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芳華獻給大漠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將芳華獻給大漠

——兵團發展歷史連環畫之一〇三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1.1932年,徐淑林出生在山東乳山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一家七口人,靠種幾畝薄地勉強維持生計。有一年,家鄉遭受自然災害,地裡莊稼顆粒無收,大家只能靠挖野菜、摘樹葉充飢。正是那段艱苦的歲月,磨礪出徐淑林隱忍堅強的性格。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2.1952年春天,徐淑林聽鄰村的幾個姑娘議論參軍的事。經過一番打聽,得知新疆軍區正在招收女兵,徐淑林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3.收拾好行囊,換上嶄新的軍裝,戴上大紅花,辭別家人,徐淑林踏上了西行的列車。輾轉數月,她來到了阿克蘇。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4.1955年,部隊集體轉業,很多人選擇回老家,徐淑林堅持留在新疆。她來到農一師前進農場墨玉分場(今十四師四十七團),成了一名職工。那時的主要任務是開荒造田、興修水利,這對從小吃慣了苦的徐淑林來說,根本不是事兒。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5.徐淑林是連隊小有名氣的“女英雄”,幹起活來毫不含糊。不管是推沙包、打埂子,還是割麥子、拾棉花,她都超額甚至翻倍完成任務。勞動競賽最能調動積極性,大家都希望通過擂臺賽,刷新生產紀錄,吃上“英雄宴”。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6.有一次,連隊幹部找徐淑林談話,希望她能到託兒所看孩子,徐淑林當即拒絕:“報告領導,我想繼續參加勞動,我還想打破去年的拾棉花紀錄呢!”在徐淑林的一再堅持下,連隊幹部同意了她的請求。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7.漂亮能幹的女孩子在連隊很受歡迎。很多人托領導打探徐淑林的口風,比她大5歲的衛生員劉海平就是其中一員。徐淑林每次都以“沒時間想這事”回絕。無奈,劉海平只得鼓起勇氣,走到徐淑林面前向她表白。在劉海平的執著追求下,徐淑林同意和他交朋友。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8.戀愛一年後,兩人結婚。婚後兩人恩愛有加,但徐淑林因長期營養不良,懷不上孩子。夫妻倆便從老鄉家收養了一個小孩。後來,徐淑林懷孕了,老鄉就把自己的孩子接了回去。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9.1982年,徐淑林退休了。退休後的她總是閒不住,幫鄰居買菜、扔垃圾,照顧連隊裡的孤寡老人,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10.有一次,連隊的會計到徐淑林家給她發養老金,她不在家,便讓徐淑林的女兒劉清代為簽字領取。徐淑林回到家一數,多了300元,當天晚上就送了回去。“國家政策好,退休了還給我們發養老金,我不能多拿國家的錢。”徐淑林堅定地說。

延伸閱讀

軍墾創業者是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的開創者和兵團事業的奠基者,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王震將軍率領進疆的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第六軍大部;二是由新疆國民黨起義部隊改編的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全體官兵;三是由三區革命軍整編的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大部。

在軍墾創業者中,還有一個特殊的人群,即進疆參加建設的女兵們,包括“八千湘女”、山東女兵等,被譽為第一代“戈壁母親”。她們工作中巾幗不讓鬚眉,生活上承擔了更多責任,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她們的到來,使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充滿鐵血豪情的軍墾創業者多了一分母性的光輝。

——據兵團日報資料庫

掃描識別二維碼即可查看往期內容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画说兵团 | 将芳华献给大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