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復真正的悲哀在哪裡?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天龍八部》裡的慕容覆被很多讀者的同情,例如他奮鬥一生的目標付之東流,復興大燕國成了夢幻泡影,最後瘋了。

但其實這不是他真正令人同情的地方,一個企圖顛覆中原,引發亂世的野心家,類似安祿山史思明之流的人物是不值得同情的。

你會去同情安祿山推翻大唐統治失敗的結局嗎?

反正我不會。

真正讓慕容復令人同情的地方從來就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而是他一天都沒做過自己。

南慕容,北喬峰很難說是他想要的,只是江湖名聲能夠幫助他復興大燕,所以他到處結交江湖人士。

慕容復真正的悲哀在哪裡?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比如天山童姥事件,他一開始並不想參與,可一想到能夠將這些好手化做助力,便甘冒奇險,換成喬峰遇到這種事情,早就喝上兩碗酒,殺到天山上去了,可慕容復卻是慢慢計算了收益,才咬牙著準備幹這一票。

他仍是喜歡王語嫣的,也一直認定自己會娶她為妻,可為了復興大燕便要把她拋棄。

慕容復真正的悲哀在哪裡?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就連鳩摩智都承認慕容覆文武雙全是一等一的人才,可是他因為鮮卑血統,立志不做中國人,不讀中國書。

很多人同情慕容複復國失敗,可他真正值得同情卻是一生都被複國的執念給害了。

慕容復從未想過反抗父親,做真正的自己,也是他一生悲劇的根源。

請看《天龍八部》原文的這一段:

慕容復點了點頭,心想父親生前不斷叮囑自己,除了中興大燕,天下更無別般大事,倘若為了興復大業,父兄可弒,子弟可殺,至親好友更可割捨,至於男女情愛,越加不必放在心上。

慕容復毀就毀在了這裡。

他是一個從小聽從父親的命令,將父親的遺囑當做至高指令,沒有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只是慕容博思想下的傀儡。

慕容復真正的悲哀在哪裡?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正如回家過年的時候,父母讓你讀研究生,你就去讀研究生,讓你考公務員,你就乖乖去考公務員。

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

你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你自己的人生是什麼?

完全沒有自己的理想和主見,只是覺得聽父母的話就好,他們說得會是對的。

慕容復就是這樣一個徹底的爸寶男。

如果他能夠反抗父親的意志,真真正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他也就不會在最後的時刻發瘋。

是的,復興大燕只是藉口,壓根不是慕容復的本性,他純粹是遵循著父親的教條,一步步地追求那遙不可及的目標。

慕容復為什麼發瘋?

因為他的人生理想與目標是父親給的,是父親要求的,結果父親慕容博背叛了兒子,讓他徹底地陷入了絕望。

我明明一切都是按照父親說的來做,為什麼父親要背叛我?

慕容復最後跟段延慶合作,已經不再是正常實行野心的步驟了,完全就是精神崩潰後的掙扎。

如果成了也算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

如果不成,那就算了吧。

慕容復真正的悲哀在哪裡?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所以他瘋了,不是因為失敗,而是失去了所有的動力與夢想。

復興大燕只是要給父親一個交代,要給家族一個交代。

彷彿一個認真好學的孩子,天天被父親灌輸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考不上去你就是垃圾廢物,家族敗類,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等等。

近乎不切實際的目標壓垮了慕容復精神,摧毀了他的人生。

父輩的意願是沉重的枷鎖牢牢地將他鎖死,拖入地獄。

讓一個本性不壞的佳公子最終蛻變成為又蠢又壞的野心家直到發瘋。

(這裡必須說一句慕容博是天字第一號***,沒見過這麼坑兒子的。)

如果慕容博沒有給慕容復灌輸一系列復國理想,如果慕容博在慕容復剛出生便去世,那麼我們看到的《天龍八部》很可能就與眾不同了。

慕容博真的不配做慕容復的父親。

沒有復國理想的慕容復只是江南的翩翩公子,早早地跟王語嫣結婚生子。

他笑起來一定會很好看。

慕容復真正的悲哀在哪裡?不是復興大燕失敗!

他可以真心地結交朋友,不去計算能否幫助自己復國,痛快地在江湖中打出一片名望。

他可以度過漫長的幸福人生,安平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