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夫子面

夫子面在國貨路與浣紗路之間。晚上已過七點,店外沒有了排隊等位,店內兩隻手便數的過來的桌子還有一張,不用拼桌那是相當舒服了。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雖說叫夫子面,但與南京夫子廟扯不上半點關係,是土長的杭州麵館,說是因杭州城隍廟山下的陳老夫而得名,又說這陳老夫子祖上是南宋御廚,真假不可靠權且當茶餘面後的消遣,關鍵還是這面可不可吃最重要。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幫面特色的片兒川、蝦爆鱔、腰花面這家都有,旁的,不在地界範圍內的也星星點點有那麼幾款,什麼番茄牛腩面有什麼酸菜牛雜麵。想來也是市場經濟迎合大眾催生出來的無奈吧。好歹沒有喧賓奪主,多少還能算是傳統的杭幫面。去時,正好陽春三月,本是吃片兒川的好時節,怎奈我河鮮上癮,便不管不顧的奔著蝦爆鱔、黃魚雜鮮去了。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統杭幫面重的是澆頭,要的是入味,於是這澆頭必是現炒的,大街小巷的杭州麵館灶臺一定是立即可見,有的半拉在街上還未進店便已經看見大師傅在那裡熱火朝天了。所以到一家麵館要是碗裡沒有鍋氣還說是杭幫面扭頭就走是應該有的脾氣。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夫子面的灶臺離我的桌子不過三米,遠比這王婆到葛施裡妮的距離近。鍋氣自然蓋不住,且翻炒聲時不時在耳邊相伴,時不時的還火光沖天。那些老客怕是已經見得爛熟,連手機都懶得掏。而我卻在一邊舉著微單大驚小怪。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回說這入味,便不只是澆頭現炒而已,而是在面,面起鍋後一定要在這高湯裡再煮一下,起鍋和再煮的時機很重要,少一分則生分,多一分則爛糊。前者吃著不是滋味後者看著不是滋味。也有用澆頭湯的,我還見過一家另闢蹊徑,用的是秘製醬油配方連老婆都不帶告訴的,各家不同各有風騷。口味全在顛勺者的分寸和喜好,若是吃慣了這家未必能吃得慣那家,所以雖說是旅遊城市,但散落各處的杭幫面做的還是熟客生意,如此反倒是能把原汁原味留得長久些。夫子面大抵也是如此,面也入味吃著也勁道,進出的多是熟客和店家打趣如常,點單也不假思索。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我這生客其實口味寡淡,濃油赤醬其實到我這兒不好使,我覺得正好的別人那裡便不是滋味,讓我評價鹹淡偏頗必然,但好在仰仗著這份寡淡算是嘗得出這食材的新鮮與否,鱔魚算得上滑爽,河鮮夠鮮甜,蛤蜊肉有彈性是一,關鍵沒有沙粒算得上是一個驚喜。如此一來便不需要去刷用調味蓋本來的那些手段。吃著便舒坦起來。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約莫八點,店家還有半個小時就準備打烊,還有客人陸續進來,看來延後是難免的了,接孩子下學的一家三口選了裡間坐下,點了份片兒川要了份腰花面,孩子攥著外賣的雞腿,待到兩碗麵上來吃一口媽媽的片兒川,喝一口爸爸的腰花面湯好開心,這種中西合璧的味道,應該會是多年之後小妮子可以回憶一下的幸福感覺。鄰桌的小哥已將麵湯一飲而盡,不知是準備去繼續工作還是踏上歸途。我是收起了相機滿足的準備離開。人少了點單的也閒了和便是客人聊起了家常,相較於咫尺之外的西湖商業區裡那些還在排著隊的大小飯館這裡真的算是安逸而冷清了。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杭州夫子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