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過高,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影響社會穩定?

手機用戶6543967778


糧價過高或過低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不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規律的作用會自動調整糧價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通常不會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

首先,由於我國農業實行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經營方式,自產自銷,個體農民生產規模小。農業落後的生產經營方式,決定了農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抗拒市場風險能力差,如果完全放開市場,首先受損害的是農民自己。

以其它農產品為例,比如蘋果,香蕉,西瓜等的價格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很少聽說過暴漲的情況。早年偶然出現的蒜你狠,蘋什麼,也只是短暫現象,並且並不是農民自己抬高價格,而是中間商惡意屯積炒作的結果。反倒是穀賤傷農的例子不少,西瓜爛在地裡的新間層出不窮,市長幫忙賣農產品的報導也常見於媒體。

正是出於保護我國糧食生產穩定和保護農民利益的需要,國家對糧價進行調控。有人誤認為國家調按糧價是限制糧價,這是十分片面的觀點。試問,國家給糧食定過價格嗎?

市場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會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一是某種商品極端供不應求。另一種是資本炒作。那麼請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除了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次天災人禍,糧食什麼時候變成過緊俏商品?何況,象糧食這種特殊商品,任何國家都會採取調控手段。至於資本炒作,國家有法律,礦販子可以炒煤炭,房販子可以炒房子,而糧食是很難炒作的。並且,炒作糧食,農民只能受損,不會受益。

事實上,我國有規模寵大的商品糧基地和產糧區,這些基地滿足了大部分國內需求,同時還有少量出口。應該說,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少有國家因為糧食短缺而捱餓。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不產糧或者產糧很少,但是沒有聽說他們一直在餓肚子。就象有些國家不生產一滴石油,汽車的輪子卻從未停止過轉動一樣。

我國農村種糧利潤低,不是因為糧價低,而是因為成本高。成本高的原因是生產經營方式太落後。至於糧價,你可以以國際糧價作對比。我國為什麼大量從美國進口大豆,從加拿大進口玉米?因為便宜。有人就有疑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美國農民僅佔百分之三,為什麼我們生產的大豆比美國貴?

問題就在這裡。市場經濟條件下,規模大,質量高,成本低,才能佔有市場。所以市場必然產生壟斷。而我國目前農業還是沿用幾千年的個體小農生產經營方式,怎麼可能在市場上佔優勢?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我國的農業還是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假如放開國際糧市,我國農業將不堪一擊。

不少人認為農民可憐,卻不去思考可憐的根源。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工業化城市化,而農民守著落後的傳統農業,守著守了幾千年的農村,必然被歷史所淘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別人都上山了,你還在山下待著,當然看不見日出。傳統農業存在了幾千年,落後了幾千年。工業化城市化歷史很短,卻創造了比過去所有時代還要多的財富,這說明了什麼?

農業要發展,必須讓農民離開農村,必須讓資本進入農業。土地集中,規模化生產,徹底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而當前條件下,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足,城市不能接納過多過剩農村勞動力。另一方面,如果讓資本大量進入農村,允許土地集中,那麼,許多農民將失去土地;規模化現代化公司化生產經營方式需要的勞動力很少,大批農民將無以為生。所以這是在一定時期內的一個兩難糾結的問題,只能等待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讓農民可以離開土地。

總之,一般情況下,即使完全放開糧價,由於市場規律的作用,糧價不可能暴漲暴跌。假設天降大禍,糧食生產大面積減產或絕收,國家會通過國際市場調節糧市,並且事實上外國的糧食比我國的便宜,不信問問懂的人。另外,如果由於糧販子炒作炒高了糧價,那受益的並不是農民,而是糧販子。農民作為弱勢群體,需要國家保護,國家不會允許資本炒作糧食。

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利益採取了許多政策措施,遺憾的是有些農民不領情,反而誤解。國家保護農民其實是在保護落後,但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如果不保護,多數農民將沒有飯吃。


幸福作坊


我看了大部分的評論,一邊倒的認為是糧價太低,農民在種糧中獲利被壓縮到每畝只有二三百元的收入。

我是九零年在老家的鄰村開始包地,現在仍有包地五十多畝,總體來說是賠錢的,因為我十分喜愛田園生活,也是愛拼的人。賠了也想走下去。

如果你不是一個熱愛農村,熱愛土地的人,如果你只想包地掙錢,請你慎行。

三十幾年的總結,種大田,即種糧食掙的少,賠的也少。養殖業一次賠個百八十萬是常有事。千萬要慎之又慎。

我要說的是,靠每人的一畝三分地,是無法養活農民自已的。不是糧價高低的問題,特別是廣大的山區,我考查六個鄉鎮,玉米18年畝產平均六百三十斤,平地八百四十斤。期中一戶種地25畝,收玉米兩個月後風乾脫粒產玉米11463斤。

這麼個產量,扣除自用,把玉米賣了換大米,再養個八自用的豬雞等,最多可出售不過三四百斤。

玉米就是五元,十元一斤,又能怎樣。

用土地留住農民,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大部分農民必須走出土地才是出路。

我國現在是發展中國家。終究要實現變成發達國家的。

發達國家農民人口只佔百分之五以下。

我的在農村三十幾年的跟蹤總結,我認為:

1.1996年,我養牛,豬時。玉米是三角三到三角五。活豬收購價四元,97年玉米價其本沒變,活豬價是低潮,二元多一點,是養豬戶第一次經歷大賠。

當時很少,幾乎沒有包地種大田的。

2.現在玉米價八角多。

3.按較保守價計算種玉米成本,全部自已耕種。

打茬子每畝50元,化肥種子每畝200元,農藥每畝30元,噴葉面肥每畝40元,除草封壟15元。種地每畝50元,中耕兩遍160元。總成本545元,資金利息22元。

收入。平地,非水澆地。畝產玉米平均一千斤,平均價0.85元。

每畝收入850元,扣除成本545元,扣利息22元,扣玉米脫粒,儲存損耗15元。

每畝純收入273元。

種地用人工,定苗,打藥,噴葉面肥,噴除草擠,收玉米。總用工四個。

每工68.25元。

2019年。很多大田向外包都包不出去了。基本上出現不要租金也沒有人包地的情況。

我說的平地,也是山區的平地。完全是靠天農業。但絕對是一等的平地。否則,平均畝產玉米在六七百斤。

我們假設一下。就是玉米提到三元一斤,每畝收入2428元。每工607元。農業用工工資不低了吧。每年就只有那麼幾天的工作,也是解決不了農民的生活問題。

所以我總結的是,農民的出路不是糧價的高低問題,是農民的勞動力怎麼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問題。

把農民鎖在土地上,是最大的勞動力浪費。

解決農民的生存問題,不是單純的糧價問題的,而是怎樣能把農民從土地上走出去。使走出去的農民生活的更好,在各行各業充分就業。

有充分發展的機會。

我以為,關於糧價高與低。在當前市場經濟下,我國的糧價是已經很高了。就玉米和大豆而言。比國外糧價高出百分之七八十吧。

提高糧價沒有可能。不現實。

但是又不能簡單的說我國糧價高,農民與從業事種植業的,感到糧價不只是很低,而是感到很難再生存下去。農戶撂荒,種植大戶退租的現象時有發生。

那麼用提高糧價來解決撂荒會不會引起物價上長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糧食不只是人們的飯碗子。更是農業中其它行業的原材料,還是工業,醫藥業,化工,制酒業,能源…很多行業的原料。

如果玉米每斤漲一元錢,那麼肉蛋漲多少呢。

肉飼比按3.4最低數計算,肉蛋每斤漲三元四角,再加上玉米漲價後,中間流轉益價與稅收加價,最終肉蛋會漲四元錢每斤。

所以說,糧價上漲,必然會引起下游所有產品的上漲。

也會造成工資的上漲,因此會造成全面物價上漲的。但不能說是通貨膨脹。

糧食漲價,並不會引起通貨膨脹,糧食漲價,對農民是有好處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對種糧戶與其它行業利益分配調節的行為。

是與通貨膨脹有著根本區別的。

通貨膨脹是貨幣流通的超發行為。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沒有因通貨膨脹的受益者。

我的上面評論發表後,看到有幾位朋友提出指疑,大意是要求提高糧價的,並且說糧價低,農民怎樣活。

對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一下。上面我說過,提高糧價不現實。是說不能提高糧價,因為道理非常簡單,市場經濟,不是我國能決定糧價的。

糧價是由國際糧食市場決定的。我國只能通過對種糧戶進行補貼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的。

目前我國農業現狀是大部分農民外出打工,老弱留在農村種地。在這種情況下,假設提高糧價對農民沒有任何好處。

假設糧食價格提高一元錢。種地農民每人平均一畝三分地。平均畝產千斤,每個農民提高收入1300元。外表看是好事,但你冷靜下來算下帳,就是大虧了。

因為,你在外面打工的人多。特別是在大城市裡打工。你要吃飯的。

那麼你的花費會大大的增加。

因為糧食價格高一元錢。那麼你吃快餐就不只增加一元錢了。你到飯店會增加的更多。你所用的日用品都會跟著糧食的價格上漲。農民因糧價上漲的一元錢。平均每天獲利2,73元錢。你要多支出肯定要比漲糧價的錢多,一年下來打工的農民工收入會降低的。如果真的把糧價提高十元。打工的農民工除了自已的日常消費所剩無幾。你農民工也做不了。

如果農民工說那應該擔高農民工的工資,這個得看企業能不能活下去了。

現在有一種錯覺,認為國家的能力是無窮的,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就提出國家出錢解決。一提到國家,就是有錢,甚者把國家和錢連在一起了。

國家不生產錢。國家一分錢也沒有。國家有的是土地,人口,自然資源。國家是通過政府管理這些土地,人口,自然資源,創造財富,通過貨幣,即錢運行的。

政府通過財政,稅收,按計劃管理錢的。因此,錢是不能超發的。

農業種田的出路要發展,國家加大種田戶的補貼是唯一出路。政府應按實際種田人每畝補貼到能維持生產的水平。直接發到種田人,不應按地發放。


如魚得水286568400


糧價漲一倍也不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主食這幾年在日常生活中佔的比例太小,試問:你一口氣能喝好幾瓶啤灑多少錢?你一口氣喝下幾瓶奶多少錢?你喝一瓶瓶裝水還好幾塊呢!可你一頓能吃幾斤大米幾斤麵食呢?恐怕一斤大米一斤面也吃不下吧!一斤大米才兩元多錢,一斤白麵不到兩元錢。吃飯比喝水都便宜這是事實。現在基本每個家庭都有汽車,一天汽油錢平均幾十元,一年花費一萬多元,而一個人一天的主糧卻只用兩三元錢。為什麼不能少開幾次車,省點錢加到糧食上讓農民增加一點收入呢!要知道一家六七口人的農民家庭種十畝地一年還掙不到一萬元呢,還不夠一輛小汽車一年的油錢!糧價漲一倍一個人一天的主食不超過五元錢,加上副食一個人也就是十幾元錢,兩三個人的伙食費才夠一輛小汽車的油費,個人感覺還是不多的。記的一九九零年一個工人一個月一百元工資,而伙食費一個月要四五十元錢,佔收入的一半,白麵八毛一斤,也沒見造成社會不穩定這是事實吧。照這個比例,月收入四千元,伙食在一千五百元也不會造成社會不穩定。所謂的社會不穩定不過是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壓榨剝削農民的一個藉口罷了。


鄉村生活點點點


各種物價上漲也能確定中國經濟也在不斷上漲。提到糧價上漲就看當地糧食收穫如何,例如豬肉價:如果養殖戶與豬的數量減少,那麼豬肉價啃定上漲。同樣如此,種糧戶少了也許糧價上漲,但我國經濟發展較快。中國有了錢也可以說在國外買糧法算,所以中國的農民種地都讓磚家瞧不起!再者說到中國只要有糧食重地生產就能夠讓國人不缺吃,怕的是狗屁磚家禁農民這樣那樣,到時候種糧戶沒幾人,中國只有高價到外國買糧,如有戰亂,咱中國再有錢到時候你給高價都買不到他國不賣糧!中國到那時候就上狗屁磚架當了!


用戶8847861670498


糧食價格的問題也算是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問題吧,就目前糧價與工價及工業品價格來說是相對低得多。有人說糧價漲了會造成通貨膨脹,那他一定不是農民,更不知種糧的艱辛,他只是站在他自身的立場上說話,而沒有考慮農民的利益。

要解決糧食漲價的問題,可有兩種辦法。(1)給農民發工資,也就是城市人多少工資就給農民發多少工資,化肥種子農藥無償送給農民,然後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全部拿走。(2)、農民們聯合起來,農產品一斤也不出售。包括糧棉油肉蛋奶瓜果蔬菜中藥材全部由國外進口,肯定能夠解決糧食漲價問題。讓那些擔心糧食漲價會造成通貨膨脹的人都去吃美國巴西阿根廷的轉基因糧食。


碧雲天244021590


糧價提高是讓多數人增收入的做法,激發種糧人的積極性,比起房子高價運行百姓滿意。愚人我認為國家強盛應是工農業生產的物資豐厚,科研實力的先進,多數國人的萬眾一心。一些油嘴滑舌的磚家或富人視種糧人為無能之輩,其實這類人是忘記祖宗的漢奸坯子。因為他們的理由是國際糧價如何低,支持糧食生產不如買合適……。我們本是農人多,不能讓這些人安心保糧食安全.一旦糧食出問題,磚家富人就真有可能如脫兔逃走,為吃進入有糧食的國家,憑什麼人家容這類人?一定要滿足人家需要。種糧人艱辛而放棄,糧食依靠進口,國內若不保基本,遲早會出大問題!


手機用戶6875404300



286草民


價格應定在月薪能買300斤糧食上。比如5000元月薪,糧食價格=300/5000=16元一斤。

1斤糧價=16斤菜價(西紅柿,蒜苗,豆角) =0.7~1斤海魚,海蝦價, =1.5斤牛羊豬肉 房價兩居60平米左右租金=20斤糧食價格 學費=15-25斤糧食價 我個人認為:禁止糧食進口,提高國產糧食價格,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穩定農業生產,形成自給自足糧食供給,是解決我國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國防工業,現代農業是強國的立國之本。以糧價為基準定價其它生活用品合理價格, 這需要計劃經濟來完成。供給側是計劃經濟配套體系。實行統購統銷,消滅中間商,廢除不合理加價。打擊倒買倒賣,擾亂市場行為,就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及社會紊亂。


18010480465


我認為稻穀收購價是在四元一斤,稻米定在六元一斤比較合理,這是最低價。優質優價,伏質的大米可定十元一斤。這是國產大米價。對進口大米高額收稅。不出兩年時間,國內大米就會供大於求,不需進口大米了。絕也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因為現在很多城裡人都在吃貴米(很多進口米)。房價脹得那麼兇也沒見人耽心通貨膨脹,唯獨糧食脹了就有人操那份心了?當然,對困難戶低保戶實行糧價補貼。禁止中間商盤縛,讓種糧農民與銷費者兩頭多得好處。允許中間商微利銷售,實行嚴格監督。農民有了獲得感,糧食生產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工業品銷售也會提高,一步棋帶動全盤活棋。經濟發展良性循環,也有後勁。


伍四生


1·,小麥,大米就目前,作為商品來說,成本過高,價格偏低,低到沒人願意種糧了。

2,小麥,大米,生產糧食的主體是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就這方面說,一市斤拾元也不會影響整個社會物價。

3,在沒有解決農民養老退休金,五金一險,醫療,教育,的大前提下,農民只能耕種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大前提下,中國繼續是農民大國而非農業大國的前提下,糧價定在20元/公斤,只能算是合理區間。

4,參照石油,產地產價格,糧價就是20元每斤,也不算太高。必競是人人天天頓頓都必需消費的。

5,讓有五險一金的精英階層,多出個糧食錢,不正是“以工輔農”的具體體現麼?有什麼高低之爭呢?!享受著農民“以農促工”成果的五險一金的精英階層,真少哪幾個糧食錢麼?這不是荒唐的笑話,而是他們才有發言權決策權執行權。僅此而已!

要是不重視糧食生產,呵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