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人拜關二爺,卻很少有人拜張飛呢?

carrrrrson


談到關二爺,想必很多人會有一種很崇拜的心理,而談到張飛,大多數人會浮現一個粗魯的漢子。二人按道理來說其實相差不大,但是後人對他們的稱呼卻是相差萬里,歸根結底,這個原因其實就是關羽被人們給神話了,至於張飛,他卻是成了一個鋪墊的人物,所以影響肯定不及關羽。

先是來談戰績,關羽相比於張飛,在史書中的記載還是要好太多了。史書中記載張飛比較出名的戰役就是在長橋上嚇死了夏侯傑,其他的戰役也是一概而過。至於後來他為關羽復仇途中被手下給殺死,想必也成了一個大汙點。

但是關羽不同,史書中的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不離不棄地護送嫂嫂、又華容道放走曹操,這些描述當中顯然把關羽給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形象。比如武力高強被尊稱為“武聖”、不離不棄地追隨大哥被稱為有情有義、報恩曹操又被稱為知恩圖報,等等一系列的故事顯然讓關羽成為了古代男子心中理想的人物。



在史書中劉關張三人,大哥劉備為“興復漢室”四處奔波,成為一個有情有義的領袖,二哥關羽跟隨劉備,無怨無悔,成為一個忠義的將才,但是對於張飛的描述不過是寥寥幾筆,他成了三人當中的一個墊腳石,成功的烘托出了劉備和關羽的高大形象。

史書《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中大都是把關羽給神話了,這樣的效果就是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被關羽的形象給震懾,從心裡面就給關羽騰出了一個高大的空間。老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很容易就把關羽的形象給巨大化了。


不過這個前提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關羽剛好滿足。他武力高強、有情有義、知恩圖報,本來就是一塊好胚,再加上史學家們的錦上添花,一個高大威猛的關羽形象就此流傳開來。

其實張飛也很憋屈,他跟關羽也差不了多少,但是畢竟和關羽一相比他還是差了點。所以經過史學家們的描述,他在儼然成為了關羽成名的犧牲品,一個粗魯、文化低淺、脾氣暴躁的武士形象就此傳播開來。所以關羽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一代“武聖”的形象將會烙印在歷史的印記當中。


談古論今,學問為上;答人論事,素質為旨。 個人觀點,堅持原創。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謝謝!


歷史清單


關羽承載著中國老百姓所有的夢想!

忠,一個大大的忠字,道盡關羽!



關二爺那些流傳在老百姓嘴裡的那些忠義事,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還有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這些民間的故事,一個個都在彰顯著關羽的“忠貞不二,有情有義,知恩圖報、驍勇善戰”。經過後人的不斷傳頌,不斷神化,到了清代,光緒帝奉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是關羽“武聖”的由來,與“文聖”孔子齊名,這個時候,佛家也不甘落後,關羽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

張飛在老百姓嘴裡,是什麼?我們知道的桃園三結義有張飛,三英戰呂布有張飛,當陽橋上喝退曹操數萬大軍,後主劉嬋的皇后妃子都是張飛閨女,我們知道他的故事僅此而已,都是配角出身,尤其三國演義中,張飛出來的時候,都是一副莽夫行為,武功雖好,但打罵軍士,管不住自己,好酒誤事,全是負面的一個形象,後人的追捧者少。

關羽為何被後世敬仰,不是後人給他的那些官爵和稱號,而是他承載著中國所有人的理想。

我們抽絲剝繭一步一步,來看:

1.老百姓被尊重的理想,被關羽實現了!

關羽,剛出來的時候,長相一般,還是紅臉蛋,甚至可以說是醜,被人瞧不起,又沒有一個名分,不像劉備,人家有個幌子,皇室後裔,又不像張飛,有田有地,賣豬肉,生意還不錯,專結交天下豪傑,關羽有啥呢?三國演義中描述: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因本處勢豪依勢凌人,被我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自古以來,老百姓知道什麼是逃難,知道逃難的苦,但是自從桃園三結義之後,跟著劉備18路英雄會盟,受盡鄙視,但是一個溫酒斬華雄,令18路英雄刮目相看,關羽驕傲了嗎?沒有,完全一副扮豬吃老虎的狀態,讓你們這些裝✘的大將軍,諸侯們,啞口無言,讓你們知道吃牛皮是需要實力的!你說解氣不?肯定解氣啊!老百姓無論是聽書還是看小說,都很解氣,為什麼?老百姓被欺壓的太久了,需要一個像關羽一樣的英雄來實現他們的願望,剛好關羽就來了!老百姓那個樸素的願望,被尊重,關羽實現了。

2.關羽的“忠,勇,義,智”,完全符合統治階級選人的條件,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標準。

關羽的故事,無論是斬華雄、誅文丑,還是千里走單騎,無不彰顯著英雄的道義,孫子兵法中的:將者,“智、信、仁、勇、嚴”,一個領軍者,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但是這是文字表述,沒有一個可以依託的標準,而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不一樣,自從關羽出現後,他的行為、他的故事、他的表現,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樣板,就如袁術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現在古代的統治者,上來就說,你們達到關羽的標準就可以了,多好的標杆啊,帝王就是希望自己的部將像關羽一樣,自己省多少事,省多少心!這是帝王喜歡關羽的原因,也是帝王的理想。

3.關羽的一路拜官封侯,就是一個屌絲的逆襲,是老百姓的升官之路的標準,展示了老百姓嚮往仕途的理想。

關羽從桃園三結義之後,結束自己逃難的糟糕的生涯,沒有任何手藝,從一個步弓手開始幹起,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經過一路堅守,通過自己的努力,斬華雄,誅文丑,逐步建立軍功,逐步開始自己的當官之路,一路幹到前將軍,死後追封諡曰“壯繆侯”,一個屌絲,一個草根成功逆襲,他給老百姓的樹立一個樣板,讓所有人有了升官的動力,只要努力,就有收穫,這個帶動力對老百姓來說,太直接了!這個向上的路居然是通的,關羽給了他們希望。

4.關羽藐視一切權貴,但是對老百姓和士兵確實以禮相待,這個傲嬌是所有普通老百姓的嚮往和想實現的理想。

關羽的一生,關羽從來不聽你是誰的後人,你有多大官,不要給我講這些,有本事拿實力說話,不要拿著你爹的東西在我這裡牛,對袁紹四世三公,對華雄,對呂布,在他眼裡都是些什麼玩意,不放在眼裡,就是諸葛亮,沒有真本事之前,我都不鳥你,但是對士兵,卻是以禮相待,對待落難的人也是以禮相待,如收留周倉、關平時,多麼的謙虛和謹慎,他的事蹟難道不會被傳頌,老百姓的口碑奠定了關羽一輩子的偉業。

5.關羽的死也是讓世人崇敬。

且說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這是多高的禮遇,一個讓自己的敵人都尊敬的人,是多麼可怕,我們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人有幾人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多麼讓世人愛戴!

關羽實現了所有人的理想,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拜關羽,無人拜張飛的原因!


少華聊史


關二爺即關羽,又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武財神”。

那為什麼人們拜關二爺,卻很少有人拜張飛呢?下面我們來說說。

說到關羽,我們的第一映像就是忠肝義膽,有勇有謀,而提及張飛,我們可能是聯想到一介莽夫,這或許是一點原因。

關羽在三國時期同劉備、張飛為結拜兄弟,同甘共苦,後被封為五虎將之首,人稱“武聖”,在知名度上,可能張飛就與關羽相差很多了。又因為關羽的事蹟比張飛多,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等,顯示出了關羽的武力超群,又有赤壁之戰放走曹操,念及恩情,可見知恩圖報,這樣有血有肉的義膽之士更為人熟識。

後世人們也是祭拜關公,顯示忠肝義膽;再有結義兄弟,也是祭拜關公,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關羽的形象受後人尊崇,有言道“睜眼關公必殺人”,借關公之勢辟邪,祈求平安。

一般我們所看見的關公像都是閉著眼睛的,很少見到睜眼關公。這是為什麼呢,相傳有這個故事。

說關羽溫酒斬華雄一事,關羽平時都是眯著眼睛的,7分閉眼,一般很少睜眼,睜眼時必要見血,當時,關羽在帳中,讓人溫一壺熱酒,便騎馬出去迎戰華雄,只見關羽怒睜雙眼,華雄便深感恐懼,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後來就有傳言,“睜眼關公必殺人”。後世的人們,為了驅邪避災,紛紛祭拜關公像,以求保佑平安。家中拜關公,一些鬼魅災禍便不敢造次,後來,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便紛紛祭拜關公像了。

佛、道、儒三教的推崇,其精神更影響後世,誠實守信“武財神”,讓關公的形象鮮明,多重身份,更具傳奇色彩,也推動了關公的影響力。

“關聖帝君”是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後被當作“財神”供奉。

佛、道、儒三教為了擴大其影響力,也是推崇關公,將其作為本教的特色。更是賦予了他“財神”的角色。

有傳言,關羽善理財,熟會計,有筆記記錄賬簿,在商業上能保佑商業順利;又因為其講信用,重義氣,生意的來往,講究的就是誠實守信,而關公兩者皆有,故被極力推崇。“武財神”的形象油然而生,人們拜祭關公,以求商業順利,事業豐收,這些都是推動關公影響力的因素。



所以,關二爺比張飛更受推崇有一種必然的因素,拜關二爺的比張飛的多。


老黑說說事


關羽以忠義為最,深得民間敬重,張飛只不過是個猛將而已,其形象在民間遜色多了,所以人們很少敬奉張飛,而大敬關羽,什麼老爺廟,關帝廟,老爺廟和關帝廟雖然都敬關羽,但還是有區別的,老爺廟關羽頭頂風帽,身穿綠一臂露甲,一臂著袖,謂之一文一武,而關帝廟裡的關羽形象大變了,頭頂平天冠,也就是皇帽,身著皇袍,袍繡九龍,整個一尊玉皇大帝形象,不同的地方就是臥蠶眉,單幾鳳眼,過胸須,赤紅面,其形象又被尊成了副玉皇帝,也有尊武財神的,可見關羽在人們心中比張飛高多少倍。


泥人161


張飛沒投降過


古鏡5


現在黑二爺的很多為什麼求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