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級教師多不在一線,你那裡有此情形嗎?不在一線教書,他們在幹嘛?

用戶4059024612537


除非是擔任了行政職務(校長,主任),無法兼課,學校一般都會把高級教師安排在高三或初三,因為能夠評上高級職稱,無論師德修養,業務能力,教學經驗方面都是老師中很優秀的。在一些學校他們往往被稱為“把關老師”,所以教學任務並不輕。所謂“高級教師不在教學一線”的說法,並不符合事實。提出這個問題要麼是沒去過學校,沒有調查,想當然,或道聽途說,或者想在這個問題上做什麼文章。因為,經常關心頭條的都知道,有關老師有寒暑假、有償補課、課內不講,補課講,還有什麼取消教師節,取消職稱,等等問題,多了去了。所以對於這樣的問題希望瞭解實情的先生女士客觀公正有理有據地回答,以正視聽,免得混淆是非,誤導群眾。


用戶6849060179614


高級教師不是都在一線上課,即使上課,課程量也很少,現在每個學校都差不多,戰鬥在第一線的教師為此很抱怨,他們到底在幹嘛呢?

我記得我們讀初中時,校長、副校長都上主科,起好教育教學模範帶頭作用,我們的校長任教一個班的數學,上課時從不帶教材和備課本,只帶兩支粉筆就進入課堂,一支粉筆書寫新課的板書內容,另一隻粉筆數學課後作業。校長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實在令人佩服,在每次考試中,校長所教班的數學成績在片區也是數一數二的。


現在的校長或副校長,基本上沒有上課,或者有的副校長上課也就一週兩節,年度考核基本上是最高分。這哪裡能讓一線老師信服呢?又怎麼能夠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

至於那些高級教師在幹什麼,每個學校具體情況不一樣,但絕大部分高級教師是學校領導,學校領導每天在幹什麼,本校老師最清楚。還有一部分高級教師是普通教師,雖然戰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但由於大多數高級教師年齡偏大,也是學校照顧的對象,工作量相對很輕鬆。


目前學校一個普遍的現象,職稱和崗位明顯不匹配。有的教師評定的是高級數學職稱,而任教的是歷史或體育,這無形增加了一線老師的工作量,怎麼能讓老師沒有抱怨呢?

呼籲學校老師職稱和崗位要匹配,不要出現倒掛現象,這不利於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也不利於學校的發展。


Lance課堂


不知道現在是評級難了還是新老師多了,一線任課的高級教師的確是很少,有的話也都是教重點班。資歷、教齡和帶班能力考評幾樣綜合考量。能評上高級教師的基本上都是在四十歲以上的居多,工資及待遇也是有差別。我母親九十年代退休的省重點的小學高教,現在的退休金是七千元,也有很多貴族學校和補習機構聘請她,更有很多朋友知道後想把孩子晚上交給她輔導,一律拒絕。她一直不願意太辛苦,那麼多年來只單獨家教我女兒,然後是我弟的兒子,外人一律不教。我兒時住的學校單位樓住的全是已經退休的高級教師,幾乎沒有一個賺家教錢的,全部頤養天年。或許工資待遇不錯,不差錢。而我母親以前帶過的兩個徒弟也升到了高教,都是晚上到一些全託班輔導兩個小時(晚6~9點),每月4~5千,輕輕鬆鬆無壓力。


南國63695972


我現在用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說明一下,這是一個多麼可笑的偽命題。

我眼裡的高級教師

  • 我在一所省級示範初中,評上高級教師的人年齡一般都比較大,50歲左右,他們做事認真嚴謹,敬業奉獻,做事踏實,從來不幹面子活,在很多方面都值得年輕人學習。

  • 我們學校晉職稱時,由於名額少,很多歲數大的班主任都晉得很困難,所以老師們都很努力,在工作上盡職盡責,因為晉職稱拼的就是各項榮譽,包括各種政績和業績還有工作量。這些老師晉職高教後,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每天到校最早的還是那些老教師,每天利用課間時間與學生溝通的也是那些老教師。

在學校裡,課堂就是教學一線,如果教師不在一線,能在哪裡?在食堂嗎?我們學校沒有!管理宿舍嗎?我們學校也沒有!我們學校除了兩個教師有病的不能上班,其他都在教學崗位,特別是高級教師,都在畢業班或者重要崗位,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學校的骨幹力量。

我的體驗

  1. 我也是一名高級教師,下面給大家彙報一下我這學期的工作量,本學期我承擔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任務,由於馬上要中考了,還有90多天,所以工作非常的繁忙,我現在一週的課時量平均十八節,忙的連的去廁所都匆匆忙忙,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備課,然後批作業、研究考點,再接著就是把學生叫過來,把那些每天出現問題的學生或者知識有欠缺的學生叫過來,幫助他們查缺補漏。老師不努力,中考怎麼能考好呢?任何一個教師,只要有責任感,都會全力以赴。

  2. 還有很多戰鬥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他們比我還要辛苦,例如,他們早早的來到了課堂給學生查缺補漏,或者講數學題,還有的老師中午來的比較早考幾個單詞,還有的老師利用課間時間也要考幾個化學方程式。

他們都是非常嚴謹認真的戰鬥在一線的高級教師!

談談高級教師課時量

  • 當然,高級教師也有老的時候,那麼當他們老的時候,那必然工作量會減少,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年老的時候,他們在年輕時已經做過很大貢獻,歲數大了,工作量少了,人之常情,都可以理解。另外現在的年輕人在晉職的時候,也是需要多一些工作量的,而一個單位的工作量是固定的,這樣有些年輕人為了晉職,就想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於是主動與高級老教師商量,讓高級教師把工作讓給他們一部分。作為高級教師,也願意成人之美幫助年輕教師,這樣就可能出現高級教師工作量少一些的情況。但是,絕不意味著高級教師不在一線。
  • 還有的高級教師,現在正在做名師工作室,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培養年輕人,幫助年輕人研課磨課,為年輕人的快速成長,把自己多年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傳給年輕人,促進年輕人成長,為新一代教師提供了良好活動的平臺和展示平臺。

我看見的高級教師就是這樣,沒有不在教學一線的。你覺得如果教師不上課,會去哪呢?


中考政治劉老師


高級教師首先是職稱,也是職級,是與工資掛鉤的,具體在教師職級中,為五、六、七級。換句話說,高級教師分為五、六、七級。同理,教授分為一、二、三、四級。

高級教師是在中學裡任教的教師,包括初中和高中,大學裡叫副教授。高級教師與副教授的職級和工資檔次相同。

小學沒有高級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等同中學一級教師,屬於中級職稱。小學一級等同中學二級教師。

公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屬於縣區級財政,一個縣區有多少有職稱的教師,由縣區人事局定指標,財政局根據人事局的指標劃撥檔案工資經費。換句話說,教師的檔案工資是由縣區人事局和財政局決定的,基層學校沒有決定權。

一般來說,高級教師人數佔教師人數的15%,這個比例由人事局掌控,一般不會超指標。但在具體學校,會有不同的比例。省級示範重點高中,比例最高的,可以達到25%左右。例如,武漢的華師一附中、外國語學校、武漢二戰、武漢三中等等。普通高中通常只有10%左右。省級示範高中的辦學規模通常在2000學額以上,教師人數超過200人,高級教師的人數也超過50人,基本上都是教學骨幹,有的還會兼職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等,沒有不上課的。這些學校的校長和副校長當然多半是高級教師,也要兼一點課。

事實上,省級示範高中裡,合乎高級教師條件的教師很多,職數不夠,每年評高級,校長頭大。於是,出現了一種評聘分開的現象。

什麼是評聘分開呢?就是學校職評小組評審通過了,並且上報市職評專家組通過,承認其高級職稱。但是隻能排隊等待,既不上報人事局,檔案工資也不能加。只有等待年紀大的高級教師退休之後,空出職數,才能依次上報人事局備案加薪。

還有一種情況,其它地區調入武漢的省級示範高中的優秀高級教師,受高級職數指標的限制,會降為一級使用。然後通過五年以上的實際使用,重新評高級。

綜上所述,凡是說高級教師不上課的,必是不瞭解情況,睜著眼睛胡說八道!


華中小隱


高級老師大多數不在一線,在我們這裡,這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中小學職稱合併以後,小學老師也能評高級職稱了,這是個普大喜奔的好消息。但是,僧多粥少,我們學校一百幾十個老師,高級指標每年只有區區一兩個,符合晉升條件的也有六七十人,怎麼評?



於是每個學校都出臺自己的評聘細則,制定條條框框。以我們學校為例:省、市、區優秀老師加分別加分5分,四分,三分;論文發表視發表級別相應加三到五分不等;課題立項,結賬按照級別不同加分;優質課,說課按照獲獎等級加分;還有教齡和聘任一級資格年限加分……

這樣的細則乍一看很公平,很能夠體現出評聘老師們的業績水平,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評上的都是校級領導,中層幹部呢?其實,很多加分項對老師而言只是看上去很美罷了。



先說說這個優秀老師,是不是有“優秀稱號”的老師就是優秀的老師呢?當然不是,優秀稱號有幾個能輪到一線老師?尤其是省市級別的榮譽稱號,領導當然是要先評優秀的,所以這個加分,一線老師加不過領導,相差三到五分。

其次是論文發表,現在老師最反感的就是這個論文發表了,哪裡能體現出什麼真實水平?不過是花錢養活那些野雞出版社罷了。只要交錢,你都不用親自寫文章,印上你的大名的論著就新鮮出爐,就能加分。一線老師消息不靈,細則出臺以後才想著交錢,已經遲了,一篇論文發表相差三到五分,又差了十幾分!

至於課題立項結項,都是先經過本校審批上辦的,指標有限,所以老師們一般只能有個區一級的課題,市級的,省級的指標到領導那裡就沒了,輪不到老師們。這一塊又要相差兩三分!

自從優質課,說課成了評聘加分項以後,就成了香餑餑,以前不怎麼受待見教研室也身價倍增,優質課的獎項也不是僅憑上課就能得獎了,還得有點人脈資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老師人脈自然沒有領導強,因此基本上即便有幸參加,也不過二等獎,三等獎罷了!加分自然大打折扣甚至不加分。



所有加分項中,唯一公平的只怕就是教齡了,不過這一塊加得很少,幾十年教齡也就十幾分,經過上面的加分項的稀釋,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是評不過剛上任的年輕領導的。況且還有任一級職稱年限加分呢,領導一級肯定比老師評得早,這樣一來,妥妥的,領導先走。我們學校職稱改革以來,共評五個高級老師,校級領導一人,副校級三人(我校共有校級,副校級4人),村級校長一人。普通老師要評聘,估計還要等待,花錢發表點論文,找點關係上堂優質課……路漫漫其修遠兮,大家都要等待和求索!


周老師的工作室


十年以前,中學高級教師主要集中在高中,所以中學高級教師是不是在教學第一線要區別分析和認識。

在我們身邊中學高級教師有兩類,一是普通高中。我校220多位專技教師中高佔35%,全校中高職稱的82人。算不在教學崗位的校長1人,實驗室3人,計算機中心主任不親自上課也算1人,除此5人其餘77人都在教學崗位。副校級領導4人分別一班語文(2人)、一班數學或2班化學。6名中層正職3名中高2名分別上一班數學1名上兩班物理。進入高三所有課均只有1個班。全校48個教學班其中27個班由中高職稱的老師任班主任。我校評優晉級的條例20年了沒有大的調整,去年開始市下發了統一的量分標準教師的適應性有點差異。學校辦公室下設了一個專事人社工作的副主任,教師年度考核和提級晉檔就由他負責,得分老師自己清楚,不清楚的可當面核算。校長不會管這類事情。

另一類就是初中和小學。特別是鄉鎮中小學中高指標逐步增加是最近幾年的事,如果指標如普高一樣那矛盾不會突出,指標很少少得僅可數的一兩個矛盾也不會突出。問題是要多不少的領導分了還分不來,更沒有剩餘的給一線的老師。實話說,我們周邊的鄉鎮中小學三五或至多二十幾人一校,和抗日戰爭敵後武工隊一樣,沒有章程頭頭說了就是法律。而且這為頭也不一定是走正道上來的,所以什麼都一個“亂”字了得,職稱更是如此。


楚天959


很多學校的高級教師基本上都是領導完成的。更有的學校有這樣的一種領導,一旦基本上高級職稱下面的普通老師千萬不要忙著進,因為你根本沒戲。

所以說在一線教學的老師有高級教師,但是非常少,我們這邊也是這種情形。不在一線教學的高級教師他們在幹什麼呢?他們在寢室這學校的管理工作,在從事著學校的一些行政工作,有的是在後勤工作,反正就是不在一線工作。

這個現象非常普遍,由於沒有數據的支持,我們只能從自己的身邊來感受,在一個學校裡面,大多數人晉升高級職稱的基本上是領導。少有一部分。是普通老師在我們單位,百分百的都是領導或者領導家屬。他們代課嗎?他們代課,一星期兩三節課。

情況就是這樣,不管你服還是不服。


宜城老師


誰都會老,誰都有老的一天,說到底教師是專業技術職稱,這是個技能,和修車,廚師,美容美髮沒本質的差別,我不反對高級教師不上課,我反對高級教師不僅不上課,連其他與上課有關的事也不做,更多學校的高級教師成了管理層,成了圖書管理員,成了每天在學校裡瞎逛的養生達人,反而年輕教師每天準備課件,寫教案,論文,出試卷,研究教學教育,都說了是年輕教師,他們寫的論文有多少意義,他們寫的教案有多少參考價值,他們出的試卷能把握好考點嗎?他們都才剛入行,都在學習,你卻要他們去教別人怎麼教書,靠靠靠!


頭髮勾卷


我們地區高級教師都在一線教學上課,教師人數是核定死的,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有人要退居後勤,可沒人頂替你,臨到退休前的一天還在上課。說高級教師不在一線上課的人,不知是什麼地方的。他堅持說高級教師不在一線上課,可能他校人員富裕,如不退居後勤,其他教師無課上,連初級都評不上。所以該校為了兩全其美,將馬上要退休的老弱病殘的高級教師安排到後勤或教輔上工作,或只上一個班的課,另外聽聽課指導指導青年教師。這些都是校內調劑。關鍵還是教師人數富裕(富裕可能是學生人數減少班級減少造成的,或有難言之隱,上級調來老師多造成的)。但有些懷才沒評上中級或高級職稱的人不瞭解實際情況,把個別當一般,放大了此情況,認為全國各個學校都如此,以偏概全。所以,對有些人的言論,不能聽風就是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言的人一定要把問題講具體,說話要講分寸,定語狀語或修飾語不可少。否則把全國的高級教師講的一分不值,教育界一片漆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