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那裡的農村還是不生兒子不罷休嗎?

高老慢


這種情況在我們那裡農村還是有這種思想。特別是上了50歲以上年紀的60年代生的人。年齡越大,思想越有這種想法。不過現在年輕人,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基本上沒有這種想法,但是父母還是有這種想法,畢竟在農村。要兒子來養父母。我們家就有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老婆有三個哥哥。他第三個哥哥的兒子已經生了四胎。第四胎生了一對雙胞胎孫女,有人出5萬塊錢抱一個孩子走,他不肯趕走了。四個孫女一個孫子,但是他哥哥還想生一個孫子,如果家裡有人說不要再生了。已經夠多了,負擔重被他哥聽見,肯定要捱罵,是的,兒子兒媳婦出來打工。去年打掉了兩個胎,上半年一個,下半年一個。前年也打掉了一個胎。都是瞞著她哥哥的。如果讓她生,現在最少已經生了十個孩子。兒媳婦還是瞞著她公公。和我老婆商量,偷偷把胎打掉,不敢對家人說。怕他公公知道要發火。我老婆也不敢說,如果說出去,他哥知道真的會打我老婆。在這件事上家裡人誰也不敢亂說,她哥肯定會翻臉。他侄子出來。打工好多年。不幹活。連房租都交不起,四處借錢。到我這裡借的錢到現在還沒有還。去年兩夫妻鬧離婚。還是我和老婆兩人。苦口婆心的勸。跟他哥哥講。他哥哥說不管她,就是要孩子。哎,我們也沒有辦法。到現在這件事還是僵持著。我有視頻為證。如果看我的視頻,堂弟請客的那個視頻就知道了。


鄱湖張哥


在我們還房的菜市場裡,有一個菜販子綽號“飯桶”(姓範),他家裡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最大的姑娘幼師畢業了,在幼兒園上班;最小的兒子才上小學一年級。他們兩口子天天在市場上起早貪黑地賣菜,家裡的一切事務都是三個姑娘在打理(洗衣做飯、掃地抹屋),並且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太好,只有兒子一個人可以喝牛奶、吃零食……我媽媽說,不管怎樣,他們還是沒有把姑娘們扔掉或者溺死,聽說以前社會上就有這種現象!據“飯桶”的老婆說,他們家生了三個女兒後本來打算不生了,結果準備翻修房屋時,隔壁鄰居竟然嘲笑他們:“你們家都絕後了,還修房子幹啥呢?”就這一句話,令他們兩口子恨氣拼了個兒子……這種鄰居真討厭,嘴上不積德,別人有沒有兒子關他們什麼事😡


鳳146983974


大女兒上一年級時,家裡人催我們養二胎。我老婆的姨媽暗示我倆多參考一些生男孩的方法,我不以為然,男孩女孩都一樣嘛,我老婆也說順其自然,其實心裡一直想兒女雙全。在農村大多數女人對懷二胎是男是女還是有那麼點在意的,人之常情,我老婆也一樣很期待,我理解她的心情。懷孕期間,大人套小孩子的口風,大女兒一會說是弟弟,一會又說是妹妹,我老婆哭笑不得,抱著大女兒佯裝很認真地問到底是什麼,大女兒摸著媽媽的肚皮天真地回答我要妹妹。哈哈,好有意思,看著她娘倆這麼開心地鬧著,我那時覺得懷孕的女人是天下最美的女人。我父母也表態,生男生女都一樣喜歡,安心養胎,不要有壓力。

小女兒出生時,我在廣東清遠,媽打電話來說我老婆有點痛,好象發作了,已經送婦產科了。我激動地語無倫次,馬上收拾行李打的直奔源潭火車站。第二天天剛亮火車過了衡陽站,家人打來電話喜氣洋洋地說生了,母女平安。我連聲說老婆辛苦了,好好休息。我興奮地在車廂裡走來走去,歸心似箭吶,那時的心情至今還記憶猶新,火車每到一站停下來,我就心急,真心覺得太慢了,恨不得火車飛著跑。等我趕到家時,我老婆對醫院裡的氣味很敏感,出院也回家了。

看著老婆一臉幸福的抱著小寶寶安然地睡著了,忍不住輕轉地親了親母女倆,內心一腔豪情油然而生——老婆辛苦了,謝天謝地,今生有你們是我們全家的福氣。

兩個貼心的小棉襖,我夫妻倆視若掌上明珠,我父母也是寵愛有加,一家子其樂融融。每次回家,兩姐妹老遠就過來接我了,大的拎包小的拉著我撒嬌,真的感覺好幸福的。如今大的已是窈窕淑女,小的也是豆蔻年華了。兩姐妹乖巧懂事孝順。

現在農村今非昔比,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己沒那麼根深蒂固了。社會男女比例失調,好多農村男孩子成了大齡未婚青年,對象難找啊,做父母也是憂心沖沖,農村女孩子成了金鳳凰處處招人待見。早十幾年前,我們七o後這代人也有為了要個男孩偷著生三胎的,多個孩子真的多恰了好多苦,想一想拉扯3個孩子長大成人這有多艱難。如今社會發展更快,壓力也越來越大,就算政府放寬了生育政策,農村人養二胎的也是盼生女兒的多。



浪淘情


這樣的事情比較常見。就我父輩來說,有一家鄰居是五個女兒一個兒子;比我稍大的同學,家中六個女兒一個兒子;比我小七八歲的鄰居,娶妻竟然是姐妹七人另有一個弟弟;而也有很多村民為了生一個兒子百折不撓,特別是計劃生育時期,東躲西藏的,就是為了生一個兒子。

只是現代社會風氣已經有了不小的轉變,這多少是計劃生育所導致,家中只有女兒的,也不刻意去生兒子了。現實中,兒子的作用還沒有女兒的作用大,往往是兒子在家中不能作主而是兒媳作主,這樣就降低了人們刻意生兒子的動力。現實中的兒子,除了給他吃給他穿給他娶妻給他蓋新房之外,再加上傳統觀念中的傳宗接代之外,養兒防老的作用一點也無處體現。反而是家中只有女兒的,大家都羨慕他們。

或許這種羨慕並不是發自內心的,但也說明生兒子並沒有給他們事來什麼值得驕傲的優勢。特別是現在的農村,適婚青年男多女少,生兒子打光棍的機率很大,還不如生女兒更讓父母省心。

說實話,除了傳宗接代的目的之外,大部分人都想生女兒,而不是兒子。也不能不說是社會風氣大變。或者說這都是彩禮惹的禍!


三農範


我們這基本上是不生到男孩不罷休的,身邊好多因為生了女孩拼男孩差點送命的,有一個同事男方家庭逼女的不生男孩就離婚,同事剖宮產兩次,又不捨得兩個女兒,拼了命懷了三胎,孕晚期的時候子宮破裂,大人小孩都危險,男方家又沒有錢,發起了㐅㐅籌,最後終於大人救回來了,孩子也沒了。還有一個也是男方給女方壓力,女方想不開帶著小女兒跳了湖,還好冬天穿著羽絨服又有人及時發現給救上來了,當時還上了新聞。還有好多好多為了生男孩驗血之類的,反正就是一定要生男孩,生不了就買,雖說現在買賣犯法,還是有好多通過各種渠道來實現。


gjawmdp


有幸看到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感受想法。首先我也是出生在農村,姊妹3個一個姐一個哥,我哥有點問題沒結婚,我今年36屬鼠的有兩個女兒,我是家中的老小,父親72高齡,母親68歲,從小對我疼愛+溺愛。想生個兒子主要是替父母著想,還好父母很隨和但心裡還是想報孫子只是不想太為難我……

其實從內心講生一個我就覺得可以了,生兩個是盡心了。我前半生是為自己活,但我後半生在為父母妻兒活,而且從小到大我都比較省心對大人來說,我不想看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象現出現,這一輩子儘量做到問心無愧🙏


趙安鋒v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們這邊的農村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只能說有些比較偏僻的農村或者守舊思想比較嚴重的農村才會有特別嚴重的重男輕女的現象。我家有三個舅舅,我媽媽是小女兒,家裡從小就比較疼我媽媽,沒有所謂的更愛兒子的說法。

而且現在都2019年了,我想基本應該沒有說不生兒子就要一直生的說法了吧,就算有,那也是少數了,我爸就比較喜歡女兒,所以我家就生了我一個,就沒有再生了。

其實我覺得生兒生女都一樣,兒子女兒自己都一樣培養,好好培養就可以了,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鄉野風情好


我住在四川大涼山州的首府西昌市,涼山州是彝族自治州,“彝”字原為“夷”,意為蠻夷,解放後,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為夷族造了一個字“彝”,老人家對周總理說,這個字喻意有米吃,有衣穿,可是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想完全踏入文明社會,談何容易,因此,他們仍以造人為樂,多生孩子多榮光,每家少則三個,多則七八個,不生兒子不罷休,不生孩子的彝族女人是要被夫家休掉的,不生男孩的彝族女人同樣難逃噩運,因此,就導致部分涼山彝族人仍然不能脫貧,甚至還是沒米吃沒衣穿,所以,少生孩子多修路,才是涼山彝族同胞當下應該認識到的問題,否則,“脫貧攻堅”不過是水月鏡花,乃一紙笑談!


開心果果潤芝姐


我覺得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都發嗯,會有這種落後的思想,因為這種在九零後八零後,這種年代的話,基本上都會出現這種一直要生到男孩子為主,因為實在在進步,不會再像以前那種思想aeon女孩子怎麼著了?現在男女都平等,並沒有什麼,所以我覺得生男孩子生女孩子都無所謂,其實農村雖然是偏重於男孩,但是那是前幾年的事,現在的話基本上男孩女孩都差不多,沒有那麼標準,也沒有什麼統一的問題,我覺得順其自然吧,不應該嗯,終於男孩女孩因為這,對社會平衡並不好男孩太多,也不好,女孩太多,也不好,所以順其自然吧,不要一定要生一個男孩,怎麼招了?那都是扯淡的,有男孩又怎麼樣?有女孩又怎麼樣?都一樣的,該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當然,這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謝謝


vK26568


想聽真話嗎?在當前農村養老沒有保障的地方,還是重視生個兒子的,不過現在也進步了,以前雙兒雙保險的觀念一去不返了,但很多農村家庭還是重視有兒有女,形成一個好字。我的家鄉普遍性每個家庭都有兒有女,但第一胎是兒子的,很多不敢生了,怕第二個也是兒子壓力大過天。縱觀農村,生三胎的確很少,超生的極少部分(生純女的),生女多對社會還是有利的,只是苦了父母,但人家一根弦要生個兒子,沒辦法,這是很多農村普遍現象。我認為還是放開生育好,讓育齡夫婦自己抓主意,觀念開放的可生純女,現在沒人歧視純女家庭了。老古董觀念追兒也沒有錯,迴歸自然生育。不然的話,抓的緊農村B超又流行了,追求好字的會想方設法達到目標的。據我所知,我們老家附近幾個鄉鎮都有追求有兒的傳統,主要觀念還是自己村莊姓氏的傳承吧,食糑食飯大家冷暖自知。我是廣東的,前段時間去到湖南農村得知,情況基本一致。我可是實話實說,各人對人生看法不一樣,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