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古代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為何好多嫡長子沒有登上皇位?

姽嫿布木布泰


立長不立幼,這只是想象的美好。長子不一定是最厲害的,治理江山是需要本事的,如果長子恰恰又是最賢的,這樣勝算就大了,但如果攤上一個神經過敏,貪戀權利過度的皇帝爹,那就倒黴了,這時候弒父篡位的橋段就出來了。寵臣再挑撥離間,添油加醋些,這個太子要麼被廢,要麼性命不保。想想衛子夫母子,何其悲哉!

古代要講嫡出,皇后、正妃生的兒子最尊貴,但皇后生的兒子不一定就是長子,再加上皇帝在眾多兒子中有自己的偏愛,很多都喜歡小兒子,再加上愛妃吹吹枕邊風,使使壞心眼,寵臣也有自己的算盤,不一定會扶持大皇子,如果廠嫡長子生母死的早,寵妃兒子就有上位的可能。多因素的疊加使皇位充滿變數。這就為奪嫡埋下了伏筆。

最大的兒子不一定是最厲害,最賢能的,想想李世民,不是長子,但絕對是羽翼最豐的,征伐天下,功勞最大。還有司馬炎的傻兒子,司馬炎生前也是這樣想的,立長不立幼,傻兒子皇帝是當上了,結果呢,皇后禍國,八王之亂,把西晉折騰壞了。如果再有各地親王虎視眈眈,兵強馬壯,新皇帝能壓服嗎?朱元璋把皇位給了長孫,結果呢,打仗厲害的兒子篡奪了皇位。

古代立儲往往伴隨著血雨腥風,每個朝代數不勝數,皇帝是多方實力平衡的產物,外戚專權,宦官專權,這些都會為皇位增添變數。

在這個虎視眈眈的寶座上,誰能坐上去,仍未可知。


閃電瘋評


嫡長子繼承製是漢族傳統。但嫡長子受到的壓力非常大,有很多因素造成失位。

比如,皇帝對嫡長子賦予太多希望,就如漢武帝戾太子劉據,唐太宗廢太子承乾。這樣🐮叉的皇帝,當然希望繼承人允文允武,繼承自己的志向,可惜,只給予了最好的待遇,最好的老師,教他們怎麼當君王,怎麼掌握人心,怎麼耍權術,就是沒有教他們怎麼做人,怎麼做兒子,怎麼當兄弟,結果都一樣,太子反噬父親,企圖讓自己早點掌握天下。

比如,早殤。皇帝是個危險職業,所有皇帝平均壽命只有39歲,又盛行早婚,而皇后則更多近親婚,子女的早殤夭折率就比其他人高。比如乾隆,嫡子本就少,二,十二都早殤,當然無法繼承。滿清12個皇帝,只有道光一個是法理上的嫡長子就是證明。不是滿清皇帝不想讓嫡長子繼承,而是根本沒嫡長子。

比如,奪嫡。最顯著的就是唐太宗。呵呵。乾死了長兄建成自己當繼承人。


四川達州


說到底還是“權利”二字,無情最是帝王家,若要唯我獨尊,就要手足相殘。宮裡的明爭暗鬥讓很多王子死於非命,就拿最近的康熙王朝的九子奪嫡來說,兄弟之間已不再是親情關係,而是純粹的利益關係,不到黃河心不死,直到最後的手足相殘。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就是嫡長子,而太子卻是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最後奪得皇位的卻是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所以古時候的權力之爭大於一切,對於立長不立幼的說法多是當朝朝臣權利相爭,誰的權利大,武力更強大誰就是王!

這裡可以沿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席話“槍桿子出政權”。好了就說到這了,希望採納。


8888子非魚8888


按照明朝以前的封建王朝皇位繼承製度,必須立嫡長子為皇位繼承人。既有嫡子立嫡子,沒有嫡子立長子。也有一些皇帝因為特殊情況立幼子為繼承人,這是個別案例。比如唐明皇李隆基,宋徽宗趙佶。李隆基是因為功勞比較大,他的兄長自願將皇位繼承人資格讓給他。宋徽宗趙佶能夠當皇帝是因為他的長兄是個盲人,沒有辦法治理國家,因此在剩餘的兄弟當中立年紀較長的趙佶為皇位繼承人。


雲南王國棟


太子難做啊,表現聰明老爸懷疑你謀朝篡位,表現愚鈍老爸有認為你朽木不可雕也……


az2777


沒有一成不變的事,你若不努力就別怪弟弟們太優秀了


南京圖瑞甘亞平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你先去統計下有多少是嫡長子 或者嫡長子死了 實際上的嫡長子 或者只有一個繼承人繼位的 在看看有多少不是嫡長子繼位的 在來說吧


獨自等待11059976


因為在那些人看來,爭權奪利,兄弟相爭是很正常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