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蝸居》:宋思明的悲情,海藻的墮落,更多的人是海萍的掙扎

海萍與蘇淳雙雙畢業於上海的名牌大學,在這座城市立業成家,而他們千挑萬選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是一個租來的十幾平方米的石庫門房子。

攢夠首付,變身房奴從此成為海萍最大的夢想;而海萍的妹妹海藻與男友小貝則租住在一套三居室的單間,只等買房就談婚論嫁。

一對貧賤夫妻,一對“白手”情侶,倒也其樂融融。似乎一切改變都是從海萍四處借貸首付款開始,四個人被生活推向無法掌控的軌道,又似乎都因第五個人的出現而逆轉。

這個人叫宋思明,某市市長秘書,在一次飯局上與海藻結識,她夢遊般清純的臉,令他魂飛大學時代。

海萍失業,間接通過宋的介紹做外教兼職,意外打開了事業局面;蘇淳也因宋的出面而免受牢獄之災;海藻明白自己再也無法挽回與小貝的單純戀情後,轉而成為宋的“職業二奶”……

最終,當海萍一家自力更生入住新房,生活漸有起色時,海藻卻懷著宋的兒子孤身守候她不知道,宋在官場上的“大奸似忠”因一樁命案終露出破綻,在看望海藻的路上被公安跟蹤,自殺身亡……

再讀《蝸居》:宋思明的悲情,海藻的墮落,更多的人是海萍的掙扎

再讀六六的《蝸居》,腦子裡想著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記得有一次看海清的專訪,她前幾年也終於貸款在北京三環擁有了自己的一套兩居的二手房,花了一百多萬。

上海,當代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國際大都市。曾經的我兩度試圖流連,但最終離她遠去,因為東方明珠太高你爬不上去,外灘太美你路過都得花錢,LV太貴你不配背上它招搖過市……

書中海萍為了攢首付和老公蘇淳頓頓掛麵,鄰里為了雞毛蒜皮和她劍拔弩張,為了大房子待遷的李家老太不惜殞命,為了奢華生活海藻主動寬衣解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錢,更多的錢。

可是金錢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更多的是貪慾,是怨恨,是傷害,是毀滅。這樣的時代,我們每天除了錢,還在想些什麼?還能想些什麼?

再讀《蝸居》:宋思明的悲情,海藻的墮落,更多的人是海萍的掙扎

貪腐與懲治貪腐,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其實是一個體制問題。書中一個小小市府秘書緣何有此通天之力?貪官並不可怕,國民的“官本位”思想才可怕。

如書中陳寺福對宋一貫的奴顏卑膝,蘇淳被宋出手相救後眾同事的阿諛逢迎,李老太家拆遷分房後的息事寧人。“民不與官鬥,窮不與富鬥”,國人渴望青天,卻渾不知又是誰造就了貪官?

大部分國人的最大“事業”便是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最好是大房子。當然這也是《蝸居》的主題,但我們窮其一生也未見得能實現,為什麼?

房子真的該那麼貴嗎?不盡然,君不見什麼“溫州炒房團”嗎?房地產公司筆者以為可以和“搶銀行”並駕齊驅了!在書中,陳、宋兩人合夥以開發政府公園名義拿下一塊黃金地段,轉手開發商品房,甚至是想蓋多高蓋多高,再加上香港上市公司的金字招牌,那日進斗金已然是水到渠成了。

再讀《蝸居》:宋思明的悲情,海藻的墮落,更多的人是海萍的掙扎

而真實類似的房地產暴利黑幕也常常見諸報端,為此買單的卻是老百姓動輒積攢了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的積蓄,請問住在這樣的房子裡能有幸福嗎?

海藻,名牌大學畢業的她,風華正茂、清純可愛,如果摸爬滾打幾年應該不比它的姐姐海萍差,但她選擇了當二奶,自從“愛”上了宋,瞬間住上了海萍夢寐以求的豪宅,開上了寶馬,貴族般的生活讓其迷失了自我。

背叛愛情,當然,這個時代已幾乎找不到愛情了;背離親人,當然,親情在金錢面前也似乎不那麼至純至親了。

再讀《蝸居》:宋思明的悲情,海藻的墮落,更多的人是海萍的掙扎

宋死了,她的子宮也沒了。六六到底還是一個女作家太過感性,最後讓她把500萬安家費退回了公安機關,或許寬恕真的是國人的品質,但,尊嚴真的可以出賣嗎?感情真的可以出賣嗎?出賣了,“海藻們”真的那麼心安理得嗎?

SHE,宋的孤女婷婷的偶像,她的夢想或許就是和老爸一起參加偶像的籤售會。如今亦然,明星遍地走,鮮肉滿天飛,大言不慚的“準星星”們激動的握著麥——我終於實現了我的音樂夢想!無病呻吟的你們懂音樂嗎?奇裝異服的你們有自我嗎?一夜成名的你們有價值嗎?

確切的說,你們是實現了即將成為有錢人和“愚樂”大眾的夢想吧?!

幾百年前,先驅者為了爭取民族之獨立而戰鬥;幾十年前,革命者為了新中國之崛起而拼搏;而今,這個已失去了信仰、甚而是底線的時代,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奮鬥??

再讀《蝸居》:宋思明的悲情,海藻的墮落,更多的人是海萍的掙扎

張鋒 戊戌冬寫於啟東翠彧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