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知行合一,是把每天分散精力的1000件瑣事,減少到200條

我們常常不知道堅持知行合一,有什麼意義。說起來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的通病,凡事要辨出個道理,才願意執行。不然學了那麼多知識,也只是堆積在一起,不行動,不執行。

我們把我們內心的良知當作是一個湖泊,簡稱心湖。在這個湖泊周圍有許多支流,他們分向四面八方。

我們學習知行合一,是把每天分散精力的1000件瑣事,減少到200條

那麼這些分散開來的支流是什麼呢?

它們就是我們每天要應對事情的時候,做出的選擇,付出的腦力和心力。這個支流每天都會產生變化,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事情都特別多,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心力去應對。支流越多,那麼我們心湖裡積累的力量就會分散到各個支流,那麼每個支流得到的力量就會變小。重要的是心湖——良知,沒有留存足夠多的力量。

我們學習知行合一,是把每天分散精力的1000件瑣事,減少到200條

Q1.反映在生活當中,我們就會處理事情的時候感到疲勞。我們每天疲於應對那麼多工作和瑣事。時間越長我們就會疲勞,整個人散發的狀態也會越來越差。我們可以看看身邊的人,每天抱怨事情多的忙不完的人,他們過的生活質量是不是很差,整個人給人感覺也很疲憊。

我們學習知行合一,是把每天分散精力的1000件瑣事,減少到200條

我們要是想要心湖裡保留更多的力量,我們就要減少支流的產生。例如原來是1000條支流——“我們每天做出的選擇,每天從醒來就開始做決定,開始選擇,遠遠不止1000這個數字。我們每一個動作就是一次選擇的結果”。

假設我們講1000條支流,減少到200條,那麼會發生什麼呢?你覺得呢?

心湖可以供應1000條支流,那麼必然有1000份力量的產生,那麼當1000份力量應用在200條支流上,那麼每個支流上面的力量是不是更大,更強。在者,如果200支流用不完1000份力量,是不是可以在心湖——良知裡,保留更多力量。沒有人對我們說每天都要用完1000份力量,不是嗎?

我們學習知行合一,是把每天分散精力的1000件瑣事,減少到200條

Q2.反映在生活當中,就是我們控制好每天處理的瑣事,減少把浪費時間的事情。同時我們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辦大事。而且做事情的時候,我們有更多的力量,我們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加細緻,細心。不用像疲勞時候,馬馬虎虎的應對工作。

還有重要的一點,我們可以保持每天都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積極樂觀,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也就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要致良知。這些積極的意義,就是我們行動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