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故事之十二:差不多就行

辦公室故事之十二:差不多就行


楊大力是個老好人,在辦公室幹了20年,一直無職無權。不是領導不照顧他,也不是他不幹事,關鍵是他的工作思路影響了他的一輩子,什麼思路?凡事都是“差不多就行”,從來不在細微處下功夫。

現在凡事講究細節,很多事情不成功就是因為不注意細節。楊大力跟不上潮流,不能與時俱進,別人做事力求細中有細,即使這樣的工作態度都不一定成功,相比之下,楊大力的“差不多就行”肯定敗多勝少。

本來楊大力也沒別的毛病,性格好,說話輕言細語,很適合當辦公室的領導,局長也想讓他挑挑重擔,接受鍛鍊。但一次“差不多就行”的經歷把他的大好前程給耽誤了。

那次局裡召開成立20週年紀念大會,正好主任在外地學習,副主任生病,局長就把起草發言稿的任務交給了楊大力——肯定不能交給別人,那些人資格淺、文筆欠佳。

按說楊大力應該知道局長把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自己,肯定有重用的意思,他應該盡心竭力去完成。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三下五除二就把稿子寫好了,然後打印完一交了事。“差不多就行”,他的自言自語中包含著很多自滿的成分。

局長當天晚上有應酬,喝多了酒,心想老同志寫的稿子,肯定沒多大問題,又加上他自己擅長忽悠,關鍵時候加點旁白,加以說明,也就OK了。

第二天,全局的幹部職工匯聚一堂,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局長的講話稿比較有條理性,是總結與回顧的融合,局長念起來抑揚頓挫。

但沒想到的是,局長念著念著,稿子突然出問題了!他念完第三頁的時候,往下一翻頁,突然發現後面與前面的內容接不上,不用問了,肯定是中間缺頁了。任由局長再能說,也不可能一下續上前面的內容。局長氣得火冒三丈,差點罵娘。後來,在大家的不知所云中,紀念大會結束。

一散會,局長就把楊大力叫到辦公室一頓臭罵,差點讓他捲鋪蓋走人!有句話說得好:“幹好幹壞全憑領導一張嘴”,領導說你行,不行也可以培養;領導說你不行,你行也是白行。從那次事故以後,楊大力再也沒法直起腰來做人。

按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楊大力的毛病卻是根深蒂固,或者說他已經有點“破罐子破摔”的勁頭了,所以“差不多就行”的壞毛病一直沒改過來,也因此,辦公室的大事都不讓他負責,只能當配角。

“一朝皇帝一朝臣”,兩年後,對楊大力有成見的局長退了休,楊大力才感覺自己重新直起了脊樑。

新上任的局長是空降來的,不瞭解楊大力的過去,看他平常在其他同事面前不擺老資格,具備當領導的素養,於是想培養他。新局長以為楊大力以前不得志,是前任局長的問題,他也沒向別人打聽一下楊大力的過去,片面地認為這人不錯,於是楊大力眼看著有了機遇。

上任伊始,局長要到下面去視察,於是選楊大力作隨員。楊大力以前沒隨領導下過基層,不知道應該帶什麼東西。不知道問問總行吧,他關鍵時候又覺得“差不多就行。”於是空著手跟局長開始了視察之旅。

到了基層,局長對楊大力的看法一下就變了,作為隨員,一是要照顧好局長的個人生活;二是要把領導到下面視察時親民的形象都拍下來。他空著手去的,連相機都沒帶,怎麼給領導拍照?

局長大為不滿,回來後這才想起向別人問楊大力平時的表現,肯定沒人說他太差,但他“核心”的辦事理念 “差不多就行”卻是大家共知的,別人自然跟局長如實彙報。

局長搖搖頭:“唉!看來資格老沒有任何意義!”於是,從此再也沒有起用楊大力的想法。

局長的想法傳到了辦公室,主任找楊大力談心:“老楊,你也是辦公室的老資格了,以後做事還是嚴謹點好,免得領導有看法。”

楊大力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都這年紀了,沒有幾年幹頭了。反正升不了職,不像你們,前途一片光明。我還是那句話,凡事差不多就行,何必與自己較真。”

主任要從整體建設上考慮問題,見楊大力根本不想改變自己的毛病,怕這“惡習”傳染給其他的同事,於是向上級如實彙報情況,將楊大力直接“發配”到了一個兔子不拉屎的下屬單位,讓他繼續踐行“差不多就行”的理念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