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班門弄斧”原來出自安徽

成語:班門弄斧

故事概況:

當塗山清水秀,物華地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唐朝偉大的詩人李白就長眠於當塗縣青山腳下,現在當塗的李白墓園是江南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馬鞍山市當塗縣城南2.5公里處,是以大青山為主體,以李白文化為依託,以名人文化、鄉村文化、民俗文化為特色,集文化欣賞、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運動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風景區。

成語典故“班門弄斧”就出自這裡。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直到現在,人們還都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

在當時還有一個工匠,名字叫石,人們叫他匠石,在楚國郢地展示技藝,他的本事據說和魯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領高到什麼程度呢?莊子在《徐無鬼》這一篇裡講過一個故事。據說這個匠石有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塗一層白灰,這匠石手中拿著斧子,瞅準了鼻子尖,“唰”的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給掃掉了,鼻子尖連皮都蹭不到,可見他的本領有多大了,所以後來柳宗元就說,假如有人“操斧於班、郢之門”,拿著斧子敢在魯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點兒“強顏”,也就是不要臉了。

有一次,明代詩人梅之煥來採石磯憑弔李白。採石磯是民間傳說中著名唐代詩人李白晚年遊覽採石江時,見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而失足墜江的地方。由於李白在此留下過足跡,因此傳說紛起,並留下了不少名勝,如李白衣冠冢、謫仙樓、捉月亭等等。採石磯也因此成了旅遊勝地。

一天,梅之煥來到採石磯旁的李白衣冠冢,一看卻心中大為不滿,磯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寫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詩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竟在被稱為“詩仙”李白的墓上胡謅亂題,那些拙劣詩句的作者,又有什麼臉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極!梅之煥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餘,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以青山為主體,以李白文化為核心,緊緊圍繞“李白文化”和“鄉村旅遊”兩大主題,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旅遊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2016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出處: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釋義:

在魯班的門前舞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關聯地:

馬鞍山市當塗縣。

周邊旅遊推薦地: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甑山生態園、詩城人家、馬鞍山市採石磯風景區、德化堂古床博物館、濮塘風景區等。

成語“班門弄斧”原來出自安徽

成語“班門弄斧”原來出自安徽

成語“班門弄斧”原來出自安徽

備註:愚先生文創/繪


分享到:


相關文章: