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有些六七十歲的人還到城裡當保姆(女)、做苦力(男),對此你怎麼看?

wjx王家喜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題主這個問題提的跨度有點大。為什麼說跨度大呢?農村五十多歲六十來歲,外面打工的人還是有的,但超過六十五的就真不多了。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為什麼說農村超過六十五歲的男女打工少

首先有一點,你外出打工,得有人用你。比如一個男人七十了,外出做苦力,誰敢用?別的地方不知道,我們村六十來歲的人外出打工都得瞞報年齡,何況是七十歲?沒有題主說的這麼嚴重,也沒有眾多回答裡說的那麼苦。

按照一些回答,現在農民生活真的是水深火熱,什麼不出去會餓死,不出去不行。回答時首先想想出去有人用沒有。用人風險加大,人家憑什麼要僱傭一個老人?更何況還是出去做苦力?

別說男人出去做苦力,女人六十多七十出去做保姆,做保潔,會用的地方也真的不多,他們首先會考慮一些潛在風險。比如萬一正幹活時發生意外怎麼辦?比如一些突發病症怎麼辦?這些僱傭單位和個人都是需要考慮的。

二、對於五六十歲仍然打工的怎麼看

五六十歲,在外面打工的還是有的,特別是五十多歲的還多得是,超過六十就得找熟人介紹才能去了。還是那句話,僱傭的單位和個人是害怕擔風險的。

有些人,生活是的確困難,有些人則是閒不住,想找個活兒活動一下手腳,但更多的是前者。

他們或者是兒子剛娶過媳婦,或者是以前兒子娶媳婦拉下了饑荒,他們需要去償還,更有的則是想掙點自己養老的錢。有些人甚至還害怕找不到活幹。

我們看這個問題時,其實不用帶著有色眼睛去看,苦嗎?當然是苦,但誰不苦呢?有人會說城裡老人退休後什麼也不用幹了,多享福了,那人家以前有過付出啊。生活就是這樣,當然了,農村老人跟城裡老人比起來是受苦,而事實上,農村年輕人也比城市年輕人受苦啊,不用只聚焦到老人這一個群體上面。

總結: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各自的感受和回答。但我們不能放大某點,也不能忽視某點,更應該拿出個理性的態度來對待。真心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是鄉村黑嫂,一個有態度的農村觀察者。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我們家保姆姓何,女,現年62週歲,非城鎮戶口。工齡一年有餘。

為大家庭增加生活費。她現居農村,三世同堂。一家大小支出家務活幾乎都是何姨在承擔,其老公在家僅負責放幾隻羊,兒子也不爭氣,不但不為家裡分擔經濟壓力。還在外受騙上當,夢想一夜暴富。所以何姨在家,不僅要管二代,還要負擔三代。據她說,她已有10年的保姆經歷, 把我家周邊,方圓幾十裡的活兒都幹完了。她從50歲開始就一直承擔著較大的生活壓力。

每次她休假回家,按說這個年齡在外打工已經很辛苦了。但她說回家更累,家務活一件不少,還有老公攢了大堆的換洗衣服在等著她清洗。家裡的大小事兒大小支出老公幫不上一點忙,每每說她家裡的情況,她都忍不住流淚,為自己的命運抹淚。

今年過年期間她感冒了。一直沒抓緊治療,也沒捨得吃藥,人一直很不舒服。但她還是忍著頭疼堅持來我家上崗,想著我家較之自家暖和,對她的病情好轉有幫助。但俗語說病來如山倒,何況她已60多歲的人了。醫院檢查結果是急性肺炎,終於挺不住,才住進了醫院。我夲想讓她趁此多休息些時日,但她出院三天後就主動要求來上班。嘴裡不甘地一直叨叨住院花了不少錢。你想要把錢早點掙回去。而且自動減休假時間。

對自己這樣苛刻的人,我還是頭一次碰到。

真是個吃苦耐勞的人。


蓉顏易流入言林


請這麼大歲的老人當保姆,麻煩事太多,風險也太大!

十多年以前,家裡請過一個五十多歲的保姆,愛管保姆份外的事,家裡的事也愛對外人講,今天說她身體不舒服要去看病,明天說她兒子小孩生病想回家看看,後天說她女兒家中有事叫她回去一下,隔三差五,這事哪事,而且請假時間都是我家需要人的時候,不讓她請假,就對外人說我們家不盡人情,還給我們臉色看,經常說家中有事向我們借錢,經常在我們面前說別人家保姆工資高,經常說某某人想請她當保姆給她工資高,等等,總之,亂七八糟的事特別多,等我家老人住院了,她辭職走人了,借了我們很多錢都沒還,還說我們不給他工資,搞得我們措手不及,一下難以找到保姆。哎,千萬別找年齡大的老人當保姆!


守拙歸山林


這有什麼啊,上班比閒著好,天天待在家裡特別無聊,年紀輕輕就得工作,6、70歲年紀輕輕不工作幹什麼,難道天天坐吃等死嗎?很多人根本不理解,說年紀大了應該休息,現在60多歲根本不是老人,正當年,屬於中年人,大家根本不瞭解這些人的真實想法,他們根本不適應閒著,有點活幹著特別舒服,作為老百姓特別適應幹活。

很多人認為不讓父母勞動就是孝順,大家忽略了我們父母的生活習慣,他們是農民,早就習慣那種勞作的環境,勞動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三天不幹活渾身不舒服,我們的父母勞動了一輩子,你突然不讓他幹活能適應嗎?

至於說6、70歲去城裡做保姆,幹苦力,只要父母願意就讓他去,切不可強制,強制會帶來負面作用,畢竟這個年紀不算多大,只要他們開心就行,讓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這樣比什麼都好,我們常說活到老幹到老。

不讓父母勞動不是孝順,很多人總是說以後不讓父母幹活了,讓父母安享晚年,這是錯誤的,他們會很受傷,咱們父母根本不捨得閒著,也希望大家不要剝奪父母的權利,只要他們喜歡就行。

還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撫養父母的能力,只是口頭說說,人家說不讓父母幹活了,他也說,其實他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很多年輕人還沒有父母掙錢多,還要父母補貼,所以大家還是清醒吧,首先自己必須努力,你才有能力撫養父母,孝順不是說說,需要付出。

我們的目的是讓父母開心,只要父母開開心心就行,他們想幹就不要阻攔,老在家待著不好,老人更容易衰老,讓他們幹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可以接觸很多人,給自己的晚年增加樂趣,幸福是隨心所欲,自由,讓父母老有所養就是最大的孝順。


大海傳媒


我是個50多歲的農村人,我來說下這個現象的原因吧。

1.孩子不供養

農村有人不供養父母,60多歲了,無論男女在農村都難有工作,為了維持生活,他們只好去城裡找事做,雖然保姆或苦力要求高,勞累,但這樣的老人,在家不想受傷害,只好在能力有限的時候,幫人做事謀生。

2.家庭生活特別困難

個別農村家庭生活特別困難,老人在家無法幫忙賺錢,只好外出去城裡做保姆或幹苦力累活,希望通過自己幫助家裡。

3.和子女相處不和諧

部分農村老人與晚輩相處不和,為了面子,也為了安靜自在,隻身去城裡做事,為他人做保姆等苦累活,既能賺錢又有個住的地方。

總之,他們有各種無言痛苦,晚年去幹苦力髒活絕非情願,不得已為之。





撫州鄉情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如果不是迫於生活的壓力,誰願意到了六七十歲還要離開自己的家鄉,去給人家當保姆,做苦力。又有誰到了六七十歲的時候不想待在家裡,陪著大孫子,下下棋,喝喝茶,享受天倫之樂。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進城給人家當保姆,做苦工有一下幾種原因。

1子女不孝,因為贍養的問題,兄弟姐妹你推我我推你,沒一個想管的,也沒一個想拿錢的,鬧的不可開交。老人很無奈,也很傷心,乾脆不靠他們,進城打工養活自己。

2家裡確實有不得不出去打工的原因,比如兒子出意外了,或者生病了,下面還有孫子上學要用錢,一家人吃飯要用錢,所以老人不得不出來打工掙錢,給家裡補貼家用。

3老人們覺得他們自己還行,還能掙來錢,他們不想給子女太大壓力,所以他們是自願出去打工的。

4沒兒沒女的老人,乘著他們自己還能動,出去掙一點是一點。也有的為了給兒子取媳婦,掙彩禮錢。

總之,六七十歲的老人出去給人家當保姆,做苦工,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也是我們不忍心看到的。希望子女們都能善待老人, 孝順他們,不要讓他們太辛苦,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逝去的年華712


別看他們“老得苦”,能在這年紀自由出來做老媽子、做苦力,那是上天眷顧,祖宗保佑,自身積德,也有運氣成份一一兒媳寬容不執拗😂和自家身體心理健全(糊裡糊塗、邋里邋遢的農村老嫗,誰用你?!)

這是農村人不多的福氣。

其他,立確應該穿村過巷地去留心看一看,那些孑然一身,踽踽獨行,佝僂背脊,目渾無言的老人,並非都是孤寡。

唉! 農家樂! 田家樂! 猛想起魯迅的《風波》,“...河裡駛過文人的酒船,...詩興大發...,九斤老太的憤憤...一代不如一代!...”。

時光過去一百年了,廣大農村老人連九斤老太都不如,他們向誰憤憤去?





枯木齋


【現在農村有些六七十歲的人還到城裡當保姆(女)、做苦力(男),對此你怎麼看?】

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多數都是活到老、做到老!很多人是不得已(還沒有完成任務:子女沒有結婚生子)也有很多人,辛苦了一輩子,到老了,也還在堅持勞作,只希望能給晚輩多創造一些“價值”。在自己能動的時候,不想給晚輩增加負擔!

------老杜侃三農!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自媒體賬號!

農村現狀:

村裡一個鄰居,孩子30多歲了,還沒有結婚,孩子父親早早過世,家裡只剩下母親和男孩。母親在北京做保姆,男孩也在北京打工。基本上都是常年在外!偶爾家裡親戚有事、和過年回家一次,平時都是在外!

還有一個鄰居家裡,老頭前些年在北京做保安、近幾年因為患上腦梗,現在在家養病,老婆也是常年在外務工,一個女孩遠嫁河南,一個男孩在外打工,至今未婚!

我的母親現在60了,每天任然堅持勞作,每次回家跟母親聊天,希望母親少做一些體力活(我也多次跟母親聊這個事),母親最是說自己身體還不錯,能動的時候不願麻煩孩子們!

這就是農村老人。總是在想著孩子們的生活!

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會這樣去想!相比較來說,農村的父母會更勤苦一些!因為她們是沒有退休金的,更沒有快速掙錢的門道!

總而言之呢:作為兒女,只有更勤奮,努力,首先強大自己,讓自己獨立,其次,多孝敬父母,父母一輩子真的很辛苦!



<strong>


老杜侃三農


現在六七十歲的人在城裡當保母做苦力的很普遍,主要是生活所迫。農村老人主要是沒有能夠安逸養老的養老金。更多的老人是家庭債務大,兒子結婚要房要車和高昂的彩禮連借代貨,兒子結婚後所掙的錢不夠寵媳婦,現在女人都流行被寵若要寵不好不是離婚就是無聲無息的失蹤,一切都落在了老人身上,老人靠兒子養老成了老人幫兒子寵媳婦。為了家庭完整老人不得盡全力去扛著。一部分老人趁著自己的身體還硬朗掙點錢在手底有個病痛抓藥免的張口向兒子兒媳討錢,討不到還落個被人嫌。現在由於社會的發展是人的意識發生了根本性的革命,現在青年人大都流行的自己掙錢自己花,現在農村老年人養老已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向題。


無憂174343621


現在有些上了年紀六七十歲的人,還到城裡當保姆男的還要做苦力,幹建築工地的,這個問題確實很突出。

本來是上了年紀六七十歲的人,正是養老的年紀,他為什麼還要到城裡去做保姆幹苦力呢?

第一,可能就是生活壓力,他們這個年紀,都是為孩子結婚娶媳婦,操碎了心,也可能欠了一些賬等。現在結婚娶媳婦彩禮錢買樓買車錢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憑自己種地的那些收入,完全不夠,可能還要借帳。這點帳當然要還了,無債一身輕嘛。

農村沒有什麼活可幹,就是他們的年紀,也沒人願意,找他們做活而保姆,建築苦力,現在也不要需要什麼年齡限制啥的,也只能做這些了,生活沒有保障,還有無奈的選擇。

第二,可能就是家裡是獨生子女,子女的生活也不是很好。無力照顧他們自己的生活,而在農村養老,醫療要花的錢還是不少,為了這些生活保障,只能去外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而保姆和建築工地的工作是他們這個年紀最好的。

第三是隨著國家老齡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農村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有些離異的,喪偶的這些為了排解心中的孤獨,想找一些事做,而在他們這個年紀找事情做是很難的,而在城裡做保姆,建築苦力不用什麼很高的要求技術。只要會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辛苦還是可以做的。



農村人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年齡大了還要去工作,養老也沒有什麼保障,生活更談不上什麼質量,希望在以後老年人能得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都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和我交流討論我是大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