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和孚鎮雲北村車家壩自然村的觀音橋(春景)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吳家莊村車家兜自然村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和孚鎮復樂村觀音塘橋自然村觀音塘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織裡軋村村齊家灣自然村的觀音橋與觀音廟

“修橋鋪路,行善積德”是古訓,從古至今修橋鋪鋪路都被老百姓看作是一件功德無量造福子孫的大事。佛家有“建此般若橋,達彼菩提岸”之語,古時候很多出家人,把修橋鋪路看作是一種無量功德,他們不辭辛苦,奔走四方,虔心化緣,用來造橋方便來往行人。《佛說三世因果經》系民間信仰通俗讀本,其行文風格類似於民間淺白的歌謠形式,宣揚的內容是三世因果報應,其目的是勸人向善,其中也有“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的說法。

湖州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治橋樑”一向是地方大事,歷代地方誌均列出專門橋樑條目並詳細加以記載。如今,湖州全境各縣區總計約保存了1500多座古石橋,是中國保存古橋最多的地級市之一。在湖州各地的鄉村寺廟前,很多建有橋樑,俗稱廟橋或寺前橋。而石樑橋的橋柱或拱橋的橋拱上很多都雕刻有緣起佛家經幡的“荷葉蓮花字堂”,上面刻有佛教信眾捐資建橋的信息及款項,宋元古橋上的蓮花望柱也與佛教有關。宋元以降,僧眾發願建橋,信眾捐款造橋,在湖州城鄉蔚然成風,晚清至民國初年,鄉里大戶為老輩造橋祝壽也是此起彼伏。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德清禹越寺廟中信徒供奉的荷葉蓮花經幡與古橋上的荷葉蓮花字堂如出一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八里店鎮義山村永濟橋上的荷花蓮葉字堂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幾處有宋元紀年的蓮花荷葉字堂雕刻(左:螢貴橋、中:青龍橋、右:通濟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菱湖射中村寶蓄橋上的荷花蓮葉字堂,上有南宋淳祐六年的題刻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菱湖達民村廣濟橋雪中的蓮花望柱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菱湖射中村寶蓄橋上的蓮花望柱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菱湖射中村長壽橋上的蓮花望柱

在湖州,還有不少古橋直接以“觀音”命名。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並稱為佛教四大菩薩。湖州是有名的觀音文化之鄉,“家家觀世音”,曾是湖州佛教文化的殊勝景象。湖州民間將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並稱為“觀音菩薩聖誕”。相傳,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深受百姓信奉的觀音娘娘,就緣起於湖城鐵佛寺,毗山慈雲寺為觀音避難地,而白雀法華寺則為觀音得道處。有關觀音菩薩的動人故事,在湖州民間也是世代傳流。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潮音橋以迎奉觀音大士,故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潮音橋以迎奉觀音大士,故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潮音橋以迎奉觀音大士,故名

湖州明代的潮音橋是故事最多的古橋,潮音其名之由來,明崇禎《烏程縣誌》記載,潮音渡“以迎奉觀音大士,故名”;清光緒《烏程縣誌》也記:“潮音渡以慈感寺奉觀音大士,故名,亦稱慈感渡。”萬曆《湖州府志》之後的府志縣誌,對潮音橋的創建和重建都有詳實的記載:“潮音橋,舊為潮音渡,在府志南慈感寺前,嘉靖十八年知府魏公濟改建。” “嘉靖乙亥(1539)郡侯魏公更渡為橋,萬曆乙巳(1603)圮,郡侯筠塘陳公鼎新此橋,而亭特加以層樓,峩峩對峙幾三十年。民間不戒於火延及東亭,郡侯金公同胡邑侯履地勘覆,多方設處,不逾時而兩亭煥然。”“知府陳幼學重建,改亭為閣,崇禎三年(1630)東亭毀,知府金廷璧葺。本朝乾隆八年西亭毀,里人重建。”潮音橋雖然在清嘉慶年間有過比較大的修繕,但較為完整地保留下明代初建時的風貌。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織裡軋村村齊家灣自然村的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織裡軋村村齊家灣自然村的觀音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織裡軋村村齊家灣自然村的觀音橋北側的觀音廟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織裡曹家籪村南桃寺塔自然村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觀音橋由“南林劉門沈氏重建”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新舊觀音橋並列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觀音橋後側的觀音禪寺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觀音禪寺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觀音禪寺的蘇式門樓

吳興區現存有2座觀音橋,都在織裡鎮軋村範圍內。一座位於軋村村齊家灣自然村偏北處,單孔石樑橋,東西向,光緒己亥年,也就是光緒25年,公元1899年重建的。橋北不遠處有一座規模不大的觀音廟。另一座為單孔石拱橋,位於曹家籪村南桃寺塔自然村中,南北向,光緒13年即公元1887年重建,橋頂橋欄外側刻有“南林劉門沈氏重建”字樣,如今在古橋東側再建了公路橋,沿用觀音橋之名替代了古橋的通行功能,有效地保護了古橋。觀音橋東北側有觀音禪寺。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吳家莊村車家兜自然村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吳家莊村車家兜自然村觀音橋東側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吳家莊村車家兜自然村觀音橋西側

南潯區現存有9座觀音橋,有一座中孔已改建,另有一座近年被拆除改造成了現代橋樑。觀音橋在南潯區分佈範圍較廣,主要集中在雙林附近一帶。雙林鎮南共有4座觀音橋。第一座觀音橋是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位於吳家莊行政村車家兜自然村北,先登1號公路橋旁,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橋堍設小亭。橋額為武康石,刻“重建觀音橋癸酉吉立”字樣,橋欄系花崗石,刻“觀音橋甲戌年重建修”字樣。橋設對聯兩副,惜無法看全。兩岸蘆葦遮掩著桑林,工廠機聲應和著犬吠,巧遇群鴨浩浩蕩蕩地穿越橋洞,給靜逾的水面劃上無盡的鏈漪。關於此觀音橋,民國版《雙林鎮志》裡有這樣一段記載:“觀音橋,在三林村,明萬曆中建。沈汝法有記,咸豐六年沈梅坡重修。按:沈秱未遇時,奉母居鄉。一日負米歸,晚至水口,喚渡無人,天又將雨,因念老母倚窗望,彷徨畔岸,恍惚聞有人語,遂見一小舟,長髮者持篙,後一白髮婦人搖擼,秱遂得渡。登岸人舟忽不見。後致仕歸,建此橋而奉神佛像於廟,見沈氏家譜。”據民國《雙林鎮志》載:“三林村舊名三墩,去鎮五里十四都”,三林村下轄有觀音橋村、車家兜等,這座觀音橋應該就是是沈秱所建,在清末重建。在觀音橋西北還有小觀音橋,1960年代拆除了。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花城行政村花城萬五自然村東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五孔觀音橋橋洞裡看到的三孔萬子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花城行政村花城萬五自然村東萬子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黃龍兜行政村真龍兜自然村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黃龍兜行政村真龍兜自然村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練市鎮鍾家墩村桑葉兜自然村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桑葉兜觀音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練市鎮鍾家墩村桑葉兜自然村觀音新橋與觀音橋

第二座位於七星橋村泥山兜村北400米,花城村東對岸,中間橋孔已被改造,曾經是一座五孔的大型石樑橋,它的對岸花城村花城萬五自然村東有一座三孔的石樑橋名萬子橋,觀音橋萬子橋兩兩相對,似乎蘊含著送子觀音的美好祝福。第三座觀音橋位於黃龍兜村真龍兜自然村東,是一座三孔石樑橋,我是2012年7月2日去拍的老橋,一個月後的8月就被拆除了,11月新橋峻工。第四座觀音橋位於雙林鎮與練市鎮交界處的鐘家墩村桑葉兜自然村,是一座五孔的大型石樑橋,南北向跨越塘河,橋北側設廟,粉牆墨書“南無阿彌陀佛”,據說堂上供觀音與關公。橋柱兩邊落差很大,武康石舊構過半,整橋呈明顯的弧形,具有明代遺風。並行的公路橋被命名為觀音新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西陽村丁涇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雙林鎮西陽村丁涇觀音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和孚鎮雲北村車家壩自然村的觀音橋(冬景)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和孚鎮雲北村車家壩自然村的觀音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和孚鎮復樂村觀音塘橋自然村觀音塘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和孚鎮復樂村觀音塘橋自然村觀音塘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千金鎮商墓村姚家兜自然村北的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千金鎮商墓村姚家兜自然村北的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千金鎮商墓村姚家兜自然村北的觀音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千金鎮商墓村姚家兜自然村北的觀音橋橋面的捐助者題刻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千金鎮商墓村姚家兜自然村北的觀音橋邊的潮音禪院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南潯鎮適溪行政村沈家港自然村觀音塘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南潯鎮適溪行政村沈家港自然村的觀音塘橋橋額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南潯鎮適溪行政村沈家港自然村的觀音塘橋並行的水泥橋稱作觀音大橋

雙林以北也有2座觀音橋,其中西陽村莊匯頭自然村東的觀音橋是一座小型的單孔石拱橋。而另一座觀音橋位於和孚鎮雲北村車家壩自然村,原屬於重兆近雙林,清光緒十九年(1893),南北向的三孔石樑橋,橋北有廟,也是一座典型的廟橋。和孚鎮復樂村觀音塘橋自然村的觀音塘橋是一座南北向的三孔石樑橋,光緒23年重建。千金鎮商墓村姚家兜自然村北的觀音橋是座南北向的單孔石樑橋,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重建,橋北為鄉村小廟潮音禪院。南潯鎮適溪行政村沈家港自然村的觀音塘橋是一座東西向的五孔石樑橋,清光緒四年(1878)重建。旁邊建的新橋命名為觀音大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德清三合鄉上楊村村內禺溪上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德清三合鄉上楊村村內禺溪上觀音橋

德清縣現存有4座觀音橋,兩座有觀音橋橋額,兩座無橋額,俗稱觀音橋,可惜還有三座無緣得見。武康鎮獅山村嚴家自然村的觀音橋是一座三孔石樑橋,橋上陽刻觀音橋橋額,古稱板溪橋,因橋北有觀音堂得名。全橋為武康石為主,說明始建年代較早,清乾隆《武康五里方圖》記載此橋為前溪板溪橋。現橋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建。三合鄉塘涇村五閘楊林琪自然村東200米處的觀音橋,是一座民國重建的單孔石樑橋。橋臺排柱是武康石,上有荷葉蓮花字堂,說明此橋始建年代較早。三合鄉上楊村禺溪上一座兩孔石樑橋,俗稱觀音橋,橋墩用條石錯縫疊砌而成,南側一端成尖頭分水狀,造型獨特。新安鎮西廟橋村朱家弄的一座單孔石樑橋,俗稱觀音橋,早先有供奉觀世音的小廟,因此得名,橋臺排柱上鐫刻有“信主”捐助的內容。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長興虹星橋鎮觀音橋村西,只剩下幾塊橋面縱梁殘件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長興虹星橋鎮觀音橋改建的關英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長興洪橋鎮汝家瀆改建的觀音橋

觀音橋畔,慈航普渡 ——湖州觀音橋集萃

長興洪橋鎮汝家瀆改建的觀音橋

長興縣有三處觀音橋。林城鎮午山崗村觀音橋自然村的觀音橋,原來是一座石拱橋,毀於抗戰戰火中。現橋改建為兩墩三孔的石平橋,原橋臺基本保存下來,橋面卻只剩下兩塊花崗岩石板,其他均為水泥石板,橋墩是以水泥樑柱為主體,刻有精美吞水獸浮雕的天盤石和題寫對聯的間壁石鑲嵌其間,南側題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北側題為“錫茲多福、惠我無疆”,體現了觀音橋的佛教祈福特色。遺憾的是願景雖好,現實卻很殘酷,抗戰時期,國民黨62師於1940年秋在午山橋村曾與日寇發生了一場激烈的遭遇戰,廟橋皆毀於戰火。這幅對聯曾經親眼目睹過那段血與火的歲月。在長興虹星橋鎮觀音橋村西河邊,有幾塊橋面縱梁殘件,上面刻有“觀音橋”字樣。觀音橋村,由橋而得名,據清《長興縣誌》記載,觀音橋村屬嘉會區正南鄉第二十四圖四十一莊,觀音橋,原系一座石平橋,1 974年因開港被拆,改建為混凝土單拱車行橋,位南移,並改稱關英橋。觀音橋村歷史上曾經是小鄉鄉政府的所在地,是典型的鄉村小集鎮,曾建有供銷社、信用社、醫院、食品站、學校等部門和社辦企業,並曾以觀音橋命名鄉和公社。位於觀音橋西北5 00米處的小自然村也被稱作為小觀音橋。另外,長興洪橋鎮汝家瀆村也有一座觀音橋,改建後的水泥橋樑兩邊保存有舊橋臺,說明這裡曾有一座叫做“觀音橋”的老石橋。

安吉縣孝源街道,原皈山鄉的郭孝山西,有觀音橋村,行政村以駐地觀音橋得名。光緒版《孝豐縣志》載:“觀音石橋,縣北二十里,魚池鄉施灣莊。”大榮、石坑兩水匯合處有一石橋,橋邊原有觀音廟,橋以廟名,村以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