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14)七律:遊學即景(殘句)——毛澤東

詩詞欣賞(14)七律:遊學即景(殘句)——毛澤東

七律:遊學即景(殘句)

(1917年夏,24歲)

驟雨東風對遠灣,滂然遙接石龍關。

野渡蒼松橫古木,斷橋流水動連環。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長亭意轉閒。

背景:

據周世釗回憶,同在長沙讀書時,毛澤東曾一次抄給他詩作幾十首,可惜後來都散佚了。今天能見到的毛澤東這一時期的詩作,有羅章龍晚年提供的《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1918年春作)和肖三回憶文章提到的一首《七律?遊學即景》(作於1916—1917間)的殘篇:“驟雨東風過遠灣,滂然遙接石龍關。□□□□□□□,□□□□□□□。野渡蒼松橫古木,斷橋流水動連環。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長亭意轉閒。”以及其它幾個殘句,和與蕭瑜、羅章龍的聯句之作,有的還不能確認其真偽。作者自己記得的一聯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註釋:

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該詩寫於1917年:“驟雨東風過遠灣,滂然遙接石龍關。XXXXXXX,XXXXXXX。野渡蒼松橫古木,斷橋流水動連環。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長亭意轉閒。”由於年代久了,詩中脫漏一聯。中間缺一聯,根據格律推斷所缺當是頷聯。這首詩所寫內容為雨中行路所見所感,所寫之景無非是山山水水。頸聯寫與水有關景物,推斷所缺頷聯應是寫山的。

欣賞:

細心研讀這首詩,可以發現它與18年後毛澤東所作《長征》有驚人的前後承繼之處。

兩首詩抒發情趣相同:殘篇寫遊學途中突遇驟雨造成行路困難,然瞻望前路卻歸到“意轉閒”上,抒發的是當年毛澤東主張的“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人生觀。《長征》詩表現的是面對千山萬水險惡時的英雄氣概,視險阻“只等閒”!兩詩面對的困難或有程度的不同,但在表現征服困難的主題上卻是一致的。殘篇是表現這一主題的初步嘗試,《長征》則把這一主題醞釀18年後又作了一次總的發揮。

兩首詩頸聯取材相同:殘篇寫野渡之橋已斷,由“蒼松橫古木”充當,而橋下則“流水動連環”;《長征》詩也寫到“橋橫鐵索寒”、“水拍雲崖暖”,不過場面更為驚心動魄了。 可以這樣說,毛澤東早年遊學是後來長征的演練,後來的長征在某種意義上則可看作更大範圍的“遊學”。

詩詞欣賞(14)七律:遊學即景(殘句)——毛澤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