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假設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銷售,大家的資歷又差不多

在創始人的股權分配問題上,創始團隊常常只是按照創始人的數量來分配股權,這種股權分配的方法是絕對錯誤的。有些朋友認為,在時間急迫、也沒有其他方法可參考的情況下,平均分配股權似乎是唯一“公平”的做法。

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我“發明”了合夥人股權計算法。優勢在於,在股權分配的決策過程中,提供了一種量化各種要素的方式。這使得股權分配顯得合乎邏輯且公平。

一、股權分配中的要素

讓我們再次捋一遍股權分配時應該考慮到的各種要素。

1、創業點子

沒有創業點子,也可以創業企業。創業點子非常重要。但是,也有一句充滿真理的諺語說過:“成功的商業源自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準備商業書

準備商業計劃書第一稿,通常非常不容易,並且也相當費時費力。準備商業計劃書的工作包括:把創始團隊的所有想法集中和組織在一起,找到其中的缺漏並加以補充,找到各種想法之間的分歧點並調和這些分歧,然後製作書面的商業計劃書,這份計劃書不僅能抓住商業上的本質,而且還能說服銀行、投資者、董事會成員或其他人等來支持公司。因此,準備商業計劃書是一件工作量相當巨大的工作,任何準備過商業計劃書的人都能證明這一點。

但是,我還是要再說一遍,準備商業計劃書是開啟商業之門的必要條件,但是把商業計劃書裡的內容執行出來,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工作。

3. 領域的專業性

你的業務領域中,你和你的合夥人具備有價值的經驗嗎?這種經驗有多少?瞭解行業、具備相關經驗以及獲得豐富的人脈,能極大地提高公司的成功概率、加速公司的成長。否則,你需要會花費更長的時間,並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讓您的企業在商業上更具吸引力。這種代價通常是指專門去僱傭深諳行業的人才,為這些人才支付的薪酬中通常還會包括股權激勵。

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4. 擔當和風險

你或許聽說過一句老話“雞有參與,豬卻以身相許。”(豬和雞一起合夥做火腿雞蛋,豬犧牲了小命、提供了火腿,雞卻只是拿出了雞蛋)。同樣地,相對於那些置身局外和當拉拉隊的創始人來說,那些全職在公司裡工作、並承諾把公司推向成功的創始人,對公司更有價值地多。而且,對於這些放棄了自己的職業追求、全身心加入到公司的人來說,他們也面臨著巨大的機會成本。

5. 責任

著手去做具體工作的是誰?即使明天領到明天的工作,仍熬夜工作的是誰?是誰在“承擔一切責任”?

二、要素的相對重要性

這些要素對各個公司裡的重要性程度很可能差異很大。比如,以高新科技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公司,高度依賴於“創業點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餐館則很少會因為某個“創業點子”而走向成功。如果我們對“創業點子”的重要性劃分為 0 到 10 分,對高新技術產業來說,“創業點子”的重要性可能是 7 分或 8 分,而餐館僅佔 2 到 3 分。

同理,商業計劃書的重要性程度也會因實際情況而各有不同。如果一個公司必須進行外部融資,那麼就非常需要一個能幫助其提高融資力度的商業計劃書。如果創始人自己提供了啟動資金,那麼商業計劃書在此時相對而言就不那麼重要了。

我認為,這種分析方法運用到其他要素上,也會有很好的成效。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各個要素預先設置 0 到 10 的重要性評分等級,還可以在各要素之間對比、以確保其重要性等級具有合理性

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三、創始人的相對貢獻

各個創始人都可以基於這些要素來評估其貢獻。誰提出的創業點子?誰為準備商業計劃書做了什麼工作?誰有行業人脈?誰加入了公司?誰負責融資?誰負責把產品推向市場?

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四、舉例

讓我們來假設一個例子。假定,有一個從大學衍生出來的高科技創業企業,由四個人組成創始團隊,這四個人的角色如下:

(1)發明家,其領域裡公認的技術引領者。

(2)“商務人員”,給公司帶來業務和行業知識的人。

(3)技術人員,發明家的得力助手。

(4)研究小組成員,因為正好出現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所以加入了創業企業,但是現在還沒有、或許將來也不會對技術和公司做出很多貢獻。

如果這些人全都是初次創業者,他們每個人很有可能會得到公司股票的四分之一,因為“這是公平的。

讓我們看一看,如果根據合夥人股權計算公式來分析,應該怎麼說的。首先,我們對每個要素的重要性程度進行評估,同時也對每個創始團隊成員在各個要素上所做的貢獻程度進行評估,二者都按照從 0 分到 10 分的等級進行打分。

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其次,我們把每個創始人在要素上貢獻程度的分數,與該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分數,二者相乘計算出加權分數。把每個創始人的數字加起來,概括出總數,然後判定相對百分比。最後,進行一次合理性檢查,判斷一下這個百分比是否符合實際中的邏輯,並相應地對它們進行調整。

3人合夥出資,我股份34%,其他兩位33%,33%,最終決策誰來拍板?

五、給創業者的建議

合夥人股權分配事關重大、不可小覷。

幾乎不存在可以平均分配股權的情況,雖然大多數創業企業都會這麼去做。

考慮創始人們過去、現在和將來對公司最終成功作出的貢獻大小。

合夥人股權計算公式建立了一種量化分配股權的模式,創始人股權根據不同的要素來進行劃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