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4月5日,清明假期第一天早上,在河南省四間房鄉的集市上眾多賣祭品的小攤生意火爆,露天的小攤前滿是購買供品的人們。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這天大家主要是為英烈和逝去的親友掃墓,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就在於此。(李剛)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一個賣祭品的婦女看我拿相機拍照,她主動讓了起來。她的小攤上有草紙、元寶、冥幣等眾多品種的供品,全部是供人們上墳用的。清明掃墓,被稱之為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相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仿效,也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也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固定的一種風俗。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在這些攤位的祭品中,“紙錢”也經是不是過的樣子了,而是演變成了逼真的現在人們用的紙幣模樣,從過去的老式十元、五十元、到現在流通的一百元都有。以前的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這十六萬的“冥幣”只賣五元,一名商販說她今年進了十億元的貨,但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大額的“紙錢”被做成了鮮花,因為很有創意,所以賣的也快,雖然張數少,但價格是十元一束。但隨著時代不同,如今的清明祭祀正在悄悄變味...燃燒的祭品從黃紙、冥幣到“別墅”、“豪車”、“手機”、“銀行卡”...一整套下來,需要好幾百元。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田間地頭上墳的人們,手裡提的、懷裡抱的全是在集市上買的供品。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流傳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一直到唐朝才開始盛行。而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掃墓,如上海、杭州、福建莆田、德化、永春、安溪、廣東潮汕、海南、昆明等地方,福建其他地方風俗各異,掃墓時間並不統一。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冥幣”、草紙、元寶在墳前化為灰燼,紙錢是要燒給逝者的,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務須要焚燒乾淨。。據這些攤主說,今年冥幣是賣的最好的一種祭品。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也需與時俱進。網絡祭奠也將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的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只要祭掃的本義不變--誠心祭奠,祭掃的方式並不重要。

豫北農村集市上如同小山的逼真祭品中,清明時它是賣得最快的一種

一對老年夫婦在先人墳前磕頭。豫北的人們在掃墓時仍按照舊的習俗,來者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添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