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有些人越來越懷念八九十年代的生活?

平川起高山


確實有很多人懷念那個年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是大家都很快樂,人與人之間都有溝通,再看看現在呢?人人抱著手機玩,坐在一起吃飯就是玩手機,形同陌路,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鄰里之間有什麼問題。大家都會回想幫忙,但是現在呢?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樓上樓下叫什麼?姓什麼?恐怕都不知道吧。雖然這是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大家流動性強了,不知道也沒什麼?但是就是感覺不如過去鄰里之間好了。


而且過去大家不會為房子煩心,只要是考上大學了那工作就分配,你去了這個廠之後,廠裡也管你的生計,給你建房子,有的甚至連媳婦都幫忙找,這是讓很多人非常回味的事情。但是現在呢,雖然是自由了,結果呢,很多人是漂泊不定的,還不如當初呢。

過去結婚也講究彩禮,但是按照當時的風俗有的有錢就給錢,有的沒錢,家裡有牛羊的用牛羊就行,這樣基本上都能娶上媳婦,但是現在呢?你要是家裡買不起房子,那娶媳婦的難度就大大的加大了。還別說有的地方要買車買房,還要全款呢。


八九十年代的物價也是非常低的,馬路上還有五分錢甚至一分錢的冰棍,這誰渴了想吃都行,就算下館子幾塊錢十幾塊錢就行。現在呢?沒有個幾百是不行的。雖然工資也漲了,但是物價漲的速度明顯快過這個。

現在很多人懷念過去八九十年代的時光,他們懷念的不只是當時的事情,也不是隻是當時的人,而是當時的那份感情,那份期許和歲月。


大家懷念嗎?七八十年代的你們在幹什麼呢?


老王偵查記


現在有些人懷念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非常可以理解。

我們國家從1978年改革開放,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那個時候的主要特點:

一是貧富差距不大。這也是大家懷念八九十年代的主要方面。那個時候,我剛大學畢業,實習期月工資50元,大多數人在七八十元左右,到九十年代末,工資大概不到一千。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大家都差不多。當時正好經濟向好,取消了糧票布票,大家都能吃飽穿暖了。工資雖然不高,但物價也不高,養活家人沒問題。


二是住房不花錢。那個時候是福利分房,沒有商品房,各單位排隊分房。我結婚不久,就分到一套房子,當時非常興奮。

三是看病不花錢。那個時候是工廠辦社會,我們這邊一家大型工廠,有幼兒園、小學、中學、職工大學,福利非常不錯。看病去工廠醫務室,再不行轉院去市醫院,自己不用掏醫藥費。當時我所在的市政府部門,也是看病去醫務室,十分方便。


四是大學包分配。那個時候高考錄取率很低,畢業以後包分配,畢業後就成為國家幹部。沒有考入大學的同學,也都去了企業,端上了鐵飯碗。


不管怎麼樣,改革開放還是十分必要的。2000年以後,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蹟。鐵飯碗、大鍋飯被打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帶來了競爭壓力。

懷舊是人的本能,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鉅變,往前看永遠是最重要的。


子龍威武


有些人懷念八九十年代的生活?

我不知道是什麼人懷念過去的生活

本人認為,過去的任何時期的生活都沒有目前的生活好,我不懷念過去的生活。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一個普通工人去年退休了。我知道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是什麼樣,現在的生活簡直好的太多太多了。

我不想反駁他人的認知

我只想說的是我現在想吃什麼不用考慮離月底還有幾天,餘下的錢能不能捱到下月開工資。而且,想吃什麼就能買到,無論菜市場還是超市,琳琅滿目,豐富多彩。

八十年代可不是你想吃什麼就可以買到的(特別是北方的冬季),九十年代不是你想吃什麼都不考慮口袋裡的銀子的。

八十年代的某一年鄰近春節買不到豬肉,供不應求。九十年代很多國有企業職工下崗,我們這沒下崗的工資也低,物價高的吃不起。我們兩口子的月工資加一起二百多,彩色電視機一臺是三千多,買不起!

有些人說‘’八九十年代的日子雖然苦,但是普遍是窮人,生活壓力沒這麼大!結婚不要買房、不要買車,只求溫飽。‘’

生活壓力不大?多虧不用買房,每個月的工資不計算著花都到不了頭,還考慮買房?說實話,我都幹到退休了也買不起房子,但是我可以不考慮買房子,我租房子不費勁啊。市場上賣的🐟只要我想吃,我可以不假思索的買。

平心而論,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已經是歷史最高點了,我們對過去的懷念不是對過去的生活懷念!對生活應該展望未來,肯定一天會比一天好的!

看看1982年,懷念吧?



瘦竹老久


以前好啊,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和人是交心的,大家沒有攀比,沒有吹噓,有一套說一套,沒事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愜意。

現在呢,生活條件好了,人人拿著個破手機,吃飯看手機,走路看手機,上個廁所都看手機。人說話都帶著股子錢味。就拿我老家農村來說,90年代,大家都窮,鄰居交心,互相幫忙,那關係特別純。我家門前以前是一個小院子,鄰居晚上吃完飯,大家就搬個凳子椅子坐一起聊天說笑,那時候晚上最喜歡聽鄰居大媽說鬼神故事,又驚險又刺激。

現在呢,出門在外,回趟老家,全部都躲在自己家裡,吹空調,看電腦,玩手機,遇上了說個話,就是一年賺多少錢,買了多貴的東西,兒子女兒在外牛x能賺錢,真是感嘆物慾橫流。90年代那輩人質樸,現在的人回不去了!



騎豬的神


我就是80年代的人,有時候回憶起來,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是那麼的美好。

01

第一個原因是,物質生活匱乏,但精神層面充盈。因為沒有擁有,所以無所謂失去。

反正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的,大同小異,沒有多大的差別。

比如上小學時候,大家都是一樣的捱打,一樣的罰站,遲到一分鐘,在手心打一棍子,作業做不完,放學一樣的不準回家吃飯。

八九十年代,農村的生活基本上,是靠一畝三分地,面朝黃土背朝天,吃穿用都在土裡刨食;而在城市的人,不管各行各業,都拿著微薄的工資,在苦苦支撐的生活,過得都是大集體、大鍋飯的日子,大家的差別沒那麼大,所以也沒有那麼多的,相互比較,也沒有那麼多的心理失衡。

那個時代,人的身心是一種平和的狀態,有一種穩定,確定感和安全感。

02

第二個原因是,那個年代人們,可選擇的較少,也減少了很多煩惱。

比如看電視,大家普遍都買不起電視,也都看黑白小電視。

鄰居誰家有電視,放學之後就到他家。如果是放寒暑假,每當西遊記紅、水滸傳、三國演義,這些電視劇開播的時候,那更是盛況空前,擠滿了一屋子的人,大家一邊看一邊歡呼。

那個時候的銀屏,也沒有什麼可選的頻道,就央視綜合頻道一個臺。大家看得都一樣,所以大家的茶餘飯後,談資也是一樣的。

不管走到哪裡,大家都有共同的語言,而不像現在,電視上頻道多,電腦上視頻豐富,每個人的關注點,都是不一樣的,基本大家圍在一起,可能話不投機半句多。

比如工作,那個是在就業基本靠分配,如果都讀了中專,你就等著分配回到原籍,房子有大集體給你分配,過年過節月餅蘋果、橘子、夏天的啤酒飲料,都有單位給你分配。

可以說,集體包辦一切。人們的集體當中都信仰,集體主義下,個人的命運完全和單位連接在一起。

很難想象,脫離了集體,個人的命運將會如何。所以在集體主義的大環境下,每個人的信仰都是相似的,都有集體榮譽感,小到一個國有企業,大到一個國家,都在這種氛圍一下。

為了共同的信仰,大家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日復一日年赴一年。

03

第三個原因是,那個年代的人們感情純真,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比較近,價值觀也很容易統一。

比如小時候,我們的鄰里之間,經常誰家做了饅頭、包了包子、做了餃子,都會留一部分送給鄰居,過些天鄰居,也會有什麼好吃的,也會上門來給你送一些。

同學之間,過生日啊,過節呀,也都是送個筆,送個本,疊十個個千紙鶴什麼的。

那個時候的感情,非常的單純真摯,送的東西都是自己勞動的成果,而不像現在,都是赤裸裸的現金,或者紅包,用錢來表達和衡量感情肯定,沒有那個時候純正。

04

回憶起這些來,那時候的生活,真的比較甜蜜。那時候的人,也沒有那麼多的想法。

也終於明白了,簡單的就是最珍貴的。


啟萌時代


身為80後,童年雖已遙遠,但記憶依然深刻。

小時候在鄉村長大,那時候鄰里鄰居很親切,基本上都認識。家裡做了什麼菜,聞著味就過去了,嘴裡吃著還拿著鄰居贈送的回來,這種氛圍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尤為濃厚。誰家做了好吃的,都會給鄰居送去,似乎大家一起吃才是最美味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分享”,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情真意切。

這樣的日子十分溫馨,大家圍坐一桌,相處非常的融洽,這種情形在現在的鄰里之間很難再看到了。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一點沒錯。小時候每逢豐收的時節,家裡就比較忙,大人們常常會忙到很晚才回來,經常顧不上我,有時候在家門口等著等著就睡著了。印象中不少次被隔壁鄰居“收留”,在鄰居家吃完飯,家人回來了再回去。不像現在,同樓層的鄰居住了十幾年都不知道對方姓什麼,每次碰到只是簡單打個照面,去家裡吃飯什麼的也是不存在的。

深深地感受到變淡的“人情味”。

物以稀為貴,那些在八九十年代看到的場景,顯得尤為珍貴。

小時候家裡一臺黑白電視機,基本是標配了,最期待的露天電影,在當時是不可多得的娛樂。

那時候,車少,馬路顯得很寬闊,電子產品基本沒有。女孩子丟個沙包,跳個繩,男孩子玩個旋轉陀螺,已經是非常開心的課餘活動了。

沒有ipad,沒有手機,有的只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並不是說現在的生活就不實在了,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大家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高,選擇也越來越多。但是能留給我的獨特記憶卻是寥寥無幾。

懷念的總是回不去的。我懷念那個年代的印跡,懷念那樸實,真誠,快樂的時光。


歡迎分享不同見解,聽說加關注都是有趣的人哦~


優泰源於文創


生活條件好不如心態好。那時候雖然生活條件差,可是人人平等當你看到左鄰右舍,上下級的收入和生活條件都差不多時,心裡是平衡的。所以心態好。那時候居住條件很差,沒有客廳,可是客人來往不斷。沒有灶房,可是食品是安全的。下了班可以讓小孩自己出去隨便跑,隨便玩耍。如果和鄰居的小孩打了架,大人們各管個的小孩,第二天見了面還是好朋友說說笑笑無所謂。那時候都住平房,做飯時誰忘了買鹽買醋互相要一點,顯得格外親切。飯後在院子裡坐一坐,互相啦啦家常,心裡十分痛快。

現在行嗎?客廳很大可沒有客人。

小孩自己出去,沒有大人跟著,必丟無疑。

發了工資和人家一比,氣不打一處來。

買來菜先拿鹽水泡一下以防中毒。

現在住在高層裡,飯後的歸宿大都是手機和電視、電腦,看得頭暈脖子疼。

如果你的小孩跟別人的小孩打了架,把人家打傷,就要提防有人跟你玩兒命了!

唉!我真的想回到過去


民科夫斯基1


八九十年代的日子雖然苦,但是普遍是窮人,生活壓力沒這麼大!結婚不要買房、不要買車,只求溫飽;

那時候還沒拆遷,鄰里相親還很樸實,不互相攀比,一家有難,兩家來幫!大家都和睦相處,互相照應;

那時候的夫妻是患難夫妻,只要老實,住著破房子,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也無怨無悔,相親相愛一輩子!不想現在,動不動就出軌,動不動就離婚!

那時候扇子搖搖,覺得有電風扇就很知足了,不像現在吹著空調還嫌三道四!

那時候還年輕,現在想想都沒多少年好活了!這個癌那個病,還時不時來點“車禍”這樣的飛來橫禍,搞不好哪天人就沒了!


太后老佛爺的少女心


相比而言:掙錢容易分配難。一老者離家多年,外出打拼終於掙得笫一筒金後,回到家中,為了讓大家高興,他公平的給大兒子和小兒子各一隻金戒指,誰知好事多謀,這發戒指本應是高興的事,大兒媳婦卻對她丈夫說道,這老頭子是不是老湖塗啦,他離家這幾年裡,都是當老大的把家料理得整整齊齊的,他小兒子什麼事都不愛,由手好閒坐想其成,竟然也得了一枚戒指,不公啊真不公平。大兒媳的話被老頭聽到了,老頭覺得大兒媳的話有道理,是啊我離開家這麼多年,多虧了大兒子他們對家中的料理很辛苦,於是老頭又給了大兒子他們一隻金戒孑,第二天大兒媳馮人便誇這老頭子,辦事公道,哪知大兒媳說的話傳到了小兒媳的耳裡,便怒氣衝衝的跑到老頭的小兒子面前吼道,媽的,你是不是這老頭養的,憑什麼他們是兩隻金戒指,而你卻一隻,太偏心了.太不公平了......


曉寶關注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作用,回憶是一種容易給人帶來滿足感幸福感情緒。有人說,八、九十年代,物質條件差,貧富差距不大,人們沒有攀比心理,工作上壓力不大,這是違心的論調。八十年代,我在一所初中裡工作,我是一頭沉(老婆沒工作,只靠我一個人一個月百十來塊錢養家餬口),而我的鄰居卻是雙工資,收入比我們高了一倍,家底也比我們殷實,人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天天都有肉吃,我和孩子都眼氣得不得了,跟人家一比恨不能跳河死了。凡人都會有攀比的心理,超凡脫俗是很難達到的一種境界。在工作中也一樣有壓力,新上任的領導想要大有作為,為了取得突出的成績,讓我們老師加班加點,把各班各科的成績張榜公佈,老師的大名也在劫難逃,年終評比時,如果成績落後,也會實行末位淘汰,讓你搞得無地自容。收入上不去,生活過得一塌糊塗,名聲也狼藉一片。不僅僅是我這個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推動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雖然貧富差距大(自古及今都會存在),那要看你的心態,雖然有競爭,有壓力,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如果你把壓力變成動力,也不失為一種好事。懷念過去,不要沉湎於過去,也不要逃避現實。古時候的隱士們,說得高雅一點是看破紅塵,尋覓“閒與仙人掃落葉”的生活,說得庸俗一點是一種自私的行為,為了自己的閒適而不積極投入到時代的大潮中參與時代發展的建設。不是我們所提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