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外買房生活工作三十年沒有回老家,家鄉修路要出錢,你認為應該出錢嗎?

中國廚師在印度


我個人認為,題主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題主的內心是不再願意為家鄉修路再出錢的了。題主現實中可能迫於面子問題已經把錢捐到家鄉去修路了,也可能沒有捐,但是內心應該是比較傾向於拒絕在出錢的。

首先我們應該對題主表示理解,因為現在農村修路造橋各種公家設施,需要籌集的費用也不少。有的時候按人頭算,有的時候安戶出多少錢算。不管怎麼算,有的時候甚至一戶就要出上萬的,這是誇張一點,幾千幾千是很正常的,所以也不是說捐錢馬上就捐,所以總要考慮下該不該為不再居住的家鄉娟這些錢,因為他已經不在回老家定居了,我覺得應該對題主的考慮也是哦表示理解。而且修路交了錢,以後的學校,修自來水池,等等可能還要交,這些都不是百八十塊就算了的。需要題主考慮清楚。

不過修路的話,建議題主還是儘量為家鄉出點錢,也方便以後你回老家。雖說你全家在外定居,指不定發生什麼事你就回鄉發展,或者其他原因你得回鄉,不出錢怕鄉親找你的茬。出錢了就沒啥憂慮的。出錢了農村一般會刻碑的,萬古流清吶。

從另一方面,既然有能力出去定居,鄉親們會以為你經濟應該不會太差,鄉親們也會仰望你,不出錢有點打臉的感覺。當然,其實在外的樓主一家也許經濟比較緊張,出錢也為難。修路錢出了以後其他比如水池的費用可以省省也沒問題。

還有,造橋修路,我們都認為是善事好事,可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積德積善,功德無量。以前老人都主動捐款修路的,捐多捐少都是心意。樓主不妨也抱著積德的心態去出錢修家鄉的路。這世界是遵守守恆定律的,你現在為修路的付出,以後都會以更好的方式回到你自己和家人身上的,祝福樓主。


鄉村素哥


我去年親身經歷過。

我家姐妹兩個,我們都把家安在幾千公里的地方了,我爸爸媽媽也在10年前就跟著我離開了村裡,2016年媽媽去世了,後面考慮我們離開老家很久了,再說也不想把我爸媽安葬的那麼遠,於是就在我們這邊買了墓地,因為考慮我爸以後也安葬在這裡,所以當時買了雙墓。並且媽媽安葬完後,我馬上就回老家銷戶了。去年底的時候,老家修路打電話過來,叫我交錢,一個人1400,我們要交2800,我以為村長不知道我媽媽過世了,我好心提醒一下,結果說,你們兩個孩子嚴格來講都要交的,我越來越糊塗了,我和妹妹戶口已經遷走很多年了,為啥我們還要交?結果細問下去,說我們家原來承包了4個人的土地,所以現在應該交4個人的錢,給我們面子,我們只教2個人的。可是土地我們10年前就沒有人種了,現在還要按土地收錢,我真是無語。朋 友說,反正以後我們也會回去老家生活,就不要交了,但是我最後交了一個人的,我不管當地的官員在無恥,那個地方總歸是生養我的家鄉,我希望它交通發達,人民生活富足。


橙汁夢


給你分享一個案例吧。我們村有個人,早年就搬到鎮上,相隔也就五公里,他陸陸續續把村裡的老屋賣了,地也轉讓給別人了,專心專意做起"街上人‘’。那年村裡修路,政府撥款不夠,需要村裡自籌一部分。村裡每戶都出一些,幾百,一千,兩千都有。村幹部找到他家,他說:村裡修路與我有什麼關係?我早就搬出來了,不是村裡的人了。村幹部掃興而歸。幾年後他家老人過世,在鎮上辦完後事,捧著骨灰盒回村,想埋入祖墳。在墳地被村幹部攔住了。村幹部忿他:你們已經不是村裡人了,沒道理再讓你們埋在村裡。他人家好說歹說,村裡就是不讓埋。找族裡走人出來說情,也沒人願幫。最後只好又帶著骨灰盒走了。

人呢,什麼時候都還是要念著根,不能忘本。


燦哥11O


我六歲時離開家鄉,隨父母一起進城上學工作,至今已整整50年了,20多年前家鄉修路,我知道消息,雖然那時我不富裕,但還是捐了200元。這不是錢的問題,是一份心意!告訴我的鄉親,我的根在那裡,你們是我的親人!當然,他們也把我當親人,當母親過世,我把她送回家鄉,安葬在爺爺奶奶的身旁,我的族人主動來幫忙,沒有收取任何酬勞,到村子裡開安埋方式的證明也非常順利,我只要回到村子裡任何一家我都可以吃上飯,因為我們一個村都是同祖同宗的親人。

所以,無論你是否離開家鄉,是離開10年30年,還是50年,不管是修橋還是修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牽掛故鄉的那份心!


沁月14


個人體會。我出來三十多年了,父母也不在了,但我和老家的鄰居關係很好,包括我的孩子,我們通電話,來往走動,紅事白事相互牽掛,老宅仍在,家仍在,情仍在。現在條件都好多了,實際上我們戶口都已在城裡了,但老家顧及人情每年旅遊,福利都有我一份,需要我承擔的我也想盡一點義務,但他們從來不讓我出。都不缺吃缺穿,都把情義看得很重,隔幾個月我找理由叫他們來城裡坐坐,聚一下,我回老家上墳或知道誰家有大事小情也儘可能第一時間到現場,特殊情況去不成,電話解釋或派家庭成員代表我去。具體到本案,我認為完全應該出錢出力,並且要多出一點,人嘛,前後幾十年,還有多少年?


原應平


不管你離開自己的家鄉有多長時間,那怕是小小離家也好,也不管你是大小老闆或者是個普通打工者,如果家鄉需要做公益事情時,只要家鄉還能想起你來,在自己可以支付出來條件下為什麼不可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呢?本人70年代初高中畢業不久就帶著遷移戶口一個人自己來到好幾百公里外的城市上班,但當時鄉里每年搞些公益都是照人頭(每家男丁)分攤的,戶口雖已不在家鄉了,也並不是每年都有回家,但只要收到信件,就會讓家裡的人照分攤,這種事有了好幾年,後來改革開放,鄉里人外出當老闆的多了,鄉里不管搞什麼公益,很多時候甚至要花幾十萬過百萬款項,全部都是這些把事業發展的比較好的鄉親自願捐出,也就不用普通上班的人來共同承擔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自願的拿出1千幾千的捐出來,比如修繕祠堂鄉路。總之,能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給自己的家鄉出點微力還是應該做的,國人講根,自己的家鄉就是自己的根所在嘛。


用戶4415888562


個人感覺是兩個問題,第一個你是不是非常好面子,而且手上有錢,那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那叫所謂的衣錦還鄉,葉落歸根,這個都不為過,你可以去給他捐一部分錢,做一些公益的活動,本身這也是一件好事,另外一個你已經離開這麼多年了,如果沒有條件或者是經濟比較拮据的話,我覺得也沒有必要一定去幹這個形式或者照這個面子。我現在離開我住的地方也有20多年了,去年區政府也有聯繫過我們,但是呢,後來也沒有什麼聲音,那就是了,但是如果有這個條件,我會去給他們捐款,但是如果沒條件我也不會去充這個面子。



01福建萬景裝飾


外居30年了,鄉村找你捐點錢修馬路,一方面說明家鄉人遇到了困難,另一方面家鄉人認為你富了,希望贊助一點。至於答不答應,決定在於你。如果你與老家還有關聯(有房產,有親戚),還是出些好。說個例子,我回老家時走鄰村的馬路近且路況好,所以每年回幾次家都走這條道,而另一家的車就是不讓過,原因是修路時我出了點錢(修路在20年前,人家每戶都出工出力還出了近萬元,只要求我出1千元)。如果你與老家完全割斷了關係,不出是你的權利,老家人也無話可說。若經濟允許,捐點錢是積功德,一般村裡都立碑刻上捐款以紀念的。


手機用戶5951987470


一家人都在外生活,家鄉修路要求家家戶戶出錢或出力,該與不該,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答案就在“心”中。

我也是農村出身,八年前家鄉修建學校和修路,村裡發通知給二嬸轉告我家人,我們二話沒說,除了村裡“平攤”款外,還多捐了5000元(不多,家不十分富裕)。結果,上了“捐款芳名錄”。

家鄉農村,“要致富,先修路”,村幹部或村裡長輩所做的一切都為村民好,為我們外出打拼的“遊子”一年一次回鄉方便,為造福子孫後代。所以,我認為,不管離鄉多久,多遠,都要捐:捐不捐是心態問題,捐多捐少是承受力問題。當然,村民要選出臨時“理財小組”,共同監督,把款用到實處,最好村委能公開賬目。此外,監督好,勿把修路修成“豆腐渣工程”。

捐吧,朋友!力所能及!


WHX71336636


外出工作三十年,已在外買房定居,那麼家鄉修路還要不要捐點錢,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家鄉人需要,你也有這個實力,那麼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家鄉人做點貢獻,也沒有啥為償不可的。畢竟那裡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

如果你沒有那個經濟實力或對家鄉沒有感覺了,不願意捐款出去,因為是你個人的意願,誰也不能說三道四的。

我也是離開家鄉三十多年的遊子,在市區買了房子,除了燒紙,也是基本不回家了。但是家鄉的發展,卻始終牽掛著我的心。

村裡搞啥活動,只要用的著我的,我是在所不惜的。沒事的時候,也是宣傳一下家鄉的風貌,提高一下家鄉的知名度。村裡成立了志願者群,我也積極參加,每隔幾天為村裡的志願者活動捐獻一點錢出去,雖然數目也不算太多,但能為家鄉做出點貢獻,也是感到心安理得的。

想想國家有難那些海外遊子慷慨相助,我們的家鄉有事了,我們怎麼就不能拿出一點錢來,略表故鄉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