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的標準是什麼?姜昆和郭德綱誰算是大師?

醉墨笙簫zmsx


雖說這個問題即大也很無聊,但還是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之所以說問題大,因為要給一個行業評定大師標準,我想誰也不可能一錘定音,即使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等,這些故去的已經公認的大師,他們的特點也是各有千秋,各領風騷。所以對大師標準只是說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

雖然那些被認可的大師們,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但是仔細分析,也有一些共性。都是因為謀生學的技藝,又把技藝幹成了事業,而且把行業發揚光大了,用自己的天賦,無意中獨創了各自的門派,用收徒等形式,把相聲這門藝術在不遺餘力的傳承下去。更難得的是,隨著時代巨大的變遷,還能緊跟潮流,沒有死守陳規陋習,積極不斷的改革,為相聲行業可謂嘔心瀝血,所以他們那一代,把相聲藝術推上了輝煌的巔峰。我認為這些人的風采,應該符合大師標準吧。

至於說無聊呢,是因為有隻推手,總把不是一個時代兩個人,姜昆郭德綱楞拉在往一起做比較。姜昆在當年也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為相聲的振興和傳承做了很多貢獻,這不是哪一個人所能否定的,即使籍籍無名的平頭百姓,也不可能單純用是或非來定論吧。細情不知道,但是從新聞上看過,姜昆是怎麼發現的趙本山,並舉薦提攜。也讀過姜昆第一個創辦相聲網站的報道。這些雖然詳情不知,但卻說明姜昆一直在努力。只是也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新的傳媒飛速發展,不止是相聲,好多傳統藝術,都停滯不前,包括好多戲曲種類,大鼓甚至於雜誌報紙等。半生都是在體制下工作的姜昆,擺脫不了僵化的束縛,面對信息時代,各種娛樂行業的競爭,顯然是無能為力,只是極力堅持。

而郭德綱的橫空出世,如果說是拯救了相聲,一點也不為過。郭德綱的成功有點類似於本山傳媒,就是在用相聲的平臺,打造商業帝國。而且還有一個雷同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新興的傳媒載體,把演員打造成明星,然後用明星的影響力,來積累財富。這可以說是天才的運作。那些逝去的大師們是把技藝用作餬口,而後轉化成事業,郭德綱是把技藝先用做餬口,而後轉化為財富。

以上分析只是拙見,二位的業績和那些真正的大師相比,好像都缺了點什麼。至於有的總想把二位並在一起,非得斷判出孰是孰非,我覺得真的很無聊,或許這也是雙方在炒作?

我只是一個忠實的相聲聽眾,傳統的現在的都喜歡。其實有些事好比吃雞蛋,愛吃雞蛋那就學會烹調,不要關心下蛋的雞是白色還是花裡胡哨的。


逸仙tanghailaosun


其實這是一個挑事的問題,明眼人都看得出,提問者的目的是褒郭貶姜。不過還是得說道說道。首先,要看大師的標準,我想德才兼備是必要條件,而徳字必須當先。這樣不必說原因,大家都知道郭顯然不夠大師標準,那姜顯然高出一籌。再說才,雖然郭依靠傳統大師們唾棄的段子以及靠于謙一家的無私奉獻,還有沒有邊界的低級表演贏得了相聲市場的虛假繁榮。但是,從真正的業績以及擔當的社會責任來看,將對相聲發展的貢獻過是無法比擬的。一個會賺錢的一人透出的是滿身銅臭,他是不會考慮相聲是否會有正確的發展的。所以說,說能當大師我們不必去界定 ,還是要通過時間和歷史下結論,人們也不要操這個心。


雲飛翔18981816


何為大師?

別的行業暫且不提,就相聲這一門傳統藝術來說,能給觀眾朋友帶來歡樂,或許就是有價值的藝人了。至於大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可的大師,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別人心中的大師!


觀眾朋友為你花一分錢買票,都覺得冤,你還談什麼藝術?


能不能單獨賣票?這在德雲社裡很重要!

在人才濟濟的德雲社,每一個相聲藝人都想著能有機會獲得師傅郭德綱的力捧,走上更大的舞臺。而這一切需要的是你要有真正的實力。

在相聲界,德雲社就是一塊金字招牌,而在這金字招牌背後,必然刻著郭德綱三個字。郭老師對相聲界的貢獻有目共睹,能把這一門中國的傳統藝術帶到國外,還滿世界的舉辦相聲商演,這在很多年是完全不敢想象的...即便是那幾位相聲大師,也未必能取得如此的佳績!

誰是大師呢?您覺得呢?


只為相聲


一個是“那樣”的氛圍薰陶出來的曾經的說相聲演員,一個是“生存”逼出來的商人!

但相聲界的真正大師也不都是存在於過去,當下也正在產生,將來必然會有真正大師的出現。大師,標準起碼是術業有專攻,且畢生僅專攻一門;否則就不叫專業,那頂多叫一個技術或生存的一種技能罷了。即可謂“技多不壓身”!

大師,過去的範疇是比較狹隘的;現如今,大師的定義早已不是當初;這也印證了時下流行的那句“高手在民間”之話。

所謂真正的大師,不僅是終身“藝術”的成就,而且還必須具備授業解惑和育人做事的優良傳統品德。

當然,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可能會沒有純粹的大師;但這並不妨礙真正的大師出現。因為面對於整個社會,能把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帶來越發美好的影響,甚至是相關行業的正常發展和進步,並能不斷地傳遞出正能量,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師”的符號。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於如今快速發展的社會,各個領域也就自然而然的湧現出一大批很多令人欽佩的能人志士;即使不是純粹的大師,那也夠得上“大師”這個名號。

故姜郭二者,都是大師;只是層次不一樣,也不是純粹的。前者境界已老朽無為,後者仍在真正的、純粹的“大師”的道路上向前靠近。


微理之聲


大師選定的標準是必須對該行業繼承與發展有與時俱進的創新和提升!當然包括指導思想和藝術水平,也就是所崇尚的、大多數觀眾所認定的德藝雙馨。大師選定的指導思想是寧缺勿濫,要是沒有規定2選1的話,為了向歷史負責,你們暫時都可以下去。

有請下一位上場……


平凡149045776


跟郭德綱比起來,姜昆更像一個相聲愛好者


懶遊的故事


誰是大師?一目瞭然。











科懷10


如果不是郭德綱當年那麼大力的宣傳相聲,相聲真的會被忘記,當初他付出了很多也沒有人說聲,郭老師您辛苦了,現在相聲開始紅了,有人說跟郭老師沒關係?

有的人是因為郭老師的堅持,愛上了相聲,有的人是因為郭老師辛苦帶出來的徒弟而愛上了相聲,怎能說相聲跟郭老師沒有關係?

相聲是我們的傳統瑰寶,我們看到了它的傳承,看到了它的魅力。





灶08


若論天賦、業務能力和水平,特別是在繼承傳統方面,肯定郭德綱比姜昆高的多,但是郭德綱是江湖高手,得自己奔去,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姜昆是體制裡拿工資的,是納稅人養活的,作為國家指定的相聲行業的領導,和郭德綱是兩條線。民企和國企,沒啥可比性。郭德綱繼續賺錢,姜昆繼續到處慰問演出,針對的演出對象不同,兩條線。


若思875


姜昆只是一個說過相聲的演員而已。按年齡他和我算是同時代的人,良心話,我和我周邊的同代人很少有人喜歡他的相聲,首先是那個“聽眾不笑而他卻乾巴巴的笑聲”就不舒服。當然了,一個人如果沒有人喜歡那是不可能的,至於“大師”嗎?他若有馬季老師的“友誼頌”的十分之一水平就不錯了。郭德綱算不算大師,我不知道,但水平肯定比姜老師強多了,老百姓最好不要把“大師”的帽子戴在郭的頭上,否則,以打假為名實為炒作的人又有了“資料”。喜歡郭就行了!我講的是心裡話,你若反對是正常的;你若罵我,那也沒辦法,最好的辦法“以後盡說假話”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