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华州的遗迹

注:此文摘选自《郭永廉家谱》一书(有删节),为郭子仪后裔郭振武先生所著,台湾华光杂志社1994年发行。郭振武先生为华县高崖村人,后常住台湾。

郭子仪在华州的遗迹

子仪公系华州郑县人(今改为华县,隶陕西省治),有人认为华县东关(距县城三华里),即官道(公路)侧,有根石柱,其上刻有“唐、汾阳王故里”,其旁石门上,亦刊有“宋寇莱公故里”等字样。据去过华县之外省人士说,此处就是郭令公及寇莱公之故里。这种说法,的确有商榷的必要。因为刊石柱及石门之目的,在提醒旅客注意郭令公及寇莱公均系华县人,而不是向旅客声明此“石柱”及“石门”处,就是郭令公及寇莱公之故里。

郭子仪在华州的遗迹

明嘉靖38年刻的“唐汾阳王故里”碑

据华州乡土志所载,郭汾阳王故里,在州东15里之将相里,道旁有莲花寺,寇莱公故里在州北之褒圣里。

记得抗战期间,政府为了褒扬历代民族英雄,而将城东15里汾阳王故里,改为令公乡;寇莱公故里(老火车站北),改为莱公乡;郑桓公封地(以西关郑桓公墓为中心),改为桓公乡,用资纪念。

子仪公虽封为汾阳王,但汾阳并非子仪公故里。自唐至清,历代虽以华阴隶属于华州,但亦不能因此而谓子仪公就是华阴人。

郑县因在华州境内,至元并入华州。明时隶西安府,而领华阴、渭南、蒲城、洛南四县。民国肇兴,改华州为华县,而华阴等县,亦相继独立,而与华县分别属陕西省治。

子仪公故里,虽据名史学家蓝教授文征先生说:系在今华县西7里,可是据华州乡土志所载,郭汾阳王故里在州东15里,道旁有莲花寺。抗战期间,政府为了纪念历代民族英雄,而将城东15里—汾阳王故里,改为令公乡;寇准故里(华县火车站以北),改为莱公乡;郑桓公封地(以西关西郊郑桓公墓为中心),改为桓公乡。同时华县县政府奉令,又将城里三里(即东关东郊),汾阳王祠,及其牌楼,分别加以整修,而作纪念。

郭子仪在华州的遗迹

民国时期的华县东关郭子仪牌楼

子仪公牌楼,建立于华州东关东郊街头官路中央(即郭子仪祠旁)。抗战中期,虽曾整修,然该牌楼系古时所建。一面写的是肃宗曾向子仪说过的“再造唐室”,一面写的是代宗曾向子仪说过的“功盖天下”。相传清以前历代大官,骑马或坐轿者必在牌楼前下马或下轿,以示敬意。

在汾阳王故里(莲花寺)西北不远,尚有南马村、北马村、西马等村庄。所谓马村,据老年人说,就是当年的三个驸马府。相传西马村系子仪公第六子暖公与升平公主所居;南马村系暖公第三子郭鏦与汉阳公主所居;北马村系暖公第四子郭镕与西河公主所居。据说郭家祠堂,尚有汉阳公主以俭法天下之铁簪及布裙之遗物。这种传说,余虽未亲眼所见,然有两点事实值得一述:(1)南马村南,莲花寺西,尚有余之老祖坟,小时曾跟父亲上过坟。(2)汉阳公主俭朴之美德,既载于华州乡土志列女栏中,显见汉阳公主随夫鏦居住于华州,逝世后,子孙将其铁簪布裙,存于祠堂,以为法式,或可征信。

据传郭暧贞元十五年,至华州城西南五龙山养疴,于贞元十六年不幸病故山中。升平公主闻噩,哀痛逾恒。遂由州东十二里之驸马府(即今之西马村)动身,前往五龙山奔丧。到了山下,因天色已晚,无法登山,只好暂宿山下村庄里。该村人民,为了怀念公主光临之恩,于是将该村改名为宫里(即今之启圣宫)。

翌晨公主舍轿,而向五龙山步行,可是羊肠小道,崎岖难行,兼之路旁荆棘又多,不时钩住公主衣裙,挣脱不易,迫不得已,只好在山腰下,觅六尺见方大一块平地,向郭暖烧化冥纸。人民为了纪念公主哀恸之情,所以又将该处取名为吊纸坪,以迄于今。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郭子仪与陕西华县》 主编 乔宏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