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座一線城市?

Ocean_Song


繼北上廣深以後,第五個崛起的城市可能是杭州。

1、綜合實力強。杭州GDP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穩居前十,是長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還是阿里、吉利、哇哈哈等國際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科技和互聯網產業非常發達,僅次於北京和深圳。此外,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是全國前五名,發展勢頭非常好。

2、人文底蘊深。杭州是全國知名的旅遊城市,自古就是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的教育和醫療資源也非常豐富,比如著名的浙江大學。另外,還有像馬雲、宗慶後這樣的著名企業家。杭州吸引年輕的人才進入,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3、國際影響大。杭州是2016年G20峰會的舉辦地,在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此前,在中國舉辦國際峰會的地點一般是北京和上海。這樣一業,越來越來的國家和媒體都會關注到杭州。此外,我國每年在烏鎮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參會的互聯網公司必定會在此落腳,這樣一來,杭州在全球互聯網行業都有較大的影響力。另外,馬雲和阿里巴巴本身就在全球有巨大影響力。作為杭州的創業者,馬雲一直不遺餘力地向全球推介杭州。

4、互聯網產業集群。杭州還有像馬雲、丁磊這樣的著名企業家。在阿里系和網易的大力推動下,杭州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互聯網產業的集群,比較典型的是電商行業。依託阿里的電商平臺,杭州有無數的中小電商企業,都過得很滋潤。由於電商企業的門檻相對較低,很多的年輕人開始在電商領域進行創業,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收入。


光榮與夢想1987


感性上來說,我一直認為杭州、南京、天津這三個城市是最接近“北上廣深”後的第五座城市,但是一查數據,感性和理性畢竟還是有差距的。

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首先經濟總量是排在一線的,至今未被超越,而且這四座城市都是人口超大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超過2000萬,深圳登記的常住人口是1300萬左右,但是實際管理人口是超過2000萬的(深圳的常住人口和實際管理人口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我也不知道啊),廣州也存在這個情況,2018年常住人口是1500萬,但是據說實際管理人口也超過了2000萬(這個差距也是讓我一臉懵逼啊)。

不管如何,這兩個城市首先是經濟重鎮,經濟總量是排名前4的,那麼第五位城市至少在經濟總量上要排在第五。另外就是人口上,人口是經濟的基礎,人口數量小,想要登上一線城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人口就決定了這個城市發展的上限。

2018年經濟總量排名前10的城市有哪些?

上海高居第一位,GDP高達3.3萬億,北京也達到了3萬億,深圳和廣州分別是2.5萬億和2.3萬億,也就是一線城市的門檻已經上升到2.3萬億了,而最接近這個經濟體量的城市是重慶,但是重慶一方面這兩年經濟在放緩,2018年增長只有6%;另一方面重慶作為西部的一個大城市,但是整個城市在全國的影響力距離一線城市的差距要遠大於經濟的差距。

天津,天津的GDP是1.9萬億,緊隨其後,但是天津作為直轄市,曾經發展很快也抱有希望,但是這幾年通過經濟擠泡沫,經濟增速也在放緩,2018年經濟增速不到4%,已經連續2年是這樣了。


蘇州,蘇州經濟體量是1.8萬億,屬於製造重鎮,作為上海的後花園,在經濟的均衡性方面不足,武漢、成都作為中西部城市的龍頭,經濟體量明顯比其他城市大,但是也同樣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全國影響力不夠;

杭州和南京,在全國的影響力是足夠,但是經濟體量偏小,核心原因是人口不足,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是980萬,南京2018年常住人口是840萬,這個人口體量和一線城市擁有較大差距。

重慶的人口和經濟體量足夠,尤其是有3000萬的人口(城區人口也不過1000萬),但是全國影響力不夠,產業結構就更加不具備這個條件。

總結:北上廣深之後恐怕不會有第五個一線城市了,沒有一個城市在綜合實力方面能夠趕超北上廣深。城市的趕超是需要時間窗口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宏觀經濟較快的增長,城市自身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比如天津,之前大力引進投資,利用重資產投資,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目前宏觀經濟放緩,在宏觀方面已經不具備快速發展的外部條件。在這種 客觀環境下達到一線城市的水平是非常困難的。

好就好在,我們的二線城市足夠的多,不同區域的人都可選擇距離比較近的城市進行安家工作生活。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第五座一線城市——天津

雖然天津這幾年表現不如杭州、成都搶眼,人均經濟數據還不如南京、武漢。

但是別忘了,四大一線城市有一個共同點是GDP總量和人均GDP都很高。如果單看區域經濟,廈門和珠海也很強,但為什麼廈門珠海一個在二線一個在三線?就是因為地盤小、人口少、經濟總量低,規模達不到要求。

換做其他城市也是同一道理,一線當中經濟最弱的廣州,GDP總量都在2.1萬億以上。所以不論成都、武漢、杭州、南京,從經濟規模來說距離一線都有很大差距。

單從經濟總量來說,重慶是最接近一線的,不過重慶名為市,實際不論面積還是人口都是省級規模,人均經濟數據勉強高於全國平均值,但連一線平均值的50%都不到,和一線差太遠,所以也不可能。

天津人均經濟數據雖不及寧杭出眾,但並不比京滬差多少。總量則高居全國第六,GDP破2萬億近在咫尺,是距離一線最近的城市。同時天津的人口規模吻合一線標準,並且城市化率遠超同等規模的成都。從城區人口規模來說,天津在全國僅次於北上廣深。

在2018-2019年城市綜合排名當中,天津以總分第六的成績位居北上廣深以及武漢之後,由此可見,天津不論GDP還是綜合實力,最差也是全國排名第六。但是GDP第五的重慶人均值差一線太多,綜合第五的武漢GDP差一線太多,唯獨天津GDP和綜合實力都最接近一線。

綜上所述,能不能成為一線,不僅要看自己城市多強,更要看和一線的差距,縱使經濟已經非常繁榮,但如果和一線有很大差距,那就不可能成為一線。之所以叫一線,就是因為這些城市領先優勢非常明顯,代表著一個高度的門檻。故而想做一線就必須成為主要參數最接近一線的那一個。至少從目前看來,GDP總量、人均GDP、城鎮人口、綜合實力這四要素最接近一線的只有天津。


城市發展報告


中國有且僅有四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這四座一線城市,不僅經濟總量全國領先,綜合實力更是不可撼動,處於城市體系的最頂層。

除此之外,綜合實力最強的二線城市,包括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與經濟排名基本吻合。


(2018全部城市GDP尚未公佈,但前十名與2017年完全相同)

其中,重慶和天津是直轄市,屬於省級行政區,總是按照城市排名並不合理。而且重慶的人均GDP很低,發展質量並不高。近幾年天津的經濟增速也在持續下滑,明年將被蘇州反超,遠期可能跌出全國前十。

武漢和成都均屬於省內獨大的省會城市,綜合實力並不弱,但總體上屬於“大而不強”,距離一線城市還有不少差距。蘇州只是普通地級市,雖然是中國最發達的地級市,而且人均GDP全國第二,但綜合實力還稱不上一線水準。

南京和杭州都是發達省份的省會城市,雖然經濟排名不是特別高,但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均收入、醫療教育、交通建設等等基本沒有短板,屬於發展質量極高的頂級二線城市。

(所謂新一線城市,仍然只是較發達的二線城市)
但南京和杭州與四大一線城市仍有不小差距,吸引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都要更弱。所以客觀來說,尚未出現第五座一線城市。總而言之,一線城市不是靠自封,當自身的綜合實力躋身頂尖水平,自然就是城市體系中的“一線水平”。


堅果旅行


毫無疑問是杭州(武漢鄭州成都等中西部城市畢竟是中西部的,能力有限;南京產業單一,沒有完成產業升級;蘇州地位太低、只能憑藉製造業創造GDP,從沒有機場就能看出來。其他城市比如天津和蘇州重慶一樣純粹製造業的城市,工資才4000來塊錢,產線工人可能也就3500)

杭州有那麼多大公司:阿里系各公司、螞蟻金服、華數傳媒、華為(研發、開發)、網易(目前主要在杭州)、老闆、方太、吉利、蘇泊爾、哇哈哈、農夫山泉、萬向、綠城、濱江、納愛斯、貝因美、斯達康、華三科技、大華股份、廣廈、蘑菇街、天天快遞等等很多還有數以萬計的阿里系中小公司。另外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都是全國前五名的!

有人說杭州只有一個西湖, 如果沒有西湖, 杭州什麼都不是. 可西湖就在杭州!

有人說杭州只有一個阿里, 如果沒有阿里, 杭州什麼我不是. 可阿里就在杭州!

有些城市靠著強大的製造業, 吸引了龐大的工業企業落戶, 比如蘇州,重慶, 鄭州, 武漢, 工業強大就產生了龐大的GDP. 然而這些和百姓關係不大. 市民關心的是收入, 環境, 人文, 文明程度等. 這也就是為何2017年杭州的流入人口達到了28萬的原因. (前三名分別是深圳、廣州、杭州)。

有人說杭州的房價全國第六太高了,房租水平也是全國前五。 而可能大家並不知道, 杭州的收入水平已經接近並且部分行業超過廣州了.

關於杭州的收入情況不多做贅述, 網上都能查到.

杭州目前的獨角獸企業是全國前四五名的樣子。杭州的上市公司市值可以排名第四第五的樣子,總值是南京所有上市公司的4.5倍。

拋去阿里,杭州其他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也是南京的2倍。

杭州藉助2022年亞運會的契機,正在大修地鐵和舊城改造。2022年前會新通10條地鐵。屆時,杭州的城建、交通等公共設施會邁上新的臺階。

全國所有省份裡都存在地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比如江蘇南部對於北部,廣東的珠三角對於其他省內城市。然而浙江省就是一個發展十分均衡的省份。浙江數以萬計的小企業遍地開花, 民營企業的發展能力是遠超過國營企業和外資的。而杭州作為民營企業的總部未來會更好的。民富不過浙江(義烏、寧波、溫州、台州、紹興小老闆很多),而很多公司做大了都會把總部放在省城杭州。

不管中西部省會城市、周邊鄰居南京、蘇州怎樣挖苦杭州,都不是問題,杭州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杭州不是隻有阿里,更不是隻有互聯網,杭州只是率先完成了產業轉型,藉助互聯網的大風,邁向了一個新臺階。

從2015年起,杭州的外來流入人口一直穩坐全國前三名。未來會持續吸納更多人口來杭定居、就業的!


HidinhlY


中國大陸哪座城市最有希望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座一線城市?這個問題回答過很多次,也曾在專欄中以數據分析過。

去年,第一財經公佈了最新15個新一線城市榜單,分別是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

所謂的新一線城市,其實就是強二線城市,距離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還是有較大距離。但從這份榜單的排序來看,可以看到,成都與杭州排在最前面。以目前的經濟實力而言,成都與杭州也是距離一線城市最近的兩個城市。

那麼接下來,就變成了成都與杭州的較量,這兩個城市誰最有可能率先晉級為一線?個人以為是杭州。

近日,科技部公佈了2017年獨角獸企業榜單,其中可以看到杭州坐擁17家,超越了深圳、廣州,排在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北京、上海。而成都僅1家。

所謂的獨角獸企業,是估值10億美元以上,創立時間較短還未上市的企業,他們代表的是一種新生力量,既證明了城市目前的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發展潛力。所以,在這一回合上,杭州幾乎可以碾壓成都。

再來看經濟,我們來看兩組比GDP更為關鍵的數據,2016年杭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3386億元,這個指標稱為資金總量,反映的是城市的吸金能力,或者說金融能力。同期的成都為31434億元。

金融與科創是反映城市發展的兩個重要指標,再來看看科創能力。

目前,科創能力最強的是深圳與北京,根據2015年PCT國際專利數量排名可以看到,排在前十的地區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臺灣、杭州、香港、武漢、青島、成都。

杭州又勝成都一籌。

所以,結果很顯然了!


天天說錢


總體上來說,具備第五座一線城市實力的城市很多,諸如重慶、天津、武漢、成都、杭州等等,這些城市都有可能成為第五城。但實際上,個人最看好的是重慶。

重慶地域廣大,作為城市建制的超大型城市,比一般的省少了整整一個地級市建制,“市—區(縣)”的二級結構相對於省級行政區而言行政效率更高,而相對於一般的市而言,土地資源極為豐富,這對於拓展城市規模,方便城市管理特別重要。例如,成都為了修建第二機場,便只能吞併簡陽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而濟南為了進一步發展,也要吞併萊蕪,而重慶基本就沒有這個隱患。土地資源是很重要的,網友們一般會忽略這個。

其次,在經濟方面,重慶2018 年經濟增長無疑減速了,只有百分之六,但總量卻首次超過兩萬億,GDP總量上無疑位列上北深廣之後,為名副其實的第五城。當然,部分網友也喜歡說重慶是靠地盤大,人口多堆起來的,這點的確不假,但如果考慮重慶的富裕程度,則不能將全重慶地域考慮進去,而應當將“重慶市主城區”這一概念提到前臺,重慶市主城區面積5000多平方千米,人口接近900萬,gdp超過一萬億,從面積、人口、gdo各個數據來看,單獨把重慶市主城區提出來都已經是一座大城市了,這還沒有把璧山、江津等“老重慶”(九區十二縣規模的直轄前重慶)算在內。因此,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加大農村”的疊加態城市,集發達與潛力於一身,這在中國各大城市中可謂絕無僅有,大約類似於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最後,重慶也有自己的短板,在科技與高等教育方面,重慶無疑短板明顯,正因為如此,重慶才奮力舉辦智博會,引入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期望將互聯網經濟發展起來。同時,重慶旅遊業異軍突起,第三產業也獲得了十足的發展,應該說重慶選擇了正確的道路,各方面來看,重慶很有可能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






比較城市學博士


在2017年公佈的新一線城市有15個,除了杭州之外還有成都、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在這15個城市中,唯一能與北上廣深比肩的無疑只有杭州。

產業

產業興,則城市興,從一個城市的產業就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發展水平。成都、南京、武漢等城市都是以第二產業為主,杭州則是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主導型的城市。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杭州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35%、63%。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原因在於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而杭州被稱為“互聯網之都”。杭州的互聯網氛圍和創業氛圍非常發達,走在路上都能聽到人們在討論互聯網。2017年中國互聯網排名前五的企業依次是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螞蟻金服、小米科技,五個中就有2個位於杭州,分別是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除此之外,在佈局新興產業方面,杭州的人工智能產業企業數量全國排名第四,區塊鏈產業也位居全國前列,與北京、上海、深圳不相伯仲。在上市公司數量上,杭州以151家名列第四,超越廣州,僅次於北上深。

杭州作為一座創新之城,其他14個新一線城市與杭州的差距不是量的多少而是質的區別。

人才

人口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活力,人才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根據招聘網站統計,在2017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人才淨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以11.21%的人才淨流入率位居榜首,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城市。2017年杭州市常住人口達到946.8萬,比2016年增加了28萬。年輕人作為思想開放、精力充沛的勞動力,他們的加入必將進一步促進杭州的發展,同時也能看出杭州的實力。

城市基礎建設

為打通主城區與新併入的富陽、臨安等新區的交通,杭州計劃新增10條地鐵線,到2020年杭州市內地鐵通車總里程達250公里。地鐵的建設將加快杭州對新區的消化,擴張杭州的城市版圖和發展空間。

在對外交通上杭州將在2030年擴增到11條高鐵線、6個客運站,到時杭州將成為通達全國9個方向的放射性大型鐵路樞紐輻射全國。

國際地位

隨著2016年的G20峰會,2020年的亞運會和阿里巴巴等杭州企業走向世界(2017年阿里18週年年會68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員工代表齊聚杭州)杭州的國際地位在不斷提高,由“長江杭”邁向“國際杭”。

有人說杭州旁邊有個上海註定了杭州只能當個陪襯,現在都什麼時代了,地理位置對經濟的影響已經在逐漸削弱,人才、創新和科技的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廣州旁邊還有個深圳呢!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社會文明形態的更迭都會導致經濟中心的變遷,杭州很好地抓住了這次機遇。


古今中外,歷史雜談。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點擊左上角的頭像關注歷史觀!

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展示,互相討論,互相交流!


歷史觀


現在看來最有希望成為北上廣深之後的第五座一線城市 應該是重慶。原因如下:

1.重慶的地理位置

重慶位於西部大開發非常重要的樞紐位置,從1997年被設為直轄市以來,就可以看到國家對這座城市重視程度,他肩負著帶動中國西部地區的重任。

2.經濟

重慶直轄市以來,各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2017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19500.27億元,也充分說明了這點。

3.旅遊業

重慶目前正在積極打造旅遊城市,在各項指標上也是排在全國前茅,瓷器口,武隆等景點受到許多遊客喜愛。還有山城夜景,"不覽夜景,未到重慶",如果來重慶沒有領略過重慶的夜景絕對是一大遺憾。重慶獨特的山城起伏風貌,你不論在哪個位置,都可以欣賞到錯落層疊的城市燈火,同時倒映在江水裡,感覺別有一番情趣。

4.美食

一說到重慶市美食 可能所有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火鍋,沒有錯,這已經成為重慶的一張名片。重慶火鍋麻辣為主,又多味並存,搭配隨心所欲。

一線城市 不但是經濟上上領先 還有多元的文化 加油 4D城市 大重慶。


伊小胖


個人看好杭州這個城市。杭州的歷史悠久,一直都是富庶之地和人間天堂的代名詞,去年杭州的GDP已經衝過了1萬億的大關,達到了11050.49億元,人均也達到了121394元,G20峰會會場都能選擇這裡,可見地位之高,實力之強大。

目前,科創能力最強的前十大城市分別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臺灣、杭州、香港、武漢、青島、成都。杭州有很多深具潛力的科技型大公司,比如阿里系各公司、螞蟻金服、華數傳媒、華為(研發、開發)、網易(目前主要在杭州)、老闆、方太、吉利、蘇泊爾、哇哈哈、農夫山泉、萬向、綠城、濱江、納愛斯、貝因美、斯達康、華三科技、大華股份、廣廈、蘑菇街、天天快遞等等,再加上數以萬計的阿里系中小公司,整個城市很具有發展性,另外杭州的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都是全國前五名。

科技部公佈了2017年獨角獸企業榜單,其中可以看到杭州坐擁17家,超越了深圳、廣州,排在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北京、上海,而成都僅1家。所謂的獨角獸企業是估值10億美元以上,創立時間較短還未上市的企業,他們既證明了城市目前的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發展潛力,而杭州電商和跨境電商優勢巨大,未來將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產業代表城市,非常有可能代替廣州的傳統商業模式地位,成為新的單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