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在北京設都城有哪些朝代?

東海視點


周朝時期的薊國(堯帝后人的封國,商代至春秋中期)、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

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政權(公元349年);

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建立的大燕(陪都);

遼國的南京析津府(五都之一,陪都);

金國的中都(首都,1153年-1215年);

元大都(首都,1264年-1368年);

明朝的京師(首都,1421年-1644年);

李自成大順政權的京師(1644年);

清朝的京師(首都,1644年-1912年);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首都,1912年-1928年);

中華帝國(袁世凱建立,首都,1916年);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37年-1940年,漢奸政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今,首都)。


靖遠0204


北京是我國有名的古都之一,歷史上眾多政權定都北京。


1.西周時期的燕國。第一個在這裡建都的政權是西周時代的燕國。周武王分封召公及其後代為燕國,定都北京附近,此地為燕國首都貫穿西周和東周時代。

2.五胡亂華時期的前燕,慕容鮮卑發跡於遼西建立前燕,後趙衰落後,前燕挺進中原,慕容儁稱帝,將都城從龍城(遼寧朝陽)遷都到北京。對了這就是慕容復碎碎念要復國的大燕。

3.契丹人的遼國。五代時期的後唐末期,當時石敬瑭為了爭取遼國的支持,將包括北京在內的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隨後契丹人出兵協助石敬瑭滅亡後唐,建立後晉。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幽雲十六州中的幽州改為遼國的南京,作為遼國重要陪都之一(遼國實行五京制),也是遼國實行的一國兩制的南院制的統治中心。

4.女真人的金國。金國滅亡遼國後,幽州(燕京)曾短暫歸屬過北宋,這是北宋花錢從金國手中購得。後來金國南下,滅亡北宋,隨後將都城從上京(哈爾濱)遷到中都北京。

5.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蒙古帝國滅亡西夏、金國之後,向西繼續發動三次西征,向南有蒙古帝國第四代大汗蒙哥親自主持進攻南宋,結果是蒙哥在四川釣魚城戰死(傳說為楊過所為ε=(・д・`*)ハァ…),後來蒙哥的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過程中取勝,忽必烈成為蒙古帝國第五代大汗,隨後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並將都城由元上都遷往大都北京。

6.朱棣奪權後的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是,最初是定都在南京,所以現在朱元璋的孝陵也在南京。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為建文帝。隨後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在當時被稱為北平的北京起事,發起靖難之役,後來朱棣造反成功,在南京登上地位,成為了明成祖。之後為了抵禦蒙古的南侵威脅,加強對北方的控制,朱棣後來又遷都北京,同時保留了南京的陪都地位,北京以北的長城以外就是蒙古人的勢力範圍,這也就是所謂的明朝“天子守國門”。

7.滿族人建立的清朝。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時,定都是赫圖阿拉(遼寧撫順新賓),後來又遷都到盛京(瀋陽),皇太極時期後金改國號為清。1644年李自成進入北京,崇禎自殺,明朝滅亡,多爾袞率兵抵達長城以外,虎視關內,結果很快李自成與吳三桂談崩反目,吳三桂投降滿清,併成為滿清入關的帶路黨帶領滿清入關,隨後滿清將都城遷往北京,但是保留盛京的陪都。

8.中華民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中央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袁世凱脅迫清帝遜位,清朝滅亡,經過南北和議,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改由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遷都到北京。一直到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往南京之後,北伐軍在1928年又重新佔領北京,改名為北平。南京又取代北京成為中華民國的首都。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大東北的小豆包


前面幾位朋友都題主的這個提問回答的很全面,各個歷史階段都描述的非常詳細,我就不做過多的贅述,就根據題目“極簡”了,朋友們勿怪!



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燕國,史稱“薊”。(春秋時期)

公元350年,鮮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權曾在今北京地區建都。

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史思明自稱“燕帝”,稱北京為“燕京”。

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遼國,契丹人建立,陪都,史稱“燕京”。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金國,女真人建立,史稱“中都”。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蒙古人建立,史稱“大都”。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史稱“京師”。

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清朝,滿族人建立,史稱“京師”。

公元1949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建立,稱“北京”。



其間北京也有過不少的歷史變遷,但都不算連貫,所以就不多說了。但咱們的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只一個北京城就有浩渺的歷史,無論哪個朝代,哪個民族在此留下的任何痕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



因為寫的簡單,所以很多佐證就沒有加入,請各位海涵,感謝各位朋友,歡迎批評斧正!


BV瘋言瘋語


朝代的話不太好說,國家嘛,總體來說應該有九個吧!

最先開始的是西周時期,諸侯國薊國,都城設在北京市廣安門一帶;但是很快薊國就被當時北方大國燕國給侵佔了,燕國將薊城也就是北京房山地區改為自己的都城。

再接下可能就屬遼國了,但是遼國有個毛病,就是它經常換首都,剛開始建國的時候,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後來南下進軍中原後改為汴京(今河南開封),再到後來又改為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不僅如此,遼國還設立陪都,就相當於副首都,而當時的北京城就是遼國陪都。

再到後來金滅遼,金國又將首都遷至北京定為中都,這裡多說一句,《射鵰英雄傳》裡穆念慈比武招親就是在金中都北京城內。但是,金國和遼國有一樣毛病,經常遷都,金國剛開始是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滅北宋後,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再到後來蒙古國南侵,金國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之後就是蒙古建立的元朝了,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見的元大都,也是從此時開始,北京城正式作為朝代首都。其實自古北京城就是北方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離蒙古、北遼、北金都不遠,而且是北方政權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元朝也是考慮到方便管理中原地區,並且離自己大本營不遠所以才定都北京城。

但是元朝統治腐朽、黑暗,短短几年就發生了多起農民起義,最牛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朱大神嘛!後來,朱元璋穩固江南後,派大將徐達北伐,元朝自覺打不過,沒等徐達來就跑了,退出了北京城。再此之後,北京城成為了明朝北伐的重要軍事根據地。

朱元璋也將自己最能打的兒子朱棣派到了北京鎮守北方。明朝建文帝時期,其叔朱棣起兵靖難,將自己的親侄子趕下了臺,但是朱棣老兄估計在南京待的極為不舒服,(舒服才怪,你爹朱元璋墓就在旁邊,他要是知道你造反了,還不哪天把你帶走了),於是於1420年由南京遷都北京,將南京改為陪都。

一直到明末,李自成起義攻入北京城,逼死了崇禎帝,明朝滅亡,但是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沒蹦躂兩天,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趕走了李自成,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城。

然後就到了1911年,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1913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定都北京,但是當年軍閥混戰,北洋政府相繼被多個軍閥統治,從那時開始基本就無首都一說了。

一直到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來捋一下:薊國--燕國--遼國--金國--元朝--明朝--清朝--北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金總之前發文好寫錯別字且發文不經校正,經好心網友提醒後決心改正,如再遇錯別字,請直言坦率批評,感謝!-----此發文已校正


金總的格物致知


第一個在北京建都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春秋中期燕國為了擴張領土,就把當時的薊國佔據了。並在薊地建都,這個薊地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北京,所以燕國第一個在北京建都。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燕國只是當時諸侯國之一,不能算是一個朝代,我感覺爭辯這種說法沒有什麼意義,畢竟燕國當時明確了北京為都城。


第二個在北京建都的是遼朝,當時的遼朝有五個都城,上京臨潢府為主要都城,其中之一的副都城南京析津府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之地,雖然此時北京為副都城,但他在五個都城中的影響力是首屈可指的。

第三個是金朝,公元1153年完顏亮將金朝的都城遷至北京。第四個是元朝,當時的蒙古族將各國打敗後實現了統一,並建立了元朝,將首都定為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第五個是明朝,明朝打敗元朝之後,朱元璋就有遷都北京的打算,可後來因為自己年事已高,加上太子朱標英年早逝,遷都北京的打算就擱置了。之後朱棣將侄子朱允炆拉下臺,在朱棣這一任上才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至北京。現在我們看到的北京古城,最早的雛形也是在明朝形成的,所以這裡特殊介紹了一下明朝。


第六個就是清朝了,明末起義李自成結束了明朝276年的統治,後來清軍入關將李自成打敗正式定都北京。這一段歷史大多都清楚就不細說了,以上就是在北京建都的幾個朝代。


追記歷史


歷史上設都在北京的朝代國家很多,但是能稱之為朝代的不多,歪史認為只有遼金元明清幾個而已。

北京這個名稱出現於明朝,在靖難之役以後,明成祖登基,為了鞏固自己實力,隨即把都城遷回自己封地,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託名天子守國門,把原來定都南京的應天府遷回順天府,但是因為南京是朱元璋定的,所以實行兩京制,順天府稱為北京,應天府稱為南京,此後,明朝諸帝都在北京,南京方面則是保留了完整的行政制度。

此後的清朝在李自成逼死崇禎之後受吳三桂引導入關剿匪,清軍進入北京以後,多爾袞隨即把在盛京的順治牽來北京,然後一直到清末都是以北京為都城。

在明以前,元朝忽必烈奪取蒙古大汗之後和其它的幾個蒙古汗國決裂,隨即忽必烈遷都北京,稱為大都,主要行政機關都在大都,直到明朝徐達北伐,元順帝棄守北逃。

元以前,金朝本來定都上京,但是海陵王通過政變奪取地位以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力量隨即避開金朝貴族的核心地區,遷都北京,直到金宣宗因為蒙古進攻被迫南遷汴京。

在遼朝,北京被稱為南京,這一稱呼本來是原來燕雲十六在漢地的政治中心,他的職能是負責漢人地區的行政日常,可謂最早的一國兩制。後來女真人興起,遼朝隨即覆滅。


歪史


這個問題其實要分成兩部分,從廣義來講,北京地區設都城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燕國在現如今北京地區設立了自己的地域文化政治中心——薊,視為燕國的都城;在宋遼時期北遼在現北京地區建立過陪都,稱為燕京或者是南京;南宋時期的北邊的金朝在金世宗開始(1123年-1189年)於北遼南京的基礎上設立了“中都”(1123年-1217年);

從狹義來講,現北京設都應該從元朝在現北京建立都城史稱“大都”開始,歷經明朝永樂帝遷都北京(古稱京師),到清朝入主中原在此建立都城,再到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改名“北平”做為當時的國都,然後就是我們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把北京(改北平為北京)定為首都直到現在。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Gurunding


歷史上在北京設都城的有哪些朝代呢?


北京是一個具有3000多年文明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周武王就把他的弟弟召公分封於此處,召公建立了周朝下屬的燕國,並將王都定於北京,那時候叫做薊城。從那以後,毎朝每代的統治者或者當權者都在不斷地建設、完善著北京,於是才有了今天北京的輝煌。

那麼到底有多少個定都北京的朝代呢?首先要說說什麼叫做朝代?所謂朝代指的是某一世系帝王或者某一帝王的統治時期。當然也可以泛指某一歷史時代。

那麼在這個概念之下,在北京定都的朝代就遠遠不止“金、元、明、清”了。總共算來定都於北京的朝代有八個之多。那麼又有哪些呢,看官莫急,且聽小的慢慢道來。

最早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召公雖然將王都定於薊城(北京)的白雲觀附近,而且他的薊國壽命長達1000多年,但是薊國只不過是周朝下屬的一個諸侯國,因此這不能算作是定都於北京的一個朝代。

說起來第一個定都北京並且稱帝的卻是人人唾棄的安祿山。此人於公元756定都北京,國號大燕,並將薊城改為燕都。所以說安祿山建立的政權雖然如曇花一現地匆匆而過,但是卻是算得上定都於北京的一個朝代。

接下來有五代十國時期的劉仁恭定都北京,自稱燕王。但是他沒有稱帝,因此不能算。一直到北遼的太祖耶律阿保機於1122年定都薊城(北京),並將薊城改為南京。因此耶律阿煲機建立的遼國政權,算是第二個定都於北京的朝代。

第三個定都於北京的當數金朝的海陵王完顏亮,此人於1153年打敗遼國並且建立金國,所以完顏亮所在的金國是第三個定都於中京(北京)並且建立政權的朝代。

第四個就是成吉思汗了,他於1216攻下燕京(北京)之後,將燕京改名為大興府,也稱為大都。

第五個就是明朝了,明朝自從1368年徐達拿下大都之後,一直把大都作為一個地方政權管轄。後來朱元璋把他的兒子朱棣封為燕王,入主北平。1399年的時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跑了皇帝朱允炇,朱棣即皇帝位之後覺得自己的老窩北平住得比較安心,於是遷都於順天府(北京)。

第六個當數李自成建立的大順王朝,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是李自成有稱帝,並且定都於北平。符合朝代的詞義要求,因此李自成得算上一個。

第七個就是清朝了,清朝定都北京那是人盡皆知之事了,不再贅述。

第八個定都於北京並且建立過政權的人物,也許大家都把他給忘了,你的名字叫做袁世凱。此人雖然被人人稱為賣國賊,但是他卻有稱帝,符合朝代詞條的釋義,所以他統治時期也算得上是一個定都於北京並且建立過政權的朝代。

問題回答完畢,謝謝!


農夫看天下


最早建國在北京(薊)的是燕召公姬奭,前後延續了春秋戰國八百多年的時間,雖然是諸侯國但是他是第一個定都於北京的,歷史意義重大。

遼朝時代也在北京設立了陪都性質的都城,雖然是副都城但是位置重要,影響力很大。

金朝時期完顏亮遷都到北京。

元朝忽必烈建都在北京城。

明朝朱棣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城,正式的營建了現在的北京城,修建了紫禁城,現在的故宮博物院。

清朝順治皇帝入關開始定都北京城。

諸侯國燕,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定都北京。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把北京市定為首都!


竹林品茗


北京歷史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稱為薊是燕國的都城。

後來遼國時作為陪都,稱為燕京。

金朝時期稱為中都。

元朝時期稱為大都。

明朝時期永樂皇帝正式作為首都稱京師。

清朝入關之後作為國都。

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