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大學的時候,是在省內好還是去省外好?為什麼?

紅花白藕青荷葉141019230


這個問題,幾乎是每一個高中生及高中生家長都會面臨的一個很難得抉擇。

我是一名山東菏澤的考生,在2010年考入北京大學,目前在北大讀博。我進入大學之後,我開始幫助高中生,當了8年高中生家教,通過對高中生的觀察,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裡對歷年高考考試大綱進行研究與解讀,總結出高考答題策略與解題方法。書裡也對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與學校給出了相關建議,如果有需要領取這本書的學生或者家長,私信:領書,我會免費送給你。

上大學去省內還是省外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你所在的省份是否有你心儀的大學。比如你是一名河南考生,你的成績屬於優秀,考入985是你的目標,但是河南只有一所211,所以在大學選擇上你不得不選擇外省的學校。

第二,你現在是否有自己心儀的院校。我是一名山東考生,山東雖然也有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不錯的大學,但我當時在高中,就想走出山東去北京讀書。如果你有了自己心儀的院校,如果心儀的大學在自己省份,那麼在自己省份讀書,會有很多便利,距離家近,如果你心儀的院校在省外,可以讓自己的眼界更加寬廣,認識更多不同的同學與朋友。

第三,根據自己想學的專業選擇高校。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你大學所在地可能會影響你之後的就業地區的選擇。很多學生會留在自己大學所在地工作,有的學生會回家鄉,有的學生會選擇北上廣這種一線大城市。比如北京,教育,互聯網比較發達,如果你選擇計算機,教育類的專業,在大學期間你可能就會有很多的實習就業機會,如果你喜歡金融,法律這些行業,可以選擇上海,獲得的機會將會更多。

第四,與家人溝通與協商。很多高中生在未上大學之前,都沒有離開過家鄉,有的學生無法適應獨立的生活,這類學生離開家求學將會有很大的挑戰,但一旦能夠適應,便是一種成長。

無論是省內還是省外,都是開啟一段新的求學經歷,都是一種成長與學習。

對於高中生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這樣在報考志願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我整理了歷年來高考學習方法與學習資料,如果有需要的學生,私信:方法,就能立刻領取。


北大博士教數學


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至少在現階段,985和211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和保研方面很有優勢的。如果你的高考分數超過重點線數十分,本省沒有211大學可上的,可選擇到鄰近外省省會城市211大學就讀,只要是有發展潛力的大城市,稍遠點也是值得的。舉個切身的例子,我兒子2016年高中畢業,理科超重點線(浙江理科600,文科603)49分,浙江大學進不去,考慮再三,遠赴位於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211)就讀,現已大三下學期,準備保研電子科技大學。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校,就是最好的,不管是本省的,還是外省的。


笑對人生13335928839


上大學是選擇本省還是選擇外省,其實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很多家長和學生的老問題。單純看這個問題本身並無多大意義,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兩個因素。

第一,高考的分數。考分首先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這是選擇省內省外高校的前提。如果分數足夠好,能去"985"不去"211",能去"211"不上普通一本,能上一本儘量不去二本。。。。以此類推。雖然這樣選擇不是絕對的,(部分二本也很強勢)但是這應該是大致方向,也是選擇本省還是外省時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第二,自己的興趣。如果你是外向型的人,喜歡走出去看看世界長長見識,可以報考外省高校,否則相反。當然這裡面可能有部分女孩子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離家太遠,這樣的就可以考慮本省院校。

以上兩點看似基本上能夠回答"上大學選擇本省還是外省的"這一問題,實際上真正操作起來並非易事。

首先,絕大多數學生的考分不會任由自己選擇本省還是外省。

這裡面除了涉及到幾線城市,還有學校的名氣和教學實力以及專業的好壞。現實裡多數人處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尷尬境地,選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和其他準一線城市,有可能學校被拉低;選擇了學校,有可能專業被調劑;選擇了專業,城市和學校又難以保證。比較折中的辦法是"三選二",這是性價比最高的報考辦法。我一直提倡文科生儘量選城市和學校,文科的專業很多容易互通的!著名網紅張雪峰老師也是這麼看的!理科生應該偏重學校和專業,城市相對次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咱們分數不太理想呢!

其次,必須考慮將來的就業。

選擇本省或外省時必須將以後的就業考慮進去,除卻很牛逼的"985"和部分非"985"的"211",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比較認可本地的高校,就是說當地高校畢業生在當地相對好就業,外省的要差些。比如說在河北的中小學招收教師就比較認可河北師大的畢業生,原因也很簡單,很多中小學的校長就是河北師大畢業的,你海南師大廣西師大試試?還有就是在一二線城市上學的,大多不願意再回到三四線城市找工作,所以上大學去外省還是本省必須考慮將來的就業問題。

最後要說的是,學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自理能力差甚至有不良嗜好,這時候家長最好讓孩子在本省讀書,原因很簡單,離家近,少惹事。反之可以考慮去外省。

總之,上大學究竟去外省還是本省,家長和孩子一定要通盤考慮綜合掂量,一定要選最適合自己的和性價比最高的,這是本人的一點意見,歡迎各位路過的朋友提出觀點共同探討。

謝謝!




風過41643714


第一種,分夠的,看地區!

高考志願填報,真的要看地區,因為你選擇填省外還是省內跟你的地區有一定的關係!

為什麼這樣講?

我舉個例子,京江浙滬這四個地區的孩子,就不怎麼喜歡出省,因為好學校,都在這裡了啊!



北京那個學校圖太大了,放不下,北京有66所本科大學,26所211,8所985!



第二種,分夠了,想去什麼地區!

你要不是京江浙滬,而且你分還考的挺高,你不想去這四個地方!

你拍著你的良心說,上不了清華北大,南大來不,復旦來不,浙大來不,同濟來不!

你能頂住誘惑???

說什麼離家近遠,都是扯淡,分管夠,在海南我都想去北京上大學!



第三種,分不夠了!

沒分,就跟沒錢一樣,然後你就要考慮其他了!

省外一般填過去佔名額,分肯定要比省內高,而且選不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還有的,省內的專業都選擇不了自己喜歡的,希望能報上就大吉大利了!

所以,省內省外不是一個問題,分是最重要的東西!


紅燒肉加碗飯


這個問題,糾結的不止是考生,更糾結的還是父母。而大學是在省內還是省外,更多的時候是取決於父母的意願。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留在省內,留在自己身邊讀書,如果週末還能回家吃飯那就更好了。

拋開父母的意願來說,我個人的意見更加傾向於去省外讀大學。因為我家裡是農村的,平常的活動範圍很小,可能最多就是去市裡面,更多的還是待在鎮上。我更迫切的想要走出去看看,看看不一樣的城市,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相信絕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都是像我這樣的生活狀態,並且迫切的想要改變它。這種迫切感,只要在一定的環境中待久了,有機會離開這個環境,才會有這種感覺。


趁著年輕多去走走吧,不要老是窩在一個地方。都沒有看遍世界,如何能夠改變世界。一個人待在一個地方久了,就會有一種惰性,然後與周圍的人融合在一起,成為大眾中的一員。去到另一個環境,你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發現,很多不同的感觸。你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能給你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感覺。出去後才能改變你過去的看法,可能你以前的想法只是想著畢業以後找個工作,然後結婚生孩子,普普通通的走完一生,因為你身邊的人都是這樣的,你的父母也是想讓你這樣做的。

可是當你走出去後,你會發現,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過。一輩子不止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更多的東西等待著自己。你覺得你以前不會做的事情,你覺得不會成為的人,都會改變。

但是出省讀大學的先決條件就是高考分數需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因為省外的大學的錄取分數都是比較高的,相比於省內的錄取人數要少很多個,有些省外的高校可能只會錄取一個人。那麼競爭難度就會很大,你不知道會有多少個人跟你填報那所學校。如果分數不能夠碾壓的話,就是不建議填報。


讀大學在省內還是在省外,還是需要自己決定。別人能給你的只是建議,而這個建議又是從別人的自身出發的,所以不一定適合你自己。如果你覺得在省內待久了,想出去,那就大膽的填報省外的大學吧。但是選擇院校的時候還是以分數為重。如果你是個戀家的孩子,那就留在省內,就在父母身邊。


大三老學長


在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是選擇省內大學好,還是選擇省外大學好呢?對於這兩種選擇,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人認為省內大學更好,有人認為省外大學更佔優勢。其實,這兩種選擇並沒有任何不妥,只要自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即可。

可能對於大多數考生的父母來講,還是期望著孩子能選擇省內的大學,畢竟省內大學距離自己的家鄉比較近,如果父母想孩子或者孩子遇到什麼困難了,父母可以及時的趕到孩子的身邊,幫助其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但是如果距離太遠,這種及時性的幫助可能就不會有太大的效果,甚至不可能實現。同時,多數父母不希望孩子遠離自己,相信這是絕大多數父母的意願,選擇省內大學,就會增加孩子留在父母身邊的可能性,更符合父母自身的期望值。

選擇到省外讀大學也是很不錯的,大多數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前,並沒有怎麼離開過自己所在的城市,尤其是農村學生,對外面的大城市與社會環境並沒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選擇到省外讀大學,也是對自身眼界的拓展,也是對自身獨立自主生活能力的鍛鍊。如果在外地大學讀書,不僅能體會更多城市的內涵,瞭解到更多的城市環境與人文,同時也能在求學期間收穫更多的能力提升。

當然,不管是在省內讀大學,還是在省外讀大學,我們都必須充分的考慮到現實因素,也就是說我們要將現實環境考慮在內。很多時候,選擇到省外讀書是需要更高的高考分數,並不是誰想到外地就能去的,我們從歷年的高考報名情況來看,想要到省外讀大學的學生都是需要過硬的高考分數的,同時家庭經濟條件也是必要條件之一,大多時候我們選擇到省外讀書,都是選擇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城市,那麼讀大學的經濟成本就會提高,面對的經濟壓力也會增大。因此,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必須要以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省內還是省外讀大學。


東愛雨小公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其實卻很複雜,或者說需要考慮的事情很多,需要綜合考慮才能做出決定。

我認為選擇是留在省內的學校還是去省外的學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高考成績和院校。

目前國內共有39所985工程大學,和112所211工程大學。但是這些大學在各個省市分佈的並不均衡。主要也是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湖北這些省市。

有些省份比如河北省,只有一座211大學,還是位於天津市,而985高校根本就沒有。

而河北省的諸如衡水中學,衡水二中,石家莊二中這些學校教學質量超高,每年的高分考生數以千計,這些學子考了高分就勢必要去比較好的學校,很可悲的是河北並沒有什麼好大學,所以他們只能去省外。


二:地域差異

和悲催的河北考生恰恰相反的是,有些省市本身就存在很多好大學,這些省市的考生無論考分高低,區域內都有適合他們的大學可供選擇,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必要去省外,甚至有些大都市的考生比如北京上海,有可能選擇本地的211高校放棄外地的985高校也說不定。

三:家庭原因

有些考生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離家太遠,或者經濟狀況不大好,為避免發達地區大都市花銷太大,所以也會選擇在省內上學。

相反有些家庭條件較好的考生也會捨近求遠去一些發達地區的城市增長見識,加強歷練。

總之,各種原因多種多樣,不一而足,無論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好!


萬霖微生活


可能好多家長和考生正在面臨著這個問題,選擇大學是在省內好還是省外好,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這個問題真的要因人而異,切不可隨大流,不管選省內也好還是省外也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出發考慮!

首先,取決於你所在的城市,如果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一線城市,這裡有相當好的教育資源,這樣的話完全沒必要出省,在這才更適合孩子未來的發展!

然後,取決於你考的分數,一般來說,報考志願的原則是將你的分數最大化利用,就是在這個分數範圍內選擇實力最強的學校,由此來選擇是否出省!

最後,其實選擇省外讀書是一次很好的鍛鍊自己的機會,更是拓展自身認知格局的一次好的途徑,特別是對於西部省份的學生來說,能夠考一個很好的分數到東部沿海城市,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去就讀,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閱歷,更可以使自己提前融入到這些大城市中,對自己的未來就業打下初步的基礎!



說了那麼多,你是怎麼認為的呢?其實不管是省內也好還是省外也罷,都不要盲目的選擇,考慮清楚這幾個問題在選擇也不晚,距離高考還有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在這裡我提前祝大家都能金榜題名,旗開得勝!


敏銳視角


我們在填報高校志願時,不少考生和家長為報考省內、省外院校而犯愁,我當時也是遇到這種情況:報考省內院校怕虧分,報考省外院校怕分不夠;報考省內院校怕得不到鍛鍊,報考省外院校怕父母擔心牽掛;大學生活我已度過,研究生生活我已走過,回頭想想如何選擇省內高校還是省外高校這個問題,我認為在填報志願時分數最大利用化前提下,優先選擇省外高校,選擇北京、上海、天津等發達城市。


我們知道高校在招生時都有地方保護政策,大部分是省內生源,因此若你的分數不是很高,就讀本省內高校被錄取的可能性較大,那就讀本省高校,畢竟一個省內的生活習慣大致相同,溝通交流起來比較方便,有的高校教師上課不講普通話,地方口音較重,對於外省考生而言是糟心,除了這點外就是將來在本省工作可能性大,而去外省工作可能性比你現在選擇去省外就讀還小,基本上離不開家鄉,離不開一畝三分地。我們知道省外高校的招生名額比較少,有的院校多則招五六個,少則招一人,可見競爭之激烈,報考省外高校具有不錯的成績做支持不能僥倖,否則很有可能被擠掉,我還記得東北大學機械設計專業在遼寧省只有9個名額,錄取分數線當時超一本線60分。

我從偏僻山村走入大城市讀書,讀大學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領略到了異地風情,收穫遠遠不止畢業證書和學習成績。特別對於西部地區的考生而言,若能考到東部沿海省份,對於山東、河南、河北、廣東等高考大省的考生而言,若能考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是非常棒的,因為你選擇在哪裡就讀大學,基本四年後就在當地就業,我有兩個同學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都在北京工作,獲得北京戶口,將來他們的孩子高考競爭壓力必然要比山東、河南等省份考生小了很多。

所以,我們要努力考入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985工程”重點大學錄取率較高的省份,將來在本地就業落戶,不為別的,只為減輕後代高考壓力。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菜鳥來談談吧,歡迎大家關注菜鳥!*^O^*

菜鳥自己是在省內讀的大學。所以覺得在省內讀大學也沒有什麼不好,直到讀到研究生以後才覺得應該在省外讀書稍微好一點。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你畢業後打算考“三支一扶”或者是公務員,亦或是參公性質的工作,那菜鳥還是覺得在省內讀可能稍微好一些。當然,事無絕對,這個完全在你自己。那麼,下面菜鳥依個人的經歷,說說省內和省外上大學各有什麼好處。



一、省內讀大學

1.離家近,回家方便一點。(大部分是這樣,有些省份的距離近,可能省外更近一些)

2.歸屬感稍微強一些。(再怎麼走,畢竟在本省,只說來自那個市縣,不說省會)

3.家人可能比較放心一些。(這是相對省外而言,省內家長可能放心一些)

4.工作好找一些。(這個只是相對自己而言,因為在省內,工作地點可能沒有那麼挑剔)

這是菜鳥大概總結的幾點在省內讀大學的好處,現在只講有點吧,至於缺點菜鳥就不說了。還是有點多一些,這樣對比的來看,菜鳥覺得在讀本科的時候可以選擇在省內讀,讀到研究生層次以上,菜鳥個人覺得還是到省外好一些。總之,看個人需求吧。


二、省外讀大學

1.分數相對較低一些。(菜鳥只說普通學校分數可能稍低一些,可能是個別,菜鳥就遇到過省外的同學考進自己所在省的分數稍低)

2.眼界可能會廣一些。(尤其菜鳥家是西北地區的,如果考到東南沿海或者北上廣,那眼界肯定不一樣)

3.新鮮感強一些(待在自己所在的省,出去轉一下,看看別的地方也挺好的)

4.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在省外讀大學就是同學來自各個地區,以後畢業還能去玩)

這是菜鳥大概總結的一些在省外讀大學的好處。菜鳥自己還是偏向去省外讀大學,因為可以看到更好更多的風景,換個地方可能更好一些。尤其是往發達的地區接近,自己的見識和格局也會提高很多。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在省外讀書是菜鳥的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吧。適合自己的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