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葵菜,如今出現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網紅菜,其實它在蔬菜王國裡稱得上老資格了,今天的出現不過是重出江湖。葵菜的輝煌過去你知道嗎?

一、五菜之首、百菜之王的榮譽稱號

如果古人也愛涮火鍋的話,那葵菜必是首選。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咱們用大數據說話。

古人有“五菜”的說法,包括“、韭、瞿、蒸、蔥”。葵菜是五菜之首,地位相當強硬。當葵菜叱吒菜園的時候,大白菜還在跑龍套。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記載了30多種蔬菜,葵菜位列其中。

西漢的史游寫了一本《急就篇》,為的是教兒童識字。他把當時主要的蔬菜種類概括為“韭蔥薤蓼蘇姜,芸蒜薺芥茱茰香,老菁蘘荷冬日藏”,共10餘種蔬菜,葵菜是穩坐頭把交椅。

就是到了元朝,葵菜仍然是百菜之王。大農學家王禎在《農書》說“

為百菜之主”。

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農學家王禎《農書》中的圖譜

我們今天常吃的蔬菜,有160多種,每種之下又有許多不同的品種,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蔬菜品種都要多。其中,原產蔬菜和從國外引進的蔬菜約各站50%。在80多種原產菜中,葵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說葵菜是百菜之王,就問你服不服?

然而,隋唐以後,隨著白菜的走紅,開始逐漸代替葵菜,幾乎在元朝末年,葵菜似乎從中國人的餐桌上消失了,低調地隱退江湖。

二、葵菜的實力

幾千年前,葵菜系料理,就像今天的白菜燉粉條、西紅柿炒蛋一樣尋常。在古人的生活中,葵菜之所以出鏡率高,主要還是看實力!

葵菜再生力很強大,採摘時,只要不傷它的根,就能很快生出新的莖葉,供繼續採摘食用。 春風吹不盡,一茬又一茬。所以古代有首五言詩說:“採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

就因為好養活,所以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少不了備下一些葵菜。唐憲宗元和十一、 二年間(816、817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過一首《烹葵》:

昨臥不夕食,今起乃朝飢。

貧廚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老白頭天晚上沒吃飯,今早起來餓得發昏,到廚房裡一看,只有一些秋葵和稻米,於是簡簡單單烹炒了秋葵,蒸了米飯。

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白居易畫像

剛採摘下來的葵菜,可以烹,可以炒,還可以作羹湯。如果一時半會吃不了,還可以醃製起來,《農書》中說的“茶菹臘”,其實就是鹹乾菜。

到了冬天,萬物肅殺,想吃點新鮮蔬菜也是挺難的。漢代時候,人們通過溫室來培養葵菜和韭菜,“冬葵溫韭”。中國人打一開始就會吃、好吃,為了口美食,也是很拼的。不過這種溫室蔬菜必然不能量產,所以在當時是非常珍貴的。皇帝過年賞賜個大臣,才能有個一斤半斤。

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古代幾乎家家都會院裡種上一些“園葵”,我們隨口就背出來的“青青園中葵”,說的應該就是人工種植的葵菜。春秋時期,魯國的相國公儀休的夫人很賢惠,還在自家院子裡中了一些葵菜。

還有野生的葵菜,也可以隨便採摘來做羹湯。在《十五從軍徵》中,講述了一個少年,十五歲時就被徵去當兵打仗,直到八十歲才回到故鄉。家人早已經故去,他推開柴門,看到院子裡長滿了野葵菜,“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他摘下一些葵葉來煮湯。

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十五從軍徵》井上生旅葵

三、葵菜的高端代言人

在2187年前,即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去世。她叫辛追,遺體埋在了今天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

古人死後,其親屬往往會在其墓葬上放上一些名貴器物和他/她愛吃的東西、愛穿的衣服,等等,為的就是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享受陽間的歡樂。辛追夫人也不例外,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好多隨葬品,其中就有一袋葵菜種子!可見她生前超愛吃葵菜。

青青園中葵:身為百菜之王,我也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啊

辛追夫人復原圖

南朝宋傑出的文學家鮑照,對葵菜是蜜汁喜愛,還專門為其作了一篇《園葵賦》:“下葳蕤而被逕,上參差而覆疇,承朝陽之麗景,得傾柯所投”。從此以後,人們乾脆就把葵菜叫作“鮑照葵”了。

文史君說

葵菜“五菜之首”“百菜之王”的榮譽稱號,不是自封的,而是靠實力打下來的。它因為易種易活、四時常有,而陪伴古人度過了漫長的歲月,直到元朝末年,才低調地隱退江湖。如今,葵菜重出江湖,還能締造昔日的輝煌嗎?

參考文獻

昌慶志:《唐代商業文明與文學》,黃山書社2010年版。

姚偉鈞、劉樸兵、鞠明庫:《中國飲食典籍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王祥初:《古今葵菜漫談》,《四川烹飪》2008年第10期。

馬剛、王寶卿:《葵菜的起源發展變遷及其影響研究》,《中國農史》2016年第1期 。

曾雄生:《史學視野中的蔬菜與中國人的生活》,《古今農業》2011年第3期。

李暉:《趣說“五菜”》,《古今農業》 1994年第3期 。

李耕拓:《且問“旅葵”為何物》,《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4年06期

李增林:《古代詩文中的“葵”字解——兼談“葵菽”即“葵藿”》,《寧夏大學學報》1982年第4期 。

李貝貝:《“冬葵溫韮”考》, 《農業考古》2016年第6期。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