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王王王儷


老朱宴請高僧吃飯,在飯飽菜足後,老朱讓高僧就此情此景吟詩一首,以為紀念。高僧略做思考,隨口吟詩一首:金盤蘇合來殊城,稠疊濫承天下賜;玉碗醍醐出上方,自慚無德頌陶唐。這首詩裡表達了高僧對老朱的賜食之恩感激,並同時表明自己無德無能受之有愧。老朱早就想處死高僧,藉口說詩中的“殊”字是歹、朱二字的合體,說高僧在詆譭皇帝,以大不敬之罪斬首了高僧!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文字獄並不是清朝皇帝首創的,而是明朝時就產生了的,而發明文字獄這一殊榮也歸朱元璋了。高僧原本是一個世外高人,文章佛法皆屬一流,老朱有意讓他還俗出仕,為他的大明王朝效力。但是高僧自由散漫慣了,不願意當官束縛自己,因此拒絕了老朱的邀請。老朱又讓高僧來當國師,宣傳大明的文治武功,高僧又明確拒絕了。老朱震怒了,他要找機會殺了高僧,而且還要殺人誅心。於是有了老朱邀請高僧,高僧吟詩作答,老朱怒斬高僧的故事。

朱元璋其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優秀皇帝,他反貪汙的決心與毅力真可謂震古爍今!老朱為了反貪,他誅殺了貪汙的侄兒、兒媳、女婿以及眾多高級官吏。朱元璋為了震懾群貪巨蠹,他嘔心瀝血的發明了剝皮實草、抽腸剔筋、貼加官、杖斃等等酷刑。朱元璋還打擊驕橫不法的武將,虛偽貪婪的文人,在反貪腐的路上嚴重違反了儒家的價值觀念。最終掌握話語權的文人將老朱描述成千古第一暴君,但凡殺人的事都強加給老朱。還故意把英俊瀟灑的洪武大帝畫成醜陋無比,以此羞辱老朱!




大秦鐵鷹劍士


朱元璋出身赤貧農家,以非凡的魄力和能力取得天下。之後為了天下昇平,努力糾正元朝之弊政,同時朱元璋也以鐵腕手段反腐倡廉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不過朱元璋卻因此得罪了文官士大夫集團被黑的體無完膚。在當時文人以及後世清朝文人的筆記中經常看到他們黑朱元璋一言不合就殺人,甚至還黑死了朱元璋的相貌。縱觀歷史,朱元璋可以說是被黑的最全面、最嚴重的一位帝王了。


元末明初有一個讀書人名叫王來複(也有一說姓黃),他因為才思敏捷而且學識淵博,所以曾經做過元朝的官員。元朝末年百姓起義不斷,元朝政府岌岌可危,所以來複便辭去了元朝官位。

來複辭去官位後,便做了和尚,沒想到做了和尚的來複開始飛黃騰達。因為文采斐然所以受到了很多文人的追捧,成為了有名的得道高僧。後來來複還結交了很多當時有名的達官貴人,和劉伯溫、高啟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



朱元璋立國之後,為了改變元朝的弊政,所以開始整治寺院。元朝時僧人等級地位非常高,也因此寺院內不僅擁有大量的財富和土地,而且還可以招募女尼淫亂。朱元璋下令女性40歲以上者才可為尼,男性20歲以上者不能為僧。以此來杜絕元朝以來寺院淫亂現象,後來還把女性為尼的年齡提升到了60歲。

針對於寺院侵佔民田,朱元璋下令將這些有名的“高僧”帶到了南京城做官,當時的來複被封了一個七品官。但這時的來複為了抒發心中的不滿做了一首詩《聽雨》;

掛冠贏得賦閒居,聽雨羅浮老故廬夜滴梧桐燈盡後,曉臨荷芰酒醒初

這首詩其中的含義是,在這裡過得非常拘束而且不適,不如在原來的寺廟當主持的生活優哉遊哉。



朱元璋知道這首詩後非常氣憤,於是總想著找機會治一下來複。有一次朱元璋召見了來複一同用膳,來複吃完後當然要表示感謝,所以又做了一首詩準備吹捧一下朱元璋,其中有四句如下;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朱元璋聽後大怒,認為“殊”字為“歹朱”,這是來複罵朱元璋為歹人。其次“自慚無德誦陶唐”是譏諷朱元璋為無德的昏庸之主。之後朱元璋下令將來複處死。

但這時的來複卻不慌不忙,慢慢的盤腿而坐,之後一動不動的圓寂在了當場。(復遂玉箸雙垂,圓寂于丹墀之下)



以上關於來複見朱元璋的故事記載於一些野史筆記當中。但實際上來複並非圓寂而亡,而是被朱元璋下令處死,至於處死他的原因是因為來複和胡惟庸交往密切,並且牽入了胡惟庸黨案。


我是越關


僅僅是“禍從口出”嗎?江西老和尚在朱元璋的宴席上被處死!

這得從朱元璋的親家謝再興說起,謝再興是朱元璋手下一員猛將,他參加過成能讓朱元璋成為帝,敗為寇的攻克金華戰役的關鍵戰役。據有關資料記載,“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春二月,金華、處州苗帥叛,張士誠乘間遣其弟士信、同僉呂珍率兵十萬圍諸暨。守將謝再興鏖戰二十九日“,最後在援軍的配合下,謝再興大破敵軍。所以朱元璋很器重他並委以重任,讓他守衛戰略要地。


謝再興有兩個女兒,長的如花似玉,出塵脫俗,從小熟讀詩書,可謂美貌與才華並存的姐妹花,她們被謝再興視為掌上明珠。

據說謝再興的手下有個叫王來福的是個孤兒,他從小跟著謝再興戎馬生涯,多次出謀劃策,閒暇之餘愛舞文弄字,聰明好學,自學成才,他鐘情於謝再興的大女兒,並把謝再興當成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照顧,謝再興也很喜歡他,王來福盼望有一天能娶其女兒為妻,結果卻事與願違。



謝再興在鎮守戰略要地時,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兩個明珠被朱元璋分配了!他的長女嫁給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次女嫁給了朱元璋的大將徐達。謝再興的心裡一萬個不滿!他說:“女嫁不教我知,有同給配。又著我聽人節制”意思是為什麼不和我商量下?畢竟是我的女兒,身為父親竟連女兒的婚姻都無法做主。王來福更是傷心欲絕!絕望之餘,就去了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他靜心學習,後來才華橫溢,聞名一方,大家稱他為“書僧”、“詩僧”。就連朱元璋也知道佛家有此人才。

謝再興之前就對老朱不滿,他的的心腹部將左總管和糜萬戶,私自在揚州買賣違禁物品,被朱元璋發現,老朱怕他們洩露軍事秘密,沒有同謝再興商量就揮起了屠刀,還將二人的頭顱懸掛於謝再興的議事廳上。謝再興心裡就有了一萬個不滿。

謝再興的女兒完婚後,朱元璋卻讓一等功臣謝再興屈居朱元璋的心腹李夢庚之下,根據《明太祖實錄》、《明史》的記載,謝再興作戰有勇有謀,他與欒鳳、胡德配合,突襲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的軍營,以少勝多,制敵全軍覆沒。屈尊人下的謝再興又是一萬個不滿。他一怒背叛了朱元璋,投奔到朱元璋的勁敵張士誠的門下,結果張士誠被朱元璋打敗。謝再興被凌遲處死。

和尚王來福聽聞恨的咬牙切齒,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突然有一天朱元璋召見王來福,讓他還俗輔佐朱元璋,王來福痛快地拒絕了,朱元璋心裡惱怒,但是忍了。老朱看到和尚的大鬍子,故意刁難:你既然一心為僧,為什麼只剃頭髮不剃鬍須呢?”言下之意就是,你當和尚不是真心,王來複從容不迫地回答:“剃髮是拋卻世間憂愁,留須是彰顯男人氣概。”老朱啞口無言,悻悻而歸。老朱感受到王來福有顆不服,不安分的心,動了殺機。

過了幾天,老朱設宴邀請王來福,王來複作了一首《謝恩詩》裡面有“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一句,朱元璋聽出王來福在罵自己。老朱認為“殊”左邊是歹人的“歹”,右邊是朱元璋的“朱”,王來複這是在說朱元璋是歹人,不配做皇帝。“歹”字跟死有關,“朱”是紅色的意思,古代指鮮血。老朱認為和尚這裡還有咒詛之意。就因為這一個“殊”字,朱元璋立刻下令要將其處死,結果和尚盤腿而坐圓寂了。

參考資料:《劍橋中國史》,關於王來福的沒有真實資料,請大家當故事聽好了。小姐姐祝大家天天開心!


小姐姐講史


從我國三皇五帝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為止,在這麼多帝王中,唯有朱元璋一人是社會最底層出身,即便是漢高祖劉邦,他也是地方的亭長,比朱元璋的起步要高的多。

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其家境極貧,從他原來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他父親叫朱五四,娶妻生子後給他取名為朱重八,意思是說他在農曆八月八日生。當時元朝統治者不重視教育,底層階級的百姓文化水平更低,起這種名字也情有可原。但他對這個名字極度不滿意,於是給自己起名為興宗,再後來才改名為朱元璋。

他幼年時期讀過書也上過私塾,但家裡實在交不起學費,他便退學給地主劉德放牛,直到公元1344年,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天災,大量的瘟疫、蝗災撲面而來,而朱元璋的父母和他的家人就在這場災難中去世了。

當時朱元璋的鄰居汪氏老母看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非常可憐,便經常接濟他,最後實在走投無路的他被迫答應進入寺廟中當和尚,在皇覺寺當了一名小行童。他來到寺廟本來就是無奈之舉,自然也沒有什麼信仰可談。

有一次他幹活幹累了,不小心被神像的石座絆了一跤,於是他非常憤怒的把伽藍神給打了一頓,再加上他初來乍到,總被寺廟裡面的師兄長老責備,每天過著枯燥的生活,這讓他內心的怨氣越來越深。在他進入寺廟兩個月後,便發生了一場災疫,寺廟的長老只好將大多數僧侶趕出去,而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人。

在外雲遊四年之後,他又重新回到皇覺寺,此時的他在寺廟中不單單是為了生存,他也瞭解到了外界的情況,元朝統治已經走到末期,恰巧在這時,朱元璋幼年的好朋友湯和給他送了一封信,信中說道與其在寺廟中等待死亡,還不如去放手一搏。

之後,朱元璋跟隨家鄉的首領郭子興一起當義軍,朱元璋作戰非常勇猛,深得郭子興的喜歡,於是郭子興就把自己的養女許配給他。憑藉著自己努力和妻子的幫助,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終於在公元1368年,他在應天成功稱帝。

朱元璋一直是一個譭譽參半的皇帝,他曾在登基後大肆殺戮功臣,對自己有威脅的人絕不手軟。曾有一位元朝末年的高僧,就因為一個字而引來殺生之禍。

這位高僧名叫來複,姓釋,其人學識淵博,曾是元朝末年的大官員,因為他文采斐然,受到當時很多大臣的欣賞,與朝廷的高官都有很密切的交往。但因為元朝當時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他便辭去官職當了和尚。

朱元璋也知道寺廟中有這麼一位神人,所以他特地把來複招來,但卻被婉言拒絕了,原因是因為朱元璋只給了他一個七品的官職,他感到憤憤不平,這麼小的官職實在有辱他的才華,還作了一首詩《聽雨》,其大概意思是既然你破例讓我做官,卻給了我一個如此小的官職,那我還不如繼續回到寺廟中當我的和尚。

這首詩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他覺得這個人不知好歹,便對他說既然你打算做和尚,為何還要留著長長的鬍鬚,他說鬍鬚代表他是真正的男子漢。

這下可好,是真正的把朱元璋給得罪了。從此以後朱元璋便處心積慮想要除掉他,於是他找了一個報復的好機會,就是舉行一個宴會,並且主動要求來複參加。

吃完飯後朱元璋請求他來作一首詩表達感謝之情,他思考片刻後,便吟誦出:“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意思就是自己很榮幸可以被皇帝邀請。可是朱元璋卻把“殊”字大大的賞析了一番,“殊”這個字拆開來是“歹”和“朱”,你不就是在諷刺我說我不是一個好人嗎?於是朱元璋便不過眾人的反對將他打入大牢之中。

因此,這就是高僧只說了一個“殊”字就被處死的原因。其實本文敘述的只是民間流傳的野史故事罷了,沒有真正的史書可以佐證故事的真實性,只為博君一樂。


小小嬴政


高僧來複說要“逮豬”,朱元璋就把他殺了。嘿嘿,開個玩笑,龍濤為您解說朱元璋為什麼要殺高僧來複。

朱元璋很嗜殺,所以計劃好的事情是沒人能夠改變的。那麼一個老和尚能對他造成什麼威脅?沒有威脅,朱元璋就是要殺人!

被殺的高僧名來複,是元末明初的臨濟宗名僧。考證的人有幾種說法,有說來複俗姓黃,有說姓王,有說是姓明,姓明的可能性大一些。

來複曾做過元朝的官員,朱元璋放過很多元朝官員,但是卻沒有放過他。有很多人猜測是來複捲入胡惟庸案,其實他確實是因寫詩獲罪。來複在元朝做官時,據說是學士,很受推崇。但明朝時已經出家為僧,不肯出來做官,所以朱元璋對此非常嫉恨。

朱元璋是一個回民,性情極度殘暴,明朝開國的元勳也大多是回民,嚴格來說,明朝是一個隱匿的回民政權。朱元璋年少時出家當過和尚,這對他是一個極度難堪的事情。所以對於朱元璋來說,敏感的詞就多了,誰要是觸碰到他的痛點,誰就死定了。

來複在明朝時當過靈隱寺的主持,後來被免職。來複雖然是高僧,當時還是沒修行到家,心裡依然還有功名心。

朱元璋希望來複還俗當官,但是來複不願意,因為朱元璋給的官並不大。朱元璋是回民,當過小和尚,受盡了屈辱,對和尚沒有任何好感,老和尚不給面子,所以老朱就動了殺心!

既然有了殺心,不管高僧來複說什麼,朱元璋都會找到把柄。能把殊拆為“逮(歹)”“豬(朱)”,都真的沒誰了。

朱元璋在宴請來複後,來複倒不是特意諂媚朱元璋,而是不好意思,就寫了詩答謝朱元璋。詩中帶著一個“殊”字,就被朱元璋浮想聯翩了。

所以面對強權人物,還是沉默是金啊!


龍濤的海闊天空


朱元璋乃明朝開國皇帝,在歷史長河中畫上了濃重的一筆。因此後人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朱元璋本是窮苦百姓出身,他稱帝后便一心為民,對官場掌管嚴格。

對貪官汙吏絕不手軟,挑斷腳筋、剁手指、砍腳、斷手、鉤腸、割生殖器,使人聞風喪膽。

朱元璋還專門設置了皮場廟,把府、州、縣衙門左面的土地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

朱元璋在經濟上採取與民安息的政策,也是為了造福人民。興修水利、減息減租、獎勵農耕,從造福百姓出發。百姓給國家的租稅額比元朝增加了三倍之多為回報。

就是這樣一個難得的勤政愛民的好皇帝,性格卻古怪。原來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時吃的苦,他有深深的自卑感。

可他現在又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在這兩種極端情緒下,他變得暴戾恣睢。從某種角度看,朱元璋可以說是一位暴君。


為了加強統治,朱元璋大興文字獄,有時牽連民眾高達上萬人,數字觸目驚心。

有人不解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便將其處死。

其實很簡單,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製造莫須有罪名,達到想除掉某人的目的。

這位高僧法號釋來複,在佛法上造詣極高,在文學上也是個巨匠,便成了明朝的“詩僧”。

皇帝大多都是惜才的,朱元璋也不例外,他便提議釋來複還俗改做大臣,效忠大明。

可是這樣境界的人,又怎麼願意去忍受宦海浮沉,經綸事務呢。於是,釋來複拒絕了朱元璋的提議。

這一拒絕,便為釋來複埋下禍根。朱元璋心裡有了芥蒂,再見釋來複便存心刁難。


問他既然頭髮都不要了,還留一把鬍鬚做甚?釋來複可是文學巨匠,有著文人的清高,他的回答自然帶刺。

削髮是說自己已經遠離了世俗的,而留鬍鬚嗎,則是表明自己的男子氣概。

朱元璋為了活命,也曾當過和尚。他曾經可是不管不顧剃了頭髮和鬍鬚的,這釋來複就是暗指他沒有男子氣概、沒有尊嚴。

這一次,釋來複又給自己挖了個坑,朱元璋已經下定決心除掉他了。

前面說過,朱元璋大興文字獄,以此製造莫須有罪名,然後達到除掉想殺之人。朱元璋邀請釋來複吃飯。

吃飽喝足,朱元璋讓他作詩了。大師即興而作:

金盤蘇合來殊城,稠疊濫承天下賜,玉碗醍醐出上方。自慚無德頌陶唐。


很顯然,這首詩是感念皇帝宴請,並無其他用意。但是朱元璋可是文字獄的推崇者,想找茬真的輕而易舉。

他這詩一作出來,朱元璋便勃然大怒。“殊”本意是讚美的意思,將“殊”拆開來看的話就是一個“歹”一個“朱”。

這分明是罵我朱元璋是個歹人!而這無德,定是諷刺我朱元璋無才無德。

皇帝生氣了,後果很嚴重。朱元璋抓住機會當然治了他的罪,大不敬之罪,罪該萬死。一代高僧,死於冤假錯案,可悲可嘆。

不過史上也流傳另一種說法,釋來複是受胡惟庸案牽連,才慘遭朱元璋凌遲。

不過不管什麼原因,他總是朱元璋賜死的。最多一個醜化朱元璋,而另一個則有點吹捧他的意思。


另外科普一下,朱元璋早年經歷坎坷,他十分忌諱僧、光、盜、賊等字眼,連同音的生、禿、道、則等字也不準出現。

文字獄絕對是朱元璋的一大敗筆。不過,我仍然敬重這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史之策


這位高僧法號釋來複,真名王來複,自幼出嫁為僧,並不是來自西天(天竺)的哦。朱元璋也當過和尚,那明太祖曾經的法號是什麼呢?來複和尚的死的確與朱元璋有關,但未必是“殊”字惹的禍。明太祖殺伐太重,他一大老粗對孟子進行強烈的批判,文人都不太喜歡他,自然也就容易被黑。有關於朱元璋“文字獄”殺人的大多都是源自明朝尤其是清朝的野史。野史聽聽可以,當真您就輸了。福垊先給您闢謠文字獄,再給您講講野史中的高僧,最後為您揭秘真相。

福垊闢謠文字獄,老朱並沒有那麼黑

他因為詹希原題國子監匾額因為“門”字有勾而殺,其實詹希原是自然死亡。說他怕人知道他的僧人身份而因“僧”字而殺人,那誰能解釋下他稱帝后專門對自己出家的寺廟命名為皇覺寺。不僅如此還經常邀請高僧談經論道,剛一稱帝就成立管理寺廟的善世院(洪武元年),洪武五年改名僧度牒,洪武十五年改名僧錄司,歸禮部管轄。僧錄司其最高長官為正印,最低長官為右覺義,而釋來複此時擔任的是左覺義。

那朱元璋的法號是什麼?

張笑天的小說《權力野獸朱元璋》說,朱元璋當和尚的時候,法號為如淨。網上有些好事者,看到朱元璋姓朱,原名是重八,加上網上傳言朱元璋的叔叔法號為悟空,就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朱元璋是豬八戒的原型。福垊感覺這種說法很不靠譜,就是朱元璋的法號如淨,也感覺是文學創造。

野史中要命的拍馬詩

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與群臣、王爺、公主、僧侶、後宮大肆慶賀萬壽節。晚上,朱元璋與愛妃纏綿後,竟然失眠了。他想到了40年前的前天(是九月份但未必是九月十六日,請原諒福垊的腦洞大開)是他投奔於皇寺(後改為皇覺寺)成為小行童的日子。當年收留自己的師父高彬長老已經去世,師母也垂垂老矣,其子女也安排妥當,而主持德祝一也早已圓寂。皇覺寺裡當年的師兄師嫂師弟們,今天也過得非常好。不過,朱元璋對於他們佛法造詣總不滿意,從他一稱帝就嚴令和尚結婚。這個生日讓他感嘆人生,他此時最想和高僧們談談人生。他認為小他七歲道衍和尚(燕王的門客)和長他九歲的來複和尚(蜀王的門客)道行最高,朱元璋反覆比較兩個人後,決定請來複和尚吃飯。

三日後,左覺義釋來複受邀。朱元璋佈置的廳堂非常具有禪味,美味珍饈,品茗薰香,共話人生感悟。當然這裡美味珍饈都是素菜,僧侶必須吃素是從梁武帝規定開始的。聊得越來越投入,來複也就從跪著到蹲著,從蹲著到站著,從站著到坐著,使來複和尚感動萬分,不在緊張即興揮詩一首,詩曰: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綰袈裟近御床。闕下紫雲隨雉尾,座間紅日動龍光。金盤蘇合頒殊域,玉碗醍醐出尚方。稠疊屢承天上供,自慚無德頌陶唐。

本想再次聽到朱元璋的讚美,誰知道朱元璋拍案而起,大罵:“禿驢,爾敢侮辱朕!”來複和尚一聽,瞬間跪著地上求饒:“貧僧冤枉,貧僧冤枉,萬望陛下息怒贖罪。”朱元璋怒喝:“爾罪有二:其一、詩中有‘殊’字,殊者歹朱也。爾是說朕這個淮右布衣是惡人還是期盼朕早崩,抑或詛咒我大明皇朝暴虐並盼早亡嗎?其二、‘自慚無德’是什麼意思?爾是罵朕缺德嗎?”來複沒有言語,只是盤腿而坐,朱元璋一看,人已圓寂。

還有一種說法是,朱元璋大喝蒲庵禪師來複和尚後,蒲庵禪師冷靜地為朱元璋解釋詩中之意,表示自己是感恩皇帝的款待,把皇帝當成堯帝(陶唐)一樣的聖君。朱元璋尷尬地說:“朕是給你開玩笑了。大師,當真您就輸了。”拍馬有風險,說話需謹慎。

歷史上的來複之死。

福垊以為從朱元璋善待僧人,並請僧人參與慶典和輔佐皇子就說明了朱元璋並不忌諱他的僧人身份。但反對僧人像元朝末年一樣,娶妻生子,把普度眾生當成生意,故而一方面提高了僧人們的待遇,另一方面對僧人嚴加管束。大概受朱元璋的影響吧,明初的僧人對權謀國事非常有興趣。前面所說的道衍和尚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代表,他精通儒釋道,善於謀劃,最終燕王在他的輔佐下成為了一代帝王。道衍和尚的發跡在於第一老朱駕崩了,第二他年齡比較小。而比朱元璋年長九歲的來複和尚,就非常悲催了。


比起能力更重要的是時機!1391年,僧錄司的來複、宗泐、季潭被和尚智聰所告密,說他們是胡惟庸的餘黨。來複被處以千刀萬剮,享年73歲,而宗泐、季潭被釋放。不過,對於來複之死,網絡上一直在爭議,有的說是“殊”惹的禍,有的說是“胡”惹的禍。那麼您怎麼看呢?


福垊




朱元璋殺過很多人,明初四大案,每個案子都是上萬人被殺。

於是,在後人眼裡朱元璋就是個心狠手辣的儈子手,而且黑朱元璋的故事特別多,都是一言不合就殺人的。

事實上,很多都是子虛烏有,沒有任何根據。但是,有一個很有名的和尚,叫釋來複,確實是朱元璋安排人所殺。

有人說,釋來複之死,是因為說了不該說的一個字“殊”,那麼是不是這樣呢?

關於釋來複說了一個字“殊”被殺的故事



釋來複是元末明初非常有名的僧人,有人說他姓黃,有人說他姓王,其實他就姓來,單名一個復字,祖上來自西域。

對於他的年齡,大多說他生於1319年,但根據來複的作品《淡遊集》的內容,以及來複和所接觸大量人的談話來看,正確出生時間應該為1298年。(上酒坊人《元末明初詩僧來複見心生平揭秘暨其史事考》)

來複雖是個和尚,但詩文一流,書法一流,結交了很多元末明初的達官貴人,曾經在元朝,來複的文采及其受推崇,粉絲可謂車載斗量。



(釋來複書法)

起初,朱元璋也是很欣賞來複的詩,想邀請來複還俗做官,來複不肯。於是,有傳說朱元璋懷恨在心了。其實,並沒有。

在一次朱元璋送別來複的宴會上,來複做了一首謝恩詩:“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句詩中,有個字“殊”,朱元璋越看這首詩越生氣,因為“殊”就是“歹朱”,這讓朱元璋聯想到“壞人朱”,認為這是故意的。於是,對來複舉起了屠刀。

這事是真的嗎?我很認真地說一聲:是真的。只不過這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真正讓來複被殺掉的原因,是因為一個人,一本書。

那個人叫蘇伯衡



蘇伯衡是誰?是元末明初大儒,是來複的文友。這個人才華了得,但情商不夠高,脾氣也夠大,關鍵是膽子還不小。

朱元璋確實玩了“文字獄”,有不少人因為言語不善,受到了朱元璋地收拾。蘇伯衡寫了很多作品,全部收錄在《蘇平仲文集》。

這本書不得了,可以說充滿著“反對朱元璋”的很多內容,這是一本找死的書。

《蘇平仲文集》卷二中說“聖人尚德不尚刑”,這話很有意思,在朱元璋那個年代一看,就是說朱元璋殺戮太多。

《蘇平仲文集》卷五《張潞國詩集序》說“昔元起朔方有天下至元貞大德而盛莫加”,啥意思?說元朝老厲害了,明朝根本比不上;卷五《送陳季明序》說,一起同鄉同舉的,四十人左右已經死了一半。這啥意思?朱元璋愛殺人。

卷十《跋陳子上書》說,陳高,你在元朝因病去世是不幸的,但是比起這新的朝代被殺的,幸運多了,至少你還有那麼多人幫著料理後事,幫著照顧妻兒。

這樣的內容,佔了不少篇幅,朱元璋經舉報,看到了《蘇平仲文集》,非常氣憤。於是,朱元璋舉起了屠刀,蘇伯衡就這樣被殺了。

但是,這蘇伯衡被殺,和來複被殺又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很大,因為在查蘇伯衡時,發現了來複送給蘇伯衡的一本書,這是一本來複親自寫的,而且簽了名的書,是這本書開啟了來複的死亡之路。

那本致“來複”死命的書



(釋來複書法)

送給蘇伯衡的書,叫《淡遊集》。這是一本什麼書呢?

這是一本詩集,但這不是一般的詩集,裡面充滿著來複與元朝儒生們的唱和詩,什麼內容呢?當然,裡面有著詩情畫意,優美風景,但同時,還有一些是對元朝的歌功頌德,一些是對朱元璋們的辱罵,還有些是對元朝收復失地的渴望。

這樣的詩作集,無疑是個“炸藥桶”,到了朱元璋的手裡,這是要炸了。果然,朱元璋怎麼看詩集,怎麼彆扭,彷彿每個字都充滿著嘲諷之意,讓朱元璋渾身不安。

雖然,那本詩集是過去式,但還是壓抑不住朱元璋的怒火,終於,朱元璋看到來複做的謝恩詩裡面有“殊”字時,來複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釋來複,一代高僧,看似一個字要了他的命,其實是一個人、一本書要了他的命,那個“殊”字只是個導火索而已,只是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

(注:參考資料 《元末明初詩僧來複見心生平揭秘暨其史事考》, 目前的《淡遊集》是清朝四庫全書裡面的一本,和原來相比,是被明姚廣孝刪減了一部分流傳下來的。)


藍風破曉


朱元璋是推翻暴元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明太祖。元朝曾把各行各業排序: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 、八娼、九儒、十丐。由於老朱從小家貧,「房無一間,地無下半壟」。毫不誇張地說:“是個老鼠都被餓的含著淚花離去。”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過起了四處乞討的生活。也就是做了明末最下賤的職業——乞丐。



在明末的乞丐是真正的窮人,不像現在城市裡有的乞丐是騙子,古代都不富裕。老朱能討到一口吃的就不錯了,壓根沒奢望其他。除了當乞丐,他還出家做了一段時間的和尚,注意不是方丈,而是幹粗活的出家人,其實就是為寺院打工的奴僕。

有了以上的悲慘經歷,朱元璋稱帝后,對光、賊、僧等文字諱莫如深,不讓人們提起。假如無意冒犯,對不起只有砍頭,這就形成了明朝的文字獄。這方面的案例有許多,比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因為“則”與“賊”同,朱元璋一看大怒,這分明是諷刺我曾經做過紅巾軍,紅巾軍的官兵被元朝稱為“賊”。斬!。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朱元璋認為罵自己當過和尚,斬!   

明朝大儒吳憲曾作《賀立太孫表》,因為其中有“天下有盜”一句,朱元璋認為吳憲的“道”暗指“盜”,是指朱元璋曾做賊人紅巾軍造反。是吳憲指桑罵槐。斬!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其中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因為一個“殊字殺害了得道高僧來複最為典型。

來複 (1319~1391),俗姓黃(或說王),字見心,豐城縣(今豐城市)人。是元、明兩朝的高僧。朱元璋稱帝后,力邀他出仕為官,被他婉言謝絕了。



洪武元年,來複奉召人京,於蔣山法會上說法大獲成功。明太祖朱元璋很佩服他的佛經造詣。次日,在朝設宴款待來複,然而,就在酒宴上,來複為了表示感謝“拽”了幾句:【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這本是頌揚老朱的句子,然而,他沒想到“拍馬屁拍到了馬蹄,”散席後,朱元璋就斬了他,來複到死都不知道哪裡得罪了老朱。

事後朱元璋說出了殺他的理由。原來他的句子中的“殊”字惹下了殺身之禍。朱元璋認為:

“殊”左邊是歹人的“歹”,右邊是朱元璋的“朱”。“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誦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引自朱元璋語。

也難怪,老朱沒文化斷章取意,不能理解來複的真實意思,來複稀裡糊塗就死了。這正是“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真實寫照。



不過還有另有一說法稱,來複並非死於文字獄,而是受胡惟庸案牽連慘遭朱元璋凌遲的。有些人說因為“殊”字而殺來複是黑朱元璋,其實真實歷史上明朝的文字獄並不多,都是野史黑朱元璋而編造的,不知道親們有何看法?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才是被黑最慘的皇帝,到處都是他一言不合就殺人的記錄,儼然有史以來第一暴君,但清朝皇帝對他評價很高,這足以證明朱元璋被人黑慘了。

前面有人羅列出朱元璋殺人的各種奇葩記錄,一句話、一個字、一首詩,甚至一個表情就能讓他翻臉,這麼一看朱元璋搞文字獄簡直比康熙、雍正、乾隆還厲害,比秦始皇還殘暴。

我們先說一下這個故事梗概。

明人郎瑛《七修類稿》記載,元末明初有個叫明天淵的人,曾在元朝做官,後來朱元璋慕名請輔佐自己,但被他拒絕,元朝被滅後,這位仁兄選擇削髮為僧,改名來複見心,但鬍子還是留著以前的鬍鬚,有好幾尺長。

朱元璋聽說以後,把他召來責問:

你不願為我效力,出家為僧,我不為難你,可你只剃了頭髮,卻留著鬍鬚,這是啥意思?

朱元璋的潛意思是問:削髮蓄鬚,不伺候我,你這是不忘舊主,對我大明有意見啊!

來複反應挺快,回答說:“削髮無煩惱,留須表丈夫”,趕緊澄清自己。

朱元璋聽了哈哈一笑,沒事了,你走吧!

臨走前,老朱下令賜食,請和尚吃飯,而對方照例要謝恩,來複本是文人,抓住機會賣弄了一下文采,寫了一首謝詩,詩曰: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芾動龍光。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是一首典型的應制詩,平淡無奇,但老朱看了卻起了疑心,大怒道:

“你這老賊禿,詩裡用‘殊’字,是說我'歹朱'!說‘無德誦陶唐’,是說朕無德!大膽!”

殊是一個合字,左邊一個“歹“,右邊一個”朱”,歹,歹徒,歹毒,壞人也;朱,朱元璋的姓氏,歹朱合起來意思是“歹徒朱元璋”,這邊是朱元璋惱火的直接原因。

這則史料並未記載是朱元璋下令將和尚斬首,反而說和尚是自己圓寂的。

來複一聽,皇帝怒了,這回沒跑了,竟然使出“絕世武功”,把筷子一扔,直接圓寂了。

“遂玉箸雙垂,圓寂于丹墀之下。”

朱元璋簡直就是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居然能從簡簡單單一個字中讀出對自己的大不敬,看來大臣們以後說話每個字都要字斟句酌,以免說錯一個字掉了腦袋就太虧了。

關於這則記載的可靠性說法不一,很多認為朱元璋殘暴嗜殺的人當然認定可信,因為老朱隨便殺人的民間故事太多了,也有人認為這則故事是專門黑朱元璋的,比如明末清初大文人錢謙益(本是明臣,後投降滿清)就說來複和尚是牽扯到胡惟庸案才被處死的。

親愛的朋友,關於朱元璋因一字殺害高僧,以及他動輒殺人的故事,你們認為可信嗎?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