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對越作戰時參戰的三種中國坦克,為什麼59式坦克損失最輕?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中國解放軍第一次大規模出動坦克部隊參戰。裝甲兵部隊投入了六個坦克團又一個坦克營和一個自行火箭炮營參戰,動用的坦克主要有三種型號,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62式輕型坦克。62式輕坦是1979年對越作戰的主力,參戰的6個坦克團中,有4個裝備的是62式輕坦,總數達到了420輛。

盤點對越作戰時參戰的三種中國坦克,為什麼59式坦克損失最輕?

該坦克戰鬥全重僅21噸,因此炮塔前裝甲最厚處僅為45毫米,車體正面前裝甲最厚處僅為35毫米,正前方僅能抵禦14.5毫米重機槍,坦克側面和後方僅能抵禦7.62毫米穿甲彈射擊。因此,在實戰中表現不佳,損毀嚴重,僅裝備62式輕型坦克的42軍坦克團,在穿插過程中就被越軍擊毀了45輛坦克裝甲車輛。

59式中型坦克。它是我國按照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而成的,1959年起裝備部隊,因此被命名為59式中型坦克。59式中型坦克研製成功後,一段時間內是解放軍裝甲兵部隊的主力坦克,但是卻不是79年對越作戰的主力,僅出動了80輛。

盤點對越作戰時參戰的三種中國坦克,為什麼59式坦克損失最輕?

從技術指標上看,59式中坦戰鬥全重34噸,裝甲最厚處100毫米,傾角30度,車體首部和側面裝甲較厚,炮塔呈流線形,抗彈能力較好。裝備有一門100毫米線膛炮、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560公里。

盤點對越作戰時參戰的三種中國坦克,為什麼59式坦克損失最輕?

59式中坦參與了強渡紅河、鉗擊越南高平等戰鬥,對於摧毀越軍的技術兵器、土木質工事和殺傷集群人員作用顯著;防禦強,裝甲厚度是62式輕坦、63式水陸坦克的幾倍,損失也就最輕,總損失僅有4輛。

63式水陸坦克。63式是中國參考蘇聯PT-76水陸坦克,自行研製的一款水陸兩棲坦克。戰鬥全重18.4噸,主要武器口徑為85毫米口徑的62-85Tc式線膛坦克炮,另備7.62毫米並列機槍和59式12.7毫米高射機槍各一挺。

盤點對越作戰時參戰的三種中國坦克,為什麼59式坦克損失最輕?

63式水陸坦克以陸上性能為主,水下性能為輔。為了確保坦克在水上行駛時有足夠的浮力,車體較大,在越南河網地形通過性較強,但是裝甲防護較弱。對越作戰時共有80輛63式水陸坦克參戰,沒有獨立參加戰鬥,只是作為偵察和預備隊,所以沒有什麼出色的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