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許多人很容易把理工科混為一談,應該說它們之間有聯繫,但是存在著區別。首先我們看“理”和“工”的含義。理科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原創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因此,理科是中國科學的生命。理科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大氣科學、電子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等。理科培養目標是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情況來看,大學本科生教育階段打好基礎是越來越多的受到社會的共識。

工科是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典型學科有土木建築、公路橋樑、機械、水利、電工、汽車、電子與信息、熱能核能、材料、儀器儀表、環境工程、化工與製藥、航空航天等。工科培養目標是在相關生產和技術領域從事設計、製造、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理科和工科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是都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學科的特點,理科專業的數量和培養學生的數量要比工科的少,但更要求精益求精。理科專業的學生在研究生階段轉入工科學習,由於有堅實的理科做基礎,畢業生更是受到社會的認可。

概括來說:

理學研究的是科學,工學研究的是技術;

理學注重於理論研究,工學注重實際應用;

理學培養的是科學家,工學造就的是工程師;

理學領域出科學院士,工學領域出工程院士。


對此,同學們要根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性格特點,很好地加以區分和選擇。理科、工科之間的區別,決定了將二者混為一談的認識是不科學的。

各求學階段中的區別


顧名思義理學就是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工學就是偏重實際運用,強調工藝實踐過程。下面對二者之間各個階段粗略對比一下:


高中階段

目前不少省市還是實行文理分科制度,高中一年級時就會讓學生自行決定選擇讀文科還是理科,一般是來說選擇文科的女生比例較大。那些選擇理科的同學,將來讀理工科專業的幾率較大。不過現在不少專業都文理兼收。


大學階段

理科主要的是學習一些基礎理論,學生的理論知識比較紮實但在動手和實踐方面比較欠缺。學生一般比較沉穩點,有點學者風度。特別在一些文理占主導地位的院校(比如師範類)女生明顯多餘男生,一般女生比男生還要活躍。

工科主要的是技術實踐應用。學生具備相當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但是學生一般也有個性,比較難管理。


考研究生

考研究生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工科的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數學考試,而理科的則不參加。

注:參加全國統一考試數學的不一定都是工科,一般工科都是考試數學一和數學二,數學三和數學四一般是管理類的考。但是工科的就一定要考數學。


研究生和博士期間

研究生是以高技術或新產品的開發為主,必須要以實踐為基礎,相對理科的就比較辛苦了。


工作

就現在的就業形勢,總的來說工科就業要好於理科,工科的學生大量進入企業去拿較高的年薪,而理科的學生重要是教師,管理,和公務員。當然公務員考生是不分理工科的。

兩者間的相互聯繫


單純地將工程技術的發展與理科研究割裂開來,其實是忽視了理科研究成果對工程技術發展的巨大推進作用。

事實上,理科研究的每一突破,都會對技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且在現代科技領域,“理”和“工”的聯繫越來越密切。

著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在北京科協的一次報告中把基礎學科、高科技和高科技產業生動的比喻為水、魚和魚市場。一個國家沒有基礎學科,就沒有高科技和高科技產業。就如沒有水,就沒有魚和魚市場一樣。


誤區解讀:理科不等於純粹理論

有的人將理科與純粹理論混為一談,據此貶低理科的作用和影響。

事實上,理科的研究內容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基礎理論研究;

二是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或為應用打基礎);

三是應用研究,純粹理論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如,很多人看來數學似乎是純理論學科,一提起數學,就聯想到陳景潤所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其實,這僅僅是數學研究很小的一個方面。


以北京大學的數學科學學院為例,該學院設立了五個系:數學系、概率統計系、科學與工程計算系、信息科學系、金融數學系。學生在學習2年後,可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上述5個系的方向學習。因此有很強的適應性,本科畢業後可在數學的各個領域、有關交叉學科(如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金融保險業等)及高科技部門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也可到實際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或管理工作。

適合“理”or“工”由本人特點決定

理科和工科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是都非常重要。由於學科的特點,理科專業的數量和培養學生的數量要比工科的少,卻更要求精益求精。

選擇大學時應注意兼顧其理科專業的基礎,工科專業的發展趨勢,確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如此說來,理科和工科其實沒有首選和非首選之分,關鍵在於本人的性格及思維特點,更適合選擇哪一科。

例如,你的數學物理基礎紮實,抽象思維能力強,遇事愛問“為什麼”,不急於在本科畢業後就去賺錢,而是繼續在國內或國外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 有志於成為一名科學家、教授,那麼你可考慮選擇理科。

另外,有堅實的理科做基礎,理科專業的學生在研究生階段轉入工科學習也是很有利的,畢業後更加受到社會的認可。

如果考生數理基礎比較好,動手能力強,喜歡工程設計,有志於成為一名工程師,技術專家,在土木、建築、水利、機械等硬件建設的領域馳騁,本科階段就明確自己的工作定位,那麼你可以考慮選擇工科。

理學、工學專業分類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理/工科專業大全及選專業3大寶典

大學其他專業可以點擊後面藍字查看

識專業,從專業體系開始

查看各種專業介紹資料,會發現隨之出現的還有學科這一詞彙。學科與專業之間是什麼關係?學科是一種學術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範圍的相對界定。

中國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學科劃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注:本科未設置軍事學學科門類,其代碼預留。)每個學科門類下包括若干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下又包括若干個二級學科。研究生招生基本上都是按照學科進行的。

專業是高等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社會分工、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學科的發展和分類狀況而劃分的學業門類。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設置的各種專業,體現各自不同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佈了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從這個專業目錄裡可以看到,目前我國大學本科分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個學科門類。每個學科關注高中生學習幫門類下面設有專業類,專業類由修訂前的73個增加到92個。專業類下是各個專業,專業由修訂前的635種調減到506種。本科招生基本上都是按照專業進行的。

學科與專業的區別在於學科是偏知識體系而言,而專業偏指社會職業的領域。因此,一個專業可能要求多種學科的綜合,而一個學科可在不同專業領域中應用;學科的第二個含義是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範圍的相對界定。學科建設中“學科”的含義偏指後者,但與第一個含義也有關聯。長期以來學科和專業的概念經常被混淆,專業被等同於二級學科,這是不正確的。

當然,如果某所高校在某些學科具有較強的實力,那麼與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也一樣會具有較強的實力,無論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還是硬件條件、師資隊伍方面。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實力一直很強,在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全國排名第二,與之相關的本科專業如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也都具有很強的實力。

識專業,注重專業內涵

認識專業,考生和家長要深入瞭解各個專業的內涵。所謂專業內涵,指專業培養目標、主幹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通過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發現該專業是否符合自己將來的職業規劃。通過主幹課程設置情況,可以瞭解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的一些區別,判斷哪所大學的對應專業更加適合自己。

通常某一個專業會有多所高校開設,比如計算機專業在我國有500多所高校開設,而各高校的課程設置情況不盡相同。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前,應該先了解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這樣才能根據考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來確定專業。就業和研究領域等則可以更加深入地幫助我們瞭解一個專業的內涵,更加具體地為我們指明就讀該專業後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大學教育基本是專業教育,高考報志願時選擇的專業,可以說是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做出的第一次選擇。大學畢業後,找一份對口工作,既可以將大學的知識學以致用,也可以更快地適應職場生活。

如今出現不少大學生畢業“轉行”的現象,往往是當初選擇專業時瞭解不夠造成的。在選擇專業時,考生和家長必須要認真地瞭解該專業畢業後可以從事什麼工作,可以在哪些行業發展。要了解這些內容,可通過訪問高校招生網站,那裡會有關於學院和專業的介紹。

考生還要在充分判斷自己的情況下,判斷什麼樣的專業適合自己。這種判斷,需要建立在對所選擇專業和自身實際情況深入瞭解的基礎上。通過對選擇專業內涵的深入瞭解,判斷其與自己的興趣、能力是否符合。例如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否就是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再如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是否大多為自己擅長的科目,因為不少專業的核心課程都是與中學各學科相對應的。

比如,擅長數學的同學,可以選擇數學與應用數學、經濟學、金融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等專業;物理和數學成績都不錯的同學,可以選擇機械類、電氣信息類、土建類、航空航天類裡面的專業;喜歡化學的同學,可以選擇材料科學類、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等專業;對生物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農學、醫學之中的專業;喜歡文學和外語的同學,可以選擇文學、新聞學和外語教育等專業等等。此外,有些專業對於考生性別以及身體條件等會有特殊的要求,都需要注意。

另外,認識專業還要了解該專業開設院校的情況,例如是否為國家建設的重點學科,有無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是否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或者是否有相應的拔尖創新人才、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考生選擇專業的參考因素。

識專業,這些誤區要避開

誤區1:按名稱認識專業

不能僅從專業的字面意思揣測專業,望文生義,也不能道聽途說。以往填報志願時,考生和家長因為不瞭解專業內涵、混淆專業名稱而報錯志願的情況屢有發生。一些考生喜歡選擇那些名稱好聽、時髦的專業,升入大學後,卻對所選專業不感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事實上,不少專業的名稱並不能反映出專業的實質和將來相關的職業。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計算科學”這兩個專業的名稱很相似,但是一個是屬於工學計算機類,一個是屬於理學數學類。不論是主修課程還是將來的就業領域都有較大區別。

還有一些專業名稱很難從字面上瞭解其專業性質,比如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屬於化工與製藥類,化學生物學屬於化學類。另外,有的專業側重於與就業掛鉤,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有的專業則側重基礎理論,適合繼續深造學習。專業之間的細微差別,有時候通過名稱並不能清楚地區分,所以考生和家長一定不能僅憑名稱來認識專業。

誤區2:錄取分數高的專業就是好專業

一般意義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適與否。但是考生報考時,往往還是願意選擇好大學的優勢專業。對於一個專業來講,很多大學都有設置,但是不同的大學之間,同一個專業的實力是不一樣的,這也直接體現在錄取分數線上。

好大學的優勢專業,往往錄取分數線每年都相對較高,考生報考時,要量力而行。但反之,錄取分數高的專業卻不一定是某所大學的好專業,首先錄取分數高有可能是因為該專業當下比較熱門而導致報考人數多形成的,其次還有的專業錄取分數高可能是因為前一年該專業由於錄取分數低而使當年報考人數較多形成的。

誤區3:專業等同於職業、行業

職業是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並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行業一般是指其按生產同類產品或具有相同工藝過程或提供同類勞動服務劃分的經濟活動類別,如飲食行業、服裝行業、機械行業等。如前所述,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培養目標,也有大體的就業方向。學生如果想畢業後進入某些行業,從事相關職業,那麼大學期間就讀與之相關的專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就業就會相對要容易得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也會提出對畢業生所學專業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的職業和行業。

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其目標是培養通信技術領域高級研究開發型人才,強調“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培養學生掌握通信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從事通信理論、通信網絡、通信系統、通信設備以及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製造、運營和管理等工作。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為華為、中興、大唐等骨幹通信設備製造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通信運行商,國防軍工行業骨幹科研院所以及各類IT企業。如果學生有志於進入這些行業,從事相關職業,那麼就可以選擇通信工程專業。

以後到某某行業就業,是否就一定要讀與該行業對口的專業?一般來講是這樣的,但是也不絕對。有的行業對口專業很多,例如銀行業,需要金融、財會等經濟類、管理類相關專業人才,但是也需要計算機、信息安全等信息技術類相關專業人才。

而有的行業對於專業來講要求比較嚴格,例如電力系統,有一個需求專業目錄,考生可以首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之類的專業。如果考生對某個行業感興趣,還是儘可能選擇相關對口專業報考,這樣畢業生進入該行業的難度就小得多;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未能考取相關專業,也可以通過輔修、考研等其他方式學習相關專業,從而達到進入該行業工作的目的。

誤區4:只要專業名稱相同,在所有大學都一樣

雖然專業名稱相同,但是由於每所高校在辦學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異,相同專業之間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都有設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學習電子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設計方法、製造工藝和測試技術等,專業方向為光電子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等;而北京郵電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以微電子、信息與通信系統的設計和集成以及計算機應用的融合為專業特色。兩校的專業各有側重。如果考生對某個專業感興趣,還要去了解擬選擇高校的該專業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是否也與自己預期一致。

誤區5:熱門專業就業率高

面對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什麼專業就業前景好已經成了眾多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的導向。然而許多考生和家長卻容易陷入一個理解誤區:只要是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就一定看好。

事實上,表面看起來熱門的專業,就業率不一定高。一項調查顯示,近幾年本科大學生就業率排名前十位的專業為:能源動力類、化學類、機械類、化工與製藥類、土建類、電氣信息類、工程力學類、材料科學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這十類就業率高的專業,有的為報考時的冷門專業,甚至在一些專業中,90%以上為調劑生。而報考時的熱門專業就業時卻遭遇尷尬,比如法學、醫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等。

在選擇時,緊盯熱門不如參考由教育部公佈的專業就業狀況、社會調查機構的相關數據、專業所在高校的就業情況、專業行業的統計數據、招聘網站的供求情況等。但同時,也要注意社會對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並不平衡,這些專業的供求狀況,在不同學校、不同學歷層次的表現不一樣,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那麼,考生和家長就要對某專業社會需求情況有一個前瞻性的瞭解,還要著重瞭解欲報考院校某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

中國高考在線運營團隊

2019年1月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