎機,對機制砂 的粒型、級配、含粉量等方面能做到很好的改善)

2、機制砂對混凝土的用水量的影響

在水膠比相同的條件下,機制砂混凝土坍落度要小於河砂混凝土。由於機制砂本身具有裂隙、空隙及空洞,且表面粗糙稜角多,表面積大,且含有10%左右的石粉,吸附力了更多水,坍落度減小。在相同條件下,配置相同坍落度的混凝土時,機制砂比天然砂需水量增加10~20kg/m³,但正是由於機制砂表面粗糙,粘接力大於河砂,即使水膠比提高0.03%~0.05%,強度也不會低於河砂配置的混凝土。

論!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3、機制砂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因為機制砂表面粗糙、多稜角且尖銳,粘結力遠大於河砂。另外機制砂中大量的石粉填充了骨料間隙,使混凝土內部更加密實,這也符合混凝土越密實,強度越高的理論。對於混凝土強度,石粉含量應介於10%~20%之間,超過這個值混凝土抗壓強度便會降低,過低則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經過數據顯示,機制砂混凝土的強度比天然砂和混合砂的強度都要高,而且混凝土早期強度的提高並不影響混凝土性能,相反還能達到工程施工速度快,過早拆模版帶來的一些弊端。

4、機制砂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

由於大量的石粉填充,使混凝土的緻密性進一步提高,混凝土越密實,抗滲抗凍性越好。機制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微集料填充效果,從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孔隙結構,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實度。實驗結果表明:在抗凍性、抗滲性、抗氯離子滲透、抗硫酸鹽侵蝕以及抗碳化性能方面都有與天然砂。(目前較為先進的塔樓式VU砂石骨料優化系統,對機制砂的粒型、級配、含粉量可做到可調可控)

小編認為:隨著機制砂應用的不斷推廣,會對機制砂的優缺點進一步認識,也將會有更全面更權威的應用標準出臺。

論!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機制砂

論!   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塔樓式VU系列骨料優化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