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为什么需要谐振腔?

能实现粒子反转的物质,受激辐射过程>吸收过程,而受激辐射除了与吸收过程相矛盾外还与自发辐射相矛盾。处于激发态的能级原子可以通过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回到基态。需要设计一种装置,实现在某方向上受激辐射不断得到放大和加强,受激辐射产生振荡,使得在该特定方向上受激辐射过程>自发辐射过程,而在其他方向传播的光容易逸出腔外。

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正反馈、谐振、容纳工作物质和输出激光的作用。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当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工作物质受到外界的激励后,许多粒子跃迁到激发态上。激发态的粒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回到基态,并发射出自发辐射光子。偏离轴向的光子很快逸出谐振腔,沿轴向的光子在谐振腔内由于两端反射镜的反射不至逸出谐振腔。这些光子就是引起受激辐射的外界感应因素,产生了轴向的受激辐射,发射出的光子和引起受激辐射的光子有相同的频率、发射方向、偏振状态和相位。它们沿轴线方向不断往复通过已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的工作物质,因而不断地引起受激辐射,使轴向行进的光子不断得到放大和振荡,使谐振腔内沿轴向的光骤然增加,而在部分反射镜中输出。

光学谐振腔的构成与分类

根据结构、性能和机理等方面的不同,谐振腔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能否忽略侧面边界,将谐振腔分为开放式光学谐振腔、封闭腔以及气体波导腔。根据腔内近轴光线的几何逸出损耗的高低,开腔又可分为稳定腔和非稳定腔。

按腔镜的形状和结构,谐振腔可分为球面腔和非球面腔。

按腔内是否插入透镜之类的光学元件,或者是考虑腔镜以外的反射表面,谐振腔可分为简单腔和复合腔。

按腔中辐射场的特点,可分为驻波腔和行波腔。

按反馈机理不同,可分为端面反馈腔和分布反馈腔。

按构成谐振腔反射镜的个数,可分为两镜腔和多镜腔。

典型的开放式光学谐振腔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不稳定谐振腔

由两块凸球面镜组成的谐振腔中,一条平行于轴线的光线经过凸球面镜的反射后就不再与腔轴平行,经过几次反射后就会逸出腔外。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平行平面腔

亦称为法布里-珀罗谐振腔(F-P腔),由两个平行平面反射镜(R1=R2=∞)组成。一条平行于谐振腔轴线的光线,经平行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传播方向仍平行于轴线,始终不会逸出腔外。这是激光技术发展历史上最早提出的光学谐振腔

优点:充分利用工作物质,使光束在整个工作物质内振荡,可用于大功率输出脉冲激光器。此外,激光束在腔内没有聚焦,在高功率激光器中不会击穿或损伤光学元件

缺点:衍射损耗大,对准精度要求高,装调困难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共心腔

由两个相同的凹球面镜组成。反射镜的曲率中心重合。通过球心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仍从原路返回,光线不会逸出腔外。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共焦腔

由两个相同的凹球面镜组成。反射镜的焦点重合。平行于谐振腔轴线的光线自A发出后,循着A-B-C-D-A的路线,经过4次发射后,又与起始光线重合。这样,平行于轴向的光线将始终不会逸出腔外。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广义共焦腔

神奇的激光系列7:光学谐振腔

半共焦腔的性质与共焦腔的类似,衍射损耗低,易于装置,而且由于采用了一块平面镜,成本更低。大多数氦氖激光器都采用这种谐振腔

光腔损耗

有了稳定的光学谐振腔,有了能实现粒子束反转的工作物质,还不一定能一起受激辐射的光振荡而产生激光。因为工作物质在光学谐振腔内虽然能够引起光放大,但是在光学谐振腔内还存在许多损耗因素。

反射镜的吸收、透射和衍射工作物质不均与造成的折射或散射。

这些损耗中,只有通过部分反射镜而透射出的才是我们需要的,其他一切损耗都应尽量避免。

如果由于损耗,使得工作物质的放大作用抵偿不了损耗,就不可能在谐振腔内形成雪崩式的光放大过程,就不能得到激光输出。因此要产生激光振荡,对于光放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阈值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