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火車站2019年底將建成8000平方米新候車大廳

“來來來,今天我們和候車棚合個影留個紀念。”10日,面對即將撤除的陽新車站站前廣場臨時候車棚,“春運突擊隊”隊長凌志勇招呼著大家。

陽新火車站2019年底將建成8000平方米新候車大廳

陽新是革命老區,每年有不少人外出務工。每年春節過後,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從陽新及周邊縣市湧入陽新車站乘車。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建成的陽新站,站房較小容納不了超過千人的客流。為解決大量務工人員乘車,每年春運伊始,車站就在站前廣場搭建候車棚。

站在候車棚前面,凌志勇細數著三代候車棚從無到有、從大到小、從小到優的變化歷程:第一代候車棚在1990年老陽新站建站之初,由於車次少,客流量集中,車站在泥巴地上用鐵柵欄圍成一個近5000平方米的臨時候車區,將有票的旅客集中在一起候車。

陽新火車站2019年底將建成8000平方米新候車大廳

第二代候車棚是2005年8月新陽新站建成後,增開了多趟務工專列,車次多了,旅客卻爆棚了。車站在硬麵化後的站前廣場上搭建了16個頂部和四周都用一層雨布遮擋,面積有2400平方米的簡陋候車棚,乘坐臨客列車的旅客在對應車廂號碼的候車棚裡,不必再風吹雨淋候車。

凌志勇和他的突擊隊員直到2008年有了安檢儀後,才沒有逐個對旅客進行開包手檢,勞動強度相對減輕了許多。提前一個小時上崗,對前往溫州、東莞、汕頭等方向的8趟重點臨客,各自將負責的車廂候車的旅客,把有座和無座的分開排隊,然後提前按車廂逐一放行,到站臺整隊上車。每年從大年初四開始至春運結束,每天週而復始,好似打仗一波又一波,雖說不那麼苦了,但也是疲憊不堪。

第三代候車棚就是2017年陽新站步入高鐵時代後,僅搭建了6個近千平方米的臨時候車棚。

陽新站黨支部書記馮玉林介紹,現在的候車棚主要是用作旅客過道和受雨雪天氣影響造成的大客流晚點滯留的應急準備措施,所有旅客正常情況下全部安排在候車大廳候車。人性化的措施,讓旅客感受到鐵路的溫度。

步入新時代後,2017年武九客運專線全線貫通,陽新縣邁入高鐵時代。2018年武九客專春運首秀,陽新市民打“高的”去拜年成為新時尚。2019年春運,陽新車站平均12分鐘開行一趟高鐵、動車、城際列車,市民瀟瀟灑灑走天下。陽新站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陽新火車站2019年底將建成8000平方米新候車大廳

陽新車站站長鬍明告訴記者,車站南廣場正在興建中,2019年底將建成一個8000平方米的候車大廳。今年搭建的候車棚將是最後的絕唱,春運結束就撤除。到2020年春運的時候,徹底結束了陽新春運每年搭建臨時候車棚的歷史。

永別了,寫滿陽新人記憶裡的候車棚。(今日陽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