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MacGuffin1992


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流動性危機

金融危機說到底就是現金和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主要原因是經濟處於過熱階段,人們都很瘋狂,大規模舉債消費。一旦,經濟遇到問題,就會出現資金鍊斷裂和現金流動性危機。到時候會出現大量拋售股票的情況,以及還會引發擠兌風潮,從而擊垮股市和銀行。股票變的一文不值,銀行倒閉。2008年的次貸危機算是一次小的金融危機。


這個時候錢就特別值錢,資產變得特別不值錢。誰手中有錢,誰就可以發大財。他可以利用手中的錢大規模的收購那些降價的優質資產。等到危機過去,經濟重新復甦後,這些便宜的優質資產就會大幅度漲價,這個人的財富將會十倍幾十倍的上漲。這麼一批人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


在這方面,李嘉誠是最成功的例子。七十年代香港金融危機,香港的港口、房產和大宗商品等資產大幅度貶值降價,而早在金融危機之前,李嘉誠就準備了充足的現金。等經濟危機的時候他就橫掃這些資產,變成了亞洲首富。巴菲特也是靠股災起家的。

第二個問題,如果有錢,金融危機後可以抓住機會發大財。

金融危機出現之後,國家為了改善經濟危機,會出面干預,比如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釋放大量的流動性和現金;比如大規模修建基礎設施和水利工程,從而創造很多暴富的機會,一些人如果能夠抓住這些機會,就會成為富人發大財。


財金社


近幾天,比爾蓋茨在參加節目的時候被問道,是否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出現類似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蓋茨毫不猶豫的回答會的。金融危機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如果金融危機再次到來,我們是留房子還是留錢呢?

如果只有一套自住的房子。其實不管這個房子的價格是漲還是跌,都對生活沒多大影響。因為需要滿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所以不能變現,

所以如果只擁有一套房子,當然是選擇留房子。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願意賭一把也可以選擇留錢。比如你現在的房子市價500萬,金融危機的時候房價肯定大幅下跌。那麼可以先把房子500萬賣掉。花少量的錢在外面租一年半載的房子。如果一年半載房子跌到了200萬。再用200萬買回來。住著同樣的房子,但是一來一回手裡就憑空多出了300萬。

當然這個操作的風險很大,如果房價萬一只是虛晃一槍。那麼房子買了以後可能也就永遠買不回來了。

如果真的發生了金融危機,理性的供房者會選擇斷供。因為以當前的市價再買一套房子都比繼續還房貸划算。房價會不斷下降。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通貨緊縮,也就是「錢會越來越值錢」所以這個時候留錢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要是小編說,最好是房子錢都要有。這兩個東西少了哪個都讓人沒有安全感。


找靚機科普君


這個是頂級經濟學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沒關係,我蠻講你蠻聽。

單純的金融危機,沒有進化成經濟危機,其實留錢、留房子都可以。

金融危機一般表現為資產估值過高,社會承受不住資產泡沫,然後泡沫破裂引發的局部經濟危機。而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十次有八次都是房地產泡沫破裂引起的。最近的一次就是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稍遠一點點就是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來進化成經濟危機。這兩次烈度是不一樣的,2008年金融危機,主要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在美國國內在較短時間內被較好的控制。東南亞金融危機,因為是受到國際遊資的衝擊,後來成為經濟危機,導致東南亞好幾個國家,數年時間經濟萎靡不振。

一般在金融危機爆發初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資產價格暴跌,尤其是房地產價格暴跌。如果你反應快,在這個時候立馬果決定將房子賣掉,那麼你就擁有較多的先進,在未來房價跌到低位的時候抄底,就可以爆賺一筆。

但這個是純粹指的投資性房產。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那你賣掉住哪兒啊!自住房跟金融危機沒幾毛錢關係,房價漲上天了,你也不能賣掉,因為賣掉再去買說不定更貴;房價跌成水利,你不能賣掉,說不定你賣掉之後又回春了呢?

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初期,持有現金是最合算的。

然後你坐等危機演化。

當金融危機影響日漸深遠,即將對整個經濟造成系統性破壞時候,一般都會有救市措施出臺,但因為慣性作用,這時候房價還是會繼續下跌,你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危機沒有惡化,並由好轉趨勢,看看差不多就可以入市購房,這時候賺一筆應該沒問題。

但如果救市無效,金融危機進化成全面的經濟危機,那你還是持有現金,不要輕易動作。因為經濟危機來臨,意味著整個社會經濟遭遇“粉碎性骨折”,在短期內沒辦法回春,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居民無收入來源、消費萎靡,房地產市場崩潰,無數房子低價拋售,沒有人接盤,後形成惡性循環。這時候活著比賺錢更重要,持有現金才能保證你有吃有喝。

但這些只是個人研究過歷史上幾次金融危機之後的一些淺見,並不具備切實的指導作用。因為對於金融危機來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包括全球最頂級的專家有好辦法可以規避金融危機,或者是預知金融危機。這玩意是不經意之間,因為前期積累的泡沫社會沒辦法承受,突然之間就出現了。

不過,也有不少人在金融危機中反而“逆勢生長”,成就人生贏家,其中大部分人都是運氣佔大部分,賭對了方向要。當然不排除其中的部分人士,他們有驚人的金融預知力。但一般人不具備這種才華或者“特異功能”。

所以還是努力工作,認真研究經濟發展規律。在這個什麼資產都可以證券化的時代,多懂點總是有好處的。


波士財經


我認為發生金融危機時,房子和錢都要留。金融危機就是資產價格大幅下跌,企業和金融機構出現倒閉潮等現象。為什麼我還是說房和錢都要留呢?



第一、在我國,目前持有房子並沒有相關稅收。

對於房子,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手裡房子過多的話,可以講部分賣了房子變現,僅保留相對優質的房子。如果只有一處房產,則沒有必要賣掉,一旦賣掉後續貨幣貶值,無家可歸,生活會更加艱難。而且手裡有房子並不會給生活帶來什麼負擔,有機會的話還可能利用房子盈利。

第二、手裡有錢,巧妙避險。

發生金融危機就是貨幣大幅貶值,但要想生活也還是需要錢的,所以留著錢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手裡有多餘的錢可以買黃金這種抗通脹、抗風險的產品。金融危機總會過去,待到度過危機,你的資產將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第三、房子和錢二選一的話,就選錢。

如果遇到只能二選一的極端情況,就選錢。手裡有錢留一部分生活應用,其他的換成黃金避險。因為有錢才能活下去。相對於持有其他貨幣,留有黃金的話也不至於資產縮水特別嚴重。


這是我的觀點,如果你有其他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我將持續分享財經相關資訊~


樹人財經


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房子至少留一套,錢也要有,畢竟,對於發生了金融危機,人們看待未來經濟會更悲觀,而且貨幣會出現大幅度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關門、失業率增加、社會整體大經濟環境蕭條。


不過在中國來說,有多少年輕人能夠留得住房子,畢業了,找工作,想創業,要結婚,拿聘禮……買房子都買不起,據調查顯示,中國68%年輕人都被一棟房子給“困住”了,而且年輕人省吃儉用就為了能夠攢一套房子錢,房子已經成為了年輕人奮鬥前進的絆腳石,也成了實現個人價值觀的障礙。

當金融危機來了,估計一直苦苦等待的房子,終於可以買到了,到時候房價會動盪不安,或許,年輕人對房子的渴望,會致使他們毫不猶豫就買套房子,即使房價會繼續下跌,畢竟,平時一年薪水都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首付款都已經是遙遙無期了。


不過話說回來,錢也要有,金融危機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下崗工人會增加,大工廠也會關門,國際大企業也會裁員,錢會更難掙,那麼,手裡一定要留著錢,不要等到一切都貶值了,你卻發現手裡沒錢了!
08年發生金融危機,轉眼間已經到了2018年了,10年之內,經濟發展趨勢明顯,不過個人債務以及企業債務問題,歲有所和緩,但依舊存在一定債務風險,只有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減少相應資產負債問題,才能避免系統性的金融體系風險。


房小哥


對於金融危機發生時,是留房子還是留錢的問題。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做法,儘管大部分情況下,金融危機的發生,都伴隨實物資產的縮水的過程。但是一概而論,也會讓很多人受傷。所以,機會總是為有準備的人留著的。

我們拿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來看。當時房價止不住的滑落,和十年後房價又到了新高。就這個來看。為什麼不留著房子呢。但是對次級貸款,也就是償還能力比較差的家庭,或者因為金融危機而失去收入的人來說,是不是留房,個人說了能算數麼。血淋淋的割肉是一種無可奈何。而留錢的也得看看情況。要是這個貨幣不是世界硬通貨,那麼拿著的結果會是怎樣的,我相信大家在近十年內也看到了。

世界上幾乎很少的人才會預判金融危機的到來。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種無知覺的情況,一直到自己身上發生問題了,才會想到,哦,這就是金融危機。

對那些已經有房,沒有什麼貸款,或者貸款很少的人來說,賣掉多餘的房子,這句話很難跟他說。因為無知覺。能預先處理的,一般會被認為是傻瓜。就像李嘉誠那樣的,人們都會可惜他沒有站好最後一班崗。但是李嘉誠在他的經營過程中,在這方面失手的機會有多大,或者次數有多少,這點,我想沒有人關心過。而在李嘉誠清空後,可以看到太多太多的湧入和呼朋喚友的湧入。而走到今天,你有多大機會和決心來在短期內實現這一點呢。

對於近兩年內買入房子的人來說。他們大部分是剛需,或者近期也就是幾年內的確需要一個房子。你也不太能喊他們出手。出手就是一個虧損,血淋淋的。他們的確是最需要預先處理房子的那一類人,但是他們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虧不起。能套死的,一定會套死。這是墨菲定律,跑不掉的。即使房價掉落一半,他們也不會有動作。而唯一能讓他們有動作的是工作沒了,收入降了,無力還貸了。這時候就不是個人願意不願意了。

所以看似一個能輕鬆決斷的事情,其實誰也難以決斷。這就是現實的殘酷。殘酷的永遠不會是外部環境,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時候,那就是一個殘酷。在沒跌的時候,不想跑,在跌了之後,不敢跑,實在拖不下去了,被動清場,痛苦的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

在大環境下的金融危機面前,個人就是那洪流中的一片樹葉,很多人是很多片樹葉。人們幾乎無力自救,只能隨波逐流。這是常態。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洪水來了全完蛋。聰敏如你,能先跨出一步的,大凡是贏家。經濟市場中,總是小部分人掙大多數人的錢,這是規律。你說呢。看完覺得有幫助記得點贊。謝謝。


大舟財經觀


金融危機是一個可怕的字眼,它意味所有的資產都會不同程度貶值,所有的人都會不同程度受到傷害,很難倖免。

但是即便是這種全體福利都會下降的情況,有人還是會資產損失少,有人會損失多,就看你個人的資產管理能力如何。


如題,發生金融危機,是留錢還是留房?


先說說房子。

1. 剛需住房,無需擔心,肯定要留下,不然換成錢,放在手裡貶值,還無家可歸豈不更慘。另外,從事實上看,在金融危機時候,幾乎沒有人接你的房。大家都會無限期待下去,認為房價越來越低。在美國次貸危機中,金融危機導致大量人失業,房價貶值,很多人還不起房貸或者認為房貸不值得(同樣一套房可能房貸100萬,市場上售價僅80萬),於是放棄貸款,銀行收回大量房子又無法變現。


2.炒房者,或者高槓杆買房者要及時拋售,上述我們講的就是這個例子。因為你的投資成本太大,而房子的價格又是一直在跌價,也就是意味著利潤越來越小,然後出現虧損,窟窿越來越大。反觀香港1998年金融危機時,不少人炒房破產、跳樓。其中包括著名影星張衛健、藍潔瑛等等。


再說說留錢。

留錢的風險也很大,紙幣本身就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只是靠政府信用保持價值。


一般來說,把錢換成古董、黃金(非金飾品),保值效果會更好。

另外,如果手中資金過多,一時間實在找不到投資標的,可以考慮購置一套位置好的住房。金融危機總會過去的,個人建議留房比留錢在未來更有升值可能。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果金融危機真的來臨了你會留錢還是留房呢?實際上這個問題要考慮不同的因素而得出最終的結果。

首先,如果你僅有一套可供自己居住的房子的話建議還是不要賣了,畢竟房子是必需品,為保證家庭幸福,還是要留著。不過也可以選擇在房價還在高點的時候賣掉,等經濟危機到了最嚴重、房價最低的時候選擇把房子買回來,不過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了,不太建議。

如果是留錢的話,就要看能不能買到避險資產。因為經濟危機中不僅房價會受到衝擊,錢也很有可能會遭受大幅度的通貨膨脹,這時候,如果留錢的話,要選擇避險資產來降低因金融危機而導致的損失。首先,黃金一定是亙古不變的避險資產之一。其次,比特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比特幣已經成為了全球通用的虛擬貨幣資產,認可的人比較多,所以避險資產比特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正商參閱


金融危機可以導致國家經濟疲軟,眾多企業業務萎縮,轉化到普通人身邊就是失業、裁員,買賣不好做,兜裡的錢變少了,消費的慾望變小了。社會普遍需求降低,商品供大於求就會出現貶值首當其衝的商品就是房地產和股票。我們要把貶值的資產變為保值的資產,中間的載體就是“錢”。


然而錢作為貨幣也會貶值但是早有老話“盛世的古董亂世金”,黃金作為保值資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真的遇到大的金融危機金價一定會漲,當然,我們國家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宏觀經濟調控,再大的金融危機也不會對老百姓的生活產生巨大的波動,但眼疾手快不失為個人理財的一個機會,到時就看自己的手快不快了。


亨通麗姐


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會問你,現在的中國是新興國家還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你會說我們是新興的國家,社會主義才起步。

對!你回答的很對!我們是社會主義新興國家,Gdp排名世界前列,增速世界前列。科技不斷髮展,百廢待興,科技騰飛。

我們既然如此,那我們的各項資產也就是才起步,即使暫時高位,那相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我們也是低位。

既然是低位,哪怕經濟危機了,後續肯定也會增長上來。所以我選擇房子。房子是必須的,住的。有人就要住啊。

現在低位,將來還是低位。外資會進入中國,中國未來不可估量。5000年的華夏文明還會再次世界第一。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在人類歷史上多次世界第一,不是說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