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出路在哪?

無止境2


先來看看當前的流行詞語:供給側改革、高質量發展、科技強國、智能製造、自主知識產權…

製造業的出路其實就在這些詞語之中,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高大上,也不需要每個企業高大上,但是依靠模仿、代加工、低價競爭、低價勞動力等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製造企業需要轉型,首先應該從經營理念開始,每個企業都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逐步從模仿代加工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競爭力,不要急於做大,而是應該紮根某個自己熟悉的細分行業,做強做精,活下來就會有機會,活下來後再考慮自主研發、智能製造。

我們有很多傳統行業的製造業中小企業,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研發實力的企業,尤其是擁有自己品牌的企業,日子還是過得不錯,但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同質化企業確實日子難過,很多經營了多年的企業官網都關停了。

製造業的出路在科技創新,路在腳下,加油!


米拓建站楊某人


中國製造業出路在哪?要問題導向!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出路就有了。那麼問題在哪:



一是成本高企。高端、低端的製造業都有市場,那麼競爭力關鍵在成本。如人家生產的菜刀,人工成本和鋼板成本低,人家就可以活,可以掙錢,你就不行了。


二是流動性緊張。產品有銷量,質量也認可,為什麼企業經營困難,貨款回不來,銀行又不肯貸,活活逼死人,員工的工資,原料的採購等什麼都要錢,如小電機市場好,但流動性緊張讓許多企業陷入困境。

三、技術落後。不僅僅是核心競爭力的芯片、設計軟件、控制軟件等,還包括數控機床、電子零件等,高端與低端製造業都存在這個問題。馬桶蓋生產誰不會?為什麼國人去日本買?從人性化設計到加工工藝流程等都值得借鑑思考。電飯鍋也是這樣子。


四、人才缺乏。這幾年虛擬經濟、資本市場擾動人心,人住高處走 ?哪錢多往哪走,製造業沉下來的尖端人才少,國之重器少,工匠精神缺失,工程師粗糙。這可正是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他如管理水平、內控制度建設、激勵機制、創新精神等問題都存在。

每個企業存在的問題不一樣,根據存在著問題,製造業企業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那麼出路就有了:

一是產業產業轉型升級。向先進學習,不斷進行動態經營,創新思維,改變理念,改進模式,轉型升級核心在技術進步和創新。

二是降低成本。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是趨勢,老齡化問題帶來成本上漲,早晚要用機器人替代。政府通過出臺減稅降費政策降成本,支持金融機構貸款向製造企業傾斜,企業加強管理,建設內控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三 是產品、產業轉移。包括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國向東南亞、中亞、非洲國家等轉移、將生產與市場結合起來,減少中間成本,研發更多適銷對路的產品。

四是重研發投入和互聯網➕。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捨得投入超前研究開發新產品是制勝法寶,同時結合互聯網經濟和物聯網發展,將製造業智能化是關鍵。

小而精也是百年老店,製造業企業要防止盲目擴張,盲目資本運作,肓目高精尖,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始寧郡主


製造業的範圍太大了,我說一下我對機械製造的看法吧!

一家工廠想要長期的發展必須要有持續的訂單和利潤來支撐。那訂單從哪裡來麼?一是老客戶的訂單,二是每年新客戶的訂單。

老客戶需要穩定的質量和性價比來維護,

新客戶需要靠行業的口碑和宣傳來獲得。

為什麼汽車主機廠都要對供應商考察便是如此,沒有自己工廠的或者管理混亂的不敢讓主機廠去實地考察。

人機料法環是機械製造老生常談的事情,現在拿出來仍不過時。

人:提高工人和研發人員待遇 人是根本,沒有踏踏實實做事的人不行

機:高精度的設備和及時保養,國內機床精度還湊合,雖然比不上德國的高效率

料:工件毛坯是關鍵

法:及時學習和交流當今世界先進的加工工藝

環:車間環境和廠區內物流信息的彙總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最後就是提高產品的加工精度,在某一領域做專做強。

德國工廠一般人數都不多,他們的市場理念是做全球生意。

這個值得推敲。

有機會可以去斯圖加特參觀學習一下。

做專、做強、全球視野!

機械製造是個回報週期時間長的行業。

切記浮躁!

共勉!


張立超2019


首先,這個問題確實是有點大。那就從自己周邊稍微熟悉的兩個行業來看一下。

1-機床。約2011-2013年的時候,機床加工的普及,類似書中所說當年那種“家家鍊鋼”的感覺,激情而澎湃。轉眼三年,加工作坊舉步維艱,現如今,國內機床大企也難逃被重組的命運。

2-汽車。汽車在2018年末一下子彷彿進入寒冬,與汽車行業配套非標設備的中小單位業務量也大幅下滑。

其次,人生總有起落,製造業也不例外。落得時候也是調整的時候,比如藉助技術升級和互聯網+,實現標準化,流程化,智能化,鞏固品牌化,先沿著一帶一路出口,繼續精進,進而努力平天下…

一個一線技術型業務人員的一點心聲。



電氣成本人生


中國製造業出路何在?許多人思維侷限於就事論事,單從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微觀角度來分析問題。就在同一個頭條平臺,我找到了兩個相關問題。如果這三個問題能打通,一併考慮的話,問題就有了答案。

第一個問題:現在什麼樣的消費才能讓老百姓腰包裡的錢掏出來?


看到了嗎?鼓勵老百姓消費,他以為老百姓腰包裡的錢多的去了需要誘導!同時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考慮製造業的出路,必須考慮產品銷路問題。假如說,老百姓都沒錢消費了,製造業還有出路嗎?

第二個問題:對一些密集型勞作企業,機器人是最佳的替代方案嗎?

你看看,未來的失業率達80%以上。如果聯繫第一個問題考慮的話,你會發現,老百姓都失業了,他們腰包裡還有錢嗎?沒錢的話,如何消費?

再倒推到題主提到的問題,老百姓都沒錢消費了,製造業的前景能好到哪裡?

許多人迷信技術創新,象這樣導致80%失業率的創新,一下子砍掉了自已80%的客戶,去你死我活的爭奪剩下的20%的客戶,市場經濟還有未來嗎?

許多人不會橫向思維,聯想思維,看不出問題出在哪裡,胡亂猜測,不會透過現象看本質,自然找不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陽城導航


經濟學家周其仁先生2015年9月16日提出一個觀點:轉型、創新需要時間,不會立竿見影,那麼當下中國經濟往哪裡打?對企業而言,以下三方面是方向:

1、把產品虛高的成本降下來以此作為過渡。

2、企業研發和創新。

3、在給定品質下,誰價格降下來的,誰的市場就活起來了。

以上見解個人認為,適合當前形勢下,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既生產市場需求產品,研發創新提高品質,降成夲降價,擴大市場規模就可以活下來。


二月梅竹


製造業,我對這些不太懂,也不好說些什麼,這樣吧,我說說我這個較為愚昧無知的人的一點看法,你的問題有點大,別的國家制造業我更不清楚,只能就模糊雙眼看看我身邊的情況。

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而且人工費越來越高,中國製造業可能預備向智能機器化製造轉型,從而減少人力勞動的成本,不能機器生產的低端製造業只有向東南亞國家轉移。還有,中國3000多萬農村光棍,如果沒有對象,很可能成為新的問題,據我目測,基數很大,不容小視。


新路先生


製造業出路越來越難了,中低端由於成本太高,外移是必須的,因為東南亞,印度人,非洲,東歐的綜合成本低太多了。以汽車為代表的中高端很難做過日本歐洲和美國。信息技術和醫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端,做不過美歐日,而且已經給美國技術封鎖了,以後更難。國內高房價高成本已經讓消費能力壓縮再壓縮,已經沒有更多消費能力支持產業升級。外貿今年開始會一年不如一年,因為外國的進口一方面因美元收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從前幾年開始轉移的中低端製造業會越來越多的形成竟爭力,對我們的出口造成全面的壓力,再有國外多邊單邊自貿協定已很快會孤立我們的。國內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從去年開始經濟變差,今年如果國家不刺激經濟,製造業差一點還能剩下一些做下去。如果加大貨幣刺激一次,製造業會連根拔起。


國際宏觀金融分析師


製造業不可或缺!這個行業曾為中國經濟發展起過關健作用,回顧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製造業貢獻是不能否認的,只因為它的重要性,現在全世界都很重視,川普不是反覆講製造業要回歸美國,東南亞不是因低端製造業的引進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起步?我國製造業的獨立全球優勢明顯,應繼續發展,人工智能,高精尖製造業仍有發展空間,比如說芯片製造,大飛機等應當進一步發展下去,怎麼發展?當然是要集國人之智慧,前輩之精神,歷史之機遇。走在世界的前列!


李律師80237351


製造業的出路已經被高房價堵死。將來也沒得出路。辛苦開廠一整年,掙的錢還不如炒賣一套房賺的多。誰會心理平衡?誰又願意做吃力又不賺錢的生意?既然炒房能致富,投機能發財。誰還願意老老實實做實業呢?房地產不死,中國的實體經濟就沒有任何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