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改朝換代間類似高祖斬白蛇的典故?

奈若何


劉邦斬白蛇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剋說。中國相信世界是由五種元素組成的,分別是金木水火土,把世間的一切都歸納到這種五種元素裡來,包括德行。所以產生了五德說。

比如以前黃帝曾經見過一條十幾丈長的大蚯蚓,蚯蚓鑽土,屬土。所以黃帝是土德。大禹遇過青龍,青龍為木,夏朝就是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秦朝是水德。

通常下一個朝代是克上一個朝代的。比如火克金。明朝之所以叫明,就是因為明朝是火德,而元朝是金德。凡是金德的朝代,那打仗都是比較厲害的,喜好戰爭,容易擴張,比如商朝跟元朝。

好了,在劉邦這裡,他要改朝換代,那自然也要把自己歸到一個德里,去克這個秦朝。

從上面可知,秦朝是水德,水德尚黑,那劉邦應該去斬大黑蛇啊。

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秘密,就是秦始皇在民間被稱為白帝子,白帝是金德,金生水,所以秦朝是水德。而劉邦自稱是赤帝之子,赤帝是火德,赤帝的火克白帝的金。所以從爸這一輩,劉邦就要壓倒秦始皇了。而這時候,就是忽略了白蛇的顏色屬性,而取白帝之子的意思,暗指秦始皇。

有意思的是,劉邦稱帝后,他按說是赤帝之子,應該是火生土,屬土德。但劉邦覺得秦朝只傳了二世,沒有過試用期,所以不算數,忽略秦朝,自己當上了水德,所以也是尚黑的。到了漢武的時候,漢武帝是明白人,認為忽略秦朝不合適,於是改稱土德,尚黃了。不過,到了後面,大家又認為漢朝是火德,因為劉邦是赤帝子嘛。

那什麼克火呢?土克火,而土德是尚黃的。所以黃巾起就說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而曹丕稱帝的時候,也傳出消息,在曹操的家鄉見到了黃龍。這就是土德當興的預兆啦。

可以說,每到改朝換代都會出現斬白蛇這樣的亂力怪神故事,而背後都是五德學說在搞鬼。


腦洞歷史觀


中國歷史上一般把改朝換代之人稱為天命之子,用異象、異容、異貌來神話化,彰顯其獲得統治地位的合法性。最多的就是出生時的異象:什麼夢日入懷、神龍降世、滿室紅光等等可以說數不勝數。



如果按照劉邦斬白蛇的故事,那可以把出生時的異象排除了。以史為鑑就按照題目要求,分享幾個類似劉邦斬白蛇這樣的祥瑞故事。

一、白魚躍舟

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史記●周本紀


武王伐紂的時候,商朝勢力強大,武王雖然繼承了周文王打下的基礎,但真要出兵時依舊心懷忐忑。在主帥這樣的心情下士兵鬥志可想而知。

就在武王帥軍渡過黃河之時,一尾白鯉魚跳到武王船上,姜子牙馬上恭喜道:魚鱗是兵器的象徵,白色是殷商的顏色,白魚入舟預示著殷商的武器都歸大王所有,這是大吉。

於是周武王開心的拿這條白魚祭祀上天,其餘諸侯紛紛也認為武王有天命在身,紂可伐也。這才有了牧野之戰,周武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二、桑樹如蓋

先主……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三國志●先主傳》


劉備小時候因為父親早亡,只能和母親織蓆販履為生。但是劉家雖然破舊,卻有一顆大桑樹,高五丈餘,樹蔭形狀和車蓋很像。

劉備小時候吹牛說長大了我就要坐這樣的車子。結果被叔父臭罵了一頓:不知好歹,這樣的車是皇帝坐的,你是要害死整個劉家嗎?

劉備雖然以後沒提過這件事,但估計這個願望從小被壓到了心底,實現這個願望,估計也是劉備一生為之奮鬥的動力。

當然等到劉備最終成功稱帝之後,退出5丈高,傘如華蓋的桑樹也成為了劉備稱帝的異象之一。

今天的故事先到這裡,諸位看官還滿意嗎?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王莽是劉邦之後第一個採用此類典故稱帝的,當時王莽已經權傾朝野,當皇帝也是他最終的目標了。他暗中派一個叫孟通的人,讓他聲稱他在武功掏井時,發現了一塊上圓下萬的白石,土面刻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大字。可有人認為是上天讓王莽代理皇帝之事,並不是真要王莽做皇帝。

王莽見自己還只是個假皇帝,決定再弄一次此類迷信手段。他讓一個叫哀章的人,穿著黃衣,趁著暮色跑進漢高祖廟,交給守廟人一個銅匣子,匣子裡裝有一卷圖、一卷書,內容是漢高祖劉邦吩咐王莽做真皇帝。

於是,王莽宣佈接受“大命”。廢小皇帝為定安公,自己正式做起皇帝來。

之後唐朝的李淵,宋朝的趙匡胤本就是手握兵權,一步步將天下奪來並沒有採用類似典故。而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倒是最讓人欽佩了,他憑著自己的能力,從最底層的士兵,一步步崛起,最終統一中國,登上皇位。他也並沒有採用類似迷信手段。

一般來說,歷史越發展,迷信的作用影響越小。真正的強者,往往把自己的實力看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覺得寫得不錯的可以關注一下哈。


從前1那些事兒


明朝朱元璋,也是百姓出身。


切塊錢


陳勝吳廣起義前在魚肚中藏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