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各地對穿衣服顏色流行風俗不同,現在人們為了展示自己的美,所以穿衣風格花色各異,但是在以前的年代,穿衣服的顏色也是很有講究的,各種顏色代表的不同的階層人群的地位,特備是在封建年代,各種官服和嬪妃的衣服有著明確的顏色指定,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等級。並且在年齡上也有說法和講究,一般人們常說的不是三十斷紅,四十斷綠,而是“三十斷紅,綠色到老”。

三十斷紅:紅色的衣服顏色比較豔麗,適合年輕的女性穿戴,寓意著朝氣蓬勃,象徵著衝動,強有力和喜慶,特別是紅色被認為是新婚大喜的主色調,所以傳統的中式婚禮上服裝都以紅色為主。再有紅色還代表著辟邪,所以民間常有本命年穿紅色衣服辟邪的說法。所以只有年輕一些的女子穿著非常好看,但是三十歲以上的女人再傳紅色衣服,就會被人認為是妖豔或不正經,所以傳統上的說法都是三十歲以上就不能穿紅色的了。

綠到老:在以前的年代,不管穿衣習慣風俗是什麼樣的約束,但是任何時代的女人都喜歡展示自己靚麗的風采,既然在社會輿論和風俗下,不讓穿紅色的衣服,那麼作為綠色的暗色衣服成為了人們的主要選擇,這裡並不是單指的綠色,而是指的暗色系衣服,用以顯示上了年紀女性的端莊和淑惠。以前的年代,綠色的顏色曾被人認為是妓院人員的專用色,特別是綠色的帽子是妓院最主要的標誌。所以我認為古代的綠色所指的是各種暗色不是特別豔麗的衣服。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進步,這種穿衣服顏色的俗語再也不能束縛人們的行為,現在講究的老來俏,穿什麼衣服隨著自己的喜好喜歡就可以了。<strong>

關於年齡和穿衣服顏色的俗語,大家還了解哪些?三十斷紅,綠到老說的有道理麼?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三十斷紅,四十斷綠。這是針對女人穿衣著色而言的,在過去時代,或許有些理法,有些講究,值得小心注意,而今改革開放幾十年了,穿衣著色發生了很大變化,早以自由多樣性,沒幾人再遵衣老一套了。年輕人多跟潮流走,老年一些的也大受影響。

紅花綠葉,紅綠是兩種很有鮮明對比的顏色。紅色鮮豔顯眼,代表年輕熱情蓬勃有朝氣,代表喜慶激情澎湃,年輕人都需要之,特別年輕女子都喜愛著紅表現自己。三十,四十,指的是人的年歲,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說女人到三十歲後就不要再穿紅色衣服,四十不穿綠色衣服了,要有所避忌與講究。有的說綠到老。紅綠相襯,忌紅也忌綠,綠色代表生命悠遠,但在某些時候,綠也是有忌諱的,俗有紅綠得發紫,是說太過了不好,凡事應有分寸,適當為好。過去時代穿衣著色很有講究,不可太隨便,要依照一定的村規族約。過去對女人有許多限制,要講三從四德,要忠貞節烈,連穿衣著色也不可任性隨便,三十後就要斷紅,四十就要斷綠,女人沒多少自由權。這很不足取,提倡男女平等,給女人一樣的自由是對的,不應對女人穿衣著色有太多限制。

過去,男尊女卑思想嚴重,也強調不要濫情濫色,因而會對女穿衣著色有年齡限制。過去人成婚早,年到三十之女早已成良家婦了,就不必著紅色衣刺激人了,要改穿樸素一些不顯眼的衣服,到了四十已我婆婆級婦女,穿綠也刺眼,與身份不配了,也要改。這些說法在舊時封建思想盛行又嚴重時代或許有些理,有些對,但在今天,你去限制她們試試,不罵你迂腐,獨裁,專制就大吉了。

做人要有道德操守,有某些時候,穿衣著色有所講究也是應該的,不是一點沒有,但不要太絕對化。做人要自律,自己權衡而定吧。





樹德漢碩


“三十斷紅,四十斷綠”這句農村俗語是針對女性說的,大家不能從字面上產生歧義,不是說女人三十歲絕經,四十歲要防止給男人帶綠帽子,它其實是對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一種看法,是早期農耕社會遺留下來的一些傳統思想,帶有地域性的色彩。

“三十斷紅”大意是說女人從三十狼年開始,不適合再穿顏色鮮豔的衣服,不適合再做花裡胡哨的打扮。“紅”即是大紅色,泛指鮮豔多彩的顏色。說到這個大紅色,我不免就想起受到傷害的女人穿著大紅色的衣服自殺,然後變成復仇的厲鬼,嘖嘖嘖,嚇人啊,我們還是不要欺負女人的好。話歸正傳,女人到了三十,已經是一個輕熟女,經歷了情感的糾葛和生活的磨難,相對比較成熟了,這時候農村的傳統觀念認為從這個年齡開始,女人應該要沉穩內斂,主修內功,外在打扮上,也要趨於統一表現,要與年輕時的豔麗多姿說拜拜,從而做到賢惠端莊。我個人對這種樸素的觀念不好說是對或錯,畢竟這種思想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地域性的侷限。我們就不說現代女性的時尚情懷,就說過年的時候,其實無論是年輕女孩,或是上了年紀的媽媽奶奶,穿著喜慶的大紅棉襖歡度新春的比比皆是,那我們總不能就說她們不正經、不端莊吧。當然,如果一個寡婦或者家裡男人長期在外打工的三十以後的女人,成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那麼就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其他不說,單從年齡上來說,大家可能就會覺得上了這個年齡的女人生理上的需求難免會變得多點。

“四十斷綠”說的是女人四十歲之後就不適合再穿綠色的衣服了,而在三十到四十之間穿綠色,既不過於豔麗,又能彰顯氣質,但四十之後再穿綠色就顯得太過妖嬈。不過也有一些農村地方說:紅到三十,綠到老。在這些農村地域,他們認為綠色代表成熟,是可以一直穿到老。但不管是隻能“綠”到四十,還是能一直“綠”到老,我個人一看到這個“綠”字,就感覺有點不太安逸,我覺得古人留下的“四十斷綠”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含義,並不是簡簡單單地說穿著。對於男人來說,四十歲是一個黃金年齡,話說男人四十一枝花,這時候的男人就像一瓶陳年美酒,開了蓋,芳香四溢,不免要招來一些小蜂小蝶,所以啊,“四十斷綠”也是一種警示,斷了這方面的慾念,免得給老婆帶綠帽子。而如果男人沒把持住,出軌了,那麼接下來可能就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四十歲開始的男人精力難免有限,外面有輸出,家裡可能就沒公糧交,而這時候四十虎年的女人需求量較大,如果長期得不到滿足,外面但凡有稱心的誘惑,那麼一不小心男人就要帶上一頂綠油油的帽子。當然也有女司機先開出軌的,但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惡性循環。作為大人,要不就水火不容直接離婚,要不就乾脆學現在娛樂圈流行的做法,為了維持多方因素,面兒上還是各種秀恩愛的模範夫妻,而私下裡實際上是各玩各的唄。最後,受苦的還是孩子,當然也不要把孩子當傻瓜!

朝花夕拾,舊時的經典,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賦予不同的感悟。通過創新,經典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才會有它存在的實際價值,才能叫做經典。


1gen11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三十斷紅,四十斷綠″從字面理解是農村人穿衣風俗問題,意思是隻有三十歲之前的女子才能穿紅色,三十歲之後的女子就應該穿綠色的衣服。為什麼是這樣呢?三十歲之前的女子還是很年輕的,漂亮就像一朵鮮花,穿著大紅色顯得妖豔。



三十歲之後的女人,一般都是為人妻,為人母了,要是穿的太鮮豔,會招來別人的閒話,被旁人指指點點,穿綠色的衣服,顯得樸實。



至於"四十斷綠"是指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適合穿一些不顯眼的略微暗色一點的衣服。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村人穿衣著色有了很多的變化,年長點都會按自己的喜好穿著,年輕人追求潮流時尚。說一說你們農村人的穿衣有變化嗎?


榕樹下的山裡妹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關於穿衣打扮的問題,每個人的審美不同,穿衣服的風格也就不同,正如老話說“穿衣戴帽個人所好”。俗話說的三十斷紅四十斷綠,只能代表一個特定時期的,人們特定的審美觀。 意思是說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不再穿紅色衣服了。四十歲以後就不穿綠色衣服。


封建社會時,人們對穿衣的顏色很講究。從電影電視上我們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衣服的顏色單一,黃色只屬於皇家的顏色,老百姓是不可以穿黃色衣服。而紅色和綠色這些鮮豔的顏色,也只有年輕的女孩子穿。稍微上了年齡的人,只穿灰色和黑色,或者是一些淺顏色的衣服,不再穿鮮豔靚麗的衣服。

紅色代表著吉祥,我們從電視上可以看到,過去的人們,只有中了狀元或者結婚的時候,才會穿紅顏色的衣服。那個時候的人們,以為只有二十左右歲的時候才可以穿紅色的衣服,到了三十歲就是中年了,三十而立嘛。中年人穿衣服的風格應該是成熟穩重,就不能夠再穿紅色了,紅色屬於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穿的,中年人再穿紅顏色的衣服,被人恥笑的。相對紅顏色來說,綠色顯得沉穩些,沒有那麼妖豔,所以而立之年的人,可以穿綠色。


“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早已經是老黃曆了。現代人的穿衣風格,完全顛覆了過去的傳統。就算是在農村,過春節的時候,你會看到很多的老太太,穿著大紅色的衣服,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讓人看著那麼喜慶,一點兒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好。反倒是年輕人,極少穿紅顏色的衣服,他們青衣青褲,同樣顯得那麼朝氣蓬勃。其實,只要自己喜歡,穿什麼顏色都可以,自己感覺美就好。


小十六123


在以前的舊社會,對於普通老百姓穿衣打扮的顏色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說黃色就是老百姓不能穿的,因為那是皇家的象徵。所以說,有許多顏色在特定的環境場合,特定的身份是禁忌使用的。

在以前,普通老百姓穿衣打扮主要以單色或者素色為主。如果濃妝豔抹的話,在民間是有一定忌諱的。因為古人認為服飾的顏色與穿著,人的年齡,相貌品行應該匹配,這樣才能顯出一個人本分之處,如果不是特別匹配的話,可能就有超越本分之嫌,是一種“越軌”的行為,不被世俗所認可。

三十斷紅

一般來說,只有未出嫁的姑娘或30歲以下的少婦,才會穿比較豔麗顏色的服飾。由於古代的織染技術有限,在民間又買不起特別名貴的衣物,所以主要的色彩是以大紅大綠為主,而且女人穿紅色衣服只限於30歲以下。

因為在以前女人結婚年齡很早,大概十幾歲的時候就嫁人了,而且人的平均壽命比較短,到30歲的時候,已經可以用徐娘半老這個詞來形容了。如果在這樣的年齡以後還穿過分豔麗的紅色,可能會被世俗認為這樣的女子比較輕浮下賤。所以才有了女人30歲斷紅的說法。

四十斷綠

相對應的綠色也是比較鮮豔的顏色,在民間也有一定的穿著忌諱。但是相對於光鮮亮麗的紅色來說,綠色相對來說還是要低調內斂一些,所以在40歲以前,女人穿綠色衣服是被允許的。超過了40歲以後最好不要穿綠色衣服,因為同樣會被世俗社會認為有些孟浪。

另外綠色屬水屬陰,在封建迷信思想中,年紀大了陰氣比較重的話,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並不是特別的好事。所以在四十歲以後,女人一般就不要穿綠色的衣服了,可以選擇一些素色的衣物。

其實這兩句話都是以前的一些老的封建思想和傳統觀念的狹隘認知。現在農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穿戴方面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大紅大綠,其他的顏色也可以穿著。只要好看,只要穿著舒服,自己想怎麼選,都無所謂。


茶人老七


這句話的意思在人生有限時間段裡劃分說的。為啥老人們會留下這句教育孩子名言呢。各地叫法不同吧。我們這裡是這樣講的,三十不發,四十不會富拉。應該是相同意思吧。以前人的壽命裡,三十四十屬於青壯人了,這時候還找不到方向,就不可能在有做偉了。可現在社會已不同了,科技發展,活到老學到老,幹到了,你是學不完的。上面還有關於女人的話題包含在其中,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人見人愛。可是三十以後你只有自己保養了,不會在和以前自然了。別說四十後想保證顏值,那更要花費時間妝扮了。


海闊天空174419355


越愛離我越運,她比我還小八歲,以走十一年了


天翼用戶1942684929420


農村老俗話說“三十斷紅,四十斷綠”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三十斷紅,紅到三十,四十斷綠,綠到老”

這兩句意思是一樣的,說的是女人過了三十歲,就不能再穿過於紅色豔麗的服裝了。在農村老人的觀念裡,三十以前是妖豔,大紅色也符合年輕女性奔放性感的特點,三十以後就不可以在穿大紅了,會被認為裝萌裝嫩,會被認為品行有問題,態度不端正,因為三十以後講究的是成熟美,美要內斂,大紅色和內在成熟美不搭配。

這兩句就有些分歧了,估計是受地域的影響,這四十斷綠,意思就是三十到四十之間適合穿綠色,顯氣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四十歲往後,這綠色依然過於豔麗,四十的女人更要低調內斂,適合穿一些不顯眼的略微暗色一點的衣服。

特別注意忌濃妝豔抹、穿著華麗,不與年齡、相貌、品德相符合,容易挨農村老人罵。

綠到老的角度應該不是美,而是女人過了妖豔的三十後,除了大紅色,其他的都可以到老,隨意一點就好了,不再那麼講究,或者重點強調綠,代表成熟。






青松5698


生活環境的不同,生活條件的不同,自然會形成不同時社會消費觀念,特別會體現在婦女身上,體現在婦女的打扮穿衣方面。

過去的農村婦女,十幾歲就出嫁成親了,不到二十歲就當娘了,有的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已有幾個娃子,有的孩子也已十幾歲了,孩子裡如有女兒,是愛穿紅衣服的,而當孃的也象孩子們哪樣穿紅衣服,過去的農村很守舊,是會遭笑話的,因而也就有了“三十斷紅”之說。

在舊時,當農村婦女到四十歲時,有的就當奶奶和老孃了,在村裡要顯得莊重些,如果再穿花花綠綠的,人家就會說是“老妖精”,遭人恥笑,因而就有了“四十斷綠”之說。那時的婦女早早地就顯得很老氣了,其中穿衣打扮上的陳舊,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不同了,現在一是社會觀念變了,二是結婚也遲了,孩子們少了,三是由於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的壽命長了,從而青年期也長了。許多的婦女到了五十多歲,也顯的還很年輕,象電影演員劉嘵慶都六十多歲了,仍象正在盛開的花朵。

現在的婦女愛美熱愛生活,健身保養,更愛穿美麗的衣服,別說是三十歲或四十歲,就是到了五十歲或六十歲甚至七十歲,穿鮮豔的衣服,穿紅色綠色的衣服也是時尚。穿著鮮豔的衣服,走在大街上或出入於社交場合,別有一番風韻,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