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界嶺口村位於撫寧城區北37公里處,北與青龍滿族自治縣接壤,距秦皇島市中心53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30公里,是一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小山村。全村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5000畝,河床面積1000畝,耕地面積435畝,是一個以林果業為主的傳統農業村。全村共有236戶,770口人。2012年,界嶺口村被評為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命名為中國傳統村落。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村牌匾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古民居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界嶺口提調署舊址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舊提調署院落風貌依然保存完好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木窗欞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古長城遺物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曾經繁華的古老商業街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古民居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牆壁前“太山石敢當”,古人認為可以辟邪。“太山”,古時與“泰山”通用。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明朝洪武年間開鑿的古井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界嶺口古建築格局

歷史上,界嶺口與山海關齊名,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正月,比山海關創建時間早8個月,是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正月修建界嶺口記載。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張佳胤《界嶺北望》詩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清光緒三年《撫寧縣誌》界嶺口關示意圖

隆慶三年, 民族英雄戚繼光出任薊鎮總兵官後,對界嶺口原有的長城進行了加固和維修,使這裡成為防禦蒙古部族入犯的一道重要軍事屏障。明代,界嶺口是明朝與蒙古部族的分界線,長城邊外即是朵顏衛駐牧地,大小戰事不斷,幾乎每次戰鬥都與界嶺口有關。明景泰七年《寰宇通志》和天順五年《大明一統志》、清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等重要歷史典籍中都有記載。明萬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和清顧祖禹編著《讀史方輿紀要》稱薊鎮“三十三關,此為最要”。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明萬曆四年《四鎮三關志》中界嶺口關記載。

1933年3、4月長城抗戰期間,日本關東軍混成第33旅團與我東北軍第53軍第116師繆澄流部進行了激烈交戰,戰鬥異常慘烈,敵我雙方傷亡慘重,但是終因武器裝備落後,彈藥給養接濟不上,東北軍不得不撤走。日本侵略軍突破界嶺口關後,攻入撫寧縣城,繼而向盧龍進發,不久佔領整個灤東地區。5月底,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簽訂後,這裡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成為中國與偽滿洲國的所謂的“國境線”,中國與偽滿洲國在這裡都設置了海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界嶺口才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羅漢洞旱水關,1933年春中日雙方激戰之地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1933年日軍混成第33旅團步兵第四十聯隊攻佔界嶺口後在低樓內刻字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昭和8年(1933年)4月14日日軍攻佔界嶺口戰報


“中國傳統村落”撫寧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掠影

1933年4月15日美國華盛頓《斯坡坎州每日紀事報》報道界嶺口羅漢洞戰鬥中中國士兵陣亡5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