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川涼山森林大火會犧牲這麼多消防員?在自然災害面前,現代化設備也無能為力?

大刀plus


四川涼山大火與我們黑龍江的大火是不同的。我們省有記載的幾次林火沒有犧牲如此多的撲火人員。死的都是村鎮逃生能力弱的居民。區域內如此複雜地形怎麼能派進去那麼多消防員?這不是翫忽職守嗎?什麼“爆燃”“風向突變”,指揮部都應該預見,你們又是行家、專家,咋就不能圍阻、隔離或……。林木過火可重生,人哪能往火堆裡派呢?能起作用嗎?決策者責任不可被悲哀掩蓋,必須追究!以杜絕瀆職!


手機用戶19740640143


根據報道,30名撲火隊員(其中27名消防官兵)是在轉場時遇到“爆燃”犧牲,什麼是“爆燃”?查了一下大意如下:林內可燃物堆積時間長、發生腐爛,產生以沼氣為主的可燃氣體,突然遇火再加上細小可燃物作用,會產生“爆燃”;林火燒到狹窄的山脊、單口山谷、陡坡、鞍部、草塘溝、山岩凸起等特殊地形,使可燃物同時預熱,共同燃燒,也會發生“爆燃”。

以上是專業說法,我們只需要知道發生“爆燃”時,會瞬時形成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加上火場在海拔3800米的高山上,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溝壑縱橫,撲火隊員又要揹負笨重的裝備,在此種情況下遇到爆燃要想安全轉移的難度可想而知。

向英雄致敬!願逝者安息🙏🙏🙏


如風大叔


火勢太大消防戰士走了15小時才到目的,而且還揹著消防用具徒步真的是很累人。勢單力薄損失慘重,滅火首要工作截源頭,在火勢曼延的前方遠一點採取措施,我們是挖一條溝隔斷燃燒,火不大剷土埋。也可以把樹放倒阻擋火勢,當然得人多力量大。

火沒撲滅撒退應該走上游才是上策,走下游風和火會追人跑,稍不小心大意了後果不堪設想。消防戰土有事永遠衝在前面,你們永遠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向你致敬。


時光深處那年花開


面對特大森林火災,古代就不說了,即使到了科技進步可上天攬月可下海捉鱉、邏輯思維超強的機器人代替人類、無人駕駛飛機無所不能的現代,即使科技水平超級的米國依然只能是束手無策,最多也只能被動防守——比如2018年11月8日,加利福尼亞州北部比尤特發生的山火,超過7600棟建築被毀,整個天堂城被大火吞噬,摧毀了沿途的一切……

森林大火,沒經歷過是無法想象的。尤其突遇見林火爆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的場景,即使擁有逆天的現代化滅火設備,也只有三個字:然並卵。更何況,這逆天的現代化滅火設備至今尚未面世。

且不說森林大火中突遇爆燃有多恐怖,就拿1987年5月6日發生的大興安嶺特大火災來說,那恐怖的場景已經足夠駭人聽聞——著火後的剎那間,濃煙隱天蔽日,霎時,8級大風挾著大火呼嘯奔湧,燒漠河——燒育英——燒圖強——燒阿木爾,火勢雷霆萬鈞,所向披靡!與此同時,漠河盤古鎮又燃起火點,燒盤中——燒馬林,直逼塔河——整個漠河縣城幾乎瞬間燒成廢墟,近200人像烤豬一樣死亡,龍捲風挾10幾米高的火頭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推進,火場中心溫度1000多度!大火所到之處,一切生物非生物全部變成灰燼……這樣的場景,對80後的人而言,簡直就是聽天書,但事實上,這場大火,如果形象比喻,可以說是中國黑龍江版《2012》!

來看看事後官方的通報是如何表述這大火的:8級大風,氣溫23度,風借火勢、火助風威,在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壓熱流中,大火以每秒15米的速度肆虐……

“大火以每秒15米的速度”推進現實是啥概念呢?當時圖強林業局局長莊學義在距離圖強鎮大約15公里的育英林場報警,命令圖強全鎮人員火速撤離,從報警到撤離的40分鐘時間內,接到撤離消息稍晚的圖強鎮四連居住區,被燒死了40多人,有一家7口人全部葬身火海……

唉,面對彪悍無比的森林大火,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類是無能為力的。尤其突遇爆燃能夠逃生的,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涼山州滅火英雄們一路走好!


勒克兒


涼山州地處山區,天氣乾燥,常年風大,而且此次山火地區海拔過高,設備進不去的情況下只能人工徒手救火,危險係數確實太高太高!只是我總是無數次的想,到底有沒有指揮失誤的情況!


一無所有長得醜


高談闊論社會進步,科學發達,機械設備先進,機器人代替真人,無人駕駛飛機無所不能,事實證明,然而並沒有卵用


花建忠589


先向犧牲的消防戰士默哀,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事實再一次證明人類在大自然的無窮力量面前是多麼的渺小。無論科技如何發展,設備多麼的先進,都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當然科技發展,設備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但人類更需要做的是保護地球,多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自古以來天災和人禍都是搭檔出現的,少一些亂砍亂伐,多一些保護維護。。那麼悲痛的時候也就會越來越少。


想念自己777


作為一名曾經的消防戰士,我深深的為犧牲的戰友惋惜,願你們一路走好!希望國家能在滅火設施等方面多投入一些高端、先進的裝備,減少消防人員的犧牲概率!!


峰迴路轉18353518678



心靈14564


四川涼山的火災現場有沒人居住,村莊,居民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