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白瓷有什麼特點?

熊掌大人


瓷有萬彩,各美其美,而論及“靜美”之風範、“圓通”之神韻,則白瓷當仁不讓,是數一數二的瓷器品類。而在收藏界,白瓷的名號也是極大的,在拍賣場上皆有佳績。那麼你能認出唐代白瓷嗎?應該怎麼去鑑賞、辨別唐代白瓷呢?

圖1:唐 白瓷長頸蓋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350,000-45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359,800,拍賣信息: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6-11-30,尺寸:高660px

首先,唐代白瓷作為一種在唐代北方盛行起來的瓷器,初始的狀態是較為粗樸的,從器型就能看出來。唐代白瓷器腹部豐潤圓滿,腰圓而底平,有稚拙之氣,而且此時燒造白瓷的窯口基本集中在河北、山西、陝西等地,在唐代後期,有圈足白瓷的出現。所以鑑賞唐代白瓷,首先觀察其器型,然後看其瓷器底足,從平底與圈足的區別就可以大致斷定其燒造的年代。

圖2:唐 邢窯白瓷蓋罐,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300,000-5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90,988,拍賣信息: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香港2015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5-10-06,尺寸:高825px,備註:整器施白釉,光亮潤澤。本品造型或為太白罐的原始雛形,又名太白壇,傳為摹仿詩仙李太白的酒罈,後世造酒器,多託名附會,故有太白罐傳世。為唐代傳世不多的名品,極為難得。該器造型為唇口,短頸,豐肩,腹部漸收,平底,通體施白釉,肥厚光潤,純淨無雜呈乳白色。整器造型規整,釉面滋潤,頗為難得。整體滿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黃,如象牙之色,胎質堅硬細膩,呈微生燒狀態,這是邢窯胎質的典型特徵。

其次,應該看其胎質。唐代白瓷的燒造技藝的逐步成熟也使得瓷胎壁越來越薄、透,精巧之外獨具幾分靈秀丰韻。而從色澤上來說,唐代中期的白瓷色呈乳白,雖無十分透亮,卻也有端莊、明麗、雋秀之態,尤其是在唐後期,白瓷更是通體呈現出乳白,加之內滿釉、外半釉,有的加之以開片紋,更增添了古樸典雅之美。

圖3:唐 邢窯 白瓷 渣鬥,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300,000-5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285,678,拍賣信息: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保利香港2015年春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5-04-06,尺寸:高300px;直徑362.5px,備註:本品敞口,束頸,折肩,腹部直收。器內外均施白釉,釉質凝厚瑩潤,施釉均勻,釉色潔白明淨,不愧「邢窯類雪」之譽。此器敞口遠大於腹部,渾圓飽滿,是典型的盛唐氣象。與之造型相似者可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代邢窯白釉唾壺。雖然邢瓷「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然而粗細有別,觀乎此件渣鬥器形飽滿,釉色純正,當為貴器無疑,非廛裡能用。

但唐代白瓷的鑑賞中,也應當注意區分粗胎白瓷與細胎白瓷。此二種白瓷最大的區別除了顧名思義,胎質不同,前者粗糙後者細膩之外,在裝飾手法上也有較大的區別。·粗胎白瓷的釉料往往選擇灰白、乳白甚至於略帶黃色的黃白釉料,在精純上略勝一籌,開片紋無明顯藝術性;但細胎瓷器選擇的釉料則多為純白色,甚而微微泛青,釉面可見光潤明滑,並且往往施以滿釉,通體明瑩,與前者有較大差別,在鑑賞時應當注意,後者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都是更高的。

圖4:唐 白瓷蓋罐,拍賣成交價格估計:USD  15,000-2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117,394,拍賣信息:紐約蘇富比有限公司 2015年3月春季亞洲藝術周,拍賣成交時間:2015-03-17,尺寸:800px

總而言之,要鑑賞唐代白瓷,就需要從其燒造年代、窯口地域、瓷胎釉面等多方面進行考察。而唐代白瓷在這些方面都有著明顯的特點。比如在唐代的北地風靡一時,器型便一直較為端莊、古樸,在瓷器二次品類的劃分上還有粗胎白瓷與細胎白瓷的區別。而隨著工藝的成熟,在唐代中期,瓷胎也較為清透、精巧了,這一時期的白瓷以細胎白瓷為上品,講究滿釉、薄而雅,有白瓷之靜美、圓通之神韻。掌握了這些要點,不僅能夠認出唐代白瓷,更能進行準確的鑑賞。

圖5:唐 白瓷女士坐俑,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10,000-2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9,246,拍賣信息:香港大唐國際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2014春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4-05-27,尺寸:通高375px

圖6:唐/五代 邢窯白釉鸚鵡杯,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350,000-45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1,360,520,拍賣信息:邦瀚斯拍賣行 香港十月專場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4-10-09,備註:杯呈塑貼鸚鵡形,其翼伸展成杯,小眼尖嘴,雙足藏於器內,外翼略有細節,是具像及實用的結合器,混然天成。通體施白釉,瑩潔雅緻。

圖7:唐 五代 邢窯「大盈」款茶甌,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400,000-6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680,875,拍賣信息: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春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6-06-01,尺寸:直徑415.00000000000006px

圖8:唐 邢窯暗刻龍紋白釉唇口瓶,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300,000-50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502,550,拍賣信息:皇廷拍賣有限公司 2016秋季皇廷首拍中國重要瓷器專場,拍賣成交時間:2016-11-29,尺寸:高717.5px,備註:本瓶瓷質,造型莊重古樸,線條優美,整器施透明玻璃白釉,由唇口瓶身,圈平足底三部分組成,瓶身刻繪栩栩如生的禪雲龍紋,邢窯是唐代著名的磁窯,出產的白瓷是我國傳統制瓷的鼻祖堪稱為珍品被宮廷選用,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高度評價了邢窯的白與美“邢瓷類銀”“邢瓷類雪”來讚美產自河北的邢窯潔白、輕盈、精美。本邢窯龍紋的瓷瓶非常珍貴、不可多得、值得重點收藏。

圖9:唐 邢窯白釉罐,拍賣成交價格估計:HKD  220,000-320,000,最終成交價格:RMB  345,667,拍賣信息: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中國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賣會,拍賣成交時間:2014-10-07,尺寸:高625px,備註:唇口,短直頸收束,豐肩,上腹圓鼓,下腹弧內收,下承小平底,造型渾圓飽滿。器內外均施白釉,釉質凝厚瑩潤,施釉均勻,釉色潔白明淨,如和田羊脂玉,體現了盛唐素器風行的瓷器審美。器底無釉,露出白色胎土,可見胎質堅實,細膩無雜質。器底中央刻劃行楷“盈”字款,字體書寫剛勁有力、筆劃流暢。在傳世和出土的邢窯瓷器中,有一部分帶有銘文,最為常見的即是刻劃“盈”字款,此款與唐代皇宮大明宮內的“大盈庫”有關,是唐代邢窯專門為“大盈庫”燒造的貢品,常被皇帝用來賞賜大臣。

古玩鑑定估價,小程序搜“芝麻開門收藏”!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唐代白瓷的窯口不同,特徵也不盡相同。上面的解答已經很詳細,這裡不在贅述。本著不炒剩飯的原則,我想補充在實際收藏中的幾點體會:

1. 器型: 圓形立件飽滿豐碩,譬如圖一、二的雙系花口瓶及淨瓶。隋及唐早期或晚唐五代稍遜一籌,均不如盛唐的大氣;

2. 釉面光亮但不刺眼;

3. 半釉多,一般不滿釉,釉胎結合緊,無剝落(圖三);

4. 透明釉多有細小開片(圖四、五);

5. 胎土白但有細微雜質(圖三、四、五),胎體堅固;

6. 瓶、碗類多為玉璧底(圖六、七),即使有圈足也如寬玉環狀。

當然,隋唐時期北方窯口眾多,特別是邢窯,施乳濁釉,雖開片,但不是這樣細碎。

以上是個人經驗,拋磚引玉。









卓然堂


【文藏來答】唐代白瓷如銀類雪,堪比楊玉環“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膚!

(唐 白瓷花口執壺 高16釐米)

中國白瓷始見於北朝末期。唐代是中國白瓷的鼎盛時期,目前已發現今河北省內丘、臨城邢窯、曲陽窯、河南省鞏縣窯等,唐代河南府是貢白瓷的重要產地,邢窯是唐代最負盛名的白瓷窯。

唐代白瓷主要有以下特點:

1.樸素清新,紋飾簡潔。

(唐 白瓷圓口碗 高4.5 口徑13釐米)

唐代白瓷以碗、杯最典型其次為盤、托子、瓶、壺、罐和注子等。器物造型樸素,優美秀致,給人一種清新挺拔的美感。唐代白瓷少紋飾,紋飾取材多為圖案化的花紋、幾何紋、蝴蝶紋等較簡單的圖案,多見於器物的腹部或蓋部。

(唐 白瓷“翰林”款罐)

2.渾厚大氣,氣魄雄偉。

壺、瓶、罐一類作品器體高大,造型多為敞口,束頸,豐肩,鼓腹,顯得莊重大方,雍容華貴,飽滿豐厚;而杯、盒一類則小巧精緻,多結合動物造型,顯得形態別緻,富有自然情趣,但又不失氣勢。

(唐 白瓷五瓣花口碗 高5.5、口徑16.5釐米)

3.質堅釉細,釉色潔白。

唐代白瓷按胎、釉的質地,可以分為粗、細兩大類。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陸羽曾在《茶經》中描述到:“邢瓷類銀,越瓷類玉。”白瓷翰林罐屬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質瑩潤,襯托在形體豐滿、凝重樸實的器物上更增添了它的神采。

(唐 白瓷皮囊壺)

4.外來文化,影響深遠。

南北朝以來,胡風盛行,皇室貴戚,尤其喜好西方的珍玩器皿。外來文化和藝術品對唐代瓷器造成深刻的影響,體現出中外藝術融合的特徵,造型、裝飾奇特而富於變化,充滿了浪漫情趣。

(唐 白瓷盤口盂)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10月刊《20世紀50年代西安郊區出土的唐代白瓷》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文藏


這個是什麼窯口的瓷器,是南方窯口還是北方窯口,具體在什麼地方,值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