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元能力"

點擊上面關注第一職場網

“教練式”職業規劃首創者

專注職場——定位、規劃、晉升、轉行

更有一群上進積極的小夥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一起活出自信美麗的自己

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


諮詢了那麼多的案例,接觸了那麼多的人,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在於智力,而在於思維認識水平。

舉例來說,同樣看一篇文章,新手想的是能得到什麼樣的乾貨,學到什麼樣的技能,而高手們想要的則是乾貨背後,到底蘊含著怎樣的邏輯和思維結構。有了這樣的邏輯和思維結構,他們自己就會吸收、消化,然後以此創造出更多的乾貨。

知道怎樣去了解知識背後的知識,這種能力屬於更高層級的“元能力”。在每個領域,都存在這樣的元能力。同樣,在一個人的生涯發展過程中,也需要這樣的元能力。如果一個年輕人不想荒廢自己的一生,必須要具備這樣的元能力。


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


01

從現象回溯本質的能力

任何現象的產生,都存在引發的本質原因,即“病根”。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如果只是思考現象,想著如何改變現象,卻沒有思考如何改變引發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那麼,即使我們思考出來了貌似合理的解決方案,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的。

比如我在知乎上曾經看到這麼一個問題:211院校計算機本科專業畢業,在北京工作兩年,先後換了4份不同的工作,月薪8k,感覺職業道路看不到未來,所以產生了考研的想法,但不知道考什麼專業比較好,想聽聽大家的建議。

因為工作發展不順利而產生考研、甚至出國留學想法的,此種案例不在少數。在這裡,職業發展不順只是現象,他們想改變這種現狀,於是想出了考研的解決方案。

但實際上,考研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未必。

我所接觸的大量研究生學歷、但職業發展依然一塌糊塗的人,卻是大有人在的。所以說,考研未必就能夠解決職業發展不順的問題。

我曾經在我的專欄文章《如何深度思考你的職業生涯》一文中,詳細闡述了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即你的優勢在哪裡,你擅長的是什麼,你是哪塊料,用在什麼地方才最能發揮你的價值,你需要找準一個切入點。

找到切入點之後,還需要構建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統,這包括:公司選擇、行業選擇、路徑設計,以及向上管理。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考研也大概率依然解決不了你的職業發展問題。因為考研只是解決了起點的問題,目前的職業方向不合適,想通過考研的方式換一個起點,這是考研能起到的唯一作用。

但是,你研究生畢業出來之後,這個起點就一定適合你嗎?你所重新選擇的職位就一定能夠發揮你的優勢嗎?另外,如果公司/行業選擇出現了問題,你的碩士證書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未必。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碩士學歷的人職業發展依然不順,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本質因素,導致做了很多無用功。


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


02

多一步思考的能力

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雙曲貼現”:當你同時面臨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抉擇時,人們往往更看重眼前利益。

舉例來說,有兩份工作:A工作起薪10K,比較穩定,保險齊全,但5年後的可預期薪水漲幅不會很大,專業技能的成長空間也並不充分,很容易陷入重複勞動;

B工作起薪5K,加班、出差是家常便飯,但優點是可以快速成長,5年後有望達到年薪30W。

對於這兩份工作而言,5年後的收入是多少,是很難感知到的,不如眼前的收入更為實在。所以,很多人往往更願意選擇當下收入更高的A工作,而不願意選擇長遠前景更好的B工作。


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


最近半年,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有關“中年危機”的話題。不可否認,這與行業大環境密不可分。但是,你也必須得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在同樣的背景下,有的人依然能夠遊刃有餘,而有的人則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那些面臨中年危機的人,其實不是現在才面臨危機,而是這種危機的隱患早在5年前甚至10年前就已經埋下了。

在公司效益好的時候,公司不在意多養幾個人,但你們誤以為自己很厲害,有本事坐上這個位置。相反,在公司效益不好、要大刀闊斧裁員的時候,才能真正看清楚,到底誰在裸泳。

這個時候,你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身上有什麼競爭力,確保我能夠把這個位置坐穩?但如果這時候再思考這個問題,可能就已經晚了。假如你在10年前就思考這個問題,時時刻刻充滿危機,一直在致力於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即使面臨危機,只要這個行業不消失,你也依然可以憑本事穩坐泰山。

當你決定要選擇某一項工作的時候,不要只想著眼前,而要比別人思考更多一步,想想5年後甚至10年後我能夠在這個崗位上得到什麼,是否能夠在這個舞臺上構建自身的競爭力。有前景的工作,你的每一步前進都是在幫你積累資本,慢慢把你的競爭力抬高;沒有前景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在混日子,是以透支未來的成長為代價的。

缺乏這種前瞻性思考,註定從一開始就有一頭灰犀牛蹲在那裡,它只不過是在等待一個衝過來的時機而已。而這個時機,每個人都會遇到,那就是年齡。

在正確的年齡做正確的事,你收穫的是成果;在正確的年齡做錯誤的事,你收穫的則是後果。


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


03

對於超優先事項的把握能力

惠普前副總裁孫振耀曾經講過一段話,“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為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鍊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鍊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為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麼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

重要的事、緊急的事,這屬於時間管理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什麼是時間管理,也會用這種方法來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他們的時間管理,往往保質期很短,他們知道這一天、這一週、甚至這一個月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但是,假如再把時間線拉長,思考五年內、十年內甚至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可能很多人並沒有答案。

有人工作五六年,什麼技能都沒培養起來,面臨中年裁員危機,結果天天為了工作的事愁得睡不著覺;有人因為親人得了一場大病,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光了,一夜返貧,結果不得不重新面臨焦頭爛額的生活。你的生活不停地出現問題,而你就像一個雜技演員,馬不停蹄地處理一項又一項的緊急任務。

為什麼你總是被生活中那麼不重要的小事纏得無處脫身?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你沒有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管理你的事業和生活,你不知道什麼是“超優先事項”。只要把超優先事項解決了,其他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中有一句話:“收入的不穩定性是人們被迫雜耍於多項事務之中的主要原因。”說白了,你的生活之所以一團糟,就是因為沒錢。而沒錢的原因又是什麼?是因為你沒有一項可以給你長期提供持續穩定高收入的工作。而沒有穩定高收入的原因又是什麼?是因為你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缺乏規劃,不知道怎樣才能達到高收入的狀態。高收入只是現象,如何構建達到高收入的競爭籌碼,才是現象背後的本質,這才是你人生當中的超優先事項。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非常認同:“偉大的結果往往不是出於偶然,它基於我們做出的選擇和採取的行動。關鍵問題會幫你做出最明智的選擇並採取最有效的行動,它要求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圍繞著你的終極目標。它會忽略方便易行的事情,從而集中在必須要做的那一件事上。”

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我的優勢在哪裡?我擅長做什麼?我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最適合朝哪個方向走?我如何才能到達那裡?這些方向性的問題,才是影響你一生髮展的最重要的問題,必須放在超優先事項的位置上,優先予以解決。

否則,你的職業發展就會陷入一種循環:一開始覺得A工作不錯,幹了幾年,沒勁,於是換到B方向;B方向幹了幾年,又覺得沒意思,又換到了C方向;C方向幹了幾年,又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再次換到D方向;等到D方向也不如意的時候,忽然發現,“中年危機”這頭灰犀牛,正奔自己衝來。


新手才拼技能,高手們拼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