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過年,發現這些年家鄉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文心採露苑


這些年農村變化可真大,主要有這些方面:

1、交通不用說大家都有體驗,再偏遠的地方都有公路進村,村村通變成壪壪通,條件好的地方還能戶戶通。開車回家很方便,帶點旅遊的地區,鄉村公路就像山路賽道一樣,舒服又漂亮,自成一景。村灣裡各家各戶門前基本也硬化了,下雨天再沒有泥水遍地的情況了。交通便利,再也不是城裡人的專利了。

2、環境改善很明顯。這有兩方面,一個是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其中美麗鄉村建設是第一步,鄉村環境整治上了一個大臺階,以前家家戶戶出產的垃圾隨意丟棄,汙染了河流和土地,村裡也是垃圾隨處可見,現在垃圾集中收集處理,衛生狀況好多了,也對農村人起到了文明教育示範作用。新農村建設中,還將農戶由分散向成片集中居住,不用說那個環境更好。另一個方面是村民自己改變的,就是大部分破舊房子都改成了樓房,裝修不比城裡差多少,衛生間廚房也都是現代化的,條件好的外牆還做了裝飾,很美。我們村裡95%的戶頭都翻新了新房,看上去就是鄉村別墅了,這環境能不好嗎?

3、從無到有,車多了,去哪都方便。每個村子裡都有不少車,以前出門擠定點班車,現在出門就叫車,實在叫不上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車,去不遠地方還是很方便。每逢過年村裡車多得停不下,還年年堵車,這是個問題,以前是沒有過的,這也是個大變化。農村的車,從幾千的摩托車,到幾萬的國產車,到二三十萬的合資車,都有,土豪豪車除外,這在以前不敢想象。

4、農村固定居民少了,都是老人小孩,從事農耕的人更少,空心化比較嚴重。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留在農村,覺得沒出息,村裡基本都是老人小孩,留守兒童問題突出,老人們的生活關照也不到位,田荒地荒,有的地方,僅有的作物都是一種下就一勞永逸的果樹作物等,這些問題制約著農村的活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還有相當多的農戶進城買房,農村新房成擺設,一個村連片房屋,住的人沒幾個,浪費土地和財力等社會資源。

5、鄉村傳統文化傳承脫節,只知道賺錢養家,文化提升較少,賭博之風盛行,年輕人回家過年,基本都在牌桌上,對過去的玩龍燈舞獅和唱戲甚至祭掃、緬懷、家教、譜系宗族文化傳承等傳統不屑一顧,電影也很少進村放映,圖書室建設滯後,文化生活亟待豐富。

6、與以前相反,農村教育落後於城市。現在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不高,農村孩子要麼進城讀書,要麼在鄉鎮學校撒野,手機遊戲對孩子教育侵蝕嚴重,許多農村孩子不再像過去那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了,山裡飛出金鳳凰,寒門出貴子的幾率變小了。




人間四月天天


現在家鄉的確是變化很大了。

因為父母不在老家了,已經基本上不回老家了,但是家鄉的變化確實還是很大的。

網絡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最新的資訊了,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連買本書都得跑好遠的地方,最大的夢想就是去首都,去天安門。

現在老家的同學們衣食住行都大不一樣了。

住的這個方面,南方尤其是明顯,家家都是三層小樓,而且個個都是歐式建築風格,看上去非常漂亮。空氣也很好,夏天裡的藍天白雲每日都很高遠,悠閒自在。

房間裡面都非常寬敞明亮,早晨起來也可以呼吸道新鮮空氣,聽鳥鳴犬吠聲,確實很舒服;

食:

食品這一塊,自己家園子裡就可以種上蔬菜,隨時可以去地裡拔上一顆來吃,新鮮又綠色生態。城裡人最看重的綠色生態蔬菜就在那裡了。


衣:

絕對是省了購買衣物的錢,只要每天穿套運動服就可以了,不需要穿著精緻的服裝穿梭於大街小巷,所以省卻了一大筆開銷。

行:

基本上也都配備小車了,出行也相當方便了。

確實變化相當大,不過要是讓你一年兩年的住著,很多人還是受不了的,很多人想享受歲月靜好,找到山間住上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大城市,感受人間繁華,也許這就是出世和入世之間的徘徊,每種日子過久了都會嚮往新鮮的日子,而不是一成不變。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曾經資深文案,如今多平臺原創作者,不傾城不傾國只傾娃,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有讚賞更是美滋滋:)

jason媽咪有辦法


一:感覺以前的村莊好大,現在村莊變小了。

可能呆在城裡打工久了,猛然回家感覺變小了。

二:村裡人少了,老人多了。

以前村裡人好多,至從這幾年出去打工,有錢人到城裡買房子了,留下的基本是老人和窮人。

三:村裡的環境變好了。

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而且還村村通,路邊也種上了長青樹,有垃圾桶,有專門的環保人員。

四:居住條件發生了改變。

以前的土房,瓦房變成了三層樓房,家家都有轎車了。

五:吃的比以前好了。

農村也有大型超市了,賣的什麼都有了,雞魚肉蛋也能吃上了,也都是買饃。

六:教育也好了。

現在都有幼兒園了,教學樓變高了,老師的素質也高了,學生都是家長接送了!

其實農村這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只要你不懶,努力打工,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中國加油!建設美麗新農村!


蕭然回農村


相比較這些年的確變化非常大!早在2005年剛初中畢業那時候家裡水不通、電通但是一個大隊五六個村二百多戶人家、那時候共用一個變壓器家裡的燈還沒有燒的材火亮、電熱毯打開根本不熱後半夜三四點才發熱!吃的水要用水桶從四五里路外山下背!想想那時候我還小一天背三次實在太辛苦了,而且我們那邊路全部是土路下雨天根本就和外界斷了聯繫,而且一下雨就直接盛雨水喝!而且家裡的還是土瓦房到處漏雨,手機根本沒有,全村只有一部無線座機電話!

做為農村無非水、電、路、網!那時候沒有一樣佔齊的,而現如今村村通公路、龍網改造,村村通自來水,信號塔,有線網線都已經入戶住房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不敢想象,還是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如今城鄉差距越來越小有的城裡人反而搬進了農村!這些都是真真實實在眼前發生的變化。


鄉村365小馬


最大的區別無非就是鄉村變小了,距離變遠了。

以前去鄉下都要花很久的時間坐很難坐的車,但是卻很經常回去;現在路寬了大了剛走了也有更方便的大巴、私家車坐了,卻更少回了。

以前鄉下的各家各戶都不關門,一個村子全是熟識,問候從村頭到村尾;現在熟悉的人越來越少,門也關住了,去找人也常常不在家都在外面打拼。

之前鄉下嘮嗑的老人,玩耍的小孩,到處喧鬧;現在嘮嗑的老人依舊在,玩耍的小孩卻都在玩手機。


暢遊農業發展


農村人說農村事。大家好!秀美張橋與你分享農村那些事!


今年回到闊別20年的家鄉過年。說說我們村的變化吧!


我的家鄉位於關中平原東部,毗鄰秦嶺北麓,是一個典型的半山區農村。過去都是靠天吃飯。這幾年,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上級領導的關懷,基層幹部群眾的齊心協力,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戰略。我們張橋村現在跟以前比,真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張橋村基層領導積極協力發掘本村歷史文化,打造旅遊景點。目前以建成村史館、張橋美食街、鄉村文化大舞臺,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引進華州區皮影文化產業園、華州老腔等非遺項目落戶張橋村。一期投資1.6億的陝西皮影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下一步將建設陝西首家大地震遺址博物館。前幾天就連區迎春晚會也在我們村錄製。


家鄉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相信張橋村越來越美好。我愛我的家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1ae534c7f5a494b6f18a14ab8c763f9\

秀美張橋


最大的變化是發現好多農民家都蓋了小樓,而且還買車了。

好多年都沒有回老家,春節前回去結果發現很多過去的鄰居或者小學同學都一個個蓋上了小樓了,而且還都買上車了。

其實現在農村也是不錯了,特別是從12年左右咱們就已經取消了農業稅

而且現在農村農民種地,國家還給補貼,拆掉舊房子,建新房子也會有補助。那麼在這些好的情況,綜合利好的情況下,很多農民自己家都蓋上小樓了,這樣的話呢,過去的危房這種不安全的問題就迎而解了。你現在去農民家拜年的話,那感覺彷彿就到了城市的小別墅裡了。

農民家蓋成3層4層小樓的話,那住起來肯定比城市裡面的蝸居舒服多了

而且大多數的農民家裡面還有一個小院子,有的屋前屋後都可以種菜,有的還可以自己養小雞自己為一個小豬那都是真正的柴雞,柴雞下的蛋那是真香呀。

特別是農村的小樓,現在也都能夠上網,這樣的話呢,都有WiFi上個頭條看個新聞也都是很輕鬆自如的啦,新農村建設真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福利。

第2個方面就是不少的農民有了閒錢也開始買上小車了。

當然了,大多數農民家買的小車都是那種經濟適用型的,10萬塊錢以內的。

但是畢竟一個小車主要還是解決交通的代步問題

特別是農村很多地方沒有公交車,那麼你買一個小車不管是不是很便宜?但是實用那是當然的啦,出去串個門,附近逛個街,上個縣城那都是很方便的嘛,特別是有的趕個集買個東西或者家裡面種的菜多了,放到集市上去賣一賣,這都是很好的啦。

祝願我們的農民兄弟生活天天像過大年,春節過得開開心心的。

對這個問題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面點贊評論和關注。


文心採露苑


十年沒有回家了,去年回家過了一個痛痛快快的新年,回家眼見的那是相當的變得真他媽的大哦,個個穿金戴銀,光鮮亮麗,侃天闊地,走路左腳敲右腳,右手拍左手,抽菸抽的是大中華芙蓉王,吸半支扔半隻支,一個袋裡都是好幾盒。像我這寒酸人只能靠邊站


時光流逝157557681


這幾年回老家發現路面越來越好了,全是水泥路了,也有專人打掃了,變乾淨了。

車也變多了,停車越來越擠了。


暴氣傾城


路通了,但是山上和田間的野草太高了!空氣好了,可是比小時候冷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