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果報有多大。遠在你意料之外——相信因果,心存感恩。

抱怨的果報有多大。遠在你意料之外——相信因果,心存感恩。

我們如果能從心裡製造光明的見解、芬芳的思想、潔淨的觀念, 併產生陽光、花朵、淨水般的語言與他人分享, 必能擁有一個豐美的人生。

——星雲大師

一天,“森林之王”獅子祈求天神:“每天一早我總會被雞鳴聲給嚇醒。神啊!祈求您再賜給我力量,讓我不再被雞鳴聲嚇醒吧!”天神說:“你去找大象吧,它會給你一個答覆。”

獅子找到大象,看到它正氣呼呼地直跺腳,問:“你幹嗎發這麼大的脾氣?” 大象吼道:“有隻蚊子總想鑽進我的耳朵裡,我都快癢死了!”獅子暗想:原來體形這麼大的大象還會怕那麼小的蚊子,那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抱怨的果報有多大。遠在你意料之外——相信因果,心存感恩。

人有抱怨的習慣,卻不知道這個習慣會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夫妻間相互抱怨,能永久恩愛嗎?下屬對上司抱怨,主管會欣賞經常抱怨的部下嗎?朋友之間動不動就抱怨對方不好,朋友會願意長期跟你論交嗎? 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舉如下:

抱怨是喪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滿懷怨恨、怨天尤人,總覺得世間不公平,自己受了委屈,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這就是人生危險的訊號。因為你對社會的熱情不夠,對人生的際遇認識不清,對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對自己的獲得有所不滿,因此忿忿不平、懷憂喪志,人生從此一蹶不振。其實,這個社會必定先要有所付出才能贏得相對的收入,你一個勁抱怨付出,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抱怨是結仇之源。抱怨絕對不能獲得歡喜,你抱怨人家一分,別人回給你的可能是加倍的排斥。兩人交往,總覺得我付給你的多,你還給我的少,不覺就口有怨言、心有怨恨,心有怨恨會形之於色,口有怨言會傳入對方耳中。“敬人者,人恆敬之”,相應,怨人者,人恆怨之。從情理上說,你抱怨別人,別人怎麼會不抱怨你呢?

抱怨的果報有多大。遠在你意料之外——相信因果,心存感恩。

抱怨是敗德之行。人一旦抱怨,情緒一定惡劣,往往會借酒澆愁。有的人甚至因為對家庭的抱怨很多,就乾脆不回家;有的人對公司有很多不滿,就請假出遊。抱怨的結果,可能對方損失有限,而自己則有更大的敗德之行。例如抱怨父母者成了不肖兒女,抱怨朋友者最後反目成仇,抱怨同事者導致明爭暗鬥。種種敗德行為都由於抱怨而產生,殊為可怕。

抱怨是造業之因。世間很多打鬥、毀壞、嗔殺等行為都是因抱怨而起,抱怨是造業之因。一個人如果時時心存善念,縱使受了委屈、被人欺負,只要自己有修養,稍加忍耐,也就過去了。假如感到利益不均,為人所侵佔,也不能為了虛浮的財利造下難以彌補的冤仇、業報,否則最後受害最大的還是自己。

因此,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頭,自己應該立刻有所自覺,要懂得迴心反省:別人待我如此,我待人又如何呢?凡事能夠將心比心,甚至“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能夠存有如此善念,抱怨又由何而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