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一:面對苦和累,從未放棄過努力

□ 田 茹 李明強 張義霞 李其峰

“忠烈光輝齊日月,伏火身影耀星河”。4月5日16時50分許,臨沂市羅莊區革命烈士陵園迎來了年輕的烈士趙永一。

陵園廣場莊嚴肅穆,上百條白底黑字的橫幅、道路兩側林立的花圈、送葬群眾手中的一簇簇菊花,寄託著人們對趙永一的哀思。

臨沂城區向南,沂河畔邊的羅莊區高都街道車輞村,是沂蒙紅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車輞村全村共有2864人,其中退伍軍人100多名,佔全村人口的4%。

1999年12月,趙永一出生於這裡,父親平時打零工,母親在一個單位伙房裡上班。他從小就明白父母的艱辛,表現出異於同齡孩子的懂事和成熟。“從不讓父母操心,知道爸媽幹活忙,他就在家做飯、洗衣服,這些活他都幹。”村民趙永利說。

受紅色精神的影響,趙永一從小就有一個軍旅夢。“他看《士兵突擊》看了不下10遍,也想像許三多一樣當一個好士兵。”發小趙浩傑回憶道。

2017年9月,趙永一如願成為西昌森林消防大隊的一名消防員。趙永一的微信簽名寫著:青春有很多樣子,很慶幸我的青春有穿軍裝的樣子。

因為身穿軍裝,所以轉身逆行。“在我看來,趙永一不是在救火,就是在去救火的路上。”發小孫明琛告訴記者,趙永一經常給他們發一些自己救火的視頻,救火歸來後手指甲裡都是灰,洗也洗不掉。“今年大年初一,他執行任務去火場救火,連餃子都沒來得及吃。”

儘管又苦又累,但趙永一從未說過任何放棄的話。“他就是喜歡當兵,希望能儘快入黨。”好友楊明明說。楊明明是最後見到趙永一的朋友,2019年2月,楊明明和妻子到四川看望趙永一,三人一起吃飯時,趙永一再次提出想入黨。“我跟他說,你這麼能幹,入黨是遲早的事。沒想到他的心願竟以這樣一種方式實現了。”

3月31日凌晨1:05,楊明明在發小群裡收到趙永一的留言:“又出任務了。”4月2日,楊明明才知道趙永一所說的任務就是發生於四川涼山木裡縣的森林火災。

“以往每次執行完任務,他都會在群裡留言,跟大家報個平安,有時候還會錄製一段救援任務結束的小視頻。”楊明明說,但從此,大家再也收不到他報平安的消息了。

從入伍至今,趙永一一直沒來得及休假探親,也沒來得及親口向父母講一講在消防崗位的經歷。

車輞村90歲的顏振生老人是名退伍軍人,得知趙永一犧牲的消息後無比悲痛。“我出生在炮火連天的年代,不得不衝鋒陷陣保家衛國。20歲的趙永一出生在和平年代,在涼山的大火無情蔓延時,也能義無反顧衝進火海。”顏振生說,70歲的年齡差,隔斷的是時間,隔不斷的是烙在兩代人血脈中的紅色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